关于陈氏公族历史中苦干问题的考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4:17
作者:陈情 点击量:208 发布日期:2008-1-12
一、虞舜帝的“血缘”先祖是谁?是黄帝不是东夷族有虞乐的虞幕。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舜”舜是黄帝的九世孙。我陈氏有不少族谱以此沿袭照抄至今。
按:经考证:《史记·集解》注:“舜东夷人也。”孟子也说:“舜东夷人也”。《吕梁碑》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舜。”舜是虞幕六世孙。
据近代史学家考证,大多数认为:有虞氏部落不是黄帝族之后,而是属东夷族。炎帝和黄帝都出少典氏。炎帝是西戎族的一支,从西方游牧进入中原后,和九嶷族发生了长期的矛盾,到炎帝八世孙榆罔时被九嶷族打败,赶到涿鹿,炎帝族隧合黄帝族打败了九嶷族,捕杀了蚩尤。黄帝族又和炎帝族发生矛盾,经版泉大械斗,黄帝族战胜了炎帝族入主中原,乘胜东进到达东夷族的居住中心,降服了东夷族,炎、黄、夷三族承认了黄帝的统治地位,三族以一百个部落组成联盟(据说这就是百姓一词的来源),承认黄帝为华夏之主。加之虞幕取颛顼帝的女儿渔妇为妻。舜娶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为妻(入赘),上古视女婿为子,古学者把一切人文制度都推演到黄帝,《国语、鲁语》说:“有虞氏楴(大祭祀)黄帝而祖颛顼,效尧而宗舜。”《礼记 ·祭法篇》说:“有虞氏楴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后来又在长期的生活和通婚中融合,通称自己是炎黄子孙。经考证:有虞氏部落不是黄帝族之后,而是东夷族。陈氏的“血缘”祖先,是东夷族有虞氏,虞幕是己知始祖。
二、关于虞舜帝至陈胡公(妫满)之间的断代问题。这段历史,过去多数谱书缺记载。《中华姓氏通书·陈姓》云:“夏朝至商朝期间随着虞舜子孙的退避迁徙,他们的踪迹埋没于史记典迹之中,虞思与遏父是一个长长的断裂带,有些族谱有断五十二代的说法。”
按:夏、商两朝经历千年,断五十二代,代传不到二十年,不符合历史的传代事实。经查,有的提断三十一代,有的提只断二十代,淮阳陈胡公研究会所编《陈氏宗亲》称:“夏朝断二十代,商朝断二十代左右”,并附有断代的历代名单,认为这个材料是比较准确的,由舜帝至妫满三十四代,传代年数为三十二年。
三、陈胡公至慎公这段历史须要进一步考证。
经查,众家谱书均称:“胡公生申公犀,相公皋羊,犀公生孝公突,孝公突生慎公圉戎(第四代),慎公梦于周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52年),其间213年只传四代,传代年数为52.2年,令人置疑。自周武王至周厉王,在这213年中周家传了十代,四代与十代比相距甚大。据查浙江陈氏《八本源流连环宗谱》载:“胡公满生永公,永公生明公,明公生岳公,岳公生清公,清公生申公犀,相公皋羊。”这虽仅属一家之言,也有值得参考的一面。
四、陈佗(五父)和陈跃谁是厉公?
《史记·陈纪世家》云:“桓公三十八年元月病逝,蔡人助他杀死公子五父及桓公太子冕,佗自立为厉公。厉公二年生完,字敬仲。”后来有些族谱照抄载。
按:经查证:一是《辞书》注: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叫谥号,谥法:‘子议父,臣议君。”“殷(商朝)以前有生谥,周制有死谥无生谥。”陈佗弑太子冕自立为国君,遭国人反对,国人强请蔡侯令其弟蔡季伏杀(又称诱杀)了佗,死后谁为佗立谥;二是从时间上考证,陈佗在弑太子自立为国君的当年(公元前707年)又组织参加周桓王第二次伐郑,失败回国后,不久就被杀了,在位时间只一年零六个月,国人立陈跃为国君,后称厉公。《史记》称利公属误;三是《左传》云:“厉公名跃”。四是近代史学家论证,也认为陈跃是厉公,陈佗无谥(如柏杨编《帝王后后公主录》)。
五、对陈完田齐世系陈轸复陈的考证。
有的人,有的谱,包括贵州省毕节《头铺陈氏谱》把陈轸相楚,封颍川侯,迁颍川的这一事实给以否定。甚至把陈轸说成是陈平之兄陈伯的曾孙,还挪楚怀王时的客卿陈轸来否定齐王建第三子田轸(陈轸)的存在。《头铺谱》认为:“秦灭田齐,迁齐王建于共城饿死,齐王建只一幼子,带到共城同饿死,齐王建无子”。一般还把陈轸相楚、封颍川侯,迁颍川的事实说成是《中华姓氏通书》和各家谱书撰者的误会。
按:根据上述的说法和看法,已从史上谱上反复考证,都认定齐王建有三子和陈轸复陈相楚的事实是真实的。
(一)史上考证:《史记,田敬仲世家》从陈胡公至厉公跃十一世,由陈完(田敬仲)至齐王建传十六世,共二十七世,都记得清楚翔实。《前汉书》载:田昇之子田安领兵占领济北,项羽封济北王。陈轸之子陈婴灭秦有大功,楚怀王(义帝)心封上柱国,归汉封棠邑侯。孙陈余,陈胜时的将军,项羽封南皮侯,赵王歇封代王。《后汉书》,“汉元后王政君传”,王莽“自本”称:是田安六世孙,齐王建八世孙,舜帝后裔。《新唐书世系本》载:“齐为秦所灭,齐王建有三子:昇、桓、轸。桓称王氏,轸相楚,封颍川侯,因徙颍川陈氏。轸生婴东阳令史。婴生成安君余。余生轨,轨生审,审生安,安生桓,桓生愿。愿生四子:清、察、齐、尚。齐生源。源生三子:寔、萴、邃。寔字仲弓,号文范先生,后汉大将军掾属。”至今陈轸公子孙撒遍全球,北海,陈留王氏后裔均自称是齐王田建之后。
(二)谱上考证,陈轸公三十三世孙唐虔州刺史陈章,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所撰《西昌阆苑族族·本源图》(又称世系图)云:“齐王建四十四年,始皇二十六年为秦所併,生三子:昇、桓、轸。昇仍田氏,桓改王姓,轸复陈姓等云。此谱自舜至满,由满至完,由完至轸,由轸至寔,由寔至谈先,由谈先至陈章,脉络清楚,完善翔实,与《姓氏通书·陈姓》、《马迹庄谱》、《太和陈氏族谱》,《陈氏春秋》,如江西高安市检察院陈和平提供《陈氏宗亲网》的材料是一致的。
六、陈寔和陈实谁是真正的太丘长?
博览众谱,东汉时期出现两个陈寔(陈寔和陈实)。一是厉公支陈完田齐世系轸公之后陈源之子陈寔;一是宣公世系陈平之后陈翔之子陈实。有谱又称是陈翔曾孙陈实。两个陈寔“实”的后人都称:字仲弓,号文范先生,东汉桓帝时的太丘长,儿子都是元方、季方六兄弟,子孙也完全相同,成了谱系中值得弄清的关键问题。
(一)史上考证:
《后汉书》卷九十二,列传五十二有陈 寔 传(略),卷九十七,列传五十七有陈翔传(略)。他们两人都是东汉桓帝时的名臣,《名汉书》中有较多直接间接的记载。他们两人的传记完全可以说明:“陈寔和陈实谁是真正的桓帝时的太丘长,太丘长陈寔是否陈翔之子这个问题。
以陈翔和陈寔两人传记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传记陈述本人一生活动的主要事迹外,同时抬出有声望的长辈和晚晚辈。陈翔传提出“祖父珍司隶校尉”没提父亲和子孙。陈寔传提及有六子纪谌最贤,没有提及父亲。这就明显说明太丘长陈寔不是陈翔之子;(2)从取名用字看,陈翔之子陈实,“实”是不虚“富”的意思,陈源之子陈寔,“寔”是置的意思,虽然两字通用但字不同,意不同,只音同,这说明有两个陈“寔”“实”存在。《后汉书》上的太丘长寔正是陈源之子;(3)从籍贯上看,陈翔是汝南郡邵阳县人,太丘长陈寔是颍川郡许昌县人,中国历来的户籍制度,父子应同原籍,这又说明陈寔不是陈翔之子而是陈源之子;(4)从家庭出身,看御史中丞陈翔祖上是历代为官,妻王氏御制一品夫人,他“她”们的儿子的出身应属官宦之家。太丘长陈寔出身“寒”微,家贫,和陈源家庭状况相符;(5)陈寔得县令邓邵同情举荐才进入太学,太学毕业后,县令要复召为吏,寔不愿为吏,隐避在颍川阳城山中授教,被误为杀人犯拘捕考问,若他是御史中丞陈翔之子,首先是可以直接进入太学;不愿为吏,可以跑到汝南老家或陈翔官底,就可免去这不应有的一动;(6)陈寔升任闻喜长时,回家服丧一年(《白话史记》为公元147年),这时陈翔夫妻尚健在,春风得意,更说明他们不是父子关系;(7)从时间上考证,陈寔生于公元103年,卒于公元187年。少作县吏,时间约在安帝后期(公元106-125年),顺帝初期(126-144年),任闻喜长,太丘长时,年龄已是四五十岁,陈翔显露头角,就是劾大将军梁翼开始,梁翼任大将军,时在141-160年之间。这时翔算少年得志,节接高升,这就说明陈翔进入社会比陈寔晚。有些谱称:“陈翔出生于公元八十五年。”这和本人传记太相矛盾,劾梁翼时已是六十岁以上,延熹八年(166年)因党锢入狱时也是八十多岁,汉制八十岁以上不入狱,而他被判十八年;(8)陈翔和陈寔都是东汉桓帝时的名臣,同朝为官几十年,因党事同时入狱,在各自的传记中,史中,小说中都找不出他们有父子关系的蛛丝马迹。
按:在史上没有透露出陈翔有子,他的儿子是谁?但大量的事实充分说明,东汉桓帝时的太丘长陈寔字仲弓,号文范先生的人只有一个,他不可能是陈翔之子。历来同时、同姓、同名的人有,但同时、同生、同名、同号、同官衔的没有。
(二)对“上谱表”的考证:
夏、商、周三朝实行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秦实行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宗法制度的思想也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汉还把加强家谱作强化封建专制的工具,世族把持仕途,垄断政治权,形成“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推行“九品中正制”,“门第”制度形成法律化。各族依托家谱上升族位,为子孙摄取高位铺平道路“陈氏在西汉有陈平”上谱表,东汉有“陈寔”上谱表。唐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科选制”,“门第”制度的思想影响,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直接渗透宋、元、明、清时期。
东汉祖帝三年(公元149年)的陈寔“上谱表”称:“臣十三世祖平公”引起了后人的误会,由此把太丘长陈寔认定为陈翔之子,陈平十三世孙。经反复考证则不然,史上没有找到陈翔的儿子是谁?陈寔,字仲弓,号文范先生,桓帝时的太丘长只一个,但他不是陈翔的儿子,是陈源之子。既是陈源之子,为什么要称“臣十三代祖平”呢?究其原因:一是东汉更重“门第”,陈寔上几代都是贫民百姓,往上已改田氏,不算陈氏正宗,只有抬出亲族中的西汉丞相陈平才能取信朝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族位;二是在灭秦战争中,田氏涌现出八王和上柱国陈婴,大将军陈余等,他们都是站在刘邦的对立面,引起了统治者的警惕。汉一立,高祖刘邦为帝位的稳定和子孙世传,集诸田于阳陵给予打击,田氏子孙被迫改姓换名,以避其害,加之西汉末又出现王莽纂汉的事实,更为刘氏朝廷所痛恨,为了避免统制者的忌讳,不得不抬出陈平作挡箭牌。为什么不以汤、翔为挡箭牌呢?因为代数近容易在世系上漏作假的馅;三是“上谱表”必须是族中最有声望的人呈报,陈蕃、陈翔他们的族位早已稳定。当时陈轸后裔再没有显耀的人,义不容辞落到太丘长陈寔身上;四是东汉桓帝三年(149年)时,陈翔正春风得意,他不呈报“上谱表”,由其子陈实来呈报“上谱表”,在论理上也不恰当,声望上不可能,年龄上不许可。五是还有《台湾德星堂族谱》和《漳州陈氏族谱》称:“翔生一子宇,宇生一子麟,麟生三子:窬、邃、实”这样陈实就是翔公曾孙,他的曾孙能跑到醒帝三年(149)来呈报“上谱表”吗?所以认定“上谱表”是太丘长陈寔所定无疑,但他是陈完世系陈轸之后陈源之子,不是真正的陈平十三世孙陈翔之子。
(三)谱上考证:
据查:认为太丘长陈寔是陈翔之子的有(1)唐嗣圣元年《陈氏匡山族谱》称:“胡公少阳始,传至年平祖三十世,平传十三世至太丘长实祖,实传六世至逵祖,逵至予二十三代,至予统计七十七代矣。”(2)明《大成谱》称:“元帝时、汤;平六世孙,汤之后,移家颍川,七传而生文范先生实”。(3)清《兆祥谱·原始封》称:“嘉靖丁未,退休林壑,每夜思,而且求,欲亟修之,乃取各族旧谱阅之,俱以太丘长寔为一世祖,亦知称胡公满受周武王封而得姓……愈自悉心数十数,漫无所得。昨备考列国传记始得其源流”。(4)清《义门陈氏宗谱》称:阅读了唐、宋、元、明、清若干谱本,也证实,寔祖四十三世,阔祖七十二世。
认为太丘长寔是陈翔曾孙的有:(1)《台湾德星堂族谱》称:“翔生一子宇,宇生一麟,麟生三子:窬、邃、实。”实过断给引奇公为嗣子;(2)《漳州陈氏族谱》同上;(3)竣仪支(又称全温支,衍公弟弟)族谱称:“四十八世祖引奇公无子,过继麟公之三子,太丘长实为嗣子,迁颍川为一世祖。
认为太丘长寔是陈完世系陈轸之后陈源之子的有:(1)唐垂拱二年《西昌阅苑族谱·本源图》自舜至满,由满至完,由完至轸,由轸至寔,由寔至谈先,由谈先至陈章脉络清楚,完善翔实;(2)《陈氏春秋》自舜至满,满以后的陈国世系直叙到陈翔;陈完的田齐世系叙到太丘长  直到“义门分析”;(3)《姓氏通书》同上;(4)《陈氏宗亲网》转载陈和平提供的资料和上述三谱相同,认为太丘长陈寔是陈源之子;(5)浙江《八本源琉连环宗谱》;(6)《马迹庄谱》;(7)《太和谱》都说“太丘长寔是陈源之子。
按:在谱上有三个陈实存在,一是陈翔之子陈实,二是陈麟之子陈实,三是陈源之子陈寔。三个陈实“寔”,都称字仲弓,号文范先生、太丘长,有六子纪谌最贤。经反复考证,追根究底,三个陈寔“实”讲的都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后汉书》中卷九十二,列传五十二的陈寔。
阔(伯宣)公是史学家,王守仁是大文豪,当时《史记》、《汉书》、《唐书》都已问世,抛开史书记载的事实,特别是本人传记这个铁证,为了抡载西汉丞相这顶帽子,硬把太丘长陈寔从陈完田齐世系拉入陈平世系列为御史中丞陈翔之子,把陈谌(季方)四世的孙陈准拉为陈纪(元方)六世孙,又没有说明原由,令人难解,给后来的续谱者造成了误会。《兆祥谱》的撰者明知“各族旧族,俱以太丘长寔为一世祖”,阅了列国传记也把太丘长寔放到了陈平世系中,经反复查阅《东周列国志》,找不到太丘长寔应列入陈平世系的线索和理由。为了慎重还把《二十五史》中陈氏名人的传记,记载都逐一阅读,始终找不出太丘长陈寔是陈翔之子或曾陈的蛛丝马迹。
经反复从史上,谱上考证,大量事实充分说明,陈寔,字仲弓,号文范先生,东汉桓帝时的太丘长,是陈完田齐世系陈轸之后陈源之子。说他是陈平世系陈翔之子属误。陈翔之子(或曾孙)陈实,另有其人,但他不是桓帝时的太丘长。
七、陈京公的嗣子是陈褒还是陈灌?
陈兢传和《姓氏通书·陈姓》表五载:“叔明五世孙兼,兼生京。京无子,以从子褒为嗣。褒生灌,灌生钰,钰生环(襄),环生六子:伯洪、伯淇、伯浩、伯宣、伯玉。
—蕴圭——兼——京—
按经考证:叔明——志高——才——蕴玉——然——褒—
—蕴章
——灌——钰——环(襄)。
——环生六子……京和褒是兄弟辈,
贵州省陈大璋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