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味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59:40
男人味儿 作者:方希 提交日期:2009-4-21 23:26:00 | 分类: | 访问量:11804   男人的味儿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味道,可用鼻子闻出,一种是抽象意义上的味道,可凭大脑(且不管是左脑还是右脑)做出判断。对于前者,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托三流编剧之洪福而弄得妇孺皆知的“臭男人”。一般受过伤害的女人,尤其是烟花女子最善此词。“那些臭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之类的台词,我们至少可以在上百部影视剧中听到。
  男人之臭,有幸去过大学男生宿舍的女人,几乎都会立刻穿过时空隧道,闻到那种特殊的不可名状之气体。那是一种混合着头油、不断焐干又不断被汗水浸透的背心儿、没洗的袜子、放在床下的球鞋、窗台上已经馊了的剩饭菜等复杂而又浑然一体的气息。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男生宿舍,刚开门的瞬间,我被里面蜂拥而出的味道当面暴打了一拳,当时摒住呼吸,顿感大脑缺氧,眼前金花四溅。
  客观地说,臭男人和没有一个好东西完全是不相关的两种判断,不宜混为一谈。过度夸张男人的臭,与过度夸张男人的坏一样,都是女人缺心眼儿的表示。年轻的时候看小说,非常好奇里面常说男人身上有若隐若现的剃须香水的味道,可惜彼时身边的年轻男人们根本不用这种娘娘腔的劳什子。在那时的男人们看来,香男人是比臭男人更可怕的物种。我想也许就此,男女对男人味儿的认识开始逐步从物理上的分歧开始走向精神上的分歧。
  从女人的角度看,抽象的男人味儿首要的是,必须非常像男人。但是你要让她承认,张飞和鲁智深特别有男人味儿,恐怕她不答应。那俩基本上都在男人堆里混,对女人没什么感应,而且他们太粗鲁,太凶暴,虽入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拔棵柳树也就比拔棵葱稍微费点儿劲,对女人来说,始终觉得这个特征不怎么实惠。
  那么温和一点好了,比如诸葛亮和周瑜。二人首先都娶了媳妇儿,一个丑一个俊,这两个媳妇儿都因为他们丈夫的缘故被载入史册和记入小说;其次,他们对媳妇儿似乎不错。按照小说里的说法,诸葛亮娶丑妻主要为了励志,而按照电影《赤壁》里的说法,周瑜娶了小乔,其效用主要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拖住敌军主帅。总的来说,这二人虽然雄姿英发,智谋如神,但是女人在他们的生命中占的篇幅似乎太小,让人有些不甘心。
  那么占篇幅大一点儿好了,比如吴三桂。史书上说吴三桂长得很帅,18岁就带着二十多个家丁把爹从四万满洲人中救出来,一时孝勇闻名。吴三桂手不释卷,满腹韬略,且为人仗义,身边参众副将对他皆忠心耿耿。重头戏在于爱妾陈圆圆被掳,老父被拷打,吴三桂一怒之下掉转枪头,引清军入关,撕碎了明朝的万里江山,震破了李自成的皇帝梦。不过家国大义之前,吴三桂成了汉奸,这样的男人硬件虽好,但作为男人和军人,翻来倒去,男人味儿似乎又嫌不足。
  那么还是找和平时期的男人好了,至少他们不需要经受那么多考验,爱生活,爱女人。现实里不好找,在小说里找,贾宝玉一定得票最高。但是,慢着,贾宝玉是爱女人不假,他也最懂得欣赏女人,生在富贵窝中,不思柴米之苦,有品位有格调,而且肯定不臭……他能算上一个有男人味儿的男人吗?女人们可能在这里会含糊,男人们一定已经哄笑起来。贾宝玉,哼,就是个娘娘腔的公子哥儿!
  还是回到当代吧。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的那些健康向上的小说,主角是喜欢搞技术革新的青工,他们身边有一两个心地善良但是保守刻板的老爷子,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还有几个有点消极的落后分子,他们要做的就是用一项项的技术革新证明老爷子是需要让路的,伙伴们是可以走到底的,落后分子是可以争取的。到现在,我依然喜欢他们身上透出的气息:干净、快乐、健康、善意,一副未来世界攥在手里的自信表情。陈丹青说,今天的上海街头有一类人永远消失了,其中就包括工人。上世纪80年代的青工,他们有霞光满天阳光铺地的味道,有最为明媚的男人味儿,这个味道也许未必能被今天的年轻人们消受,世道变迁,就像惊鸿一现,带有工业童话气息的形象就永远消失了。
  之后出现了很多男人味儿的代表,电影和电视成了传播它们的最有力的工具:沉默的高仓健、逃跑的兰博、漂亮得不像话的三浦友和、吴宇森的周润发和李修贤……我印象中唯一一次男女在男人味儿上获得普遍共识的,便是高仓健。他几无表情,冷峻坚忍,这个范儿让男人们开始理解神秘带来的性感,无语带来的强大,不过苦的是,这太难学了——嘴都闭臭了,往往只让人怀疑是刚失恋或者被风吹成了面瘫。
  我曾经听不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女人们抱怨中国男人非常不绅士,她们看到温和有礼的西式派,如沐春风,回想起在国内的诸种过于平等,拿女人当铁姑娘的待遇,顿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其实若论多礼,东方男人向来擅长,不过吾乡吾土并不出产绅士,我们的文化中尊崇的是君子——遵行天道,自我修为,睁眼闭眼想的都是天下,是大道。在这个体系中,陌生的女人们没有位置,更并不会产生被照顾和呵护的美好感受。麻烦的是,君子之道毁弃久矣,连男人都已经不再熟悉。
  说白了,男人味儿区别性太大,东西方视野不同,审美异趣,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男人味儿,如果全世界都以西方绅士为目标,这个世界也太单调了。
  美国的《世界周刊》2009年二月刊有一篇讨论中国男人的文章,援引上海社科院张结海教授的成果,中国男人在西方女人眼里形象比较模糊——自然,这个模糊是比较含蓄的说法,应该说是有点负面。据说西方女人认为中国男人总体像“考上大学不久的农村青年”,换句话说,勤俭、上进、聪明,但是很土。
  我有点怀疑“考上大学不久的农村青年”这样非常中国化的表达是否真是从西方女子的嘴里说出来的,如果不在中国的境内生活,对这种微妙的讥讽是很难表达准确的。美国的农村青年就算考上大学,大概也不至于有她们所列举的如上特征。
  这个结论让人伤感,西方女人们评判的对象也许更多是中国的男留学生,对于广袤大地上的中国男人,实在是有点不公平。她们一定不理解现在中国妇女的审美品位,比如我们还有压箱底的妇女之友濮存昕陈宝国,以及胡军和孙红雷。当然,如果这些妇女之友走入另一种文化中,是否会体现出农青的气质,就不好说了。
  古代中国男人所尊崇的庄敬自强,在西方女性那里变成了“装强自敬”——真是刻薄得够劲。不过研究者们认为,中国男人缺乏性吸引力、不时尚、随地吐痰、高声说话等种种不符合普世文明准则的东西都还好改,唯独独立、幽默、创造性、勇气之类的内在精神似难在短时间内补课。而且因为中国男人太现实,视野狭窄,缺乏领导人类的超凡气质。因为这种种的难关放在眼前,故此要获得东西方女性的芳心,文章估计没个30年努力是没戏的。
  虽然这篇文章中所谓的西方女性眼光之准和狠值得钦佩,不过她们显然不知道中国女性的心思:第一,中国男人再不好,也是中国女性的第一选择,西人的绅士派有秀得好看的一面,也有流于浅表的一面;第二,中国男人是需要进步,如同中国女人一样,不过他们进步的动力不应该是同时争取东西方女人的好感——30年干点啥不好,妄想东西方通吃实在太吃劲,还不如一心一意琢磨如何迷倒中国女性算了。架不住我们人多,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我相信届时中国妇女《歌唱男人》之美妙歌声直冲霄汉,西方女人微末的抱怨将被淹没在我们绵延不绝的肉麻吹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