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的著力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09:39
我是一个「宜兰囝仔」,每一次回来宜兰,都备感亲切,刚好我看到我的堂兄弟在座,我们可以说自小即一起到山中讨生活的,山上的人就是靠山吃山,我和父亲专跑罗东线,在罗东卖水果,也许在座的罗东乡亲,你的家人就曾向我买过水果。我当过零售、中盘、大盘,也去过台北卖水果,所以说我觉得一个在困苦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定能慢慢的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我对自己的故乡有特别的感情,因為每个人都很「古意」、很「热忱」;宜兰囝仔都很「土」、很「朴实」,很肯努力奋发的,企业界裡,若要组织一个团队,要找人时,他们喜欢找宜兰人,因為他们对宜兰囝仔感觉特别好,尤其在口试时,坐下来的气质就是让人感觉很纯朴、很认真,这就是宜兰囝仔的特质,但并不是因為纯朴,就不去关心、重视子女的教育,而我今天就是来和大家讨论「教育」孩子的事。

  我认為时代在快速变化,所以我们对待小孩、教育子女甚至待人接物,也应要有所转换。因為我们的子女未来所处的生活环境相较於现今社会,其变迁的速度是目前的四倍,所以若我们不教育他们如何去适应那变迁的社会,我相信有一天,他的生活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会提出一些数据,提出一些推估,让大家对未来有多一些了解,也去感受到社会在变,所以对孩子的教法、甚至对子女的期待,也应和过去不同。我们知道进入公元2000年,也就是所谓e世纪(Electronic age)电子(通讯)时代,社会变迁很大,所以说我从种种的学术研究和世界上的一些趋势来和大家分享「如何教育子女」。

在我二十几年来,从事教育、心理諮询所遇到的孩子,如果一段时间未见面,这些孩子即產生变化而不同以往,二十几年前,孩子所发生的事和现在孩子所发生的绝对不一样,二十年前孩子所要打拼的重点和未来我们小孩所要打拼的重点也不一样,所以今天我的讲题是「教育子女的著力点」,也就是说我们对孩子要用心在那裡,要注意那几点,我从这方面提出来与各位乡亲分享。过去我们只要学个识字,即能胜任社会上的工作,识字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你若不会使用电脑、上网路获取资讯,就无法生活,就像一个不识字的人,现今每个小孩从国小就学习电脑、使用网路,但是他们是否真的在用电脑获取知识呢?他在网路上探险,去看色情、暴力,以及你不希望他看的东西,然后在交谈室中和陌生人谈天,当你进入房间时,他就立即进入文书处理状态,说他正在打字、学电脑或交作业,你不相信,但你不会电脑也只好相信。电脑很方便,但也有太多不好的东西,色情、暴力、他们任意在虚拟的网路世界探险,成天在电脑前打电玩和人聊天,把自己假设成别人:一个国中年纪的女孩在网路自称是一个大学生,一个五十多岁中年男子在网路自称是一个美少女……而渐渐偏离现实、逃避现实,造成「虚拟人格」。

另一方面,现代人每天接受许许多多资讯,形成「资讯焦虑」,是是而非的资讯令人目不暇给,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形成强大的压力,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委託哈佛大学做过一个研究,后来提出一项呼吁,如果人类没有好好注意情绪的发展、适应能力的开展的话,那麼公元2020年时,人类的第一大疾病是心臟病,第二号疾病是忧鬱症。心臟病越来越多是由於情绪生活所引发的,而忧鬱症更是受情绪跟情感问题所带来的。这个呼吁值得我们留意,那是一个人失掉了适应环境能力的一种现象,虽然我们不希望这个推估成真。请各位仔细想想,2020年时您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世界,不要等20年后再求助心理医师、辅导人员、社工人员,现在就為子女思考未来,教育他们学习去面对应变未来的世界。接下来,為因应未来快速变迁的社会我提出以下几个教育子女的著力点来和大家分享:

(一)培养子女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个能自动自发的人,不管社会进步得多快,都会不断的学习,一直追上时代。一个孩子能培养出这样的习惯、基本态度,他才能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才能不断的成长。期望孩子能有自动自发的精神,有几个观念需要注意:

第一、培养健康的自我观念
孩子有好的自我观念自然会比较有信心,感觉自己有价值,因此也比较能自动自发。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技巧,是你无论如何要欣赏他在生活或工作中所表现的优点,不要认為孩子帮你洗碗是应该的,他洗完碗后你应该说:「哦!你的碗洗得真乾净,实在是很好。啊,你还懂得把流理台擦乾净,我真欣赏。」就是这样,你不要讲聪明或能干那些抽象的字眼,要真正讲出:「你把碗洗得很乾净。」这就够了。适应生活的能力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平常能欣赏孩子对的地方,指导他改正错的地方,他就不会变成不好的自己,自我价值、信心、尊严也会慢慢的建立起来,对自己期许的动力更会持续增强。

第二、教导孩子能干
越是能干的孩子越能自动自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孩子各方面都仅一点,在他儿童、青少年时期就要求他把平常的工作做好,他就会越来越能干,这种情况我们在心理学上说他的自我功能是好的。自我功能好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个因素是情绪习惯不错;第三个因素是有毅力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事。一个孩子贝备有这三个因素,就表示他的自我功能很好。

第三、主动学习的身教
  美国前教育部长赖利曾经说过:「每个父母一天至少要陪孩子念几个小时的书。且家裡应该要有足够的读物可以阅读、讨论。我们要给予孩子较多的陪伴跟鼓励。」做父母的能主动学习,一有空就看书,孩子自然会吸收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自动自发的能力当然就越来越好。告诉各位一个故事。我有一天坐计程车,看到计程车司机座位旁边放了一些书,这些书都是一些现在畅销的、跟得上时代的作品。我说:「司机先生,我发现你是个用功的人,你受过高等教育吧?」他说:「老实说,我只有国中毕业。很久以前,我的孩子还在读国小时,我去听了一场演讲,那个演讲者说:『只有你自己陪孩子阅读,孩子才会阅读;只有你自己不断进修,孩子才会自动自发的读书进修。陪孩子读书并不是坐在旁边指指点点的教地做功课,而是你要读自己的东西,因為重要的是,你主动学习的态度可以影响孩子。』所以我就照做,买了一些书跟孩子分享,从简单的书到引起读书的兴趣,到现在读这麼多书。我的四个孩子每一个都读国立大学。就是去听了那一场演讲,当时年轻的我,养成这个习惯,我的孩子也受惠无穷。我读过的书就摆在客厅裡,孩子也会拿去读;孩子买了书也会告诉我这本书值得看,我们就这麼不断的学习。」

第四、主动尝试的机会
我是很肯花工夫、也很勇敢的让孩子去做一些尝试的。记得孩子正要上小学一年级时,我问他:「你敢不敢自己去外婆家?」「敢啊!」我说:「好,你如果敢那就太好了,我给你铜板,你自己坐车把这个东西带去给外婆。」那个正要升中班的弟弟说:「老爸,我也要去,我也要跟哥哥去。」我问:「哥哥,你有没有办法带弟弟?」他说:「我有办法,我敢!」於是哥哥就带著弟弟到外婆家。从我家到木栅外婆家必须坐指南客运,大家都知道指南客运的开车速度是很快的,但是我勇敢的让他们去尝试。

  於是兄弟俩手牵手到外婆家,我就变成侦探跟在后头。这个哥哥带得很好,他让弟弟先上车后自己再上,我则叫了一部计程车在后头跟著,看他们在政大下车后,怎麼走、怎麼过马路、怎麼把东西送到外婆家再绕回来,总共花了一个多小时。自从让他们这样试过、看他们过马路的情况后,我对他们就有信心了。你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如果你处处害怕,怕油会喷到他的脸,怕他会迷路、出意外,等孩子长大后他也什麼都怕,什麼都要问你,你反过来觉得他没用,那就太晚了。

  教导孩子自动自发的精神必须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平常就要给他机会,让他有勇气去尝试,但是千万不要没有教就让他去尝试。你必须教会他注意事项后,再勇敢让他去试,而且要在旁边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对他信任,孩子就会显得不一样,像我刚刚请到我那两个孩子从外婆家回来时,我发觉他们的胸膛突然间长厚了,他们感觉到一份特有的自尊,觉得帮爸爸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变成一个有用的人了。

  智慧其实可分為七种类型:
一、语文智慧   二、逻辑----数学智慧   三、音乐智慧
四、空间智慧   五、肢体----动觉智慧   六、人际智慧   七、内省智慧

身為父母应认真发觉子女这七类智慧最佳者,再去带动其他智慧,而不是一味要求父母所期待发展的智慧,而研究指出:人类的学习10%来自书本、15%来自听闻、75%来自生活体验。所以,不要一切都帮子女安排好,更不要让子成天补习上课,那将使子女失去主动学习的动机,让他懂得去处理,应对变迁的社会,从生活中得到良好的体验,而主动性是跟大人学来的,让孩子能够掌握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能力,好好去开拓它,同时以此培养多元的智慧,有了多元的智慧,我们就能够适应和应付这个自由开放不断进步的社会。

(二)培养子女情绪管理

第一、良好情绪教育的开端
  我们如果希望子女在这样一个繁忙、高竞争的环境裡能够适应得很好,那麼他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情绪,因為情绪比较稳定的人,不只是在待人接物上表现良好,他的创意、稳定性,甚至对於某些理念跟原则的坚持,也都有比别人好的表现。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上,IQ决定成功的机率是20%,而EQ 则是80%。我非常相信这项评估,因為在我长期的諮商、观察中发现,有很多非常聪明的人却经常干出傻事,只因為跟老师吵架,竟然放火烧掉资料室;因為感情发生问题,轨把情敌给杀了,因此而断送掉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原因就在於他们的情绪状态不好,适应环境的基本态度受到很大的情绪干扰。

第二、避免不当的身教
心理学家罗杰斯Dondld,J﹒Rogers)在一篇名為《我们如何教孩子惧怕》的论文裡说,孩子的惧怕通常是透过我们的身教学来的,很少是透过语言。父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安全感,孩子会直接拷贝过去。近日的九二一大地震,我们就发现,灾区的孩子说我听到爸爸妈妈大叫,他们比较害怕,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惧怕大都是你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教给孩子的」,它会对孩子构成严重的压力。我曾提过的提出多元智慧观念的心理学家迦纳,也同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今天教育上最大的失败是甲等主义、升学主义、功利主义,这三件事足以让一个人在学习上產生扭曲,构成严重的压力,以至於无法开阔的发展自己的潜能。你满脑子都是功利,对孩子產生压力,压力引发惧怕,焦虑就随之而来。其实人很少被他的功课或一个正当的负载给压垮,真正会把自己压垮的是惧怕所產生的压力,是害怕时所增加的垃圾负载,这些垃圾负载会把人给完全淹没。所以我们在做情绪教育时,强调必须有好的身教,即使碰到不如意的事,也可以笑笑的讲出来,或先把它摆到一边,然后高高兴兴谈点别的,听听值得欢喜的事,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情绪教育的身教。

第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身為父母者要注意发展孩子的责任感跟信心,要容许孩子去做一些尝试,不要批评他,越是能让他主动去尝试,他越不会害怕,越有成功的机会。我每次完成一件事,我的妈妈都会说:「嗯,你做得不错。」这样的态度好像会遗传。其实,你只要让孩子多去尝试,他就会多才多艺,不过孩子做好后,要记得对他表示欣赏,他就会更勇於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勇於尝试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件。你让孩子主动去试试看,他就会有责任感,有信心就不会害怕。

第四、教导乐观的态度
我们要教导孩子乐观的态度,孩子越是能乐观的面对未来,也就越勇於尝试和接受挑战。乐观与悲观最大的不同在於,乐观的人会鼓舞自己、激发自己,碰到失败时很清楚的知道,失败只是一点,大部分还是好的;悲观的人就不懂得鼓舞、激发自己,看不到光明的一面,只要碰到失败就一切都完了。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注意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态度,以便能引导孩子產生乐观的气质。

第五、优点教学
  情绪教育的最后一项,就是要能经常欣赏孩子的优点,才有机会去纠正他的缺点,千万不要以纠正缺点為教育孩子的重点。一个家庭裡的成员能彼此欣赏,就表示能互相支持,就能使情绪越来越稳定。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失败,孩子就会退却,情绪状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我常用父母亲看孩子的成绩单来作比喻,你是看「怎麼只有六十分,不用功」,或「不错喔,已经六十分了,再加油一下,一定会更好」呢?

(三)培养子女生活基本规范
  生活规范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纪律。孩子有好的待人接物的礼貌习惯,懂得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纷争、拿捏应有的分寸,跟人的衝突就会减少,成功的经验相对地也会增加;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活,有好的作息习惯和纪律,生活适应乃至於学习适应都会比较好,信心也就能逐渐增强,这都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规范。
(1.)建立延缓报偿的习惯
  讲一个我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分享。我的孩子念幼稚园时,我总是会偶尔带孩子逛百货公司顺便买些东西。在出发前我会先跟孩子说:「明天我们去逛百货公司,你们想不想去?」「想去!」我说:「去的时候当然会带你们到玩具部去尽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个过癮再回家。可是我们今天就不买玩具了,下一次我们儘量省钱来买你想要的那个玩贝,可能要分两次或三次的结餘才有办法买,这样好不好?」他说:「好。」看完后再问他:「买不买?」他说:「不买。」我觉得不好意思,就说:「那个小老鼠一隻才五块钱,我们买一隻好不好?」他说:「好吧,也好。」就买了一隻小老鼠回家,到了百货公司门口,我说:「你们表现得太好了,我们到地下室买根棒棒糖鼓励自己。」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兴兴、浩浩荡荡的準备回家。「现在是坐计程车好呢?还是坐公车好?」他们说:「坐公车好。老爸,这个钱要省下来,是要买那个玩具的哦。」

  平常我会跟孩子说:「爸爸跟妈妈都是上班族的,一共只有这些钱,不能超支,所以我们出去时第一要买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这是用钱的优先顺序,再来的顺序就是买你们的玩具。但是如果到最后我们的钱实在买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们剩下的经费预算分几次节餘来买,不会疏忽玩具的。」

  再下一次出发到百货公司前我还会先说:「如果想多省一点、多留一点钱买玩具,我们就不坐计程车,坐公车。」孩子想一想说:「坐公车、坐公车。」节俭的精神就出来了。到了百货公司东西都买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快到之前我总是会蹲下来提醒他们,别忘了我现在总共只有这些钱,如果你要买的玩具超过我们的预算,我们可以把钱省下来,下次来时再累积节餘的钱来买。他们就问:「老爸,那你一共还有多少钱 ? 」我就说:「你看看,就剩这麼多。」这样一来,他们很快就学会算术了。一进去,他们看完后说:「老爸,我要买摇控汽车,那一部车子我最喜欢。」我说:「好啊,可是我们今天的钱不够那怎麼办 ? 」於是小孩子从这样的活动裡学会了如何累积、如何节省,甚至於学会了一种很重要的「延缓报偿」的习惯,不会非要不可。一个人如果看上一样东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种很大性格学上的缺憾,台湾话叫「破格」,是很不好的。慢慢的从生活当中去培养他基本的生活习惯,他就学会负责。

(2.)严禁滥看电视、开夜车
看电视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我奉劝各位不要太常看电视,选择好的节目,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看太多电视,寧可跟孩子聊天、歌唱、谈话、阅读,也不要看那些没有营养的电视节目。还要注意的是,电视常是暴力跟色情的来源。并且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电视看得比较多的孩子,他的挫折容忍力会下降,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差,原因在於电视是直接引导你,使看的人无法思考、没办法操作,所以他失掉了思考跟操作的机会和能力。所以你要适度的选择好的电视节目。我们也要帮孩子建立好的基本生活作息,规定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建立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很多国、高中的学生常念书念到半夜两、三点才睡,第二天拖著疲惫的身子到学校,根本就没办法集中精神,整天迷迷糊糊的,晚上再去补习,回家后又搞到三点,请问他白天的时间是不是全浪费掉了?我一向严禁我的孩子在国小、国中、高中这段时间做这种事,而要求他们在白天眼睛一定要是亮的、耳朵是清明的,这样老师讲的东西你就可以记上七、八成,回家后稍稍复习一下就可以记得很多了。这些都是一种生活基本规范,生活规范越健全,孩子就会适应得越好,越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

  同时我们也需要带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人际关係,人际关係越好,沟通能力越强,就有友谊的温暖,这种友谊的温暖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做父母的除了身教之外,还要能够引导他跟别人做朋友,勇於去跟其他孩子相处,这样交友的经验就会慢慢的增加。所以做父母的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做一些穿针引线的工作,我知道有些家长很善於使用这种动力,会邀集几个家长把孩子聚在一起,一同去参加一些活动,比如说夏令营、游学活动等,这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最怕的是你都不带他出去,他就自己偷跑出去,每天跑到漫画书店或电动玩具店,那才是麻烦呢!

  交友是从实际经验中慢慢学习来的,我们如果勇於踏出去跟别人合作,人际关係会有很大的突破。有些人有很好的学位,可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有些人有一技之长,却连基本的人际相处都处理不好,有时候甚至保不住工作,所以人除了需要在专业领域上下工夫外,当然也必须要有处理人际的能力,这才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

(四)培养子女正当信仰
  什麼是孩子的心灵生活呢?我认為最重要的是宗教。不过我反对一部分的宗教,尤其是迷信的、把人的脑子教成刻板思考的宗教,这种宗教我们早就应该放弃掉。我所谓的宗教是指正信的高级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等,这些正规的宗教可以给我们心灵的啟发。

(1.)宗教旨在开啟智慧
真正的宗教在於谈生命之道,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在这个人生裡应该怎麼做人 ? 怎麼做才是上苍给我们的真正啟发?怎麼做才能符合极乐世界的要求 ? 怎麼做才能跟天理吻合?这些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他的。我认為宗教是开啟一个人生命的智慧,只要违反这一点就不是宗教,只能称為迷信的东西,是一种寄託而已。一个能真正开啟人的智慧、开啟爱的心灵,它才是真正的宗教。宗教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丰富的生命力、丰富的感情能爱物爱人,我们称為「博爱」;让一个人肯长进、不断的努力累积经验,从而开啟生命的智慧,我们称為「宽广的智慧」。《圣经》裡这麼说:「我们要培养博爱,同时需要宽广的智慧。」而儒家所讲的是「仁智双修」,仁就是仁爱,智就是智慧,其实是一样的,它是儒家的道统。再来看看佛教,佛教说「悲智双愿」,悲、智就是慈悲与智慧,也就是爱;人要打开视野才能生活得好。有慈悲心、有爱心的人,就能让自己跟别人相衔接,所以已立立人、已达达人,这是耶穌,孔子、佛陀所共同的教化。

我们从生活中看出生命的原委、生命的意义,使自己更為丰富;我们有爱、有热情,可是也知道生命的侷限性,还有一个更远的未来,那个末来我必须现在负起责任,必须现在的我是快乐的,有能力快乐、能爱人,我才是上苍的子女,才是那个极乐世界的一员。这个精神生活从有限的生命跨到无限的未来,这是我们在教育当中必须教给子女的。

(2.)每个人都该被平等看待
  如果你能每天回家时内心都很平静、欢喜,都知道我今天没有白过,懂得感恩,也懂得发展智慧跟爱,我相信这样的宗教、这样的心灵生活,是在未来的世纪裡所必须开拓的宗教。其实它不是新的,只是我们把过去宗教信仰的错误面纱拿开,让我们真正得到精神上的成长;心灵上的解脱,然后看到了光彩的人生,满足这一辈子我们到这裡生活的喜乐跟多样性。这样的人生是宽广的,这样的人生是不拘泥於自己将来要赚多少钱,要有多高的地位,而是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我觉得教育的真正宗旨,是无论一个人的职业是什麼,无论学歷、地位,都应该被平等的看待,都有一份自己的荣耀跟尊严,而每一个人都知道来这世上只是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最后都要到那美丽的未来精神世界裡头。

  如果我们能带领孩子看到永恆的、精神生活的这一面,就不会责备他為什麼考出这样的成绩,让我们没有面子了,我们就不会產生这样的错误,不会做出这种违背教育正则的事。生命真正最好的饗宴就在这个地方开始,我们有快乐有幸福,不会在差别之中產生屈辱和不满,心灵就能真正得到满足。这就叫精神生活,是心灵生活的一部分。


----------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




在一九七五年,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的一位教授默顿(Morton)写了一本书「社体理论与架构」。在这本书裡,默顿博士提出了一个理念:「一件事情的发生,若由於错误的定义,则可促成一个错误的行為便成事实」。换句话说,当一个期待设定了(甚至不是一个正确的期待),我们会倾向案这个期待去做事,如许多人会认為神会罚人,所以信奉上帝,对十诫实践力也越努力。
事实上,默顿著个理念早在希腊神话中便出现了。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雕刻家,名叫「比马龙」(Pymalion),他是塞浦路斯的王子,他施展一切才华,雕刻一座最完美的女人像,并取名為盖拉提(Galatea),雕成像后,他竟爱上盖拉提。於是他祈求维纳斯女神,把盖拉提变成人身。他们结婚以后,过著快乐日子:这个故事便是「比马龙」名称的由来。
后来英国文学家萧伯纳写了一齣戏,就叫「比马龙」。在戏中,伊金 (Henry Higgin)把卖花女伊利沙杜利德(Eliza Doolittle)训练成一个伯爵夫人。在这齣戏的结尾裡说:卖花女和伯爵夫人不同的地方,不是他怎麼表现表现他自己,而是他受人的对待。伊金对待卖花女永远是以卖花女看待,而卖花女所表现的仍是卖花女的行。反之,把杜利德看成名门闺秀,他的举止便像一个名门闺秀。
上面的故事阐释「比马龙」的效应,就是「人重视我,我自重」、「人爱我、我爱自爱」。郭為藩先生曾把「比马龙」做个很贴切的比喻:若把孩子比喻成马,他们就是马,若把孩子比成龙,他们就是龙。
因而,若父母教导小孩在学习效率有所表现,则对孩子们的期待是必须提高,江哥哥比喻成「诸葛亮」,弟弟便不可比喻成「刘阿斗」,否则套句俗语话「骂都骂呆了」。应存著「既生瑜,又生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心态,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另外父母应事实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与要求,不要给孩子贴上「笨」或「坏」的标籤,以免不适当的比喻,而造成负面的「比马龙」效应,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 简化讯息,适当鼓励
要建立孩子自信心,千万不能揠苗助长,让孩子在短时间学习太多东西,或一次学习太久,换句话说,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下列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1. 对目前的情况,要诚恳的去接受。(孩子不是人上仁,不必样样比别人强,只要是the only one,不必是the number one)。
2. 对内心说话,承认天外有人天,人外有人。
3. 增加孩子行动的承诺。(不轻易设远大的目标,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成就感)。
4. 先要求质再要求量,质比量更容易拥有成就感。(不要一下子学太多事)。
5. 承认天下事「十分努力,十分收穫」即可,挫折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所以偶尔面子丢了,不要太在乎。

二、 如何减轻学习本身的压力
1. 集中精神再同一时段学习一门功课,这是一次主义的应用。
2. 若必须同时学习多门课业,先排优先顺序。
3. 用20/80的原理来处理,先投入80﹪的精力在一门课,其餘20﹪在经歷在其他课。在第一门课业进行的顺利后再慢慢减少对第一门课的精力由80﹪递减,相对地转移经歷在第二件事上。如此类推,不可毕全功於一役。
孩子出生后探索这个世界,难免有点怕生。怕生的原因是外界讯息太多来不及处理,而拒绝新讯息。若尝试去处理新讯息,结果是失败则会丧失自信。如此会影响日后人格发展。当然,自信不足会影响学习成就,如考试时,对一些题目的反覆检查,而忘记做其他的题目,以致成绩低落,这种现象非关孩子的智力,皆因自信心不足而影响其智力的发展,也是父母较担忧之处。
事实上,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经常是父母或祖父母。这些长辈犯了比马龙效应的对其比马太多,屋漏偏逢连夜雨,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自信心自然会比较缺乏。另外没有协助孩子在讯息处理中加以简化,让孩子容易获得成就感,也会失去自信心,所以要建立孩子的自信不可不慎。




---------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

文/郑一清


虽然,社会和媒体上充满了不健康讯息,成了孩子品格教养的负面教材。虽然,社会上多数人在追求金钱和功利。虽然,这个社会失去了可作為孩子人格教育的模范。
然而,每个角落,仍有许多父母相信,从自己的家,就可以开始改变。他们愿意弯下腰,认真学习如何成為父母,成為孩子坚实的教导基石。这些父母也了解自己的不完美,但他们坚信,「孩子,我愿意和你相伴,陪你一起成长,让我们一起学习……。」
生活篇:陪伴孩子
和孩子一起生活。有时间生活,才能有家庭中品格教育。虽然,各自的家庭生活条件不同,但重新调整生命的价值和优先顺序,和孩子一起生活,是许多父母开始和孩子一同建立生命价值传承的第一步。
「小孩子应该得到父母许多个人的关注,让孩子的生活和父母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东和钢铁执行长侯王淑昭二十几年前开风气之先,创办春之艺廊。任东和钢铁董事长的先生侯贞雄虽然忙於事业,但平常也写诗,閒时做点小菜。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老大是画家,老二是东和钢铁副总经理。
素朴却细緻的侯王淑昭一直都是职业妇女,但在孩子小学那段期间,坚持以孩子為重,下午四点一定到学校接孩子回家。「对孩子心灵的成长非常重要,孩子需要的关注,需要时间和精力,」她认為,好的价值和品格要在细节中教导。
例如,很多小孩子会穿鞋子在公共场所沙发上爬来爬去,母亲却不在意,不会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东西,但侯王淑昭就会随时指正。
在孩子国小二年级时,她就坚持不让司机开车送小孩上学,而是花了一週的时间陪孩子认路,之后。就让他们自己走路上下学。
「当所有的孩子都在学习独立,我不可以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侯王淑昭和侯贞雄强调,要教孩子「价值观和责任感」,因為这是从孩子出生就逐一养成的。等到孩子有了这两样基础,父母就可以更信任孩子,让孩子独立成长。
身為忙碌的企业家,侯贞雄认為,父亲给孩子的基础就是诚实,凡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要有真正面对问题的态度。他强调,最重要是能够收心、专注,先传授这种本领,孩子对很多事就会有看法,不会变坏。
「孩子六岁前,我曾经错过了,」柳秀娟有个人广告设计工作室,热爱自己的专业,没有选择成為全职的母亲,但他后悔在孩子幼稚园阶段,没有和学校及老师保持密切联繫。孩子上小学后,她开始每天一定陪伴孩子,「从四点到七、八点的时间,一定给孩子,连手机也关掉。」她也体会到付出的收穫,才三个月就看到孩子的转变。
生命篇:共建生命价值
坚持「父母要拿回孩子教养自主权,要参与孩子生命建造的内涵」,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协会秘书长黄夏成和妻子熊惠媛,都是永和秀朗国小品格教育的义工,同时也是全球一千万名在家教育父母的一员。
十几年从事各大企业教育训练,他发现,台湾企业都遇到沟通问题,企业主管不懂得尊重员工和同事,很多企业主管对新人的共同观察是,「心智不健全的準上班族。」
因為教育都是教做事的知识,而不是教做人、做事的态度,所以黄夏成这一对基督徒父母在孩子四岁时,开始尝试在家教育,首先就是教孩子「将我生命中的信仰和价值,在生活的待人处世中运用出来」,「教给孩子可以陪伴他二十年的能力」。其中,包括分析、规划、创意、协调等能力。
黄夏成认為,灵性、品格、智能、体能都兼顾,才是全能教育,但是,现在教育没有重视这些东西。因此,他的孩子一週和其他八位在家学习的孩子合组一个学习小组,让孩子有共同学习的同伴,星期日上主日学。如果要出去工作,就把孩子带去一起学习。
黄夏成夫妇教孩子从圣经开始认字,和孩子一起画画、做运动。专注、勇敢、公正、同情……,他们每个月教孩子一种品格,「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学习的对象是自己。」因此,每天和孩子上课前,都先提醒和注意自己,看自己今天要学什麼,而不是要教孩子什麼。
黄夏成夫妇在家教育孩子,也帮助其他想从事在家教育的父母。「一年都会接到一、两百通父母的电话,都是边说边哭,孩子的生命如何受到伤害,」黄夏成呼吁,父母要修正「学习」的价值观,因為学习是建造生命的一个过程,要在孩子的多元智能上,享受学习;重视孩子生命的独特性,了解孩子的生命优势,帮助孩子提早找到生命的方向。
生态篇:一起做大自然义工
三年前,荒野保护协会招收国小三?五年级的小朋友,成立在自然中学习的亲子成长团体--炫蜂团。成立之初,原本只要招四十个团员,但却有一百四十名家长报名,最后只有愿意共同投入、付出和成长的父母才能参加。
炫蜂团第一年由荒野的义工协助,第二年就由社团的义工父母担任孩子的生命引导员,负责所有自然课程设计、解说、规划和训练。
「原先我只是单纯两个孩子的上班族,但现在,我的生命更加宽广,更加深厚,」被孩子称做「鲸鱼妈妈」的张京育,担任第二团团长两年,看到自己和孩子的改变。
在福山村的自然体验营中,孩子和父母分别有自己的学习课程,而走在大自然中互相扶持时,每一个妈妈手中牵的都不是自己的孩子。「我们是易子而教,在一个社群当中,一起协助、教养孩子,」「疯婆子妈妈」欧淑惠说。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要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社会的善意,让孩子看到这麼多人不拿钱,只当义工,為了理想在带领他们,」几位大力投入炫蜂团的荒野保护协会伙伴就是在童军团长大,包括李伟文在内,「我要让这些孩子有做公益的习惯,孩子要看到、感受到,才可能会做,所以是為了二、三十年后,孩子可以去做义工而準备。」
父母和学校牵起合作的手
此外,孩子的品格教养不能只靠在家教育,许多父母也开始进入孩子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够成為学校和老师的帮手。
在台湾推动品格教育六年多以来,培基文教基金会总干事陈宝国表示,已培训了上万名义工讲师,不管他们是义工爸爸、义工妈妈或是学校老师,都开始走入台湾各个角落,一个班、两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慢慢地推动品格教育。台北、台中、南投、彰化、高雄……,「仅桃园市,就有一千多位义工,」陈宝国说。
秀朗国小的几十位品格义工,在二十四个班级推动品格教育。週四的晨光时间,孩子郑安境地做鵜鴣剪纸,义工妈妈熊惠媛正在教导孩子这个月的品格主题--「慷慨」。熊惠媛解释,鵜鴣很会抓鱼,抓到的鱼能够和别人分享。
「希望能够弥补现在知识教育的不足,孩子学到好品格,至少会是一个好公民,一生都受用,」品格义工负责人李玉枝,在秀朗国小任教三十多年,退休后担任义工推动品格教育,要把生命回馈给教育。
学校老师开始体会到孩子的改变。「孩子学会专注,不只是在态度上改变,在课堂上也更专注学习,孩子非常好带,」廖一姍老师在课堂上认真配合义工妈妈推动品格教育,「许多隔壁班的老师明显感受到孩子的不同,也都纷纷希望能在他们班上教品格教育。」
台北公馆国小义工妈妈周玖玫是有三个孩子的专职妈妈,几年来一直在公馆国小推动品格教育。她在安泰人寿工作的丈夫许新生也选择「信仰、家庭、工作」的顺位,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回家,非必要,晚上及週末假日都不工作,以便专心陪伴家人。
许新生夫妇与许多父母一样,非常重视孩子教育,但他们更愿意投资时间,协助学校的教育工作。除了太太长期担任品格教育的义工妈妈,许新生也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举凡学校的晨光时间讲故事、校外教学的设计执行,教改的各种说明会和讨论会等,他们全都参与。
「我们花心思、时间和精力,更能贴近孩子的心,与他们一同成长,孩子也更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许新生和周玖玫相信,他们要努力学习,了解孩子成长各阶段的特徵与需要,并积极地预备自己,与他们一同成长;而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参与他们的成长和成為他们的榜样,陪著他们去体会、去经验他们所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