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感慨港第一代富豪纷纷离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42:24
然香港的政治情势在这十年不变,但人事确是几番新。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令人关注的是一班香港富豪的第二代宣称要成立“香港青年百人会”,他们的举动,显示曾在香港回归期间举足轻重的香港第一代富豪,已经或准备淡出舞台。   前港澳办主任鲁平日前接受访问时透露,北京在回归前制订有关香港特区的政策时,主要考虑商界财团的利益,避免令他们撤资。当中,富豪的动向就是北京最关心的。结果,当年大部份富豪都决定留港。   令北京感慨的是,回归十年来,许多香港富豪,如霍英东、龚如心、查济民、何英杰、罗鹰石、林百欣等,都先后逝世。   这班富豪,每位身家起码都是数十亿,甚至有上百亿、上千亿港元。他们不但有钱,也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每位都是北京珍而重之的人物。   像查济民,就是北京最信任的港人之一。因为他是最早旗帜鲜明地支持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的富豪,也多次就香港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和需要预先做好的准备工作,向北京建言献策,是早期邓小平、廖承志等中共元老会见最多、听取意见最多的几位香港人之一。   至于霍英东,就更不用说了,被前香港特首,现任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形容为:“把国家的命运与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光明磊落,心昭日月,是所有港澳爱国同胞的杰出代表。”   慎言的霍英东,生前每次提起三、四十年前驰骋香港地产界的逸事时,眼里便闪出光采,而且兴致勃勃。他曾说:“65年创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时,我一直做会长,做到84年才退休;其间李嘉诚77年才加入。”   投身房地产业,不但为霍英东带来数以亿计的财富,也为他带来名声,包括:推出“预售楼花”计划第一人、推出“售楼书”第一人、推行“大厦公契”第一人、使用“租务法庭”第一人。第一代富豪的离世,与第二代富豪的上位,令香港多了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家族企业的接班。是否直接从家族内部寻找接班人?他们能否挑起重担?能否管理好偌大的资产尤其是政治遗产呢?
中国人大多是“富不过三代”,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家族制企业,显然需要更强的治理机构及更具变革性的接班人管理,才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得以生存和繁荣,而这些,都让考虑权力交接的富豪们颇费思量。
除富豪离世令北京关注外,一些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商人,也在这十年间静悄悄地走了。
其中,曾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的叶若林,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从事中国副食品供港的业务,主要是蔬菜和鸡蛋,虽然中英外交关系一度恶化,香港也曾发生六十年代的大暴动,但叶若林从事的业务一直正常运作,保证了香港的副食品供应。
对香港的亲北京阵营来说,2006是“悲痛之年”,不但失去霍英东,而且,言论经常惹起争议的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基本法委员会成员邬维庸,也突然撒手尘寰。
在23条(国安法)立法时,邬维庸曾批评特区政府太顺从民意,香港人被喂狗饼喂坏了,失去过往的拼搏精神。事后,他要就有关言论向全体港人致歉。
对英殖民政府怀念的港人,则会对香港“廉政之父”、前布政司姬达爵士(Sir Jack Cater)有无限追思。不过,当特首曾荫权在致悼辞时,仅高度赞扬姬达在香港的反贪污、展开清洁香港运动,以及对捕鱼业的贡献,而绝口不提姬达在1967年以强硬手段对付左派的暴动,却令前港英官员及部分政界人士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