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10:57
沈思玮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
一、             伊朗战争的必然性
七十年代“抑制发展中国家发展以保持发达国家竞争优势”的“布热津斯基原则”,使发展中国家长期沦为发达国家原材料的供应地,石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长期维持低位。
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成熟,国际垄断资本迫切需要获得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在此条件下,九十年代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基本诉求,以“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政治一体化”为实现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出炉。
“经济一体化”得到中国等许多国家的拥护而快速推进,奠定了美国九十年代初期的经济繁荣。“金融一体化”造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并导致对基于其他国家金融危机的美国九十年代后期“非理性繁荣”的全球反思。“政治一体化”的结果则由于“拉美化”的后果被许多国家所抛弃,导致拉美国家整体“左转”。
本质上,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能逃脱马克思所预言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路径。而从人类技术进步的历程来看,人类经历了1万年前的农业革命,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30年前的信息革命。技术革命的成果已被应用得登峰造极,而技术革命的副作用却与日俱增,人类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在此种条件下,“华盛顿共识”既是出于技术瓶颈的约束,也是由于资本逐利性的需要,更是以美国“霸权”为保证的“世界新秩序”。
但“华盛顿共识”是否起到设计者期望的效果呢?显然没有完全达到。从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来看,当前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在每年8000亿美元以上。军事开支大约为5000亿美元,原油的进口在2500亿美元,合计与经常项目逆差相近。另一方面,美国在海外资产每年的增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
可见,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是由于军事开支与原油进口。如果美国能大幅度削减军事开支,保持每年400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每年4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升值,还能吸引4000亿美元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流入,美国国际收支基本是平衡的。
但美国会这么做吗?显然不会。这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全球资源紧缺可能会导致资源价格持续上升,而美国制造业仅仅占GDP16%的份额。美国作为“生活在汽车上的国家”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制造业根本无法换取其所需要的原材料。那么美国靠什么来换取呢?当然就是金融业。而金融业怎样做到只赚不亏呢?当然要靠军事、政治的力量。二、美国不可能自愿从“霸权”的神坛上走下来。因为,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个人这样理智过。
那么美国会怎么办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是“狭天子以令诸侯”。工业时代的“天子”自然就是石油了。如果美国控制了石油,一方面美国原油进口的逆差可以达到平衡,另一方面,美国可以以石油为武器,胁迫其他国家接受“金融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条件。到那个时候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还是个问题吗?
基于以上分析,美国攻打伊朗的战争是必然的。许多专家找出种种理由说明美国不会攻打伊朗,他们实际不了解一个基本原理――“战略与战术无关”。就像“抗美援朝”从战术层面讲,中国是根本上不可能参战的。
战争是意志的较量,任何人低估美国的战争意志都会犯错误。美国现在只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成本更低的战争方式与时机。
二、             伊朗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笔者以为,伊朗战争的进程会长达数年,最终会演变成美国对伊斯兰的战争。因为在霸权者看来“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石油是霸权者的禁脔。而对于伊斯兰教民来说,“石油是真主安拉赐给子民的礼物”。所以任何以石油为最终目的的战争,都将演变为对于伊斯兰宗教的战争。很显然,在战争的早期阶段,无论是中东各国还是中、俄、欧都不会介入,第二个阶段,中东民众介入的可能性非常大,第三个阶段中国等会作为调停力量介入。
伊朗战争的第一步将会是空袭伊朗的军事设施。伊朗可能采取的策略是:沉船、潜艇、水雷,导弹的威胁性很小。但基于心理或者同情,波斯湾断流2-3个月是可能的。短期必然导致油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然后在美国的压力下,国际能源组织会要求成员国释放原油储备。油价几个月之内将维持100美元以上。
接下来,美国的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美国的空袭不能导致伊朗成立一个亲美的政府,美国将陷入两难处境。地面作战吧!代价太大。就此撤出吧!恐中东就此陷入乱局,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形成极大威胁。
笔者估计,地面进攻是不可避免的。美国将就此陷入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之中。在此种情况下,中东石油产量可能会减少30%,油价将长期维持在150美元以上。
如果油价3个月维持在100美元以上,笔者判断全球经济将会步入零增长,3个月维持在150美元以上,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5%,通货膨胀率达到20%。
三、             中国经济、金融的潜在危机
无论伊朗战争如何演变,我国经济短期所受到的冲击都比较小。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基本是能源自足的国家。目前中国与七十年代不同在于,七十年代我们是出口原油等初级原材料,我们现在是出口价值5倍的制成品,未来的目标是扩大其价值倍数而不是数量。伊朗战争将会导致我国进口原油数量的下降,通过加大国内开采以及其他国家进口也能弥补50%以上。
但高油价带来的通货膨胀会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冲击,我国会采取征收出口关税来保证国内价格上涨在8%以下。此举会造成国际通货膨胀更加激烈,但可以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总体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回落5个百分点,而通货膨胀会上升5个百分点。所以,我国经济的冲击不是来自于短期,而是来自于长期。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
之所以美国陷入目前困境,在于“华盛顿共识”中的“金融一体化”的掠夺性,以及不能实现。而“金融一体化”的推行又依赖于“政治一体化”。所以,我国在未来相当时间内应该当心“金融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是制约人类发展的两大问题――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只要我们放弃经济高增长率目标,以环境、资源平衡为发展目标。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为目标。我国经济必能在全球立于不败之地。
金融一直是制约我国国家安全的短板。主要问题有:一、规模导向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导致银行潜在坏账很大,实际上,在固定投资规模占GDP50%的目前我国,在间接融资仍然占企业融资80%的情况下,而不出现巨额坏账是不可能的;二、房地产泡沫带来财富再分配效应弱化经济抗风险能力,财富再分配会导致少数人拥有巨额资本,而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了其高流动性,高流动性是金融冲击的本质原因;三、金融泡沫化成长带来新的风险,泡沫化的金融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弱化,既不利于经济的健康成长,又加快了其流动性,必然带来风险;四、“金融一体化”要求我国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冲击,对于大大加快了的金融流动性,资本项目的不可兑换是最后一道闸门。
四、             中国潜在危机的化解途径
笔者以为:
1.只要坚守资本项目不可兑换这道闸门,其他问题都可以赢得解决的时机。
2.解决我国金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恢复金融市场的价值发现与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功能。也就是抑制“股票传销”等偏离公司基本面的投机行为,引导资金流向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银行方面应该逐步收缩对于不具有竞争力公司的信贷规模。鼓励优势公司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推进产业整合。
3.限制各类资金的流动性,比如对于持有股票时间不超过3个月获得的收益征收所得税等。
4.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继续支持股票市场的发展。
5.以股票市场的发展来带动经济转型。总体而言,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牛市,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可能是我国最大的损失。
五、       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
1.股权分置改革本质是补偿,说明国家正视以前股票市场发展中定位错误的问题。
2.央行在对冲外汇占款不够坚决,造成流动性泛滥。
3.宏观调控使得实体经济投资机会下降,风险上升,使资金转向虚拟经济。
4.财富效应导致民众不顾风险冲入股市。
5.股票传销成为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