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5-30暴跌的背景- 金融大战 西方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是别有用心 - 网络驿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09:22
股市 5-30暴跌的背景- 金融大战
对于国际斗争,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说到底为的是经济利益,现代经济的灵魂和总阀门是金融。央视七套军事节目今天播出的国防战略节目讨论的主题是“金融大战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节目回顾了历史上国与国之间的金融战争的主要战例,着重回顾分析了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成因、过程、严重后果和教训,而且着重提到了我国当前的金融安全和金融风险的化解问题。节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金融是第二国防。
二战后,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新市场经济时代,美国进一步梦想主宰全球。每有某个地区或国家经济有所起色,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以美国为基地的国际投机资本就会暗地策划金融偷袭,结果往往是导致被袭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成就和积累的财富被席卷一空。受到金融突袭劫掠最严重的当数当年经济成就几乎颠覆美国霸主地位的日本。被美国劫掠后日本经济十几年来一蹶不振。其次数当年如日中天的亚洲四小龙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三十年辛辛苦苦取得的经济成就毁于一旦,积累的社会财富被劫去大半,许多市民不仅破产,而且成为“负资产者”。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发展吸引全球的目光,也触动了某些人敏感、脆弱而又阴暗的神经。说国际投机资金是游离于国家管理层和国际政治之外的“自由资本”是十分幼稚甚至弱智的。表面上的风和日丽掩盖不了暗地里的波涛汹涌。一段时期以来,逼迫中国开放汇率管制、开放资本投资管制最积极的国家有两个,表面上主要是美国,实质上主要是中国的世仇日本。到目前为止的各种迹象和端倪表明,通过没有硝烟的金融战颠覆中国经济引发中国内乱进而遏止中国发展是日本坚定不移的基本战略,关系紧张时如此,表面上缓和时亦如此。
大家还记得今年的“2-27”吗?几乎所有的散户和所有的大小机构拼命抛售股票,大盘几乎跌停。2-27莫名其妙的暴跌之后,包括主流媒体、各大机构在内对突如其来的变盘的原因莫衷一是,最后大家基本达成一致的原因竟然是“没有原因”。果真没有原因?一周以后,国外的消息传来:当被问及2-27中国股市暴跌原因时,索罗斯表示,“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止一个,但其中最重要的罪魁就是套息交易的盛行。由于日元利率过低,导致其成为绝佳的融资货币,大量国内资金外流。再加上日元一直在下跌,因此许多人投入了套息交易。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起着微妙的变化。” 注意,这里出现了关键词“日元”,而且还“正起着微妙的变化”。 至于日元的套息投机的“微妙的变化”如何能触发基本封闭的中国股市的毫无征兆的突然大跌呢?索罗斯似乎没有把话说透,其实已经昭然若揭了。首先,日元利率绝对是由日本管理层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操控的,其次,基本封闭的中国股市其实一点也不封闭,池子里隐藏的鳄鱼其实不少。以为每日三四千亿的交易资金和过万亿的证券保证金全部来自于境内居民的储蓄搬家,你也太没智力和想象力了。
按照资本直接来源计,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但是日本是世界最大的海外资本流出国,一些我们看起来来源于港澳的特别是来源于台湾的外资,其实质还是日资。我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自从去年四季度我国股市牛市征象确立以来,国内许多外资企业的出口业务金额强劲增长,甚至成倍增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的实物量并没有如此大的增幅,涨的主要是价格。比如,原来出口十万套成衣的金额是100万美元,现在同样这样一批十万套成衣加个0成为1000万美元,境外的买主当然就是境内外资企业的关联方甚至就是其主子。多出来的900万美元就作为热钱流进来了。我们的海关不仅没有限制,甚至还有出口退税的奖励。作为贸易项下流入的外汇,我国是立即结汇兑换成人民币的。这加剧了我国近期的流动性泛滥不说,投机资本进入国内很容易渗透到投机领域,去年以前是大城市的楼市,今年以来主要是股市。我国股市个人投资者实名制帐户数与实际投资者人数总也核对不清的问题其实就是端倪。
如果这些国际投机资本仅仅是单纯的逐利,在风险自负前提下赚点钱也就罢了。“2-27”说明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2-27大跌,我们的感觉是莫名其妙,人家可是内外策应默契,动作干净利落得很啊!据稍后国际上一些机构的粗略统计,这一跌,日本20-30亿美元进了帐!而且一切都合规合法,你有苦说不出。当然,人家的胃口绝不止区区20-30个亿,人家玩的可是地地道道的国家战略,这次只是小试牛刀而已。如果你神智还算清醒,你应该明白:金融实实在在成为了第二国防。
如此明显的小动作岂能瞒得过我们国家的战略参谋机构的眼睛?2-27之后随即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刚刚还在鼓吹“泡沫论”的几个人物都齐刷刷地“主动”表态说没有泡沫了。个人言论服从国家战略的痕迹非常明显。
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有了这次5-30。
5-30大的背景在于短期内大盘拉涨过快,非常容易成为人家突然狙击沽空的靶子。既然短期风险已经聚集,温和方法释放风险的努力又屡不凑效,只能在气球还没有吹大到危险的地步抢先一针扎破它,而不是等人家默契好了由人家主动扎破。这次消息又来了,中国这一扎,人家近50亿美元顷刻间灰飞烟灭了。至于这一扎也伤到了自己百姓,第一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无法避免;第二突然的暴跌主要是套仓,真正亏损斩仓的并不多,过几天再涨起来就回来了;就算是斩仓,只要及时逢低吸进好的品种,也很快就可以涨回来的。而人家玩的那个套期交易新玩意儿属于暴仓,暴仓是一次性的交易,再涨也回不来了。这里请注意两个细节,一是中国CZB在5-30前大约一周有个似是而非的“辟谣”,现在看显然不是辟谣,管理层也从来没有说那是辟谣,有人说那是诱仓,管理层没有辩解什么,确实也没什么好解释的,明白的不用解释你也明白;二是印花税的消息是北京时间5月30日凌晨发布的,其时正是欧洲收市、美国午市时间,其中精妙意味深长啊!国际货币交易市场主要在伦敦和纽约。
5-30暴跌之后,群众中有一些不解和抱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有目共睹,胡温这届新政是非常亲民爱民利民平民化的,只要你不带情绪和偏见,应该能承认这个事实。若非关乎国际斗争、国家金融安全的重大事件,是绝不会为了套住广大普通股民而对股市施以重手的。虽然投鼠忌器,但是作为中国这样复杂的大国的中央必须权衡利弊果断抉择,岂能优柔寡断无所作为?这是广大股民首先必须理解的。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这次突然启动的调控,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收到什么效果?目的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家的,明白告诉人家,不要在中国资本市场或其他投资市场玩火。中国虽然实行了市场经济制度,但是这个市场经济首先是要造福中国人民的。外国资本参与中国建设分享中国经济成就可以,但是不允许祸害中国经济、危害中国金融安全,否则中国的宏观调控将是主动出击而不是其他国家那样被动应付。在“成熟市场”灵验的那些破坏性伎俩面对中国的调控可能要失灵。比如,以为中国不可能在同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出台调控政策,这次就连续出台了,下次是不是连续出台?不知道;以为中国总是在周末时间出台调控措施,这次就在周三出了,而且是在半夜(凌晨),下次周几出?不知道;以为中国出台调控都会事先打声招呼,这次就守口如瓶,面对提问的回答是“没有听说”,可以理解为“无可奉告”,也可以理解为否认其事,以中国语言的精妙,外国投机分子可要大大地当心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说中国这次调控是要打压股价好让新增加的200亿美元的QFII好抄底。简直是胡说八道,不要说新增加的200亿美元的QFII到今天还只是个计划,并没有办好手续进来,就算已经进来我估计也是屁滚尿流吓得逃出去,它们哪里见识过这样强硬的调控?在如此不可预测的市场里投机,打死它都不敢!
另一个目的就是对境内投资者的,主要是对广大个人投资者的,这就是风险教育。我国的投资者特别是大量新入市的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而且更危险的是很多人在缺乏承担风险的能力的条件下贸然入市一博,这是很令管理层担忧的。显然空洞的说教效果很微弱,如果不在4300点来一次实实在在的风险教育,难道到8300点再搞?相信除了“国际投机资本”之外没有其他人希望这样。风险教育不是号召群众不买股票,鼓励直接融资减少间接融资当前和今后仍然是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方向。国家鼓励的是理性稳健的投资,而不是失去理智的跟风炒作,更不是违法乱纪的内幕交易。
现在许多人把管理层的调控的点位理解为管理层允许的高度,这也是误读误判。中国的大国崛起、中国经济发展腾飞的潜力在人类历史上显然是空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基本完成最深刻的制度变革的第一步,将要承担的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规模和作用也将是空前的,管理层怎么可能画地为牢地给这样的一个资本市场人为限定一个高度呢?懂经济学的人能够判断现在的行情是牛市,但是,只有懂得政治经济学的人才知道,中国资本市场的牛市才刚刚开始,它的高度与长度都是不可限量的。
上面说到“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基本完成最深刻的制度变革的第一步”,现在听到的说法都是“中国资本市场刚刚基本完成最深刻的制度变革”,没有说是“第一步”。事实上,股权分置改革确实只是“最深刻的制度变革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解决的是现有公司大股东的股份不流通以及由于不流通导致的公司治理异化的问题。从我国经济腾飞所必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基础来看,这第一步并不直接解决问题,顺理成章地需要展开第二步。简而言之,这第二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已上市公司,条件允许的都要抓紧时间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股份全流通和资产整体上市是现代股份公司建立起良性产权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否则即使大股东股份全流通了,由于资产是分割上市的,大股东在大量关联交易里寻租营私的事情就很方便而不可避免。另一个方面是未上市企业和今后的新企业,除了极少数国家需要直接垄断控制的以外,其他的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上市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同时接受市场的选择或淘汰,即以现代企业制度的素质到资本市场取得资源配置。
以上两方面,即使仅从外延注入的资产规模来考察,我们的股市大盘也绝对不止现在4000多点!更不要说良性产权激励约束机制带来的公司资产内涵素质的巨大增长了。所以前面说这次套住的股民不要急燥,股市不会恶性大跌。既然如此,管理层岂不是没有调控的必要?不是。如前面所述,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一直没有停止寻找机会暗算我们,所以我们的金融和股市必须大体保持平稳发展,否则就给他们提供了兴风作浪的绝好时机。大体保持平稳发展不是没有波动,但是不能有巨大的失控的波动(无论涨跌),否则社会出动荡、国家有危险。前一段,显然涨得太快太急,境内外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已经蠢蠢欲动,所以管理层必须果断调控减速。就后市而言,减速不是开倒车,不会继续大跌,否则真就让新增的QFII抄大底了;同时经过这次生动的风险教育,相信不会再一日千里地狂涨了,将真正进入持续中牛、慢牛的发展阶段,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人终将无计可施。从国内国外经验来看,快牛急牛从来都不是大牛,只有慢牛才是大牛。公司层面,在基本完成最深刻的制度变革的第一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波澜壮阔的第二步的变革。
大国金融安若泰山,大国崛起十年可期.
西方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是别有用心
西方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是别有用心
(人民日报罕见长篇深度分析:西方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是别有用心,真正的"泡沫"源头在西方,而非中国)
——真正的“泡沫”源头在西方,而非中国
——警惕西方虚拟金融资本投机中国资本市场,大肆廉价收购中国资产
人民网驻德国记者吕鸿
2007年05月29日10:24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5月18日和19日,8国财长会议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为8国峰会做准备。正如舆论所料,会议没有多少新闻可言。在老生常谈的对冲基金监管问题上,各方意见不一。主张监管的德方承认,要想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监督对冲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投机行动看来尚需一段很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股市的“泡沫论”越说越邪,西方媒体一段时间以来纷纷大放厥词,质疑中国股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说中国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将要崩溃,云云。那么,在这场关于中国股市有无“泡沫”和“泡沫”是否破裂的争论中,中国自然有理由搞清楚西方唱空中国股市、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有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德国专家认为,任何将中国股市的发展隔离于世界金融发展历史和当今全球大环境之外所进行的价值分析,都不能使中国人透过当前的国际金融格局迷雾看清当今全球资本市场运动变化的本质。孤立地分析中国股市是否有“泡沫”,以及“泡沫”是否严重,容易使中国成为国际虚拟金融资本的“囊中猎物”。
透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数据的分析,一些诚实的西方经济和金融学家承认,近年来全球股市持续上涨源于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源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发达国家虚拟金融资本体系的急剧膨胀。真正巨量的金融资本市场“泡沫”是在西方,而非中国。为了将自身的资本“泡沫”兑现成拥有实际价值的各种资产,也为了占领中国等潜力巨大的市场,这些国际虚拟金融资本蠢蠢欲动、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大规模投机中国资本市场,大肆廉价收购中国资产。这恐怕才是西方唱空中国股市、大谈中国股市“泡沫论”的真正意图。
20世纪下半叶美元主导货币地位几经起伏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使美元成为西方的主导货币。在美国主导成立的世界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框架支持下,美元占据了货币支付、计价和价值储存3大功能的制高点,成为世界贸易和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同时,纽约的华尔街以及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聚集地,拥有大量金融证券和重要资源商品的交易定价功能,这是美国虚拟金融经济得以高度发展的体系基础。
但是,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并不是稳固和永恒的,它跟随国际经济格局和美国综合国力的变化而起伏。每当经济危机和战争失败接踵而至之时,美元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就会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因为战争的失败不仅使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受到打击,而且军事上的巨额投入成为血本无归的投资,美国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遭到债务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1971年尼克松政府声明放弃金本位体制后,正是1973年越南战争的失败和接踵而至的中东石油危机,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的正式崩溃。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和《基金协定》,美元的主导地位被削弱。经过战后“经济奇迹”的西德马克和日元的货币地位开始上升,这是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开端。
为了重振美国的霸权地位,上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里根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加强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使美元重新赢得了强势地位。在取得冷战的胜利以后,美元的主导货币地位蔓延到了全球各个角落。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通过“互联网新经济”制造美国科技优势的光环,美国利用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促进了虚拟金融经济的巨大发展,这进一步加强了美元金融系统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基于其重新赢得的货币地位和金融经济的优势,美元金融资本在上世纪90年代纵横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汇率和金融危机,兵不血刃地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施了沉重打击,掠夺了大量资产和市场份额。
西方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孕育了虚拟金融资本和资产“泡沫”
现代金融战的武器就是虚拟金融资本。在每一次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使金融资本不断膨胀。对冲基金落户于缺乏有效金融监管的岛屿国家,这些金融投机资本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难以预测和防范。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末,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已经达到436420.48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总和。当年末,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已达到其GDP的137%,英国为140%,日本为105%,加拿大为133%,经合组织国家平均为109%,而非经合组织的高收入国家则平均达到了193%。这一比率只有在股票投资领域相对保守的德国保持在44%的低水平,而欧元区国家平均水平为66%。“金砖5国”(BRICS,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5国)中剔除中国,剩余4国的这一比率也达到了83%。相比之下,中国35%的比率显示了企业资产被严重低估的状况。
尽管中国股市在2006年经历了130%的大幅度增长,但由于全球股市都有普遍的上涨,印度、俄罗斯、巴西、越南等增幅也相当可观,所以,横向对比,中国股市规模仍然偏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沪深两市总市值达128032亿元。以2007年GDP总量达230000亿元来估算,再加上中国上市企业在香港和海外发行的股票市值,中国上市企业总市值占今年GDP的比率在今年一季度末刚刚接近80%。
支持中国股市“泡沫论”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倍,甚至80倍。且不说这个平均市盈率究竟是多少倍,也不清楚该平均市盈率是如何计算出来,以及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客观。不管大小、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加在一起后简单一除所得出的所谓平均市盈率的结论显然是不科学、不客观、不可靠的。科学、客观和可靠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根据上市公司在股市中的比重以及整体公司的业绩增长率和发展空间加以估算。以德国为例,如果把所有上市的德国公司的市盈率以简单的加除法进行计算,其平均市盈率也高达46倍,而德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率远远落后于中国公司。不少市场人士指出,按照2007年上市公司的业绩预测计算,目前的沪深股市市盈率约为20倍。德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为18倍,如果不考虑上市公司的比重值,则为29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金融投资市场发展中存在着制度的不完善和投资者的不成熟并不属于股市“泡沫”之列。
因此,客观地评价,现今全球资产泡沫并非存在于中国股市,而是多年来慢性膨胀于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市场。在国际虚拟金融资本膨胀的过程中,中国股市呈现明显的落后态势。尽管股指近来屡创新高,但从相对规模来看,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金融衍生品市场已成为虚拟金融资本蛰伏和出击的巢穴
另一个规模更加巨大的金融资本聚集地就是全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由于金融衍生品存在大量场外交易,在这个领域中聚集的金融资本就比投资于股票市场的金融资本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投机性。加之参与这些交易的许多对冲基金落户于缺乏有效金融监管的岛屿国家,所以,这些金融投机资本对全球金融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就更加难以预测和防范。
国际清算银行2007年3月的季度报告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全球衍生品交易额为431万亿美元,几乎达到全球GDP总量的10倍。伴随自2002年起飙升的资源产品价格,特别是国际能源和金属价格,全球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中交易的期货合同数量从2002至2005年增长了3倍,与此同时,商品期货的场外交易规模也激增。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商品期货交易合同存量在2006年中已达到64000亿美元,约为1998年的14倍,而商品期货交易合同占金融衍生品交易存量的比率也从0.5%上升到了1.7%。而金融资本在商品期货内的交易规模远远大于相关资源商品的实际生产量。例如,黄金、铜、铝的场内交易已经达到了2005年这些金属生产总量的约30倍。2004年4月,外汇和利率期票的每日场外净交易量已经达到23170亿美元,比2001年4月的13420亿美元上涨了73%。2004年6月底,全球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合同存量的市值达到了63910亿美元,这些合同所拥有的相应基础产品的名义价值更达到了220.07万亿美元的惊人巨量,约合当年全球GDP总量的5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全球金融资本规模已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规模。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日益膨胀,进一步创造了巨量资本的虚拟存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真正危险的泡沫。
全球庞大的虚拟金融资本迫切需要“借尸还魂”
虚拟金融资本要想转化为拥有真实和相对稳固的价值的资本,就必然需要通过对各种金融或实体资产的投机“借尸还魂”,使被投机的资产成为其寄生的对象。从宏观经济来分析,它们的投机一旦成功,被投机国家甚至全球的实体经济因被投机资产的价格变动所付出的额外成本代价或资产价值损失,就是这些虚拟金融资本所掠夺到的实际价值。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血淋淋的例子。过快和全面开放资本市场,没有经验的防范措施,将国际投机资本误以为投资资本,使东南亚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成为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牺牲品。
这些虚拟金融资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如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等,常常蛰伏于一些缺乏金融监管的岛屿国家,使许多国家无法了解到其资本的真实来历。这些投机资本游戈于世界各地,无论是他国货币还是企业股权或是资源产品,一旦被这些虚拟金融资本蜂拥投机,就会造成被投机物价格大幅变动,从而导致他国经济的运行被扰乱甚至于崩溃。德国社民党前主席、现任副总理明特菲林就曾将这些虚拟金融资本形象地称为“蝗虫”。
虚拟金融资本欲借人民币和中国资产“还魂”的背后隐藏着对华遏制战略
为了“借尸还魂”,西方虚拟金融资本将人民币和中国的各种资产纳入了其投机范围。在人民币兑美元不能即时大幅升值的情况下,美元虚拟金融资本相对人民币资本的优势就得以保持较长时间。如果能够利用美元现下仍未丧失的这种优势大量购入中国的房产、企业股份等实体资产,一方面可以使虚拟金融资本得到实际价值的充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避免美元贬值造成资本缩水。而且,对中国资产的收购也意味着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和占领。但是,由于中国的汇率和金融投资市场制度的限制,而且去年中国又出台了限制外资购买房地产的法规,虚拟金融资本的投机在中国受到很大的制度性限制,不仅其投资收益的绝对规模受到限制,而且其制造中国金融投资市场动荡的“弹药”不充足。这就是近年来西方越来越频繁地要求中国全面开放金融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
此外,国际上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在这一轮实体资产的投机热潮背后,就隐藏着这种不可告人的对华遏制战略。为了有效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一些西方金融战略家们试图通过哄抬能源等自然资源价格,增加中国的宏观经济成本,遏制中国基础建设的速度,挤压中国产品的利润空间,从而危害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企业生存。在这一大战略的驱使下,西方金融资本掀起了一次有史以来罕见的全球自然资源市场的大投机,从石油、钢铁到有色金属,再到贵金属、农副产品。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中丧失了战斗力的西方虚拟金融资本再次找到了其赖以寄生和继续膨胀的实体资产。在虚拟金融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自然资源领域形成了新的虚拟经济热点。而对此,西方舆论却普遍指责是因为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旺盛的能源需求是全球资源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以石油为例,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0%,近两年虽然进口的相对增幅较大,但绝对增长仍比不上美国。
海外某些金融专家之所以对“中国金融泡沫风险”津津乐道,却闭口不谈自身的金融市场风险,无外乎是为了从中国股市的跌势中获得更廉价的购买机会。对此,已有清醒的中国专家指出,一些外资肆意唱空中国股市,却暗地里不减仓,这种“明着说一套、暗地里做一套”的行为令人气愤,但也清楚地表明,目前进入中国股市的外资扩大收益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制造悲观气氛,引发较深度的调整,从而在股市的波段起伏中逐步扩大其在个股和整个股市市值中的比率,提高其在中国股市中“呼风唤雨”甚至制造股市地震的能力。
联想到近来西方不少“投资者”在谈到中国股市时基本上都显现出“谨慎的乐观”,即“坚决持有,暂不加买”。其实,这些“投资者”如果真觉得任何股票估值已经过高,只会坚决卖出而不是持有。至于“暂不加买”的谨慎态度缘于,一方面外资大部分已持仓较满,另一方面最近美国经济走弱有影响美欧等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其手中的有限资金必须作为抗风险的必要流动性准备。
任何一个股市都有“泡沫”,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关键是是否合理,是否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此外,要想让股市稳健发展,必须及时、果断、适当地利用汇率和利率政策加以引导
根据日本当年的经验,股市里主要的牛市力量是本国的流动性资金以及外国金融投资资本的流入。当年日本股市能达到80倍的平均市盈率,正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向好,国内流动性资金充裕,另一方面由于日元升值而导致大量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唯一没有控制好的是当时日本央行没有及早、充分地做好突发性流动性下降的风险准备,导致市场在跌破一个又一个的心理价位后,一轮轮地催生出新的恐慌盘。包括汇率预期的变动也会导致一些较为突然的外国投资者的心理变化,使外来性流动性资金的流入减少和流出增多,然后加剧市场的流动性危机,最终导致股市崩盘。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到5%,这种果断而谨慎的利率与汇率政策相得益彰,相互配合,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了一剂强劲的预防针。
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在当天举行的8国财长会议前发表讲话,对中国央行扩大汇率幅度表示欢迎,认为面对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这是一个积极的步骤。有德国专家认为,上述政策对未来的突发性流动性危机的预防以及危机时给市场及时补充流动性,具有重大意义。
稳健打造全球资本投资避风港,制定“中国大金融战略”
总体而言,只要中国经济看好,人民币稳定升值,西方虚拟金融资本寄生中国资产的迫切需求就会长期存在。中外金融战不可避免,这是一场看不见的隐性战争。
鉴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迟早要全面开放,有专家认为,未来数年是关键,中国有必要制订一项长期的“大金融战略”,以防范金融风险。事实上,中国也有条件、有能力保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中国的金融资产市场也能摆脱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影响,原因在于:1)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内在动力和周期,正处于历史上许多发达国家经历过的较长而稳定的结构性高增长时期,总体增长的经济总量为企业业务的扩张与价值的发展提供了宏观的系统安全;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将被逐步细化和深化,宏观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将逐步提高,微观经济的效益与技术水准也将得到提高;3)经济增长与金融资产市场的发展将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使经济的内部需求增长逐步具备平衡出口导向型经济遭受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4)中国目前的外贸格局很大一部分基于发达国家的结构性需求,贸易战与惩罚性关税尚不足以对中国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5)在全球虚拟金融资本泛滥的今天存在一个对中国股市良好的流动性支持;6)以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率来衡量,中国股市规模在屡创新高的今天仍然明显落后于重要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体,这使中国股市仍然具有相当可观的增长空间;7)中国仍然拥有相对可控的汇率和金融资产市场,外国金融资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中国的资产市场,从而难以在中国市场内部制造持续强有力的冲击,无法形成获取高投资收益所需要的大幅度市场震荡波段,反而可以“为我所用”,也就是说,不是我们被外资牵着鼻子走,而是我们牵着外资的鼻子走。
因此,有专家建议说,中国必须谨慎控制好外资占中国个股以及股市总值的比率,同时有必要继续“增容扩股”,通过股市扩容稀释外资影响。此外,必须稳健抬高股票资产价格,以估价水平的增长大幅提高外资的投资成本和风险,有效利用入市外资,为中国公民创造财富效应。如果中国股市能及时通过市场力量的交替,在各个关键点位高度将内部的不稳定投资力量基本中和,使股市能在较快的向上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那么,一旦美国出现较大幅度的金融市场调整甚至衰退,继而影响到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时,中国股市就不仅能够免受国外资本市场的连带影响,和中国经济一样,保持“一枝独秀”的金融市场繁荣,而且还能成为全球金融资本的定海神针和避风港,从而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中国资本市场形象,以此直接、间接地为中国人民币金融体系的国际化战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