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44:02
——访学苑出版社社长孟白
○王正
问:孟社长,祝贺贵社出版的《中国海军三部曲》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了解到学苑出版社是以“弘扬和保护中国文化传统”为主旨的出版社,选题也主要是以民俗、民间文化、文物考古、收藏、中华戏曲、传统中医为侧重,怎么会做起海军的选题呢?
孟白:谢谢。这套
书获得了2009年的“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这个奖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个奖主要是奖给文艺类图书的,而我们之前很少出这方面的书。正如你所说,我们出版社近些年一直是出中国文化遗产方面的书,现在突然出了一套《中国海军三部曲》,确实显得有些突兀。但其实还真不是,我很早就有这样一个想法了。
这事得从头说起。1982年,我到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海洋学卷的工作,包括文字和图片的内容。我带着一位摄影的同事,沿着中国的海边跑了一遍。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很多地方都没有对普通民众敞开,只有少量驻军,也只有军舰能去,因此我就逐渐地和海军方面熟悉起来。通过这样一番考察,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研究,我有了这样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咱们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大陆国家,历来对海洋重视不够,到近代以来,好不容易想重视了,却限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军事局面,一直没有办法。而到了解放后的头三十年,因为原来传统大陆观念的影响,中央依旧有重视大陆、忽略海洋的倾向。所以我们的海洋方面,包括海洋科技、海洋教育和海军建设,都比较薄弱。我因为和海洋学界很熟,加上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我对海军一直很关心,而我认为我尽管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但是对这方面却是匹夫有责。从1982年到现在是28年,我感到,我28年的海洋情结在这套书上得到一个满足。出完这套书我感到非常幸福,所以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来表达一下我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的想法。
问:您通过策划这个选题最想向读者传达的信息是什么,或者说读者可以得到的最大思考是什么?
孟白:我们做这个选题是有这样一个考虑的:我们现在的相关图书中对清末海军写得还比较多,但关于新中国人民海军的书就较少了,而有关民国海军的则基本是空白。所以我想通过这样一部《三部曲》把这三个历史时段串起来,从而把整个中国海军百年发展的艰辛历程都展现出来。
因为过去一直对海军不重视,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军界对海军的发展也有不同意见,投入的力度也一直不是很大。直到2009年4月份的海军节,才搞了历史上第一次全是我们自己军舰的大规模的海军阅兵,这表明中央开始非常重视海军了。其实海军对现在的中国非常重要,因为我国相当部分的原材料都是依靠海洋运输的。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的话,我们就像一个很有钱的富商,运一大车金子在路上走,却连个保镖都没有。如果有人抢劫的话,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我们需要海上的安全,需要有护航能力的海军。
然而海军的提高是非常非常慢的,基本上10年是一代。也就是说,从今天做好所有计划,到最后实施完成,至少10年。因为它包括的东西太多。从科技上讲,海军是一个高度浓缩的高科技结晶。而从部队建设上来说,还需要军队的建设和培训,而军队至少要有两三个梯队,才能保证有效战争的进行。所以从实际上来说,现在开始抓海军,是有些晚了。但是,毕竟开始了,这就很好。
我们出这套书,就是想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近代由于海洋科技不行,海军的实力不行,所以才一直吃亏。而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上去了,就应当发展海军。我们不是好战、不是要称霸,而是要保护自己的利益。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海洋、关注海军建设,让大家有这样一个意识:中国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来保证我们衣食无忧。而且这套书的定位是青少年就能看懂并喜欢,我希望能从青少年中就普及这种重视海军的意识。
另外,我在这里还想借这个机会谈一点,就是军事上的科技研究是和别的不同的,它很可能研制出来后只出样品,而不进行批量生产,甚至有些连样品都不生产。因为它的下一代、下下代还在不断地更新,而这一代可能只是个基础。所以军事科技的研究有极大的残酷性,也就需要研究者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他们很可能做了一辈子却没有成果。然而普通人对此并不了解。我希望我们的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能对军事科技的复杂性和奉献性有所认识,进而愿意献身于此。
问:您能谈谈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以及在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您最大的收获分别是什么吗?
孟白:《中国海军三部曲》这套书的作者有两个,一个是黄传会,他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另一个是张帆,就是舟欲行,他是搞海军史研究的。他们两人都在海军创作室,关系很好,他们的合作也很好。3年多前张帆来找我,说他们有这么一套书接近完成,但当时没有资金的支持,问我能不能给他出版。我说没问题,我们出版社免费给他出。他后来跟我说,原来打算用一个小时来说服我,结果1分钟就搞定了。其实我们和他早在做《中国近代海战场》那套丛书的时候就有很愉快的合作了。所以他一找到我,我就同意了。
做《中国海军三部曲》这套书最大的困难就是有些重大历史问题不太好把握。毕竟我们之前很少做历史纪实文学,对度的控制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在这个方面确实花费了很大精力。
至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一直以来非常喜欢做、非常希望做的事情,做成了,并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问:这套书以纪实文学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海军百余年的发展史,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段艰辛而又令人震撼的历史。您对其中的哪个阶段情有独钟?您又对里面的哪些人物最感兴趣?
孟白:我想最令我感动的是民国海军那段历史。我们现在对民国人物的评价可能不一,但当时国民政府的很多人,他们其实都说自己是革命者,从内心深处还是想让中国好的,但是因为方法或者认识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徒呼奈何。这尤其表现在海军的建设方面。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海军经常易帜,变成了给人家看家护院的保镖,以及为自己牟利的资本。然而,到日本进攻中国的时候,尽管我们的海军水平很差,甚至很多军舰已经残破不堪,但是他们却非常英勇。原来很腐败的军队,到了抗战的时候也是做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毕竟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大家还是人同此心的。但无奈我们确实技不如人,几仗下来就不行了。但是他们仍旧搏命似地去和敌人战斗,十分悲壮。
我举个例子,民国时候有一位海军将领,到英国去学习并实习了海军好些年,他回国后应当是担任一艘军舰的指挥任务。但当时我们的军舰已经打光了,他就只好组织一支敢死队,用小木船去炸敌舰。按说他至少是可以指挥一条中型舰艇的,但无舰可用,只好以身殉国,太悲壮了。而我对这样悲剧性人物比较感兴趣。对抗战时期的那些失败的英雄,最终没有达成什么伟大成就的英雄,我表示由衷的敬佩。
问:我注意到,您在之前的《海战场》和这套《三部曲》中,都比较关注近代以来中国的海军,您对古代的海军,或者说水军,持怎样的看法呢?
孟白:中国文化的传统因为地理的原因,不需要往海外扩张,所以从来就没有正式的海军。我们看世界历史,历来的海外开拓比较好的,都是自己资源比较少的,比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日本。所以中国古代的海军实在没什么可讲的。其实我们当初也想做一本的,但最后还是放弃了。而所谓的水军是活动于内陆的河湖港汊中,与海军不同。如果非要讲海军不可的话,我想除了郑成功收复台湾那次外,其余的数次海军的出动大都是侵略战争(比如元朝),而且也都很不成功、很不光彩。
问:我们知道,中国海军现在已经能到海外执行任务,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您对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展望?
孟白:中国海军到索马里护航,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开始知道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让我们的海军出去;另一方面,中国原来的海军出去都是友谊性质的互访,而这次则是历史中第一次以作战为目的的出航。
我对中国海军未来的展望是:中国能够拥有一支强大的、护航的、有震慑力量的海军;它能够有效地保护我国的领海和200海里的经济区,阻拦非法盗取我国资源的敌对力量;并能够到全世界各地保护海外中国人和华侨的生命安全和利益。当然最终要实现这个目标很困难,需要经济的、科技的、教育的,甚至是外交的努力。
问:在《中国海军三部曲》后,您对这一方向的选题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未来构思么?
孟白:其实,我觉得国家现在对海军的宣传还是不太够。我做了一个对比,2009年11月空军节的宣传力度之大,是半年前的海军节完全比不上的。当然这跟海军不太容易展示也有关系,但是也确实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所以我很希望通过我们的点滴工作,能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军事力量的强大,有所贡献。翻看中国的历史,近代以来充满了屈辱,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军事实力不强。而且中国历史上在很多即使经济实力很强的时候,也对军事力量重视不够,比如宋朝、明朝,结果造成遭受异族的欺侮,甚至最终被打败。这里面的教训很明显,就是只要军事弱,就会被别人欺负。所以我们需要有军事实力,这样别人才不敢欺负我们。而且中国的强大,并不是要去打别人,不是好战,只是处于自卫。出于这样一个认识,我想我们以后还是会继续做这方面的书籍。
而且随着改制后,条框严格的出版范围会越来越淡化,加上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海军,所以我想面对青少年,进一步做些工作。比如利用这套《中国海军三部曲》做一些故事性更强的,或者绘本的书。争取能让这类图书在我们出版社中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支流,能让青少年和其他普通民众,通过这些书,对我们的国防产生正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