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故里忆沧桑(中华根祖文化之旅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40:28
张贻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07月17日   第 07 版)

鲁班凿磨

鲁班故里滕州今貌
鲁班,其实姓公输,名般,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古时“班”与“般”相通,人们遂以鲁班相称。
滕州为鲁班故里
2000多年来,世人皆知鲁班为鲁国人,可是直到上世纪末,经过诸多权威专家考证,才确切地知道鲁班的故里乃当时的鲁国滕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滕州市。
我国著名哲学史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曾说:“在研究墨子里籍的同时,我发现墨子与鲁班是好朋友,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其故里都在滕州市……”任先生还分析说:“今之滕州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春秋战国之际曾为鲁国附庸,除了史书记载墨子与公输般的一些交往之外,从鲁班的身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滕州的古地名史志资料和考古文物、鲁班的发明创造与滕州古代的科技成果、民间传说,当地保留的一些遗迹,墨子与鲁班的关系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论证可以得出结论,滕州为鲁班故里。”为此,早在1998年,任先生就为滕州欣然题字“鲁班故里”。无独有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生前也留下了“墨子鲁班,善国双圣”(滕州古称善国)的珍贵墨宝。
鲁班虽然在民间家喻户晓,文献中也多有提及,但关于他里籍的确切记载,史料中却难觅只鳞片爪,幸赖同乡好友墨子才终于荣贵故里。鲁班故里的发现,可以说是墨学研究中一份意外的惊喜,这让滕州一下拥有了两位平民圣人,实在不负善国美名。
鲁寨村寻昔日辉煌
今日滕州城西,有一著名的工匠村叫鲁寨。鲁寨村的前身叫鲁家营子,鲁家营子的前身即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匠作营。“周礼尽在鲁也”,鲁国贵族出于礼治的诸多需要,也就成就了这处百工之乡。当时这里直属滕国,距离鲁国都城曲阜也不足百里。就关系上来说,滕国为鲁国之附庸,鲁国为滕国之宗主。鲁班就是出生在村里的一户工匠家庭,并自幼跟着父亲,和后来的墨子一起做工学艺。只是当时没人想到鲁班和墨子这对师兄弟后来双双成名,分别被尊为工匠始祖和科技圣人。
鲁班之“鲁”是鲁国之鲁,也是鲁寨之“鲁”。鲁寨村作为鲁班的桑梓之地、习艺之所,历两千多年而不衰。自古以来,这里能工巧匠辈出,奇技高艺不绝。无论曲阜孔庙的大成殿,还是北京天子的紫禁城,鲁寨人莫不经手。虽然财力有限难以大兴土木,鲁寨人自己的宅院却也一样不同凡响。鲁寨的房子向来考究,木头扣榫,砖石衔压,自非一般建筑可比,也自非一般工匠可建,因而当地一直就有“珠光宝气鲁家寨”的说法。只是历史沧桑,岁月无情,这个华北平原上的千年古村硕果仅存的古迹唯有昔日“工匠院”衰败不堪的大门了!不过走在鲁寨的大街小巷和宅前屋后,稍加留神仍可三步一见破碎的瓦当,十步一见残留的石雕。其古色古香,让人在不胜唏嘘的同时,还能够管窥这里当年的辉煌,似乎也可以聊作后人没有辱没祖师门楣的物证了!
鲁班堤上“夜明珠”
从鲁寨村往北不过十多里的滕州界河镇,多少年来一直流传着“金山、银河、三千滚明珠”的动人传说。界河东起邹、滕间的丘陵,西入微山湖,水清沙白,原名叫作白水河,是为“银河”。明朝万历年间,邹、滕两县以河为界,才改名为界河。界河镇是河边一个古镇,乾隆屡下江南的必经之路。抗日战争中,台儿庄之役外围的滕县保卫战,就是在这里首先打响。
界河曾为周边五河之首,说大不大,但是每当夏季山洪暴发,却也水流湍急,为害两岸。据说很久以前有人半夜里听见外面“咕咕噜噜”的响个不停,起身一看,大路上滚来一个个合抱粗的夜明珠,三千个不止。夜明珠后面跟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天明人们出来寻找,夜明珠已经不见,河两岸却一夜之间立起三千多碌碡。这就是被称为“三千夜明珠”的鲁班堤。白须长者、夜明珠当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事实上是鲁班率领众多工匠在附近的“金山”上采石做成碌碡,并砌成两岸的堤坝。圆形的碌碡不仅便于从山上滚运,更能减缓水流对堤坝的冲击和损坏。古往今来一直呵护着界河两岸人民的“夜明珠”,至今仅存215个。然而有人说主要是这215个饱经沧桑的石碌碡,让“鲁班在滕州的传说”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班不仅造出了碌碡,还发明了石磨。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麦等谷物加工成粉了,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磨。在那之前,人们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为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无疑是古代粮食加工技术的一大进步。直到饮食日益多元化、加工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放眼全国也只有山东南部的滕州人还乐此不疲地顽强保留着用石磨把小麦磨成糊子,再把糊子摊成煎饼的古老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鲁班故里在滕州的又一份证据了。
鲁班造磨处的遗址便在滕州界河镇境内的灵泉山。后人为了表示纪念,在这里修建了鲁班功德堂。功德堂坐落在灵泉山的山腰,主体是一座仿古大殿,大殿前开阔的鲁班广场中央,矗立着4米多高的“鲁班挥臂打石磨”的石雕。
广场四周,青山翠柏掩映,一片安详静谧。凝神伫立,似乎可以看到衣摆巾扬的恍惚之影;侧耳细听,仿佛可以闻见凿落石迸的铿锵之声。与一般的祠堂庙宇不同,这里没有正襟危坐的庄严,也没有横刀立马的威武,有的只是一位匠人忘我劳动的专注,有的只是一位匠人心系苍生的投入。然而正是这份专注和投入,对春秋战国时候那些翻云覆雨的纵横家们,对那些追名逐利的阴阳家们,难道不是一种最好的漠视和嘲讽吗?
鲁班发明改变世界
鲁班的发明创造,传说中的就有锯、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诸多木工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工具的发明不仅大幅减轻了劳动的强度,而且明显提高了劳动效率,改进了工艺水平。据《墨子·鲁问》,“公输子自鲁南游楚”,“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墨子·公输》还曾记载,“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可以用来攻城。可见,说鲁班是当时的军事科学家实不为过。《墨子·鲁问》又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或是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吧?千百年来鲁班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化身,民间传说和后世记载多少或有溢美之辞,但在《墨子》这部哲学兼科学的著作中,墨家后学关于墨子这位同乡好友的叙述当是不折不扣的信史。
春秋战国时期,滕地处于鲁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由此往南的老子庄子谈道论德,是一种无为的潇洒。由此往北的孔子孟子崇仁尚义,是一种恪守的执著。滕地的鲁班和墨子提倡技术和科学,代表的不是一种更为积极更为务实的生存智慧和发展本能吗?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鲁班的高超技艺启示后人的是循规蹈矩的严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鲁班的众多发明启示后人的是革故鼎新的勇敢。祖师爷也好,发明家也好,鲁班说到底还是一个打工者,一个手艺人。在我们以民为贵的历史传统里,在我们以人为本的当代理念里,表达的都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知识的褒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实在应该更多地去认识工匠始祖鲁班,去了解鲁班故里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