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改变我思维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44:36
   一个改变我思维的故事

                                                                                 -----走向客观            

十三年前我经历过一个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至今,十三年来,每当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解时,我下意识地想想这段经历,尽量让自己的决定缓慢下来。也许这个故事注定要影响我的今生。   

 27岁的那个冬天,我要从莫斯科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走出莫斯科火车站的售票大厅,门外的刺骨寒风中颤抖着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脏稀稀的零钱在她颤微微的手里握得很紧很紧,似乎她生怕被寒风卷走。我仔细辨听她嘴里反复念叨的一句话,才听清楚她在说:“我今天的列巴(面包)只差200卢布了。”

哦,才明白她是在乞讨。 

我从兜里摸出一张纸币,是1000卢布给了她,转身便走,天气真的太冷了。

她在身后喊我等一等,回头看去,她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说:“我还没找你钱呢。”她边要给我找钱边说:“年轻人,上帝会保佑你的,会有很多姑娘爱你的。”我感觉很意外,习惯性地说:“不用找了,你留着用吧。”因为我从来没听说过乞讨的人会给帮助她的人找钱,恐怕我的爷爷也许同样没有听说过。

非常出乎意料的情景顿时发生了,她一改刚才的感激和祝福,向我愤怒高喊起来:“我怎么能多要你的钱呢?”喊得所有过往行人都看我,以异样的眼神看我,我无法描述当时的心情。   

在后来很长一段日子里,我想不明白。如果说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是压抑的话,还没那么严重;如果说是郁闷的话,还没有那么深的伤害。但是,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心情确实存在,轻轻地挂在我心上,挥之不去。

再后来,在一次周末的聚会上,除了我一个人是中国人外,其余的十多个人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俄罗斯人,有男有女。因为关系相处还算融洽,彼此信任程度还过得去,聚会期间我不经意地很好奇地讲述了这件事情。结果,他们的态度更让我意外。他们对我很委婉地说:“你这样做真的很不好,太不好了。”我闷闷不乐,大家的结局不是太开心。      

随后我备感沮丧和无奈。甚至心里在想:我算明白了,平时不论多么友好,只是表面而已。关键时刻,你们还是一国人。我在帮助你们的国人,你们竟然对我如此,好灰心。

随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我真的开始感到郁闷和压抑了,我原有的挥之不去的不舒服感,确实被加重了。我甚至认为,中国人在这里与其说是个外国人,倒不如说就是个“外人”。干脆再不理他们算了。很长时间没有联络。

但是!生存真的好残酷,我在那个举目无亲的环境中,生存需要变得是那么的真实和直白,我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反复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找到一个牵强的理由:

嗨,我是谁呀,从小就知道韩信可受胯下之辱,我主动向他们道歉,缓和一下关系,以便生存,有什么大不了的。谋大事者不拘小节嘛!听听,我多亏心。

于是我开始预约他们,组织聚会,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他们打电话。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都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邀请,好象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点没费劲的顺利反倒唤醒了我的不安感。我在想:他们是真心的吗?他们确实可以把不愉快忘记吗?他们难道…等等。

当他们来到我的住所的时候,表现得那么开心和性格外露,尤其那几个女孩,大声喊:我们又有可吃的东西了,为什么这次聚会安排得这么晚,难道你把我们忘了吗…

席间我认为好象没必要道歉了,太难为我了。转念想,既然有这个准备,不防试试吧。于是在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时候,我说:“今天请大家来,我想说一件事情。”所有人顿时安静下来了。我说:“上次和大家说起那个老人乞讨的事情,我想过了。是我错了。今天我向那位老人道歉,也向大家道歉。”

他们看看我,平静地说:“因为你是个好人,所以你做了帮助她的事情,你真的很好。”

我轻松了很多很多。但是真的不明白那个老人为什么向我大喊。在聚会结束的时候,几个女孩往厨房收拾餐具,我小心翼翼地跟进去,问一个女孩:“我还是不明白,那个乞讨的老人为什么向我大喊?我为什么让她生气?”

那个女孩低声告诉我:“那天她只需要200卢布。她收了你的200卢布会感谢你。她只收你200卢布的话,说明她只是一个乞丐;她收你1000卢布的话,她就不只是一个乞丐,她还是一个没有人格的乞丐,上帝告诉过她不能那样做。”

顿醒!

从那以后,我时常想想这个故事,开心的时候想起它,觉得美好。不开心的时候想起它,觉得不开心的事情一定有不开心的原因。很多年的反复思考,终于领悟其中的关系。

其实,在这个故事的全部过程中,有三种人:乞丐、我、一邦年轻人。乞丐知道给我找钱,保持她自己的人格,感激我是对我的尊重;那邦年轻人知道我把事情做错了,仍然是没有敌意地委婉告诉我:“你这样做真的很不好,太不好了。”他们在说我错的同时仍然在保持尊重我的态度;我对他们的尊重却不够。

那邦年轻人之所以能尊重我,是因为他们客观地对待我,没有任何情绪化的主观。而我在整个事情过程中的各种猜疑和不安,是我情绪化地主观看待了别人。

那个老人需要200卢布的帮助去乞讨,我需要那群年轻人的生存帮助而去道歉,这有什么不同吗?如果有不同的话,那就是我需要的帮助远远大于那个老人需要的帮助,这是唯一的不同。但是我把老人看成了乞丐,而不知道自己是比她更大的乞丐。

其实,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凡遇到不愉快、不开心种种,其根源就是来自我们对他人的不尊重而引发。这种不尊重大多是无意的、不经意的,引发无意的不尊重的原因是个体的认识差异、文化理解差异、社会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风俗理念差异、价值准则差异、性格好恶差异、志向追求差异、社会意识形态之差异,等等。正如女孩子在恋爱中常说的“懂”。都是因为一方不“懂”另一方的结果。在我们不懂对方的同时,我们又何以领悟其内心的虔诚。

而在引发了无意不尊重的矛盾冲突后,为什么会愈演愈烈呢?就是因为我们的主观,我们不能以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发生的矛盾冲突时,我们的主观情绪化,会作为当前矛盾冲突的载体和功放,把一个原本不足挂齿的小矛盾、小冲突、小误解,持续地推向一个极端。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

所以说,我们保持一种尊重的对待、保持一种客观的分析,确实是太至关重要了。

要达成内心的尊重和客观,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但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其危害性,及导致错误的机理(内在规律性),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过程去感悟、去历练。这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境界,非一日之谈。否则不会有太多的此类文学描述,诸如:世界是相同的,只是人的情绪不同;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人永远无法战胜的是自我;战胜自我就是超越自我;等等。人单纯从形体的概念上战胜自己实在太简单,因为我们可以不用什么技术手段,就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自我不可战胜的一面,不就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主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