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巡航导弹核潜艇瞄准中朝弹道导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0:08:32
美军巡航导弹核潜艇瞄准中朝弹道导弹

美国3艘巡航导弹核潜艇近日在中国周边同时亮相。这款由俄亥俄级改装而来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可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和64名特战队员、及2艘微型潜艇。美军利用该艇可进行特种部队渗透和对战术战斧导弹的远程遥控,形成了一种针对弹道导弹发射车的全新“砍首”战术。

2010年6月28日,美国密歇根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突然现身韩国釜山海军基地。图中红圈处为“封闭式蛙人掩蔽器”,该型艇可携带66名蛙人。

近日美国三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在中国周边同时部署,“SSGN-726 俄亥俄号”、“SSGN-727 密歇根号”和“SSGN-728 佛罗里达号”分别现身韩国釜山、菲律宾苏比克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有外国军事专家声称,此举展示了美国军事实力,意在震慑中国。

美国国会“外行指导内行”的产物

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美国第四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海军共装备了1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但随着1993年START II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签订,美国将不得不削减四艘弹道导弹核潜艇,1994年克林顿政府的核态势评估中提出了巡航导弹核潜艇的设想。因此同时,尽管20世纪90年代武库舰计划在海军或明或暗的阻挠下寿终正寝,但美国国会始终对于类似的概念十分感兴趣。如同所有外行领导内行的机构,美国国会执著于“转型”的概念,把符合他们空想的概念塞给海军,巡航导弹核潜艇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个概念,美国海军最初是诚惶诚恐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上投入大量资源,肯定会影响到现有平台的采购。潜艇部队的军官担心自己的海狼和将来的弗吉尼亚会打折扣,水面舰队的军官也不喜欢这个现有作战系统之外用途不明的装备。随着Sea Power 21方针的发布,以及9·11后反恐战争对特种部队和巡航导弹打击的需要,巡航导弹核潜艇变得热门起来。同样重要的,美国海军认识到国会的外行领导们只是热衷于他们“转型”的空谈,并没有借此削减现有作战平台的意图。相反的,美国海军以发展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名义,为一系列的无人作战平台申请到了预算。尽管这不是美国国会的本意,但是在美国海军的“战略欺骗”下,他们相信这些增加的研发预算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意愿。双发各取所需,于是2002年开始早期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工作正式开始,根据递交国会的报告,4艘潜艇改装费用为40亿美元。

新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拥有22个单元的发射装置,每个单元可携带7枚战斧,整艘艇总共可以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

可搭载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和66名特战队员

新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在设计上没有太多改变,主要的改进是将原来的24单元三叉戟II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替换。其中22单元发射装置分别替换为7单元的战斧导弹发射装置,总计携带154枚战斧导弹;剩余2个单元用于投放特种部队(SOF),改装后的潜艇将配置66名特种部队队员。为了配合特种部队的活动,潜艇还将携带先进海豹输送系统(ASDS)和干甲板输送舱(DDS)。作为当今美国海基核力量唯一的平台,俄亥俄级核潜艇在性能上很出色。尽管它是全长170.7米,直径12.1米,吃水11.8米,水下排水量高达18750吨的庞然大物,但它使用通用电气的S8G自然循环核反应堆,具有极佳的安静性,水下隐蔽性能十分出色。俄亥俄级改装而来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样继承了出色的隐蔽能力。早年武库舰概念饱受攻击的缺陷就是生存能力差、无法单独执行任务,而俄亥俄号等巡航导弹核潜艇并不存在这些弱点。

3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在中国周边露面

2005年底第一艘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开始海试,并于2007年10月正式部署,随后不久2008年1月抵达关岛军港。其余三艘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改装工作也很快完成,佛罗里达号在2008年4月、密歇根号在2008年11月,乔治亚号在2009年8月开始各自改装后的首次部署。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中SSGN-726俄亥俄号和SSGN-727密歇根号以太平洋的班戈为母港,关岛为前沿部署基地。SSGN-728佛罗里达号和SSGN-729乔治亚号以大西洋的国王湾为母港,前沿部署基地是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这些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部署方式为一次部署时间12个月,每三个月艇员进行一次轮换,艇员在前沿部署基地进行轮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在航率提高到了70%,这意味着任意时间上都有2艘以上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具备作战能力。2010年6月11日,美国海军网站报道他们的巡航导弹核潜艇部队首次实现同时全部部署状态。7月初的实际部署上除了SSGN-729乔治亚在克里特岛的苏达湾(Souda Bay)进行访问外,其他三艘都在中国周边露面。

潜射战斧巡航时的状态。战斧II时期的地形匹配技术给弹道修正带来了很多限制。

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战斧II导弹

说到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打击能力,它的武器战斧巡航导弹是不得不着重提及的。从目前的配置上看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标准配属了154枚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构成了最强的单舰打击能力,堪称水下武库舰。战术战斧是战斧导弹的最新发展型号,也称战斧 Block IV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初期是用于核攻击的远程战略巡航导弹,后转为常规用途,不过携带更重的常规弹头时射程有很大下降。战斧导弹首次大规模亮相是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而此前美国已经生产了超过2200枚战斧 Block II型导弹,水面舰外加核潜艇总计112艘具备战斧导弹发射能力。为期42天的战争中,美军发射了307枚战斧 Block II巡航导弹其中19枚发射失败,成功发射的288枚导弹中有SSN-720匹茨堡和SSN-724路易斯维尔两艘核潜艇的贡献,这些导弹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中心,通讯枢纽等众多重要目标,立下了辉煌的战功。

这些战斧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和景像匹配制导技术,战前美军针对伊拉克地形进行了专门的遥感测绘制作数字地图,以此选定攻击路线和飞行校正区域,在1000多公里射程上,其圆概率误差理论上可以达到10米以下,海湾战争的实际命中精度在15米左右。不过战斧导弹那时仍然存在诸多弱点,典型的就是地形加景像匹配带来的修正问题,在区别不明显的大海和沙漠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标,1991年战争中美军甚至不得不使用民船在海上设置标示引导战斧导弹,这在高危险环境中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此外早期战斧导弹在任务规划上也非常麻烦,需要一天左右才能完成任务更换,而且只能在发射舰艇上更改,发射后就只能根据预设航路打击设定目标。

战斧III导弹增加了GPS制导技术,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导弹飞行校正,同时还能规划最佳的突防飞行路线。

引入GPS制导的战斧III导弹

针对战斧 Block II导弹的不足,美军发展出了战斧Block III导弹,Block III型战斧导弹除了原有的地形加景像匹配外,还增加了GPS制导技术,在没有地形图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导弹飞行校正,制导导弹有效打击目标。除了GPS制导,Block III型导弹在任务规划系统上也有很大的提高,任务规划需要根据战区地形,敌方防空能力和目标位置的情况规划突防概率最大的飞行路线,对计算能力要求很高,战斧 Block III型导弹的任务规划系统可以在2个小时内完成规划,即使是临时传来的数据也可以在8个小时内完成,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效提高了巡航导弹的突防概率。

战斧 Block III导弹首次实战使用是1995年9月的波斯尼亚打击行动中,随后次年对伊拉克的打击中也使用了战斧 Block III导弹。1998年底沙漠之狐行动中,美英联合发射了325枚战斧导弹,其中多数为海军发射的战斧 Block III导弹,尽管人员伤亡不大,但这些巡航导弹仍对伊拉克造成了很大打击。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英军继续使用战斧 Block III导弹进行了空袭,数量在160枚左右,完成了超过50%的指挥所和发电站的摧毁任务。2003年美英发起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又一次大规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而且使用的全部为战斧 Block III型导弹,总计约800多枚,对伊拉克政府场所,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打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到2003年间美国历次军事行动发射了约1900枚各型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IV攻击坚固点目标时的情景。战斧IV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因为采用卫星双向数据链,具备了打击非预定目标的能力。

不过战斧 Block III的性能尤其是制导仍有不足,包括需要在发射平台更改目标进行任务规划,无法进行打击评估等,美国进一步开发了战术战斧导弹,这也是目前装备于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打击先锋。

战术战斧又称战斧 Block IV导弹,具有GPS加INS加景像匹配系统和地形匹配系统的复合制导方式,也可以通过GPS单独制导,不过只用于任务规划时间非常紧迫的任务。战术战斧任务规划可以包含15个预定打击目标,在卫星双向数据链的配合下,可以在飞行中更改导弹的打击目标,还具备打击非预定目标的能力。卫星数据链带来打击灵活性还包括控制导弹在战区上空巡逻,直到发现时间敏感目标后再分配打击,这种灵活性极大的加强了对时间敏感目标的打击能力,战术战斧通过卫星数据链还可以回传导弹状态和战区目标毁伤情况,方便进行目标打击效果评估,减少重复打击的同时也具备了对“漏网之鱼”的打击能力。

2002年8月23日,战术战斧导弹那开始首次试飞,2003~2004年,在美国海军水面舰和潜艇上完成了技术和操作验证,2004年第一枚正式版战术战斧下线,美国海军在2004年宣布战术战斧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2005年,美国海军宣布他们计划用42亿美元采购3404枚战术战斧导弹。2008年6月12日第1000枚战术战斧导弹交付美国海军,截至2010年2月25日,已经向美国海军交付第2000枚战术战斧导弹。在实际测试中,2006年8月美国海军首次实现了飞行中重装订目标,新目标的数据由地面的特种部队提供。2007年5月,美国海军在SSGN-728佛罗里达号核潜艇上进行了战斧导弹的试射,包括1枚战斧Block III和3枚战斧Block IV型导弹,都成功命中了目标。

中国2009年国庆阅兵展出的东风21C导弹,具有较高的打击精度,也是现在二炮的“撒手锏”装备之一,该导弹能对美国驻日韩的多个基地产生直接威胁。

战术战斧的新“砍首”战术

2010年5月,美国海军还验证了战术战斧的远程控制能力,南加利福尼亚外海的夏延号核潜艇发射战术战斧导弹,海军特种部队在中国湖靶场内更新目标数据,西太平洋的第七舰队根据特种部队的数据重新装订目标,实现了5000英里外的操纵控制。这其实是一种新“砍首”战术。在卫星数据链的支持下,美军可以使用特战部队先渗透入敌方境内寻找洲际导弹发射车、恐怖分子首脑等重要目标,然后通过卫星数据链控制在战区上空盘旋的战术战斧导弹攻击目标。

目标——弹道导弹发射车

事实上,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就曾试图使用特种部队实施“砍首战”,当时的目标是萨达姆的飞毛腿导弹发射车。但由于当时通讯、侦察手段较为落后,特种部队不是难以发现目标,就是无法及时召唤战斗轰炸机。但随着卫星数据链、GPS定位、红外成像侦察等技术的发展,现在执行“砍首战”的技术手段均已齐备。而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6分钟内发射154枚战术战斧的能力,提供了足够的打击能力;另外,还部署了66名特种部队官兵外加两艘微型潜艇,可以执行特种部队输送任务。也即是说,单独一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即可执行“砍首战”任务,而不需要像1991年那样的多兵种、多平台合作,在实施上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近年来,中国、伊朗、朝鲜等国的弹道导弹技术发展非常快,部署数量不断增多,单靠反导系统拦截并不现实,美军及美国国防业界一直在寻求其它应对办法,主动寻歼是另一个方向。从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两个前沿部署基地来看,关岛面向中国、朝鲜,而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则指向伊朗。

4艘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616枚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已接近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战斧导弹使用量,这本身就是对亚太美军打击力量的极大增强。而特种部队与战术战斧导弹相结合,更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猎杀弹道导弹发射车的能力。这对于严重依赖弹道导弹威慑力的伊朗、朝鲜来说,更是战争天枰在往美国一方倾斜。在朝韩局势、伊朗核问题高度紧张的时期,美军3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同时高调露面,不能不说是美国军方的一次威慑性实力展示。

进入网易军事作者:松鼠

  • 新疆UFO与航天发射

  • 特刊:解读东海演习

  • 瓦良格归国改装全过程

  • 猎鹰9号:开启航天新局

  • 中国空军高教机"尴尬"

  • 中国需要"海岸警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