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隐蔽战线原则:地下党绝非俊男靓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21:48

揭秘隐蔽战线原则:地下党绝非俊男靓女

2010-07-13 15:16:14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68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隐蔽工作的纪律之一,要求外出人员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坐在漂亮女人身边,因敌特出于本能愿意盯着美女,对她们身边的男人自然也会引发兴趣,很容易引来盘查和留难。按照通俗的解释,混在人堆中就找不到,见过面后就没印象的人,才是地下工作者的最好人选。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带来了一股“谍战热”。

隐蔽战线的地下斗争因具备吸引人的神秘性,长期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近年来还出现了一股“谍战片热”。虽然有些作品缅怀颂扬了以往地下工作的业绩,有些编导者为追求刺激和票房数胡编乱造,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历史场景”严重违背了隐蔽斗争基本原则。鉴于当下不少为感官刺激而曲解历史的影视片,已对观众造成误导,笔者认为有必要阐述一下革命战争年代已形成的地下工作的原则,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党的地下工作主要任务并非搞情报

在最近一次电视台采访直播时,笔者曾向一位影剧院校的负责人谈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地下工作任务,他听后马上感叹说:“原来我们以为地下工作就是搞情报呢!”出现这种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误区,主要是源于1980年代后国内影视界有关地下工作题材的创作时,差不多都选择最能刺激人的情报谍战。

在革命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两个战线的斗争──公开的武装斗争,隐蔽的地下斗争。对地下秘密工作的任务,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曾总结说:“公开工作之外,还要有秘密工作与之相配合,这就是党的秘密组织工作,群众的秘密组织工作(作为群众公开组织的核心),党派的秘密联合行动,秘密的情报工作,公开组织与公开斗争的事先秘密准备等。”在毛泽东所概括的秘密工作五大任务中,情报工作只列在第四位。

当年党的地下工作的最重要目标,是在政治上争取敌占区的人心,地下工作者多数在搞工运、农运、学运和秘密的统战而不是搜集情报。对这些看似平凡却意义重大的工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有过不少表现,进入市场商业化阶段的影视创作者对这些缺乏刺激性的工作却大多没有兴趣,才出现了“地下工作=搜集情报”的创作误区。

为提高收视率,一些描写地下工作的影视剧频频出现“枪战”和武打,甚至把地下工作者表现为武林高手。其实在当年的地下工作中,党中央专门制定过不能搞武装的规定。1939年成立的中共南方委员会在江西隐蔽山林建立秘密军训营地并储藏武器,结果往来的联络人员暴露,导致南委组织在几个省内出现大破坏。周恩来对此批评说:“在大后方的党,只能全力执行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候时机的路线,不能同时采取武装斗争的路线。”地下工作者除有军警的掩护身份,都不应拥有手枪一类武器(否则遇敌检查便会暴露),除1930年代前期中央特科的极少数人外,他们也不可能像影视剧中那样动辄拔枪射击。

“俊男靓女+豪奢”是对隐蔽工作的歪曲

一些影视剧的编导所设计的地下工作场面尽是灯红酒绿,由俊男靓女在高档歌舞厅、宾馆接头。这些镜头让当年做过地下工作的人看后大多叹息,因当年共产党组织经费很困窘,根本不可能维持豪华生活,何况这类举动从历史背景角度看也违反了隐蔽斗争战线的基本原则。

恽代英因为身上带了不合符身份的钱财而被捕。

世界上的隐蔽斗争有一个共同的活动原则,便是要求“普通化”而力戒“特殊化”。西方情报界有句名言便是:“不像间谍的人是最好的间谍”。周恩来在1928年为党的地下工作人员规定最早的工作准则,便是“尽量职业化、社会化”。地下工作人员的着装和日常行动都要求同社会上普通群众相近,既不要过于出众引人注目,也不要太穷酸招人讨厌。据1931年秋天在上海送周恩来前往江西中央苏区的黄平回忆,周恩来夜晚从码头乘船出发,穿戴如普通工人,坐下等舱,其重要原因是众多国民党官员认识周恩来,到上等舱房容易暴露。党的干部在敌区外出时,着装和携带物品都要与掩护身份相符。如党的著名宣传家恽代英在1930年外出被捕,就是因着工人服装,身上却带了30元钱(相当工人两个月工资)和钢笔、手表,路遇“抄靶子”(临时检查),巡捕马上感到这与工人身份不符而将他抓走。


在谍战片《谍战玫瑰》中扮演地下党的名模于娜。

 

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员接头,选择高档娱乐场所恰是大忌,因那里是敌方上层官员和警特愿意出入之地。隐蔽工作的纪律之一,又要求外出人员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坐在漂亮女人身边,因敌特出于本能愿意盯着美女,对她们身边的男人自然也会引发兴趣,很容易引来盘查和留难。按照通俗的解释,混在人堆中就找不到,见过面后就没印象的人,才是地下工作者的最好人选,众多影视剧中那种刺激眼球的镜头大都是违反历史真相的。

(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