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中国:跨国公司的新变化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20:25
今年以来,3M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刘尧奇频频向3M全球其他区域透露中国研发中心的“野心”:“我们想要成为3M美国研发总部以外的全球头号研发中心。5年内中国研发中心的活力指数达到45%的目标。”
  所谓活力指数,其实质就是加快在中国推出新产品的速度。45%的活力指数意味着每年将推出上百个新产品并产生上亿美元的销售额。
  外资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加快,为的是更快速地为中国市场提供产品,随着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跨国公司的“中国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中国。
  外资中国研发中心升级潮
  过去5年,全球在研发方面累计投入67亿美元,3M中国研发中心作为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很多国外的资源,中国的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了3倍多,约400人。
  更多外资在中国的研发机构负责人,都有着3M般的野心。
  “近年来,大型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增长速度迅猛。而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华研发机构纳入其全球研发体系并发展成全球研发中心,使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战略地位得到较大的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主任杜德斌告诉记者。
  杜德斌的最新调查显示,2000年以前,世界500强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的总数不足100家,每年新增数不超15家;此后,每年新增数均超20家,特别是2002年以来每年新增数达30至40家。外资在华研发机构投入资金量的增长也十分快速。2000年到2004年,外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速高达27.6%,远高于内资企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6.4%。
  据商务部调查,2006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投资额为40.9%亿美元,占累计投资总额的21.5%。受访的75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2004年到2006年3年的研发资金投入年均增长33.3%。一些
  著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的增长尤为迅速。“而且,不少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将继续追加巨额投资。”杜德斌告诉记者。比如,联合利华计划2010年将上海研发基地发展成为其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其他一些外资研发中心也在升级中。比如,SAP中国研发中心被升级为SAP中国研究院;索尼在软件开发工程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技术中心,同时又设立了索尼中国设计工程集团。
  由于担心技术外溢,跨国公司向海外转移其研发环节非常谨慎,在上世纪90年代向海外转移的研发中心增长缓慢,即使转移出去的研发环节,亦缺乏核心平台,在其全球研发体系不起重要位置,包括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但是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发支出近些年在快速上升。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02年,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支出占全部企业研发支出比重提升至16%,比较1993年10%的比重有大幅提升。从研发资金流入地来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正在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研发场所。其中美国跨国公司研发支出在中国的增长最快。
  加速“特供”
  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越来越个性化,新产品的推出、产品的技术含量,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起重要作用。“我们部门这两年成了公司的支出大户。”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陈新民对记者说,“研发对新产品的推出,对竞争力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我们已经很明显地体会到。”
  杜德斌认为,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升级是促使外资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关注中国的市场,关注中国的进步。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保持并拓展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发机构,可以直接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以支持其产品的先进性和技术行业的垄断地位,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外资中国新战略
  自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都是以加工制造为主,重心并不放在中国的市场。
  但是,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在谋划“中国新战略”,即以中国市场为重心,在中国的生产研发等环节也开始加大为中国市场“专供”的服务。一些外国的小业主告诉记者,外资企业在中国加工制造的年代正在逝去,一方面相关的竞争已经非常饱和;另一方面,中国加工制造的比较成本正在降低。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大消费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各部委不断在释放扩大内需的新政策,去年12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扩大内需。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新的销售主战场。
  “从2007年开始,中国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与外资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增长速度在缩小,但是现在的投入显然不足够,因为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水平原本就有很大的差距。同样的投入,中国企业推出的新产品状况不太理想。”杜德斌说,“中国企业要有更强的意识,为中国转变为主战场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