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学,寄生虫病\外寄生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2:47:04
禽病学,寄生虫病\外寄生虫
作者:shi7361   发表日期: 2007-02-06 21:07  复制链接
第四十章  外寄生虫病
一、概述
引起家禽外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其是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有分节附肢。体外壁有几丁质硬化形成的硬的外壳(外骨骼)。大多数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及变态现象。节肢动物种类极多,分布极广,其中与家禽有关的主要有:
蛛形纲Arachnida雌雄异体。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分为头胸和腹两部分或头、胸、腹融合为一个整体。无翅,无触角,假头位于虫体前端或腹面前部,有螯肢和须肢。成虫和若虫有4对足,幼虫有3对足。卵生。发育史包括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
蜱螨目Acarina:软蜱科Argasidae;疥螨科Sarcoptidae;刺皮螨科Dermanyssidae
昆虫纲Insecta:雌雄异体。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复眼一对或有单眼、一对分节触角及口器。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每节各有一对足,中胸和后胸上多数昆虫有一对翅,但虱类的翅完全退化。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前者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蝇类、蚊等;后者仅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也称半变态,如羽虱、毛虱等。
节肢动物对家禽的危害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即节肢动物本身对家禽造成的危害,它们寄生于家禽体时,可引起特异性疾病,如膝螨病等。节肢动物不断地反复侵扰家禽或在家禽体的寄生,妨碍家禽安宁,影响采食和休息,破坏羽毛,吸食血液或组织液,还能分泌有毒素的唾液,引起被叮咬部位红肿痒痛,皮肤损伤,易导致继发感染,因此,节肢动物的侵扰或寄生,不仅会使家禽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生长发育缓慢,产蛋量下降,甚至可发生大批死亡。间接危害即节肢动物作为某些疾病的传播者或媒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立g次氏体、原虫或蠕虫幼虫等,如软蜱可传播鸡螺旋体病。蠓和蚋可传播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等。
二、昆虫病   虱
虱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食毛目(Mallophaga),是鸡、鸭、鹅的常见外寄生虫。它们寄生于禽的体表或附于羽毛、绒毛上,严重影响禽群健康和生产性能,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学
虱个体较小,一般体长1~5mm,呈淡黄色或淡灰色,由头、胸、腹三部组成,咀嚼式口器,头部一般比胸部宽,上有一对触角,由3~5节组成。有3对足,无翅。虱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寄生于鸡的有:鸡大体虱、鸡头虱、鸡羽干虱等。寄生于鸭和鹅的有:细鸭虱(Anaticola  crassicornis);细鹅虱(A. anseris);鸭巨毛虱(Trinoton  querquedulae)和鹅巨毛虱(T. anserinum)等。
2.生活史
虱的一生均在禽体上度过,属永久性寄生虫,其发育为不完全变态,所产虫卵常簇结成块,粘附于羽毛上,经5~8d孵化为稚虫,外形与成虫相似,在2~3周内经3~5次蜕皮变为成虫。虱的寿命只有几个月,一旦离开宿主,它们只能存活数天。
 3.临床症状
禽虱以家禽的羽毛和皮屑为食,有时也吞食皮肤损伤部位的血液。寄生量多时,禽体奇痒,因啄痒造成羽毛断折、脱落,影响休息,病鸡瘦弱,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量下降,皮肤上有损伤,有时皮下可见有出血块。
4.诊断
在禽皮肤和羽毛上查见虱或虱卵确诊。
5.防制
主要是用药物杀灭禽体上的虱,同时对禽舍、笼具及饲槽、饮水槽等用具和环境进行彻底杀虫和消毒。杀灭禽体上的虱,可根据季节、药物制剂及禽群受侵袭程度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
(1)烟雾法:20%杀灭菊酯(敌虫菊酯,速灭杀丁,氰戊菊酯,戊酸氰醚酯)乳油,按每立方米空间0.02ml,用带有烟雾发生装置的喷雾机喷雾。烟雾后鸡舍需密闭2~3h。
(2)喷雾或药浴法:20%杀灭菊酯乳油按3000~4000倍用水稀释,或2.5%敌杀死乳油(溴氰菊酯)按400~500倍用水稀释,或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按4000~5000倍用水稀释,直接向禽体上喷洒或药浴,均有良好效果。一般间隔7~10d再用药一次,效果更好。
(3)砂浴法:砂中加入10%硫黄粉或0.05%蝇毒磷,充分混匀后,铺成1020cm的厚度,让禽自行砂浴。
(4)阿维菌素(虫g星):按每Kg体重0.2mg,混饲或皮下注射,均有良效。
三、蜱螨病(一)波斯锐缘蜱
波斯锐缘蜱(Argas persicus)又称软蜱、鸡蜱,属蛛形纲、蜱螨目的软蜱科(Argasidae)锐缘蜱属(Argas),主要寄生于鸡、鸭、鹅和野鸟,偶见于牛、羊、犬和人。
1.病原
软蜱体扁平,呈卵圆形,淡灰黄色。假头位于前部腹面,从背面看不到。体缘薄锐,呈条纹状或方块状。背面与腹面以缝线分界。表皮上有细小的皱褶和许多呈放射状排列的凹窝,无眼。幼虫3对足,若虫和成虫4对足。
2.生活史
软蜱的发育经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由虫卵孵出幼虫,在温暖季节需6~10d,凉爽季节约需3个月。幼虫在4~5日龄时寻找宿主吸血,吸血4~5次后离开宿主,约经3~9d蜕皮变为第一期若虫,其寻找宿主吸血10~45min后,离开宿主隐藏5~8d,蜕皮后变为第二期若虫;第二期若虫在5~15d内吸血,在吸血15~75min后,隐藏1215d蜕化为成虫。大约1周后,雌虫和雄虫交配,之后3~5d雌虫产卵。整个生活史需7~8周。软蜱白d隐匿于禽的窝巢、房舍及其附近的砖石下或树木的缝隙内,夜间活动和侵袭动物吸血,但幼虫的活动不受昼夜限制。软蜱的各活跃期都是鸡、鸭、鹅螺旋体病病原体的传播者,并可作为布氏杆菌病、炭疽和麻疯病等病原体的带菌者。
3.临床症状
软蜱吸血量大,危害十分严重,可使禽类贫血,消瘦,衰弱,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并能引起蜱性麻痹,甚至造成死亡。
4.防制
主要是用药物杀灭禽体上和禽栖居、活动场所中的软蜱。药物和用法参照虱的防治措施。
(二)鸡膝螨病
鸡膝螨病是由疥螨科(Sarcoptidae)膝螨属(Cnemidocoptes)的突变膝螨(C. mutans)和鸡膝螨(C. gallinae)寄生于鸡引起的。
1.病原
突变膝螨雄虫大小为0.195~0.2 mm×0.12~0.13mm,卵圆形,足较长,足端各有一个吸盘。雌虫大小为0.4~0.44mm×0.33~0.38mm,近圆形,足极短,足端均无吸盘。雌虫和雄虫的肛门均位于体末端。鸡膝螨比突变膝螨更小,直径仅0.3mm。
2.生活史与临床症状
生活史全部在鸡体上进行,属永久性寄生虫。突变膝螨寄生于鸡腿无毛处及脚趾部皮内的坑道内进行发育和繁殖,引起患部炎症,发痒,起鳞片,继而皮肤增厚,粗糙,甚至干裂,渗出物干燥后形成灰白色痂皮,如同涂石灰样,故称“石灰脚”,严重病鸡腿瘸,行走困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产蛋减少。鸡膝螨寄生于鸡的羽毛根部,刺激皮肤引起炎症,皮肤发红,发痒,病鸡自啄羽毛,羽毛变脆易脱落,造成“脱羽症”,多发于翅膀和尾部大羽,严重者,羽毛几乎全部脱光。
3.防制
治疗鸡突变膝螨病,应先将病鸡腿浸入温肥皂水中使痂皮泡软,除去痂皮,涂上20%硫磺软膏,或2%石炭酸软膏,或将病鸡腿浸在机油、柴油或煤油中,间隔数天再用一次。也可将20%杀灭菊酯乳油用水稀释1000~2500倍,或2.5%敌杀死乳油用水稀释250~500倍,浸浴患腿或患部涂擦均可,间隔数天再用药一次。治疗鸡膝螨病,可用上述杀灭菊酯或敌杀死水悬液喷洒患鸡体或药浴。
(三)鸡剌皮螨
鸡刺皮螨(Dermanyssus  gallinae)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刺皮螨科(Demanyssidae),是一种常见的外寄生虫,寄生于鸡、鸽等宿主体表,刺吸血液为食,也可侵袭人吸血,危害颇大。
1.病原
虫体呈淡红色或棕灰色,长椭圆形,后部稍宽,体表布满短绒毛。体长0.6—0.75mm,吸饱血后体长可达1.5mm。刺吸式口器,一对螯肢呈细长针状,以此穿刺皮肤吸血。腹面有四对足,均较长。
2.生活史
属不完全变态。虫体白天隐匿在鸡巢内、墙壁缝隙或灰尘等隐蔽处,主要在夜间侵袭鸡体吸血。雌虫吸饱血后离开宿主到隐蔽处产卵,虫卵经2~3d孵化出3对足的幼虫,其不吸血,经2~3d蜕化为第一期若虫;第一期若虫吸血后,经3~4d蜕化为第二期若虫,第二期若虫再经半天至4d蜕化为成虫。
3.临床症状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侵袭严重时,患鸡不安,日渐消瘦,贫血,生长缓慢,产蛋减少,并可使小鸡成批死亡。人受侵袭时,虫体在皮肤上爬动和穿刺皮肤吸血引起轻微痒痛,继而受侵部位皮肤剧痒,出现针尖大到指头肚大的红色丘疹,丘疹中央有一小孔。
4.诊断
在宿主体表或窝巢等处发现虫体即可确诊,但虫体较小且爬动很快,若不注意则不易发现。
 5.防制
主要是用药物杀灭禽体和环境中的虫体,用药方法同“虱”。人受侵袭时,应彻底更换衣物和被褥等,并用杀虫药液浸泡1~3h后洗净;房舍地面和墙壁、床板等用杀虫药液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