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远征军之路(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48:20
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四) By: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07-5-30 15:37:00  

——十集系列纪录片《中国远征军》拍摄札记

作者:罗莱 色影无忌

站在自敢山上往远处眺望,整个曼德勒尽收眼底。此山面对东方,前面地势极开阔,下面临江,风景极美至极!风水宝地非它莫属,可就是在这座山上,让我痛彻心肺!拍摄过程中,昏倒在地!

我此时无言,泪流满面,

这样的碑,数以百计。

和平?我不敢相信一个不敢正视自已历史错误的民族的和平。山上立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日文,我看得懂的只有几个汉字:日缅友好,世世代代…… 这句话为何如此的熟悉??这个国家的人究竟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据说在密支那(缅甸另一座城市)街头的所有交警都是延用英式摇警铃的方式指挥交通,而他们所用的每个街口悬挂着的警铃都是日本人送的,每只警铃上都铸有60多年前在缅被歼的日军部队番号和“镇魂”、“慰灵”等字样,每当交警摇一次铃,就为那些死鬼们镇了一次魂……

两位远征军老兵后裔,站在日本人刻的“皇军缅甸作战详图”前,默默无语…… 

据当地人讲,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有大量的日本人在日本僧人的带领下来这里进行祭祀活动,为了不受气候影响,还在山下建了一个大礼堂来用于举行法事。甚至为在缅甸和中国云南境内战死的几百匹驮炮用的军马都专门立了纪念碑。

懂日语的朋友请翻译一下这上面的内容吧!背景上就是日本人每年春秋祭祀用的礼堂,这些片子,都是躲开管理人员偷拍的。日本人在整座山都雇有专人管理。

军马碑座落在礼堂边一个角落里,而在它旁边竟还有一块由台湾人立的台湾籍日军战死者的碑。这样的碑在山顶没见过,不知是因为他们只配与军马在一起还是有别的原因?

每个塔身上都刻有数以千计的日军战死者名字。据称,在战时,每当日军有人阵亡,无法运走时,他的同伴会在地面做好地标才把它掩埋,60年代后到70年代间,大量的日本人来到缅甸,将日军阵亡者遗骸取回。而当年的十万为国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当时就地掩埋后,曾建过数个纪念公墓,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前面提到的种种原因,至今,全部都不存在了,连遗迹都找不到。

在山脚下一个小村里,我们采访了王玉顺先生的父亲,王之平老人,他今年88岁,是河南孟津人,曾在南京当过宪兵,南京失陷后就去加入了驾驶教练团学习驾驶,1939年到云南在云南运输处开车,滇缅公路失守后,他在昆明城中开bus跑公交,我想老人家怕是还健在的昆明最早的公交司机了吧!开了两年公交后,他又应招回到部队,经驼峰航线到达印度蓝姆伽受训后加入驻印军新一军郑洞国部下当驾驶员开10轮大卡车。1944年5月随驻印军大部队反攻入缅胜利后,不愿回国打内战就从部队留落下来。靠开车搞运输为生,先后在过密支那、木姐、果岭最后定居在曼德勒,在这里开了一个面粉加工厂,每天由儿子王先生将做好的面条拉到曼德勒市场去出售。我们曾问王先生,王之平老人知道山上日本人那些碑吗?王先生说不敢给老人家知道,要不然他肯定会受不了的。

在缅甸的远征军老兵,基本上都穿着这样的笼基,看上去和本地人没什么区别,也能说缅语,但遇到中国人,一开口,你就会被他们的地道的家乡方言所打动。

月28日,中午我们回到了腊戌,这里是当年滇缅公路的终点,1938年到1942年期间,国外援华的抗日物资大部分都是由海路运往仰光后经铁路到达腊戌,然后装车经滇缅公路转运昆明,再由昆明运向抗日最前线。
1942年2月,远征军入缅作战,3月8日仰光陷落,虽然中国军队在同古、仁安羌等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坐失良机,英军退却,以及指挥不协调,日军在战领仰光后,避开了缅北重镇曼德勒的中国远征军主力,以其56师团以日行百里的速度,绕道于4月29日战领了腊戌,切断了远征军后路,至使远征军一部分退入印度,大部分则绕道中缅边境退入云南。远征军由出征时的10万余人减至4万余人,损失异常惨重,我国西南唯一的陆上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

时光在这里仿佛停顿了60年,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样子。

 

这个老式的加水机还是英国产的。在这里,我们刚一进到火车站就被人盯上了,因为带着脚架磁带电池话筒等等,一看就是拍摄来的。有一个像是负责的人,老用英语问我在干什么,我跟他说我是游客,拍做纪念,拍了自已看看。开始他相信了,过了一会又狐疑的转回来问我们到底是什么人,不许再拍摄,还好这时我们已经收工了。后来才知道,那几天,火车上发生了爆炸案,死了很多人,正在查。

现今,腊戌火车站还是当年的样子,甚至当年站台上用的英国伯明翰制造的台秤都还在使用着,而那战争时期惨烈的一幕却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远去。


简漏的腊戌机场,跑道当时为黄土铺就,蒋介石曾数次飞临此地督战

此机场现为军事禁地,岗哨林立,周边很空旷,不得以,用了一个办法来拍,就是让司机把车开得极慢,然后从窗口拍摄

傍晚时分,我们经过了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大反攻胜利会师的所在地芒友,又名105码。我在史料上看到过一段描述会师的情景让我心潮起伏,激动不已:远征军在这里和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后,驻印军将士“在短暂的相聚和欢呼后,高喊着杀声向着南方而去继续追歼残敌…”那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足以让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5月28日傍晚,在夕阳的余辉中,我们一行4人回到了瑞丽口岸。至此,缅甸采访全部结束。
仍是在车上拍的,因为不许停留。

著名的畹町国门,1942年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出征时,这里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杜隶明的第五军下属各部包括戴安澜将军的200师就是从这里走出国门去抗击日寇的。如今,它是中缅的通商口岸。

再一次回首腾冲的那些日日夜夜…… 这是198师阵亡将士纪念碑,如果没有专家的带领,一般人无法找到它,因为,它被各种楼房包围在腾冲宾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后院中,甚至你住在宾馆里也无法看见它。而它却是被当地老百姓完好保护下来的,

文革时期,一切都被砸烂,几位聪明的当地人士怀着对中国远征军将士深深的敬意,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用牛粪和泥浆把纪念碑全部抺上,并在上面写上标语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因此,没有横遭破坏。

全文完

图片及文字版权归本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