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所有公民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25:29

专家:要给所有公民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11:40  新华网

  争夺精英人才:新加坡魅力何在?

  在吸引优秀人才来狮城定居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也着力于加强国民认同和国家凝聚力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叶明发自新加坡 2008年11月,巩俐在新加坡宏茂桥一个民众俱乐部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之后,李连杰在新加坡购置豪宅的新闻见诸报端。由于当地法律规定,只有本国公民才可购买带永久地契的独立式住宅,所以媒体推测李连杰已成为新加坡公民。而今年初在新加坡生下女儿的赵薇,也被爆出已拥有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

  对于影视明星纷纷移民海外,并选择加入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很多人至今仍感到纳闷。尤其对于巩俐、李连杰这样的国际巨星,想去哪儿不是易如反掌?他们为何看上新加坡?

  成功人士的家园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首映礼上,李连杰向媒体透露他入籍新加坡的原因:“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后来在国内也住了几年,之前还去过澳大利亚和瑞士,但最后落户新加坡,只是想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他们能接受中英文文化教育的地方,一个我可以去做事又不用担心他们的地方。”

  比李连杰更早移民狮城的量子基金前合伙人、美国传奇投资大师罗杰斯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其实,若单纯为了学习双语,新加坡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单就繁荣和舒适而言,新加坡也未必会超过上海、北京或香港。这里市场相对狭小、商业环境成熟,并不是一个寻求“暴发”的好地方。但一位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告诉我,新加坡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却是上海或其他中国城市所不能比的。“如果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那么新加坡就是成功人士的理想家园。赚钱可以去‘乐园’,但家庭和子女却始终是需要安顿在‘家园’里的。”

  政府着力控制贫富差距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控制贫富差距,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不遗余力地打造了独特的“劳、资、政”三方的和谐关系。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长期以来都由内阁的资深部长担任,任何关于员工薪金与福利,包括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政府都会主动寻求职总和全国雇主联合会的意见。

  新加坡社会安定的另一基石,是其对“居者有其屋”的完美实现。无法想像,人口密集、国土狭小的新加坡,竟是世界上国民拥有房产比例最高的国家。而“居者有其屋”政策成功的关键,是政府设立“建屋局”统一为国民规划、设计、建造“组屋”,满足了绝大多数国民的住房需求。

  目前,住政府组屋的人口占新加坡国民近85%。房价被控制在合理水平,连最低收入阶层都能拥有住房。新加坡文史学者韩山元说:有人以为新加坡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是靠严刑峻法,但其实真正的关键是“居者有其屋”。

  社会公平“不玩虚的”

  新加坡是一个强调公平的社会。比如巩俐宣誓入籍,她在民众俱乐部与100多位新公民一起出席宣誓仪式,从国会议员手上接过公民身份证,期间没有受到丝毫的特殊待遇。

  有人说,新加坡人喜欢“投诉”。这种类似于国内“上访”的行为,在新加坡很常见。这里的部长都必须是民选的国会议员,而所有议员每周须定期接见选民。所以在新加坡,想把什么问题直接投诉到部长那里,并非什么难事。而投诉渠道的畅通无疑导致了可投诉事件的减少。求见议员的案例中,反而以寻求帮助者居多了。

  新加坡并非没有超级富豪。但新加坡的制度保证所有人的收入都必须是可以摊在阳光下的。这里不允许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所以很多人对官员的高薪不表异议,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所有收入都放在台面上,是受到监督和认可的,那么高薪本身并不会造成不公平。

  而新加坡的成功商人,也大都秉持了移民先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这里的富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林清如就曾谈到:社会记住一个人,不是因为你有多少钱,而是因为你做了多少事!

  吸引人才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有著名的欢迎外来人才的政策。尤其是新加坡正日益面对人口萎缩、老龄化的挑战,因此必须持续吸引移民,来填补本地人口。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意识到,世界各国都在极力争取外来人才,新加坡的人才也成为各国“挖角”的对象。因此,在继续吸引优秀人才来狮城定居的同时,政府也着力于加强国民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新移民尽快融入本地社会。

  最近,基于“公民优先”的原则,新加坡消减了永久居民原有的一些福利,引发新加坡是否不再欢迎外来移民的忧虑。对此,政府高官多次出面强调,没有这样的意图。

  事实上,消减永久居民福利,是为了拉开公民与永久居民的待遇差距,以便促使更多永久居民选择入籍,而不是长期保持永久居民的身份。对于入籍后的公民,新加坡强调的是“一视同仁、不分先后”。可见,“公民优先”并非是要排斥移民,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国民认同和凝聚力,以应对未来全球化的人才争夺战。

  人才出走让津巴布韦沦为“失败国家”

  过去10年中,这个南部非洲内陆国家有五分之一的民众选择了离开祖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努尔、邓亚君发自哈拉雷、北京 哪个国家人才流失问题最严重?在美刊《外交政策》新近出版的全球“失败国家”排行榜上,津巴布韦位列“人才流失”指标榜首。

  据统计,过去10年中,这个南部非洲内陆国家有五分之一的民众选择了离开祖国——“出走”人群涵盖教授、医生、工程

  师、律师,以及记者等多种职业。连年来饱受政治动荡不安与严重经济危机的津巴布韦,成为了全球人才流失问题的“重灾区”。

  中小学教师缺额高达30%

  迄今为止,津巴布韦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关于该国人才流失的确切数字。但有人估计,从2000年津政府实行“快车道”土地改革以来,全国有300多万人口移居海外,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人士。首都哈拉雷“科学与工业研究发展中心”2003年所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仅有1200万人口的非洲小国,专业技术人才移居国外的数量超过50万。流失人才绝大多数获得了学士以上学位,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占20%,博士学位的占5%。

  遭受人才流失打击最严重的,在津国内当属教育部门。据津巴布韦教师协会估计,到2008年,该国至少有7万名教师流落他乡,截至目前,津中小学校教师缺额仍高达30%以上。国内最高学府津巴布韦大学副校长尼古拉无奈地表示,由于讲师以上员工不足原先的一半,致使许多学位计划不得不中途停止。

  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才流失直接影响到了津巴布韦未来的人才培养。而人才匮乏不只体现在教育部门,在采矿业,过去10年里专业人才损失了三分之一;在医疗卫生领域,人才流失使其几乎陷于完全瘫痪状态。令津巴布韦人记忆犹新的是,当2008年那场历时10个月的霍乱突然爆发时,当地医疗部门却因为人力不足而束手无策,最终霍乱夺去了4000多条生命。

  移民为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津巴布韦曾经是非洲大陆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教育普及率高达90%以上。所有移民途径中,高中毕业参加英、美和南非等发达地区的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是较为容易的渠道。

  近几年来,由于政治原因和经济困难,津巴布韦人大量涌入邻国南非和博茨瓦纳。在国内无法养家糊口的不少专业人才,到邻国后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苦力。“2004年,我哥哥让我来南非,说这里工作机会多。”在南非的津巴布韦人劳伦斯这样解释移民原因。

  有分析认为,津国内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党派政治争斗导致了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困难。如果津联合政府能够保持政局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人才流失很快就能出现逆转。

  目前,津联合政府废除一文不值的本币津元,推行以美元、兰特为主多种外币同时流通的币制,使国内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据津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国内人才匮乏的总体状况正在出现改善的势头。

  印度也在担忧人才外流

  来自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的现象日益普遍。人才流失——同时也是作为全球外包大国的印度面临的尴尬。

  在澳大利亚,今年的最新统计数据让印度移民成为焦点:15年内,澳大利亚本地出生的人口将成为少数群体,而以印度为代表的移民群体在澳人口中所占比例将显著上升。预计到2025年,来自印度的移民将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社群。

  人才外流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曾表示:印度软件业至2008年将需要2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和160万名硬件技术人员,但按照目前的人才流失速度,未来十年内,仅IT业,印度人才缺口就将达到一百万。

  虽然印度政府早就投资创建了“科学人才库”,负责接纳愿意回国工作的海外印度人。但与美欧发达国家提供的优厚条件相比,印度在工资水平、工作和科研环境方面相差甚远。

  为建立本国高级人才库,印度政府业已决心通过向外资开放本国高等教育体系来培养更多人才。但对学业出色的印度学生而言,是耶鲁大学新德里分校更有号召力,还是耶鲁大学美国校区更有吸引力,答案不言而喻。

  专家视点:要给所有公民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邓媛 发自北京

  【嘉宾】于建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与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

  民众普遍的不安全感在增强

  《国际先驱导报》: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第三拨以精英为代表的移民高潮已经形成。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觉得移民的“精英”,是怎样一个群体?

  于建嵘:“第三拨移民潮”的形成,表明社会的不安定感增强了。现在移民的精英,主要是指“经济精英”的移民。文化精英移民的也有,但他们也是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而整体来看,有钱的经济精英移民的情况比较明显,他们对自己财富的稳定性有一些顾虑。

  Q:他们出国为了寻求一种稳定感?

  A:出国本身虽然可能不稳定,但主要是对自己的财富比较放心,尤其是一些因权力而获得财富的官员。他们利用权力寻租更感到不安全,怕被清算。而其他的有钱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财富会不会被怀疑来路不明?他们对财富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越强,就越想移民。

  Q:但移民的心理不光是“精英”有,现在很多普通民众也会说“有钱就移民”之类的话,这说明了什么?

  A:我的一些朋友,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也流露出了移民的想法。这说明,民众普遍的不安全感:对财富、对生活各方面都觉得不够安全。这种想法不光是对有钱移民的认同,而且是一种对自己没有能力移民的失落。

  主要是财富和身份的流失

  Q:这样的移民潮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A:不管是从中国的人才结构还是资金的角度来看,移民潮都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因为移民潮引发的对人才流失的忧思会使民众广泛关注到这一问题,我们会检讨这一问题,以此推动改革有关制度层面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所以移民问题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Q:6月初,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您觉得这一目标能实现吗?

  A:要实现这一目标比较困难。人才之所以出走,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出现了问题。与以往移民的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这一安全感可以是为他们自己,也可以是为他们孩子今后生活考虑。

  另外,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关注。很多移民的精英并不是就此离开了祖国,他们把财富转移到国外,获取另一种身份后,又回国继续国内的事业。当然,也有很多演艺明星通过移民来获得工作上的便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简单地从人才流失的角度看待精英移民。人才并没有流失,他们只是财富和身份“流失”到国外了。

  整个社会都要“守规矩”

  Q:他们觉得未来没有保障,那该怎样提供给大家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呢?

  A:主要是要“学规矩”。因为不懂规矩,整个社会不遵守规矩,所以人们对未来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不知今后会发生什么。我们提倡要建设一个“法治国家”,实际上就是在增加确定性。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成为美国人,即便他出事之后,他还受美国法律的保护,中美之间要处理此事还需要司法互助。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法制建设搞好,这样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觉有保障,能够安心。

  Q:您觉得未来10年这拨移民潮的趋势会有减弱吗?

  A:这个很难说。我认为我们必须看到的一个问题是,社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平等化和不稳定时,有能力的人就一定会往外走。

  Q:可能有钱人对财富的合法性和安全感特别敏感,但对其他想移民的中国民众而言,除了法制建设,还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安心?

  A: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加社会全体成员的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要给所有人一个有保障的未来,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完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长期以来,民众有一种患不均的心理。特别是当代一些富翁有一些原罪,他们面对这种民众心理和法制并不健全的国度,就会更敏感。

  Q:有专家建议在留住人才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印度,强化故土与海外侨社的联系;还可以学习新加坡和香港,全面打造国际都市以吸引海外精英团队。

  A:国外的经验当然可以学习。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要认清楚两点,中国新的移民和以往移民的心理需求区别,中国移民和国外移民的心理需求区别。我一直强调“法治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性,因为有健全的法制,人们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哪里会受到约束。没有法制的国家,悲哀就在于人们犯了错,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如果抛开这一关键点,光去谈怎么吸引创业资金就是徒劳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