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12:43
潛意識
潛意識(Subconscious)理論是臨床催眠學的重點,又稱下意識,如果不談潛意識,催眠將失去意義潛意識理論由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者-西格蒙.佛洛依德所提出,但其觀點基礎承襲自他的催眠老師所提出的“第二心智”(Second Mind)。
潛意識(Subconscious)與無意識(Unconscious)常被為一談,但無意識指得是沒有意識的心智活動,因此並非完全一樣。溝通分析學派(TA)就完全不談論潛意識機制,只談無意識。將無意識中沒有發覺的情緒、想法、感覺與行為帶入意識中進行改變。
潛意識的定義為意識下的一種心理活動,而意識(Conscious)是指我們理性行為的精神活動,包括邏輯、分析、計劃、計算等。而潛意識的功能包含: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記憶、情緒反應、習慣性行為、創造夢境、直覺。這些,還只是科學家們目前可以發現到的功能。在臨床催眠學上認為,潛意識有六大功能:本能、記憶、習慣、情緒、能量、想像力。
本能:如心跳、血壓等,如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催眠,給予看到紅點就會減緩心跳、血壓降低等催眠後暗示。當患者清醒後,看到紅點就會有如此反應。而在深度催眠中,給予止痛暗示可以確實止痛麻醉。曾有實驗給予受測者被火燒與被冰凍的暗示,而在受測者皮膚上確實出現燙傷與凍傷的痕跡。
記憶:在深度催眠實驗中,可以給予受測者忘記自己的名字或生日,而受測者會回想不起來自己的名字或生日。而給予回溯的引導,受測者可以回想起同年中早已遺忘的事情。著名的案例是來自知名精神科醫師-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他幫一位受測者催眠,受測者竟然回想起二十五年前看過的一本書中的內容,還能準確的說出其頁數。
習慣:我們會有意識的學習某些行為,當熟練到某種程度就會進入當潛意識中,成為一種習慣反應。如騎腳踏車,剛開始時可能會注意控制把手與腳踏板,但當熟練到某種程度就會自然而然的反應,不再需要意識的控制。同樣的,不良習慣也來自於此,如抽煙、襪子亂丟等也是如此。
情緒:情緒的反應是非常快速在內在進行,且很能自由控制,這是屬於非理性的部分。情緒可說是一種訊息,將心智的訊號傳達出來以便做出反應。筆者曾有位客戶非常怕狗,原因是來自於幼年時被狗咬過。因此,看到狗時內在就會立刻傳出恐懼的訊號,以避免她再度受到傷害。催眠在處理固定的情緒反應與恐懼症也非常好的效果。
能量:一般認為人的身體內有一種無形的能量運作,如中國所說的氣。而德國醫師威爾漢.瑞克(Wilhelm Reich)早年與佛洛依德學習心理分析,而後改研究人類身體與心智的運作,其理論認為人的身體中有一種電磁能,稱為生物能(Bioenergy),此種能量會影響人的心靈與身體機能,而開啟了後代生物能分析學派的大門。透過催眠,可進行此種能量的調節,進行身心癒療。
想像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想像力並非理智邏輯所能了解的,屬於潛意識的範圍。小說、電影、戲劇等,雖然閱讀者或觀眾並非實際處於內容中,但仍然能受到影響,可說是另一種的催眠型態。
疾病与潜意识
每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境,或压力太大时,男性会产生喝酒狂欢的冲动,女性会以找知己的朋友聊天,看电影,听音乐来解决。这样的冲动由潜意识发动,其目的在暂时维持住我们身心之平衡。就像一根竹子般,当细的尖端被拉弯时,粗的一端就会产生一股反弹的力量,以将弯曲身躯板直。对人的精神而来说,潜意识正担负着维持精神圆满的任务,恰似竹子欲挺直腰干一样,当精神状态由于过度的倾向于某一方面,而导致不均时,潜意识会适时的发出警讯,即制造出某种所谓的身心疾病,如头痛、过敏、咳嗽、胃痛啦来促使我们注意,不要再继续扭曲状态,以免造成更大的疾病,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之为潜意识之反弹。
曾有一位友人长期被胃痛困扰,却又查不出病因。在服遍了中、西药之后均只能短暂的抑制,不由自主的一再复发。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经过一夕长谈,我发觉她常常提到担心她女儿的前途、择偶等问题,原来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深恐女儿遭遇到任何不好的事情。我劝她应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为尚未发生的事情困扰,刚开始时她似懂非懂,依然不愿放弃这种莫名的担心,也不敢停止服药。后来,经过几次彻底的心理分析,她才逐渐瞭解到她的担心原来是源自于自我内在的不安定感。自此,她的显意识逐渐松懈下来,不再与潜意识对抗,胃痛的毛病也就不药而愈。
事实正是如此,潜意识是灵通的,它瞭解生命,也知道如何维系精神的平衡,但显意识却不管这些,只是自顾自的去批评、分析、判断周遭的一切现象,每当我们面临抉择时,二者就不停的产生对抗,所以在我们的头脑内始终存有正、反二面的声音。如果用简单的方式,以身体来表徵的话,那么头部代表著显意识,肩膀以下代表潜意识。长期使用左脑,或完全依照左脑的判断来行为处事,易于造成显意识的势力扩大,向下侵略潜意识之地盘,各种心身疾病于此形成。但潜意识也会产生抗拒,这二股力量时常在体内对峙,如显意识向下侵入胃部,那么潜意识就在此点向上抗争,若抗争失败,即代表身心失衡,潜意识就会制造胃病,发出警讯,其它部位亦然。若尊重右脑所发出之直觉,灵感或艺术气息,常去做一些舒解身心之活动如接近大自然、听听音乐、散散步等等,那么二股势力就能够徐缓的会合在肩部,各安其位,不抗争,则α波增强,潜意识也没有必要再制造任何疾病做为警讯,身体就自然地健康起来。长期将精神集中在头部等于扩大显意识的地盘,想想光球,然后将它安放在心轮处,念著它,看著它,就等于亲近潜意识,其精妙处不可言喻。
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与此实验相反,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相反消极的不良期望对人行为的影响也不容置疑。
感动的秘密
学过心理学的人应该很了解意识与潜意识,会催眠的人更是如此。
意识是处理逻辑的部分,并且掌管感觉器官。潜意识则处理感情,所有的喜怒哀乐都是由潜意识所负责。
想让别人感动就要与他的潜意识对话,对话的原理叫做信息超载,意思是说意识会将自己处理不了的信息送给潜意识处理,这些意识处理不了的信息就是内涵。
可是信息在到达潜意识之前都要经过意识的处理,意识在通往潜意识的路上设置重重关卡,他们负责分辨好的坏的,真的假的,可能的不可能的。然后把那些被否定的东西抛弃掉,如果太多的信息被否定就会对信息的来源很反感。
成人的生活经历丰富,所以对信息大多比较挑剔。
还记得家长对流星花园的评价吗?就是因为成人的意识发现其中有太多不现实的地方,多到足以让他们感到反感。而学生通常因为不成熟分辨能力比较弱,所以信息能够顺利通过意识的阻拦到达潜意识,从而超感动了一把。
流星花园本来是卡通作品,卡通的最大优势就是通常意识可以容忍卡通中不真实和不符合逻辑的部分,毕竟是画嘛。
很多人不喜欢浪客剑心星霜篇也是有原因的。星霜篇最大的败笔就是改变了画风,很多人在看到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不是剑心,我不认识这个人”。这里作品就被否定了,信息被过滤掉。别说感动了,根本连感觉都不会有。
有些人懂得宽容,所以即使有些问题也可以容忍,自然就会被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