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纵横--往事与随想--杨家将镇守山西三关是胡说八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3:45:28
杨家将镇守山西三关是胡说八道
2010-7-11 9:21:49    来源:    作者:点击 :305
首先说,杨延昭守三关这个问题本身就不真实。因为杨家将从来就没镇守什么三关,杨延昭的军方职务起初是缘边都巡检使,负责边防军所在的军民治安工作。他的这一职务是以军人身份任文职转来的。其中军功起了主要作用。
他做知州的地方是景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衡水市的景县。稍后,做缘边都巡检使的地方是保州,治所在今河北保定市。
其次,当时的保定、沧州、衡水是边疆地区,保定的战略位置尤其重要。主要是防御辽国(契丹)的东路进攻,辽国的西路进攻路线在今山西大同、山阴、朔县一带。由于保定重要,今天沧州所辖的任丘,其北部是归保州控制的。现在的鄚州镇,在当时是莫州的治所。杨延昭因遂城之战的战功,曾得任莫州刺史。遂城,今为保定下辖的徐水县遂城镇。总的看来,杨延昭的主要军事与行政活动区域在今河北保定,涉及沧州、衡水。那么,有镇守关口任务的军方将领是什么职衔呢?其名——都部署,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而杨延昭终其一生只做到了副司令,其原因是他是个文盲,并因此受到过处分。他任副司令的地方,是高阳关。其地在河北保定的高阳县。
至于说到与杨家将有关的三关,没有高阳关,而是北宋与辽国的东线冲突带——瓦桥、益津、淤口——这三关。契丹想得关南之地,北宋坚决不给,最后北宋年年给辽国进贡,换取了和平。瓦益津三关,其地理区位仍在保定,是为白洋淀以东到大清河以南区域。大清河的下游,就是我们泊头人常说的老盐河。大清河的具体可标示地点是白沟河与南拒马河的汇合点。
至于说到杨家将镇守山西三关的历史,更不存在,甚至有些胡说八道的意味。其原因是:北宋以防武人坐大为意识形态根基,兼杨业是从首都太原的后汉(也叫北汉)投降过来的,更是被提防的对象。
杨业投降前,叫刘继业,是后汉君主赐给的国姓。后汉君主之所以投降,是因为刘继业的力劝。想想看,手握重兵的藩镇将领威胁自己的弱国君主投降,能办不成吗?!
刘继业逼君主投降当然给自己和家族带来了巨大利益。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姓刘了,恢复自己的本名本姓,仍叫杨业。“杨继业”那个名字,在历史其实并不存在。杨业投降后受到了好的名誉待遇,但是,在军事职务与重大决策方面仍然受限制。比如他在军方的最高职务也是大军区副司令——做名将潘美的副手,此时,潘美为大同、山阴、朔县一线的都部署。潘美,也没有“潘仁美”的名字,姓潘名美,字仲询。
潘美逼死了杨业是史实,是为陈家谷之战。陈家谷,在今天的山西朔县西南。潘美之所以要逼死杨业,实际上是北宋王朝防止武人坐大的意识形态巅峰之作。所以,潘美虽因此事受到的降级处分,但是,很快有又到了比总理级别还高的文官,称为“同平章事”。当然,这个职位更多的是荣誉性的。潘美之功高于杨业,因为作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他不仅灭掉了南汉,而且打败了南唐十万水军与陆军的合成作战部队,为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奠定了基础。
杨业是个文盲,尽管他有军事韬略。于政治方面,更是个无知之人。在劝北汉君主投降后,本该交出兵权,回家闲养。但是,他一直认为赵家是可报效的对象,而实际上呢,赵家对他防心深重。所以,他领有部分兵权在山西时,朝廷只让他做副职,而且是在功高心狠的潘美手下做副手。按兵法或权术讲,这叫死道活人。文盲杨业死得很惨,被契丹俘获后,三日不食而死。至于说,他撞李陵碑而死,纯属无知,是历史文盲的表现。
杨业是个文盲,不是瞎说,《宋史·杨业传》云:“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劝降时有智谋,给潘美当副手却傻到被敌军俘虏。
杨延昭是个文盲,也不是瞎说,《宋史》其传附于父后,有记录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迁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这里说的比较客气,没直说像他父亲那样是不知书的文盲,只说他不会处理公文。手下低级军官也是亲信周正,就有机会啦。借着杨副司令的名义,弄些钱花,自然不免。周正弄权太出格了,宋真宗(第三任皇帝)当面斥责,同时给杨延昭发去了警告文件。
纵观杨业杨延昭父子,不过五代十国传流下来的军阀利益集团中人,没什么值得尊重的。一对文盲,在讲究文治的北宋,能做到大军区副司令,已经属于意外了。而杨业威逼北汉君主投降,尤其为人不齿,史书说他“有智谋”,也不过“小心眼儿一兜”而已。想一想,一个文盲耍心眼,能耍到什么程度?!自以为高明,不过为智者所暗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