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大宗师??第三讲??善生与善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10:37
禅说庄子--大宗师  第三讲  善生与善死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命到底是什么东西
庄子在前面讲了古之真人的各种境界。那些真人之所以能有如此高明的境界,达到常人所难以企及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们看破了生死,放下了生死,善待了生死。“死生,命也”,这个是真理,没有哪个人逃得过。秦皇汉武,想找神仙,寻仙丹仙药,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逃不过嘛;唐太宗,英明盖世,聪明睿智,五十多岁就死掉了。原因呢?唐太宗征高丽回来,受了伤,身心憔悴,再加上三宫六院美人太多,身体吃不消了,这时有个婆罗门,印度的高僧,进献仙药,唐太宗一吃了,就呜呼哀哉了。所以,庄子说“生死,命也”,这个我们如何来看待?很多人病了,或者不舒服了,到医院找医生,他就不晓得我们的这个命,它对人的把控,往往会让人身不由己。
我们书院的院刊中引用了《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就是讲上古的人都能活到一百多岁,而动作不衰,没有衰老的感觉,现在的人活到五十岁,动作就衰老了,难道古代人的自然环境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吗?还是我们自己不能把控好自己而失去了长寿呢?“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所以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命。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社会性,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出来,但是我们更要看重自然性。我们的这个肉体你自己作不了主的,你的第六识再强大,理性再强大,再聪明,再能干也没有办法。毛泽东厉害吧,得了那个病,全世界的好医生来了没办法,还是该走就走了,82岁就走了。邓小平最会养生了,93岁还是就走了,谁也不可能让他再活下去。美国前总统里根,威望那么高,美国那么好的医疗条件对他的老年痴呆症也没有办法。所以“生死命也”,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命,不要为了社会性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是是非非去忙碌,而把我们的自然生命消耗了,要尊重我们的身体。用儒家的话说,父母所生,也是天之所生。所以我们要敬畏我们的肉体,不能随便把它废弃了,我们要爱惜它。
我们的语言身不由己,行为身不由己,到底是哪个在中间起作用?是命在起作用。命又到底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清楚,只觉得冥冥之中就有一个把控你的东西在里边。你不能说我今天大彻大悟了,或者我今天请了有名的相师、命学家来给我算了,我就了解这个命了。那也未必!因为这个术、命数,没有哪个能把它摆得顺,但是呢,有一条是算得出来的,生死!这个不用算,还须要哪个来算呢?明白了这个,也叫悟了道了!
谁都知道,这一天过了黄昏,太阳落山,天就黑了,到了早晨天就亮了。你不能说你是皇帝,你就可以要今天太阳不落下去,或者早晨太阳就不爬起来;你不能搞成武则天,号令百花,必须在某年某月某时一齐开,不开就打入阴山,贬出洛阳。这个是传说,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就是“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天道的运行,昼夜的运行也就这个样子。我们从这么简单的一句,能悟道吗?不能啊?但有人就能!我们四川简阳的德山和尚,走到湖南,到了龙潭。龙潭和尚有天晚上跟他论道,论着论着,天就黑了。老和尚说,夜深了,你还是回去休息了,多说也无益。德山就出门,离开方丈,出门就发觉伸手不见五指,于是回来对老和尚说:天黑,咋回去呢?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可能方丈室在这边,他们的尞房在那边,隔得远,又是山路。老和尚就拿着纸烛,一种油纸作的火把,点燃了交给德山和尚。德山和尚刚刚准备伸手去拿,老和尚“噗”地一下,突然就把这个蜡烛吹灭了。就这么明暗交替的一刹那,德山和尚就大彻大悟了!
我们想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德山为什么大彻大悟?我们反过来想,有夜旦之常,旦,早上,白天嘛;夜,晚上嘛。我们的心里明白了,就是天亮了嘛;我们不明白,就是天黑!洞山祖师的《宝镜三昧》里说,“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我们怎样悟进去?你要真悟进去了,实际上太简单了,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悟不进去,那就把人遮障在大道之外了。死生,命也,既然是命也,你这一百年又蹦跳个什么?有夜旦之常,那我们晚上制造出这个光明来驱散黑暗,有没有必要?真正把黑暗驱逐完了,也就没有白天了!所以,我们要看到,庄子的这些语句中都蕴藏着道!怎样能够通过这些语句,去打开我们的心扉,使我们能够与道携行呢?
直教人生死相许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什么是不得与?就是不得参与。我们现在要改造自然,要改造世界,要搞发明创造,这个是人之所为。我经常说,给你一百亿美元,你能不能制造出一只真正活生生的苍蝇出来?不能嘛。人之有所不得与,我们地球就只有这么大,你要想去干扰整个太阳系,可不可能?再过一百万年,一千万年,你再看地球上还有什么?所以人类社会、人类的一切辉煌,在这么一种大时间之中,可以说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一个,包括人自身在内,你都是与物一般,是一样的。大家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物物平等,人跟狗跟猫一样,你还是跑不脱。我们不要插手去增益这个大道的运行,就像《心经》里面说的一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不要妄自去生灭、垢净、增减,因为大道无私,它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非要在道上去画蛇添足,去生灭、垢净、增减,那都是些空事。这些,都是“人之有所不得与”的说法。
“皆物之情也”,这个也是万物的真性情。我们有所造作,凡有所作,皆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这个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今天修了这个摩天大楼,到了时候,就算你不去用炸弹炸它,不用推土机去推它,到时间了,它自然还是要垮的嘛。所以我们要明白“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沧海桑田”的这个道理。在大时间、大空间之中,我们都不可能真正的得自由,得自在!不管你有种种的作为,在天面前,在道面前,都是非常可怜的。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明白庄子下面说的这个道理,“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中国古人最敬的是天、地、君、亲、师,都敬天爱天,以天为父。说老实话,人是很可怜的。按西方的说法,人不外就是上帝用泥巴造出来的嘛;中国的传说,女娲造人,也还用的是泥巴嘛。所以人嘛,不外是天、是上帝的道具玩偶嘛。既然我们的来源如此,当然就要以天为父了。既然我们以天为父,我们的这个身体,这个肉体,也是老天赋予的,我们也就要珍而爱之。而况其卓乎,什么是卓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在道面前,也是小不点,也是儿子儿孙辈,所以我们对道就更应该尊而奉之了!
下面呢,庄子又谈到世间的常态,“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我们经常说,要报国,要爱国;古人经常说,要为国,为君,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捐躯。在沙场之上“马革裹尸骨也香”,那么你为国捐躯,有个忠的理念,忠于天子,忠于国家,自己勇于献身。那么,还有一个比这个君、比这个国家更高的道,你愿不愿意为道献身呢?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那么我们又如何许身于道?
青年男女恋爱会以身相许,金庸小说经常提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对于情,人都要生死相许,那么对家、对国、对道,我们又是不是有这么一种生死相许的情感呢?庄子的语言很朴实,他没有什么花言巧语,虚浮的词,他很客观地,明明白白地把你的命的关系指出来,让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生命。
从取舍与起居中谈养生
现在的社会,与庄子时期人的享乐和劳累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秦始皇每天要看的奏章,不过是五个马车的竹简,五个马车的竹片奏章,还没有我们现在一个市委书记一天看的文件文字多。古时候的人,从早上工作到晚上,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就行了。但现在的人忙起来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连续工作的都有,在古代,哪有这种现象呢?
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一定要把现在人的生物钟扭转过来,真正承认我们的能与不能。面对我们的肉体,我们是不能,病了还是要找大夫,大夫是不是就是神医呢?有谁能有办法自罚代众呢?能像扁鹊、华佗一样手到病除?像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一样吃了包治百病?没有这样的人。火神这样的医生已经是很厉害的人了,但是还要通过漫长的医疗过程,还要病人自己在生活上、饮食上配合,才能把病料理好。这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你要想身体好,就必须去掉社会上很多需要料理的事,修身养性,就是对社会上的事情舍弃。从佛教来说,你首先就要发“出离心”,出离心都没有,就没有资格进入佛门。出离心不容易啊,我们在功名利禄之中,为尘世中忙碌的饮食男女,哪有心思去玩三十七道品,哪有时间去玩“四念处”?哪有资格修“四念处”?首先你的心是乱的,蹦蹦跳跳的,另外自己的欲望又很重,整天忙外边的事。
古代纯印度的原始佛教,南传佛教,就是与世隔绝,天天坐在蒲团上,山边水下,山边林下,主要的工作就是打坐、诵经,修养自己的身心。出世之人、出家的人并不仅仅是一个离开了自己小家庭的人。离开社会后,他还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想求得解脱的,一个是自然生命的解脱,一个是社会生命的解脱。不到生死关头,不到大病一场时,我们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可贵。当我们病了,病到无能为力,丧失了生活能力时,才感觉到这个身体可贵。另外一个,我们在被功名富贵牵着走时,没有感觉到它是对我们修身养性很大的障碍。对我自己来说,尽管修行了这么多年,自己有一点成绩,但是我也不敢自大,不敢到外边去包装、去运作这个事。如果你成了明星,名人,每天的应酬都把人累死了。
所以“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我们一定要承认这个现实,从这个现实抽身回来,老老实实地修行,老老实实地认命,少去炒作。并不是说我们不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我们也要去做,但应该遵循《黄帝内经》说的那几个原则:“饮食有节,起居有度,不妄劳作”。只要遵循这三条,我们就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活到一百多岁。如果没有遵循这三条,或者违背了这三条,我们就很危险。为什么香港五分之一的人都有抑郁症呢?抑郁症只是一个现象,还有其它的疾病,不仅仅是心脏病、脑溢血、中风,还有各种癌症,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对一般的常人来说,不知道的人来说,当然就难免了,但对向道的人,对修道的人还在违背这个法则,自己就犯傻了。所以我看赵州和尚有一首《十二时歌》,严格来说,丛林里的作息都是很科学的,亥、子、丑三个时辰非得要守好。
《庄子》里边一层层的推论,一层层地向上提持,就是要使我们生起道心。有了道心,我们再来看看周敦颐的《通书》里面说的,“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这个时候读《通书》的感觉,又不一样了。所以“而况其真乎!”真,大道,真理,一真法界,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珍爱的,所以我们要投身于道!
不要随便践踏好因缘
下边,庄子又给我们举了例子们了。“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举的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你想嘛,河干了,这个鱼呢,躺在河床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动物世界》,看到非洲的那些场景,旱季一来,河也干了,池塘也干了,一大群的鱼儿在塘里面涌过来蹿过去,就在那一点点的泥浆里挣命,情况看起来是惨不忍睹!一会儿,秃鹫也来了,豺狗也来了,大家都来饱餐一顿……其实,我们人也经常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啊!
当我们处在顺境中的时候,自己还不觉得;当我们处在逆境里的时候,你就明白了。有些人同得患难,同不得富贵。患难的时候呢,能够吴越同舟;太平的时候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就会内耗不断。当外患来了的时候呢,都会“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用当年蒋委员长的话来说,就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皆有抗战守土之责!”这个时候,这个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呢,就是庄子说的泉涸,就是池塘干了的时候。所以,鱼呢,就是“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你在江河时,浑然不觉有水。我们在大道里生活,我们知道“道”吗?我们不知道啊。当我们健康时,不知道健康的可贵,当我们身体遭糕时,才知道身体的可贵。《庄子》里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忘足,忘履”,如果我们走路时,忘记了脚的存在,那么我们穿的鞋一定合脚,如果走路时,总是感觉到不舒服,那么这个鞋不是大了,就是小了。“忘腰带之适也”,我们走到街上去,如果忘记了腰带,那么腰带一定合适。如果我们忘记了五脏,那么我们的五脏就一定太平,没有病。实际上,只要身上哪里有病了,我们就会把哪里念着,心里处处都把它放不下。有胃病的人,就把胃捂着,心脏病的人天天就把心脏处捂着,腿痛的人就天天揉腿。
“忘是非心之适也”,如果我们心里没有是非,就会处于一个非常自在的状态。所以这个“泉涸,鱼相与处于陆”,就是引申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珍惜现在存在的优势。我们本身就在大道之中,不能弄到了“泉涸,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时候,没救了的时候,才开始后悔“身在福中不知福”。怎样使我们自己能够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报,不去随意地消耗它?一旦失去的时候,才觉得好可惜啊!因缘也是这样的,因缘来的也不容易,大家在一起,很投缘,干事干得也很好,但是后来为一点点是非,大家就吵架,分手以后,大家都很难堪,我看到好多例这样的事。
有的人说:“冯老师,你看我们两个好哥们儿,第一从来不为钱吵架,他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他的;第二我们不为女人吵架,他喜欢的女人,我也喜欢,我可以让给他……这样的朋友能够长久下去吗?”我说不行,这是意气呀。你们都有脾气,脾气化不了,都很刚,很自以为是,如果有一天你们的意见不和了,就是你们分手的日子。我说这个话还不到一个月,他们为一个生意,一个人要这样做,一个人要那样做,结果就发脾气,分家了。以前配合的很好,这一分家,两个都做不好。后来到我这里来哭,我说:“我早给你们说了,要把自己的脾气收拾住,如果收拾不住,自己任性,把自己以前大好的局面破坏了”。一个杯子在没有摔破以前,很好用,但是有了一条裂缝之后就不能装水了。感情的事,只要有一条裂痕,不管是朋友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很难弥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珍惜因缘,不要随便践踏自己很好的因缘。
这里“泉涸,鱼相与处于陆”这一段,对我们的人生很有警示作用,尽管庄子已经说了二千多年了,但是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厉害?我们常常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常冒犯这样的因缘,冒犯事情的福报,很不好。
相忘于江湖
上面说了这么多,紧接着庄子就来了一个转语,“不如相忘于江湖!”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一句?因为历来这一句有很多的注解,很多的翻译,但都并没有把它的意思敲准。实际上庄子在前边早就有答案了,“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还有这一句,“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这些你能够改变吗?不能嘛,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安时处顺嘛,用不着与命运两个抗争。并不是说我是软骨头,无所作为,并不是这个意思。你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该作为还是得作为,该去吐泡泡,就还得去吐泡泡。但是呢,要把这个道理作为准则。死生,命也!如果不懂得这个,你去怨天尤人,天天去发牢骚,发怨气,像我们现在的“愤青”们在网上发的文章,怨气十足,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
就包括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你天天抱怨日本,你怎么不抱怨自己呢?“九·一八”的时候,日本人才万把人,东北军十几二十万人,又有飞机又有大炮,武器也不差,你为什么要跑呢?“七七事变”的时候,在北京的日本人也才万把人嘛;“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往往也就两三个日本军押住你几十上百人,要你自己挖坑自己埋!大家如果那个时候愤怒一下,几百人一上去,把他两三个日本人的肉啃完,他的机枪也杀不完你嘛。所以这个呢,就是自己不行!不反省自己,只会去抱怨别人有什么用?当然我们要记住耻辱,但是呢,我们还是要搞清楚,是什么给我们带来的耻辱?是人家给我们带来的耻辱吗?还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耻辱?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麻烦究竟出在哪里。
甲午战争时也一样,当时日本的海军哪有我们北洋舰队的装备好呢?为什么会输?是输在自己手头,哪里是输给日本人呢!所以俗话说的是“会怪怪自己”,我们应该怎样把自己料理好,这个才是真正的。当然,作为大道来看,管你这么多,地球照样转,如果地球爆了,那我们平时人与人之间的争论争吵,是不是很可笑?站在大道的这个角度来说,管你什么美帝国也好,萨达姆也好,希特勒也好,日本军国主义也好,这样理想也好,那样崇高也好,都很可笑。
为什么很多的圣人,说那么了不起的话,不管你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孔夫子也好,说那么多,都很对嘛!只要大家遵而行之,就天下太平啦。但人呢,就是听不进去,不管你怎么说,就是听不进去。那天蛇妹妹讲“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讲得那么舒服,为什么梁惠王就是听不进去?就是眼浅皮薄,被眼前的利益驱动,看不到长远的,看不到真正人类社会的真实的运行,当然更看不到大道的运行。自己都想称王称霸,称王称霸又怎么样嘛?还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时候还不是要你转换角色。没有谁会永远胜,也没有谁会永远负。像春秋战国,那么多诸侯王,那么多强豪,包括周天子,到最后接他们班的,包括刘邦、陈平等人,汉家天下,全都是些下层民众,就把西周八百年的传承全部取而代之了!所以有首打油诗说得好:“茅屋出公卿,公卿出庶人。风水轮流转,谁也别当真!”任你谁也把这个摊子守不住。
“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这些语言真是妙不可言!我们在大道之中生活,我们并不知道大道给我们带来的益处;鱼在江湖中生活,它也不晓得有个江湖让它能够乐在其中;都是在突然失去原有的环境了,就会觉得恼火了。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谁都不觉得自己会老,会进医院,会被人下病危通知书,会进太平间,都觉得自己精精神神的。真正进了太平间,才晓得什么都晚了。当得到癌症的病危通知书,自己也恼火,家里边的人也恼火,那么,你如果把这个“生死,命也”看破了,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天。所以庄子说“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个感觉大家要好好去找。我刚才说的,这个是庄子给前面“泉涸”所下的转语。
但尽凡情,不求圣解
庄子后面还有“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尧,唐尧,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圣君;夏桀,包括商纣,这些人呢,都是昏君、暴君。誉尧而非桀,这个呢,是以人类的荣辱是非观念来评价的。对于这个问题,庄子《齐物论》中的几句话,我们还要反复的留意。“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为什么庄子会有这样的眼界,会这样的心胸,会这样说呢?
什么是六合之外?就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知的这个时间与空间之外的世界,用大宗师的话来说,就是“不知”。既然不知,那还去论它干什么?睡觉时,无梦无想无觉时,主人公在何处安身立命?既然都是“无梦无想无觉”,那就在六合之外了,只要你还有知觉,那就是有,就有梦有想有觉,这个是认识的必然。有些人还要想去超载它,你哪里能超载得了嘛!所以,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在感观的范围之内,你看到了,可以说两句,但是也没有办法说得太深层。比如我们天天在喝茶,那到底你喝下去的这个茶是个啥东西?你能说得清楚吗?当然,那些专门的茶叶专家、营养学家,他们可以说清楚这个茶叶有些啥营养成份,他可以深入地剖析这茶叶有成份对人产生啥作用,有人吃了有好处,有人吃了就有害处,各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嘛。但茶倒底是什么东西?根本的还是说不清。所以,你怎样看待这些问题?论而不议,议而不辨嘛,包括孔子整理《春秋》,也是议而不辨的。
所以,“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前面已经说了嘛,“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嘛,“誉尧而非桀”就是不一,就是以人为徒。这个,当然就“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了。两忘而化其道,就是以天为徒嘛!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自有好人,自有坏人,自有明君,自有昏君,这个是大道运行的自然现象,你要想舍彼取此,你可能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家都在饿肚子,你不想饿肚子,可能吗?你要想十五年超英赶美,你能办到吗?这个是没有办法办到的!那个时候,大道的运行在中国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我们呢,要把这些看开,要“两忘而化其道”。什么是两忘而化其道?就是说对尧桀,对圣凡,要两忘;另外一个呢,对天,对人,也要两忘。天之所为,人之所为嘛,同样要两忘嘛。只有做到两忘,前面“天之与人,不相胜也,是谓真人”,真人他就两忘了。所以佛教里面经常说,“绝能所,泯感应”,“非凡非圣”,“但尽凡情,不求圣解”。尽凡情,就是把凡情忘了;不求圣解,就是把圣解也忘了。所以我们在看庄子的时候,真的是高明得令人吃惊!因为庄子在写这个的时候,佛教还根本没有传入中国嘛!能达到庄子所说的这个境界的,也都是隋唐之后的佛教了。庄子在两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有如此之高的境界,确实使我们今天看起来很吃惊!
只怪老天爷把我生下来
下面继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大块,就是指自然。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里面的“大块”也是指自然。夫大块载我以形,我们的这个肉体吗,就是大块(自然)赋予我们的嘛。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四大和合而成。自己从娘肚里出来,为什么出来?说不清楚,有些娃娃发脾气,说,哪个让你把我生出来的呢?个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娃娃生出来,既聪明又漂亮,八字也好,长大了升官发财,长命百岁,但自己生下的娃娃究竟如何,只有天晓得!
天下事都这样,可能如愿,也可能不如愿。所以我们要看到,大块载我以形,这个就是身不由己,也是天之所为的。但是呢,还劳我以生,再用佛教的话来说,人一生就烦恼集聚,贪嗔痴慢疑,七情六欲,是是非非,终其一生都得的拼搏与辛劳。的确实是如此,当皇帝有皇帝的苦处,当宰相有宰相的苦处,当亿万富翁有亿万富翁的苦处,当乞丐也有乞丐的苦处,当白领有白领的苦处,当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苦处,总之不管干哪一行,都有各自的苦处。就算你赋闲了,像有些老革命,刚刚一退休下课,没有两个月,就与世界拜拜了!他闲不住嘛,一闲就完蛋。像这些,又怪谁呢?要怪,就只有怪老天爷把我生下来,劳我以生嘛。所以基督教说,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就要受苦,没有道理可讲;佛法也讲,生老病死就是苦,生下来就是苦!要不苦,好好念阿弥陀佛,就到极乐世界去,就入涅槃去。
但是呢,庄子对这个事情,也不是把这个事情说得很过于,不能忍受。生,只是一个“劳”字,有苦,但是也有乐在其中。我们看庄子,他不像佛教,特别是小乘佛教对生死的那种深恶痛绝,有强烈的出离心。庄子也有出离心,但不像佛教有那么强烈的沙门思想,那么极端。
庄子给自己留够了空间。虽然老天爷“劳我以生”,但还要“佚我以老”的嘛,人老了,还是要安养一下。中国古代的福利,就像《德充符》里面授机宜的那位支离疏先生,小儿麻痹后遗症,既不当兵又不服役,国家发救济时他总有份,从来就很安逸,不为服劳役发愁,这也说明中国古代的这个福利制度也是有的。上了六十岁,县大老爷要给你送米,上了七十岁要给你送肉。现在社会到了春节,领导同志们也还是要到基层访贫问苦嘛!这个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所以佚我以老,老了呢,就可以养老,就可以不下田,也可以不服兵役与劳役,所以到了老来,也还是可以一天优哉游哉的。
“息我以死”,死,对道家来说,是没有恐惧的。息,说的就是安息。这个词语也是从庄子来的。他说息我以死,我终于可以把一切都放下了!我看佛源老和尚那些关于火化的法语就是这样的。他说这个就是本来面目,这就证了无生法忍了嘛!一把火烧了,这下就进入本来面目,好方便好舒服嘛!息我以死,安息,就很乐观。既然你活了一辈子,苦也吃了,福也享了,这下子苦乐两忘,棺材里一躺,多舒服啊!这也还是很了然,息我以死嘛,这下子我就把一切烦恼,一切是非,一切荣辱,什么是与不是,天啦人啦什么的,都丢到一边去了。一睡到土堆堆中,就与天地合一,完全回归于道了。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所以对生,我们也要善待,不能因为我生了,苦了,我就怨天尤人。我的生,可能有顺与不顺,富贵贫贱,穷达荣辱,都在我们的生之中表演。但是呢,我们要用善待的眼光来对待我们的生命,对待我们的生活,乃至对待我们的命运。用《中庸》的话来说,就是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不要去操那么多心,就算对于死,也要去善待。死之前,丢不下,放不下,拖泥带水的,也就会死得很难堪,死得很狼狈。
实践庄子学说的禅师
香港的张国荣跳楼了,几个亿都不要了,他还是以死来求解脱,内心太痛苦了,受不了了。但他死了就解脱痛苦了吗?在佛教上来说,自杀这个死法是犯了大戒,自己可没有这个权力,是得不到解脱的。正常人的正常死亡,老死,在道家里并没有把它看得很恐怖,不像南传佛教,原始佛教把生死看得很可怕,总是要逃避生死,把生死当成很恐怖的一件事。道家哲学认为生死是自然的,有生就有死,我从大道中来,又回归于大道,从自然中来,又回归于自然,潇潇洒洒地来,又潇潇洒洒地去。所以只有到了大乘佛教,到了禅宗那里,才与《庄子》的感觉融为一体,根本不在乎生死,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在禅宗里,真正体验和实践了庄子学说的还是禅师,历代伟大的禅师,都能预知生死,安然坐化!
上次我送给佛源老和尚一本《西来墨迹》,是日本人印的一本墨宝,其中有很多历代祖师辞世前的诗篇,包括中国宋代的、明代的。有个日本的老和尚,八、九十岁时,坐在涅槃堂里,打坐七天,要走了。徒弟们说:“师父,你临走了,还是要给我们留几句话,弄个临终辞世偈嘛!”老和尚就用最后的一口气写了一首诗,写完就走了。这些老和尚临终写下的诗,看了使人惊心动魄啊!那本书里收了很多这样的偈子。那些偈子,有写二十个字的,有写二十八个字的,五言的就是二十个字,七言的就是二十八个字,这些在禅宗的语录和公案里都有,他们就写那几个字,笔一扔就走了,很光辉啊!后人看了那些字就会很感动!人已经老了,油干灯尽了,就凭最后一点点精神,写出来的字,基本上都认不清楚了,因为那时笔也拿不动了,手也是抖的,唉呀!这一本都是历代祖师用最后一点精神写出来这么多幅墨宝。佛源老和尚看了以后,感叹道:“唉呀,祖师啊!不得了啊!”
“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所以我们要善待我们的生命,同时也要善于面对我们的死亡。在我们的生命存在时,每天行住坐卧,处处都要护理自己,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死时也要“善吾死”,死的时候别恐怖,别挂碍,别这样放不下,那样放不下。
庄子的太太去世时,庄子是鼓盆而歌啊!别人就提意见说:你的太太服待了你一辈子,给你生儿肓女,辛苦了一生,老了死了,你怎么还鼓盆而歌呢?你还欢喜啊?庄子说:我怎么不欢喜呢?我的老伴,老了很痛苦,动也不能动,天天生病,死了回归自然,得解脱了,我为她高兴啊!我凭什么还要为她伤心呢?”老了无用嘛!孔夫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你老了无用了,你还活着享受俸禄,还不如自然界的动物。非洲大草原的野牛、野马,在遇到狮子进攻时,跑不掉了,那些老的野牛、野马就停下来,让狮子攻击它们,保护年青一代的逃命。动物界有很多这样的牺牲精神,老了没用了,为了保持它种族的繁衍,为了让年轻的继续生存,它就牺牲自己。人也是这样的,我们看很多突发的事件,车祸时,车从山上滚下来,那些当妈的,她们把自己的小孩从车窗扔出去,自己死掉了;地震时,房子塌下来,当爹的,当妈的就把自己的孩子牢牢地护住,牺牲自己,保护下一代嘛!这些都是自然性的自然流露。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善生、善死看破。就是病了,养病时也要把这个放下,医得好病,医不好命啊!医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既然来了,就找火神看病,但看病归看病,自己该干什么还是要干什么,要把自己的元阳守住,把自己的信念守住,把自己的道心守住,好好体道而行。如果心安了,就不会为病所折腾;如果身体有病,心里也病了,身体的病跑到心里,就更麻烦了。
藏天下于天下
对于生死,庄子下面又以“藏舟于壑,藏山于泽”等等来作比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命运、我们的种种种种,也的确都是如此。藏舟于壑,怕别人把你的船偷走了,所以把船藏到青城山、峨眉山的山沟沟里头。如果这个山也一下子都被别人给偷走了呢?谓之固矣,人有私心,所以就这个样子的。当然这也是一个寓言故事,是个比喻。把船蔵在山谷里,把山峰藏在海里、深水里,这样应该很安全了吧。但是半夜里突然有个金刚力士来了,把它连同山谷一起给背走了,睡梦中的人还不知道。现在有些人喜欢藏宝,把自己的家产藏得很牢固,但是突然遇到山洪暴发,或者泥石流来了,山体滑坡,什么都没有了。无论你再聪明再能干,遇见了地震、火山爆发,遇见了海啸,能有什么办法呢?七十年代有部电影,演的是法国一次火山爆发,一群科学家在南美的秘鲁考察火山,秘鲁的议会正在吵架,争得一塌糊涂,但是呢,明天他们所在地的火山就要爆发了,等到明天,全城的人就要死光了,还有什么争的呢?就没有什么必要争了。所以这个“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的事情,我们永远不知道。
十多年前,贾老叫我们到青城后山去买一个道场,当时就看起了一大套房子,两万多块钱,二三十间房子,是一个度假村。大家都说好了准备买了,那个房主人说,那山后面的那个坡,坡上还有五六十亩林子,那个林子就是这个度假村的天然屏障,下雨的时候,泥石流也不会来。一套房子带一片林子,多舒服呢!不要你们钱多了,只要五千块!大家一想,觉得买得,这五千块买得划算!我连忙说买不得!为什么买不得呢?你买了,你还得派人去守,如果是农民呢,他自己的他自己就守了;你要是一买了,他天天来偷来砍,你还麻烦!你不可能把整个青城山买了嘛!你不买青城山,青城山也不拒绝你来看它啊。如果我们以“公有之心”来对待它,我们哪儿都可以去嘛。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到圆明宫(注:青城山上的一处景点),不收一分钱,多舒服的呢?你要花钱去买山,那不是犯傻了吗?买了就成你自己的了,那么贼也来了,盗也来了,你想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呢?这个就是藏天下于天下嘛。你如果要据为私有,那么麻烦就来了,你就守不住!你有了,别人就会想有,别人就会到你这儿来沾点光走。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人经常犯这种错误,有了点金银财宝,巴不得把那个保险箱弄得再结实点,锁再多上两把,免得别人打开。但真正的贼来了,他就巴不得你的箱子再牢靠些,锁得紧些。他还怕箱子在搬运的时候散架呢!你帮他把包打得越牢固,他越谢谢你。所以佛法说“舍我我所有,除断一切贪”,就是要断这个贪的!如果你还有这种我所有之心,还有这种贪心,想理顺自己面对的人间事业,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古语说“无限江山,代有其主”。夏商周三代,到现在的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哪一个又真正把这个天下坐牢了呢?你坐得舒服了,可人家也想来坐坐啊。用项羽的话来说,是“彼可取而代之也”,用刘邦的话那就是“大丈夫当如是!”他们看到了秦始皇的威风,都想去玩一下秦始皇的派头啦。
庄子说“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这个是客观存在的,这个也是大道运化,也是大道的造化,也是世间的变化,是没有办法的事。这些肯定在变,不变才成怪事了。但是,昧者不知,一般愚昧的人,哪儿管得了那么多呢!反正我有这个,我有那个,天天都是有,有了一阵,我家财亿万贯,不得了啦!但是到了火葬场,哪一样还带得走呢?所以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金山银山,你一死了,该给谁就给谁了,该给儿女就给儿女,该给社会就给社会了。所以,这些事情呢,也要看得破!
转自己归山河国土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不管你是藏大藏小。我们去年学方孝儒的《深虑论》,总结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秦始皇总结了周代的经验教训,觉得封建制不好,行郡县制,行郡县制没几天江山又玩垮了。刘邦呢,觉得郡县不行,所以封建、郡县并行。封建、郡县并行到了汉景帝,又引起了七王之乱,到了汉武帝又用“推恩制”来削藩。最后呢,还是郡县制,这一下子就延续了两千多年。
但是汉朝的经验到了曹操曹丕时代,又觉得没有对,又给他改过来。他这一改,司马氏就把曹家弄下来了,结果搞成五胡乱华,这一乱就差不多四百年。从黄巾起义到唐太宗贞观之治,差不多四百多年,中国就乱了四百多年。到了唐太宗,我们看《贞观政要》,觉得好不得了啊,简直把一切漏洞都堵死完了,国家应该能长治久安了。结果呢?钻出来个武则天,还钻出杨玉环、安禄山,当然这儿就冤枉杨玉环了。反正还是没有弄好,有藩镇之乱,有宦官专政,等等。到了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把这些唐朝的敝病,五代的敝病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统天下了。结果呢?谁成想又老是要受少数民族的欺负。国家内部倒是固若金汤了,外部呢,就不堪一击!对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全都一筹莫展,最后彻底完蛋给蒙古人。到了明太祖,又把宋朝的教训、元朝的教训拿来改革一番,结果呢,他自己都还尸骨未寒,方孝儒就教导他的学生,给建文帝写了《深虑论》这篇好文章。然而墨迹都还未干,明成祖就来了,把方孝儒灭了十族。所以说,这些事情,你怎么说得清楚?“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结合《深虑论》,你说是不是这个味道?
有一个故事说,楚王有一次打猎时,把自己很珍贵的一张弓给丢了。这个弓是用黄金镶的,性能很优良,骨材也好,弓弦也好,又镶了很多珠宝,很华贵。大臣慰问楚王时说:“大王,好可惜呀,派人去找吧。”楚王就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因为掉在楚国的,拾到的也是楚国人,这有什么呢?没有什么嘛!这个楚王的心胸还是很宽广的。孔夫子听了就说:“唉呀,不行。应该是人失之,人得之。”你楚王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何必计较是楚人得到还是其他国家的人得到呢?楚王还是有分别心啊!
有些做生意的人,生意完蛋了,亿万家产没了,破产了。但是从大的经济局面来说,每天都有亿万富翁倒闭,每天都有新的亿万富翁起来。人年老了,去世了,但是每天医院产科里面,都有新的婴儿出生。能量不灭,物质不灭,无所来,无所去,所以我们要有藏天下于天下的胸襟,有这样的胸怀就是大公,就是大公无私。胸无私物,自己没有隐私,没有自己的小算盘,那么天下的利害得失于我有关也好,于我无关也好,我都不会动心,绝不会动念。像这样的境界,作为一个修道的人,就应该好好体悟,好好感觉。
怎样使自己“藏天下于天下”?比尔•盖茨发财了,成了全世界第一富翁,他把自己百分之九十五的财产捐给慈善事业,这也是“藏天下于天下”。《大学》里边有“藏富于人”的说法,皇上拥有得多,老百姓就会穷,这就很危险了,老百姓都富裕了,皇上的财富还会少吗?我们只知道“大河有水小河满”,却不知道大河里的水都是小河流进去的。老百姓都富裕了,像美国一样,每个人的收入都是几万美元,全中国的人都富了,中央财政的收入还会走低吗?老百姓都穷得叮当响,谁给你上税?国家的财政收入再高,老百姓没吃的,国家总量还是少,还是富不起来的。所以“藏天下于天下”,从经济上,政治上、伦理上都要有这样的胸怀,修道的人更要这样,与天地万物于一体,把小我变成大我,还天下于天下。不能把自己看得那么贵重,也不用把自己看得低贱,自己坦然地与道同体,与道同行,这样就不错了。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什么人才能藏天下于天下?心中只有一个“公”字的人!你若有私心,若有占欲望,若有贪心,你就不可能藏天下于天下。什么叫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公”字,一无所有就是本来面目。大道自然运,圣人自然用,我们只有藏天下于天下,还天下于天下,那么才可能牢固,这才是“恒物之大情也”。
我经常讲长沙景岑和尚的公案。人问:“如何转得山河国土归自己去?”长沙和尚就给他反问了一句“何不转自己归山河国土?”你这个“转山河国土归自己”,尽管是想变小我为大我,但总还是有一个“贪”嘛,这样子就是逆水行舟,基本上没有成就的可能性。但是,你转自己归山河国土,把自己舍了,把自己布施出去,这个本身就是大我!同样的结果,但是方向是不一样的。只有舍掉自己,马上就与山河国土、宇宙万物融为一体了。你要以奉献的形式、无我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转换。如果你想以占有的形式来,怎么可能融为一体呢?
所以,这个就是“恒物之大情也”。所谓大道无私,大道至公,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修行,何须那么多的显密顿渐偏圆!佛教里面显教密教诸如此类说了很多,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无我,就是一个大公!在法身里面,哪还有什么顿渐偏圆显宗密宗这么些?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就是“恒物之大情”。要把这个把握住,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放下我,放下我所有,那就对了。
参万化而无穷
下面庄子又说了,“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犯,陶范,就是陶铸的意思;人之形,我们的人之形是从哪儿来的呢?就是造化赋予我们的人之形,是造化给了我们人的形象;而犹喜之,我们有了人形,当然应该欢喜,没有变猪变狗,没有在畜生道里面,已经够欢喜,够幸运的了。
“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人之形神,参万化而无穷啊!为什么呢?这个其实就是佛教里面说的“因缘所生法”。我们不管是从法界缘起的道理也好,业感缘起的道理也好,你看宇宙万物,都是万化而未始有极也!用现在的天文学来说,我们现在身上的这些铁原子也好,钙原子也好,是从哪儿来的?是超新星爆炸来的!爆炸的残骸扩散到了现在太阳所在的位置,才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太阳系。太阳系是次生恒星,还不是原生的恒星,更不用说九大行星和各种元素了。宇宙之中本来只有一种元素——氢,其它元素都是氢聚变产生的。所以,宇宙中的恒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元素生产厂”,这样看来,组成我们这个身体的元素,这个因缘就多不胜数!随便扯根头发,这个因缘都是无穷无尽的!但这些所有的因缘,都归之于万化,都归之于万化之所系。所以庄子说“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就其乐无穷、得法喜了。你想这是一件好骄傲的事哦!你想,一般人以为我们只有一百岁,其实我们哪儿才只有一百岁呢?我们身上随便一个铁原子,可能也有多少亿年了!你看那些玩古董的,花去几十万元买了一个古董,哎呀,秦砖汉瓦,好不得了!但你随便在地下拣一块石头,也有几千万年,也比你这个古董的时间长嘛。
前几天跟勇哥在青城山,还有刘主任。我问刘主任的那个女儿,大概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说,那个沉积岩中那么多鹅卵石,一层一层的铺起,是自然形成的呢?还是人为钢筋混凝土做的呢?她说,是人为的。我又问她,人为的,那人造这个来干啥子呢?整个一匹山都是这样生就的啊?这下子她说不晓得了。我说,你们学自然没有?没有学。学物理没有?没有学。学地理没有?没有学。
像这个样的话,那中国的这个教育不晓得在搞什么名堂了。你搞素质教育也好,这样教育那样教育也好,到底是怎样搞的?中国的旅游业也是,一说到山山水水的好看,就说这个是观音菩萨,那个是孙悟空,这个是大鹏金翅鸟,那个是阿诗玛,这个是巫山神女,那个是……尽去玩这些!你怎么就不能如实的,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旅游学中来?比如彭州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你就按照地质公园来介绍嘛,像九峰山这些,尽弄些神话传说在里面,包括贡嘎山这些,本身就是地质公园,天天就去看些神话故事,哦哟,这儿的庙子又如何了,这儿的喇嘛又如何了,尽说这些,那么丰厚的大自然知识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反而提不起来,视而不见!大家来这看这个,却都跑到不相干的另外那个东西上去了。
所以庄子里面谈“万化而未始有极也”,我们要看到这个“化”字。一说到这个字呢,中国这么两千多年来,炼丹炼道的多,真正在这个“化”字上有感觉的人,并不多。明白了这个“化”,就有乐,就乐在其中,这个乐是无穷无尽的啊!善于乐的人,你以为是苦,可他一样的乐,乐中得乐,苦中得乐,顺中得乐,逆中一样得乐。家里面添丁进口是乐,打丧伙还是乐。你要以道眼来看,就是这个样的!
有一天,庄子的太太去世了,他鼓盆而歌。他乐不乐呢?当然是乐。哈哈,我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你终于下岗了,你终于彻底退休了,为你道喜,给你放点火炮(爆竹)庆祝庆祝!所以,我们怎样来看待这个乐?如果我们真正在道上看明白了的话,的确就是乐。
享受一下大道之美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什么叫“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交出自己,进入无我无物,与造化同在的境界,你才能真正“游于物”。如果你不交出自己,有彼有此,有是有非,有得有失,有因有果,那么你怎么可能会“游于物”呢?交出自己,放下自己,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你就与造化同在了,你就“皆存”了。你交出自己,一无所有,你就一无所失了。一无所有了,又哪里会有什么失呢?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涅槃,证法身。你说没有吧,他又什么都有,什么都在里面;你说具足一切,一切现成,可他又一分一毫也没有。为什么呢?这些都是公家的嘛。天地的,大道的,你不能去贪、去拥有占有。你一去拥有占有,就又犯错误了。你不用去拥有占有,一切都是你的;你去拥有占有,一切都不是你的。这个,也是我们平时做事情经常失误的地方。一个人真正放得下,能进入无我,说老实话,那他成天的供养都吃不完,美元都要把他淹死!你真正要想去拥有,人家看到你,躲都怕来不及,反而你就得不到了。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庄子又说了,“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夭、老、始、终,我们都要善待。那年在柏林寺的夏令营,2003年,学《华严经》“净行品”,净慧法师就提出一个口号,就是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你看,这个在庄子里面已经有了嘛。夭,少年,少年你要好好对待,跟着老年你也要好好对待,开始的时候你要好好对待,临终的时候,你更要好好对待。所以,夭、老、始、终,都不必介怀!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可爱与麻烦。小的时候呢,总觉得自己不懂事;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远大理想难以实施;中年的时候呢,往往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老天不公;老年呢,就哀叹了,“甚矣,吾衰矣,久不梦周公矣”。牙齿也不方便了,腿脚也不方便了。总之,不论你处在哪个时间段,你都有自己的麻烦,但反过来说,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很多人,就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能看到自己优势的,这个就叫“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这个就叫“怨”。我们应该趋善去怨,所以,庄子在这里面呢,就给我们点醒了,“善夭善老,善始善终”嘛。我们不能一天到晚就在那哪儿杞人忧天,天天在那儿眉毛皱起、心事重重的样子,哎呀,活不下去了,过不下去了,要跳楼了,要上吊了……那样的话,日子就真的没法过了。
“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万物之所系是什么?万物系在什么地方?一化之所待,整个能够支配造化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你能够“善夭善老,善始善终”,那就会人犹效之,别人就都要来效法你,学习你,都要想把这个境界捞到手。什么是“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呢?说穿了,就是大道,大道的运行!我们难道不去享受一下大道之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