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 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1:28:22
“数周过日子的人,生命要长于那些数月、数年过日子的人。”可是我却每每都感叹生命的短暂,时间的不够。
言归正传,谈谈工作中沟通的问题。引发此话题,是因为“在极为有限的项目周期内,如何做好产品设计”这个问题,以及周末去第三极买了本余世维的《有效沟通》。
情景:项目已经开始,可是留给产品思考和设计的时间却非常短。PM在强调项目的deadline,尽力协调各部分压缩时间以完成;合作的其他开发部门需要尽快看到原型甚至视觉设计稿,好配合开发;PU team leader一直在要求产品与体验的质量。个人已经相当努力,却依然很难平衡。怎么办?
以下只是从一些沟通方法的角度给出一些我个人的思考,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很多方法,但是这里暂且只考虑有关沟通方面。
不要过于腼腆,敢于提出困难和问题
客气是好事,但是过度了就会吃亏。“吃亏是福”是啊Q在安慰自己时说的,但是不能用在工作上。
PM会在他的思考角度上,给你提出一个时间要求,问你是否ok,如果你勉强接受了,他会认为这种事情这个时间就够用了,以后类似的事情,都会以这个时间来要求你。殊不知,你要为你的承诺付出多大的努力、死多少个脑细胞才能完成,而且质量还不见得很高。
所以,这个时候要勇敢的提出来:“经过我和其他成员的评估,这个时间不够用,需要XX时间才可以。如果一定要在这个时间完成的话,会……”这样PM才会在时间和质量上做取舍,考虑是否要在整体时间上做调整,或调配相应的资源,并且清楚类似的事情需要多少时间,以后该如何安排。
提升责任感,主动沟通
很多产品和UE设计人员都苦恼,项目里自己一直扮演支持的角色,而不能起到合理的主导产品的作用。那要问你,你的责任感到了没有。你不仅要做设计,也要对这个设计最终带来的结果负责,时间和质量都要考虑才行。
为了产品,要主动的与其他成员沟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什么事情都想在别人前面;而不是别人遇到什么问题过来找你,你才想如何解决。“主导”和“支持”的区别是什么?“主导”是你在带着大家思考;“支持”是大家在逼着你思考。
有问题,要主动去了解;有困难,要主动去沟通;有新想法,要主动去探讨。责任——主动沟通——主导。
以上只能帮你尽量避免产生本不应该的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既然问题已经发生了,如何更好的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
采用高效的沟通工具
关于如何正确使用email、tel、im、face to face这些沟通工具,我已经不只一次在不同地方提到过。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则,就是选择适合的高效的工具。
如果一个面对面2分钟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我绝不会选择在im上你来我往说个十几分钟。若是有个工具可以记录你一天im的使用时间分布,你会惊叹一天中竟然这么多本来可以很快解决的问题,却花这么多时间在这个上面。很难想象,一封关于技术细节的email,在部门中re来re去,码了几十层楼高,这种team他们平常会是什么工作效率。(庆幸这不是在我周围发生的)电子化办公使人们淹没在无尽的二进制数据中,而忽略了人本身嘴、耳、眼这么高效的沟通工具。两个人只隔着一个座位,为什么还要用im讨论问题呢?
对于同样的事情,如果是群发email,我会认为这件事恐怕要一两天以后才有可能确定个结果;如果是im群,我会认为这件事十几分钟后可能会有个结果;如果是几个人叫到一起开个短会,这就是这几分钟就要得到结果的事情。永远不要使用低效的沟通工具来讨论高效的问题。
如何开会
刚才提到了开会,这里还想再多讲一点。作为会议的发起人,一定要使自己和其他人都清楚会议主题是什么,议程如何,主持人是谁,哪些人必须参加(须在会上发表意见的),哪些人可自愿参加(有些相关,但只需了解即可),会议需要讨论得出什么结论(没有得出结论的会不要再开第二次)。
将这些提前告知大家,如果有需要会上讨论的材料,要提前发给大家,而不是在会上大家现看,大家坐在一起就是要开始讨论的,而不是坐在一起读书。
要确定问题已经解决或已得出需要的结论才可结束,同时要落实相关责任人和时间,如果只有结论而没有执行,那这种会议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是那种方案汇报会议,汇报人要在会后尽快整理大家的意见以反馈,并尽快给出最终修改后的确定方案。
勤沟通,不要等到最后才汇报结果
既然时间已经不够用了,大家都不希望再有反复。因此有效的手段就是经常沟通,让PM和其他相关成员随时知道你的想法,让他们来帮你调整不对的地方,和调整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此时你会发现一个team的座位排布是多么重要,每多隔一个座位,都是对你频繁、高效沟通的一个障碍。
逼迫合作伙伴成长
不要什么事情都拦在自己身上,把该分出去的都分出去,这样对于整个项目的资源整合才最合理。有时,甚至要把一些模糊不清甚至不该的事情分到你的伙伴身上,因为你个人的事情过多,会成为整个项目的瓶颈,必须要伙伴来帮你解决,这才叫伙伴。
李开复曾说,要做“跨领域的合作者”,整个项目的各个成员不可能严格分工清晰,就像你把两只手手指相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容器去接水一样,为了尽量不要让中间有空隙,总要在对方有一些重叠才行。你对伙伴的求助,对他来说也是成长。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项目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优秀的跨领域合作者,那将是什么景象。
所以,逼迫你的伙伴成长吧,对产品对团队对你都是好的。
允许出错,事不过三
既然项目时间已经不够,质量必定有影响,为保证整体进度不会延误,要允许自己存在思考不清晰,或是出错误的地方。毕竟这也不是你希望的,而是时间确实不够用。而且这也是一种反馈,使自己和其他人清楚,时间不够的结果。
但错误不要重复。第一次是不知道,第二次是不小心,那第三次就是故意的了,或是要别人开始怀疑你的能力了。
我一直在team里面强调工作方法,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小问题能够引发大家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的思考,帮助大家更快的成长。大家能够聚到一起并且共同为着产品而努力工作着,说明大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而谁成绩突出,谁业绩平平,就是“方法论”的问题了。就像提升产品UE是世界观,采用UCD是方法论一样。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了,不怕技不如人、经验不够。
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已经成功的人,他们的共性不是因为专业知识、社会经验多么丰富,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套有效的处世方法。
自己思考的一些记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对生活在困惑中的同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