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1969年已起步 空警一号是里程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7:03:21

中国预警机1969年已起步 空警一号是里程碑

新华网配图:中国空中预警机梯队正在训练。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仅仅依靠地面雷达是很难覆盖整个领空的。空中预警机探测范围广,无盲区,对小型目标探测能力强,是国土防空的有效装备。

  预警机就像是一个空中指挥所,它集预警探测、情报侦察、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空战的法宝。

  我军没有预警机的被动局面

  人民空军早期发展预警机的设想来源于与国民党空军的拦截作战。建国初期,大陆的防空系统处于创建初期,存在很多雷达盲区,没有能力完全阻挡国民党空军的夜间袭扰。从1951年3月开始,中国大陆多次遭到美国和台湾国民党空军的夜间入侵,几乎畅行无阻。

  国土防空作战拦截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早期预警。在没有预警机的时代,雷达是提供预警的唯一装备。建国初期空军只有很少的落后雷达,包括苏联援助的П-3H和 П-3А米波中程雷达和美国制式的208和406雷达。这些雷达的警戒引导距离150千米,误差约2千米。在1957年以前的数次作战中,由于雷达误差大,虽然能将战斗机引导到目标附近,但是在复杂天气或夜间,我军战斗机飞行员仍然无法利用肉眼发现目标。

  1955年,人民空军共出动246架次拦截窜扰的台湾飞机,仅有20次,飞行员发现了目标,其中个别人开了炮,但是无任何战果。

  1956 年,人民空军从苏联引进的23部П-20雷达和大量的П-3雷达,在沿台湾正面构成了漫长并有很大纵身的雷达警戒网,很快就取得了战果,1956年6月 22日夜间,国民党一架B-17侦察机入侵,部署在衢州的空5军П-20雷达首次成功地引导一架昼米格-17战斗机进入了目视距离,将其击落在江西岭底乡溪后村的山谷中。8月22日夜间作战中,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П-20雷达又引导我军米格-17战斗机,将一架美军P4M-1Q电子侦察机击落。11月10 日夜,杭州的П-20雷达第三次引导米格-17战斗机击落了一架国民党的C-46运输机。

  但是随着国民党空军改变战术,在没有月光的暗夜和300~500米低空活动,П-20雷达引导效能开始下降。1957年全年,国民党B-17G侦察机窜入大陆53次,人民空军起飞69架次进行拦截全部落空。当年11月20日夜间,一架国民党B-17G飞机从福建惠安进入后,经湖南、江西进入大陆腹地,期间,被П-20雷达发现几次,但很快消失。后来,这架入侵飞机竟然西达潼关北上太原。

  我军没有雷达引导,只能主观判断该机可能会在京广铁路西侧150~200千米的雷达空白区活动,致使有一次起飞了18架次带雷达的米格-17战斗机全部扑空。敌机在9小时13分钟的入侵过程中,竟然有3小时8分钟不被雷达监测到,直到一架B -17G窜到石家庄西65千米处,才被一台破旧的270雷达偶尔发现,数分钟后该机又消失在雷达视野外,安全返回了台湾。

  此后,国民党飞机改装为电子侦察机,具备了对雷达的电子干扰系统,我军雷达更加被动,直到1959年5月,我军始终没有在夜间击落过国民党入侵飞机,直到地空导弹部队的问世,才改变了这一被动局面。

  由此可以看出,地面雷达的弱点明显暴露出来,发展预警机对中国空军来说已势在必行。 

中国空军遭外国猛夸 造战机能力被指世界第三

资料图:中国歼-10战斗机。

  “中国正打造一支亚太无敌的空军。”美国《外交》杂志近日描绘的中国空军的“雄心”把很多中国人也吓一跳。当代中国人对本国军队的基本要求是反侵略,虽然嘴上也喊“战无不胜”,但心里却没要求它真的“无敌”。权威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也对中国空军现代化速度表示赞叹,称中国制造战机的能力居世界第三。最近一波夸奖中国空军的浪潮中,外电观察的细致程度令人惊讶,连中国人不太熟悉的歼轰-7都被拿出来大加评论,称之为“中国隐藏的珍宝”。中国崛起已经把中国空军的崛起推到聚光灯下,但如果中国空军真像外电说的那么神,倒也真是好事,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中国空军不追求无敌

  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简氏防务周刊》报道标题是“中国空军,正在崛起并向我们逼近”。报道称,经过10年的现代化改造,中国空军装备的飞机性能天翻地覆。特别是中国国产航空制造业,已经具备制造门类齐全的各种所需先进战机的能力,如今世界上只有美俄两国能做到这点。

  报道称,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应实现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转变,这成为促进中国空军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并使10年来的空军现代化浪潮达到顶峰。陈旧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战斗机正在迅速地被第四代战斗机取代。

  美国《外交》杂志最近的文章对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的描述与《简氏防务周刊》相近,但结论更耸动。这篇文章说,中国已计划部署超过500架俄制苏霍伊“侧卫”战机,其规模堪比如今正不断下降的美国空军约600架F-15“鹰”式战机机群。

  “侧卫”战机是北约给苏-27系列战机起的绰号。它是中国拥有的第一种四代战机,当时中国购买俄罗斯的苏-27战机被称为“中国空军历史上第二次急速现代化的起点”。有关它与美制F-15、F-16谁优谁劣的比较,曾是军事迷们最热衷讨论的问题,但并没有定论。

  《外交》杂志这篇由澳大利亚专家卡罗·库珀撰写的文章认为,如果美国继续推行降低其战术空中力量能力的计划,随着解放军空军现代化的向前推进,特别是在空军所有“遗产机型”都会被现代化、航程更远的机型取代后,仅就数量而言,中国空军将成为亚洲地区最强大的空中力量,拥有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级”战机机群。单就空中力量而言,这将打破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战略平衡。而且未来10年内,随着剩余“遗产战机”被新战机所取代,中国的战机力量还将进一步增强。解放军战斗机部队正日益成为在亚太地区无敌的战略力量。

  卡罗·库珀近来写过一系列有关解放军现代化的文章,其中最耸动的是“2018中美南海空战”。这篇发表于今年4月的文章假想说,2018年,中美空军在南海上空发生激战,拥有苏-35战斗机的中国空军击溃了美军的F-35和F/A-18E/F“超级大黄蜂”机群,取得7:1的巨大胜利……美军遭遇“南海滑铁卢”。库珀的这篇文章当时被批评为制造“中国威胁论”的宣传材料。

  周边如何说中国空军

  空军指挥学院王明志大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空军开始飞跃发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台独”势力前所未有地猖獗,这是中国发展强大空军力量的主要动力。王明志认为,中国空军用了10年的时间从第二、三代战机为主转向第四代战机为主,比美俄相同的进程少了一半时间,可以说中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支现代化空军。

  空军上校戴旭认为,中国空军近些年没有在亚太地区参加任何战争,说它无敌还是不无敌没有任何意义。

  可能中国空军的这种冲劲让它受到周边甚至美欧的关注,它们谈到中国空军的语气也在迅速变化。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美国情报部门过去对中国研制第五代战机一直不看好。2009年7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的活动中发言,表示相信中国“在2020年以前不会拥有第五代战斗机”。但到了2010年5月,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乌尔曼告知美国国会,中国新一代战斗机有望于“2018年前后”开始服役。

  印度拥有一支号称规模全球第四的空军,总兵力11万人,装备各型作战飞机790余架,其中包括近百架被誉为第三代战机“顶峰”的苏-30MKI重型战斗机。喜欢什么都要和中国比个高下的印度媒体,在谈到印度空军时总是信心满满,认为中国空军老旧战机多,缺乏实战经验。但近一段时期以来,印度媒体却大谈中印空军差距“越来越大”。

  今年4月,印度《开放》周刊文章报道称,尽管印度提升空军实力,准备应对“中国威胁”,但是中国已经在为未来进行筹划了,其结果是双方在战斗力方面的差距即使不会扩大,也不大可能缩小,特别是印度空中技术优势正在被中国抵消。印度前空军参谋长梅杰上将对《开放》周刊说,尽管有些报道是夸大了中国空军,但是中国确实享有优势,与巴基斯坦相比,中国才是印度更现实、更强大的威胁。

  印度新德里国防研究分析所副研究员博赫拉曾感慨说:“当今天的中国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翱翔蓝天之时,新德里却忙于试飞六家非印度公司制造的飞机,拼命想要拉近和北方邻国军力的距离,随着中国军力迅猛发展,新德里如果不集中精力行动起来,它会更加绝望”。

  日本是亚洲地区少数装备F-15型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其空中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但近来提到中国空军时也流露出失去空中优势的担心。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以巨额军费为后盾,中国空军正在研发最尖端战斗机,还部署空中预警机,这些不由令日本军方担心“日本即将失去空中优势”。

  去年日本选择F-35战机作为新一代主力战机的候选机型时,共同社曾如此解释:“这是由于日本担忧中国空军大量装备第四代战斗机后,最快在2010年就可以掌握东北亚的制空权。”

  中国空军为何受关注

  中国空军近来最受关注的动作是,6月12日举行正式仪式向歼-6战斗机告别,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歼-6战斗机还一直是中国战斗机的核心力量。从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逐步使歼-6战斗机退出现役。最近外电有关中国空军的大篇幅报道显然都是由这则新闻引起的。《外交》杂志的文章说,中国空军最后一批歼-6战机退役,是一个从冷战时代的苏式空军向配备高性能战机的先进空中力量转化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就在一些外电夸奖中国空军时,俄《生意人报》5日报道称,由于中国研发的FC-1战机对俄罗斯战机销售构成威胁,俄罗斯决定冻结向中国出售RD-93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新协议。戴旭认为,制造不出好的发动机,对中国空军飞机的发展是个致命的软肋,掌握不了发动机技术,中国再先进的战机也都是一次性纸飞机。

  缺乏作战经验则是过去外电嘲笑中国空军的另一软肋。中国偶尔的飞行事故常被外电大做文章。不过,在“中国空军崛起”的氛围中,中国空军的飞行事故也变得有意义。一名台湾的军事专家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台湾常说自己的飞行员比大陆的更训练有素,现在却不敢说了。大陆出现战机飞行事故的报道,代表着它的战机正在加强训练,只有花钱训练才会有好的成绩,这些事故只是磨合期的阵痛。

  王明志认为,外电对中国空军的夸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经济现代化带动军事现代化,中国的崛起必然带来中国空军的崛起。

  国防大学的韩旭东教授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空军的发展目标并不是走西方制定的“亚太无敌”那样的军备竞赛模式,中国空军的发展不会让西方世界“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