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家班:文学进入数码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08:47
2007年5月15日 10:04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大多理工科毕业,找了份不起眼的工作,在你面前,他们显得陌生而平凡。然而在网络上,他们的知名度也许不亚于韩寒、郭敬明,他们的小说每天有数不尽的网友坐等刷新下文……
起点中文网挑选其中的佼佼者参加上海社科院承办的作家培训班。教师阵容豪华: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作家格非、韩少功等。“科班训得出作家?”“学得一板一眼,会不会失去活力?”
近日,这国内首个网络作家班第一学期教学终于结束,究竟如何呢?作家是什么、当代文学将走向何处,网络新生代们或许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葛红兵 上海大学教授,著名新生代作家。以新锐大胆著称,被喻为思想评论界黑马,此前因枪挑易中天,成为众矢之的。在中国、韩国、美国已出版小说、学术著作15种。
龚丹韵:网络作者素来被传统不屑,你作为传统出道的作家,真心愿意给他们上课?
葛红兵:是,因为我同时也是国内较早研究网络文学的学者。2001年出版文艺学教材时,我就把网络文学收录进去,认为文学会随传播途径的改变而改变,而数码将成为文学传播的主流途径。当时遭到很多批评,现在看来随着网络的发展,文学近几年的变化确实很大。
龚丹韵:上课教些什么?学员的写作经验可能不比你少,能服众吗?
葛红兵:平等的交流,与学员分享创作的甘苦,一起讨论究竟什么是架空小说,仙侠小说与传统武侠有什么区别,仅增加修真元素就行了么等等。课堂气氛极其热烈。他们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问题尖锐,这在一般大学生中都很难见到。我觉得这是一群非常有才华的作家。不承认他们是错误的,是传统文坛的傲慢。
龚丹韵:你对媒体评价,网络作家开创了新的小说类型,理据何在?
葛红兵:新的小说类型诞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有典型作家典型作品。二、有稳定的读者群、固定的期待。比如有些读者就喜欢看穿越文,就希望看到现代人到不同时空大展身手。三、有庞大的数量和时间跨度。两三年前玄幻小说还不被承认,但随着《寻秦记》等一系列作品持续走红,现在还不知道玄幻,那等同于无知。其他如灵异小说、架空小说、网游小说等,对传统的科幻、武侠、言情的门类都是种挑战,完全突破了既有的小说图式。工具的变革带来思维的变革。过去可以区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但今天很难说一部架空历史小说,是浪漫的、现实的还是象征的?过去强调叙事者高高在上、统领一切的姿态,但今天许多网络小说反其道而行。所以说,他们创造了文学的新历史、写作的新图式。
其次,他们也培养了新的阅读范式。传统的创作-出版-读者模式,被彻底打破。网络小说是一边连载,一边和读者直接交流,读者有更多的参与性和期待性,留言甚至能动摇故事结局、影响人物命运。在互动过程中,生嫩的作者和读者一起慢慢成长。而传统的出版业给不了年轻作者这样的时间和机会。这些都改变了文学欣赏的传统,说他们创建了文学产业新的生产方式也不为过。
龚丹韵:你说的新图式,会不会只是时代转型中自生自灭的临时品?
葛红兵:能不能经受住一百年的考验,需要历史自己去判断。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总结和提炼。但不能仅仅因为怀疑,就否认它们独特的阅读魅力。一些当红网络小说点击率上千万,这背后代表的是阅读人数啊,有哪一本纸面文学作品影响力会如此之大?网络作家也许只是凭本能在写作,并非有意识地创造历史。但正如苹果对牛顿的启示那般,人类的历史恰恰99%靠人的无意识创造出来。
龚丹韵:它影响力再大,现实中的声音却很小,中老年人群更是一无所知,这又怎么解释?
葛红兵:这是因为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的生活日益分众化。不像七八十年代,全社会都在读相同的书。这并非文学的悲哀,恰恰是一种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文学的样式才有可能日益丰富。
龚丹韵:这种丰富会不会只是泡沫,实际上更显文化的贫乏?
葛红兵:唐代就没有垃圾作品了吗?恐怕垃圾依然比经典多得多,只是流传至今,已经过历史的淘汰。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感到自己被垃圾作品所包围,都不得不面对九成的垃圾,很难找准那一成精品,而且往往找到了也不愿意承认它。

严 锋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教于东京大学、芝加哥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史,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
龚丹韵:你觉得网络小说究竟处在边缘还是主流?
严 锋:2000年疯狂炒作网络文学时,它是在边缘。现在没人提了,恰恰说明已经平常化,成为主流文学的一部分。我很喜欢网上原生态作品的真实感,以至于再看传统作品都觉得很假。天涯论坛有一个帖子,写隔壁一对夫妇吵架,骂人的话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极富创意,很有可能就描写吵架而言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项纪录。这种鲜活生动的家常俚语,传统作家写不出来,也映衬出传统文学目前的重大缺陷,即越来越远离生活,把握不了时代的脉动。他们可能精通文学理论,却写不出有血有肉、感染人心的作品。
龚丹韵:网上也有远离生活的小说。
严 锋:是的,最贴近生活的来自网络,最超越生活的也来自网络,比如奇幻小说。网络作家的想象力远远超越传统作家。中国人讲究务实,儒家传统也是实践理性至上。但太实在,容易对物质过度崇拜。网络文学中的幻想性,恰恰是对物质崇拜的反拨。中国没有神话史诗系统,幻想文学一直是我们的软肋。奇幻小说也在替中国文学填补空白。
龚丹韵:对传统的诸多补白,会改变中国文学的未来走向吗?
严 锋:网络已经使文学的概念发生极大转变,进入了全民写作和泛文学的时代,现在的文学是属于民间的,可以率性而为,信手拈来。传统文坛可能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它们粗制滥造、毫无章法,亵渎了文学。然而技巧规律、艺术美学标准,经过一代代固化,很可能已变成僵硬的条条框框。网络没有这些清规戒律,在遵守法纪的前提下,每个人都能率真地写作和表达,反而更有生命力。
事实上,传统作家的写作也越来越网络化,网络用语、网络题材以及网络的传播方式,都在被现实采纳。康德和席勒说,艺术起源于游戏。思想性本不是文学与生俱来的特质,《诗经》也只是当时民间的流行歌曲。今天的文学,又回到了它的草根状态,成为百姓自娱自乐的歌谣。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接受着传统教育,内心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文学能减轻负担,飞翔起来,另外一方面又希望文学不是纯粹的娱乐调料。若能两全其美自然最好。无疑,不管什么艺术样式,后人总难以避免要汲取前人的养分。排斥经典的时代,同时也更需要回到经典。

刘嘉俊 当过记者编辑,做过广告文案,写过剧本,尝试过了诸多不同性质文字工作之后,用Absolut的笔名开始在网络上写小说。他的《数字生命》被很多读者誉为“网络科幻最精彩”的小说。
龚丹韵:你的作品蜚声网络圈,现实中却没什么知名度。你怎么看自己的网络作家的身份,属于边缘还是主流?
刘嘉俊:我是新概念作文第一届得奖人之一。本来可以像韩寒他们一样,很简单就能进入80后作家群,但是我一直拒绝,更喜欢在网上创作。写手也好、作家也罢,在英语里不就是一个词(Writer)?如果让我描述自己的身份,“讲故事的人”,足矣。
我的网络小说有200多万点击率,天天有五花八门的评论帖关注着……都市年轻人每年看的文字里,网络占了多少、传统又占多少?怎么可能感觉处在边缘?
主流文坛怎么想,我完全不介意。因为我从来不想成为“作家”,学生时代就发誓,终身不加入任何创作性组织。作家身份应该来自读者的认同,而不是自己申请冠上的。
龚丹韵:怎么会想到在网上创作?
刘嘉俊:那时我还在大学读中文系,老师们开的书单,尤其是早期的先锋、意识流小说,或许从经典角度而言很有价值,仔细研读能学到很多,然而并不能给我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后来看到网络小说语言和创意非常不同,觉得很有趣。它的叙事方法很传统,但着眼点放在故事本身,有好玩的故事、有意思的人物,这才是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也喜欢讲故事,闲着也是闲着,就试起来。所以从开始就没把写小说当一门严肃高深的学问,更没想过靠它赚钱。
龚丹韵:可你现在毕竟从中赚钱了,有没有改变初衷定位?
刘嘉俊:没有。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没把它当纯粹的吃饭工具,只是喜欢讲故事。我现在也经常约朋友去星巴克,给他们“说书”。网络无疑更能满足我的表达欲,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一边连载,一边看读者的反馈,真正在叙事中获得愉悦。传统小说15万字以内出版社才愿意签。我说想写120万字,估计编辑马上挂电话。
龚丹韵:有学科背景,也只是喜欢讲故事,怎么会觉得有必要再上作家班?
刘嘉俊:我一直有进修的愿望,只是不喜欢正统的课堂教育。照本宣科有什么意思?完全可以自己去看。但是作家班不同,那是名家讲座。教授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充满着个人感悟,我永远不知道他下一句讲什么。这是灵光乍现的思维,胜读十年书。有位教授讲了一整天伊斯兰教,从起源到发展,整个脉络清清楚楚。这些资料平时不容易找,很宝贵。
龚丹韵:如此陌生的领域有兴趣听一整天?
刘嘉俊:因为我们写的很多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幻想题材尤其需要征用古今中外各种素材,只有不断占有资料,才能写出新意,给读者代入感,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更多新奇知识和体验。
龚丹韵:换言之,大家是在借网络小说“释放梦想”?
刘嘉俊:这个说法很帅,我喜欢。新生代想反抗规律化、教条化的生活,内心深处都有成为英雄的渴望,所以幻想小说就把作者和读者带入内心的梦想中。
我们和作协的作家班有过接触,彼此的观点颇有分歧。他们倾向于小说的社会意义。我们觉得网上小说不应承担太多这样的功能,它是简单的文化娱乐品。许多白领以前不爱看书,接触网络小说之后,忽然发现读书也可以是快乐的,便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自觉地寻找更好的书。网络小说改变了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力量不可谓小。但娱乐不代表肤浅。表达观点有多种方式,为什么非要挑读者难以理解的那种?深刻的小说我们当中很多牛人都能写,只是不愿意把读者砸晕,更希望先抓住读者,再一点点释放自己的想法。如果说短篇小说写片断,中篇小说写故事,长篇小说写命运,那么大多篇幅很长的网络小说,就是在构建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命运,怎么可能浅薄?
网络确实降低了写作门槛,1亿多网民,人人都渴望表达自己,但同时也为所有作者抬高了门槛。怎样才能从成千上万想表达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特的那位?极有难度!小说就是小说,网上和网下,就艺术创作的本质而言,没有太多不同。面对妖魔化的指责,大多数网络作者选择沉默,也许是因为风度,或者不自信。我觉得双方其实想要表达的东西一致,只是互相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