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小学国文课文四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8:28:57
         这里抄录了一百年前四篇小学国文课文,为小学五年级下半学期所学。

 

第四册 第十七课 达尔文:

达尔文,英国人也,著《种源论》(录者按:当即《物种起源》),考证人类及诸生物,皆由下等动植物次第进化而至。乃立公例曰“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大旨谓物之孳生无穷,而地之容积有限。任何生物有生而无灭,转瞬间可占尽全球。故凡物皆不能无竞。类愈近则争愈剧,争愈剧则优劣愈显,胜败亦愈相悬,而适者出焉。凡诸不适者自然归于消灭。谓之“天然淘汰”。以人力为之别择,为之改变,谓之“人为淘汰”。淘汰不已,种乃日进。

自达氏之论定,一切邦国、种族、宗教、学术,未有能出此公例外者。不优则劣,不胜则败,不适则必不能存。其机间不容发。人生于世,当战兢惕厉,求所以适存之道,则达氏之志也。

   译文:

达尔文是英国人,著有《物种起源》一书,考证人类及各种生物,都是由低级的动物植物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于是得出一条公认定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

此学说的大意是:生物的繁殖力极强,而地球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任何一种生物如果只生不灭,很快就会充斥全球。因此各种生物之间不能不有所竞争。种类越是相近,竞争就越激烈;竞争越激烈,优劣也就越明显,胜负也就越悬殊,于是能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就能胜出。至于那些不能适应的,自然就归于灭亡,这叫“天然淘汰”。如果靠了人力来选择、来改变优劣之势,这叫“人为淘汰”。这类(天然的和人为的)淘汰不断进行,物种就渐渐得到优化。

自从达尔文的观点得到人们首肯,人们发现一切领域,包括国家、种族、宗教、学术的生存,也都不能超出这条公理。不能优化就只能落后,不能取胜则一定会失败,不能适应激烈竞争就必然不能生存。这里的选择余地甚小,几乎不能容下一根头发!所以人类生存于世上,应当自警自厉,努力寻求适应生存之道,这正是达尔文发现此条真理的目的所在。

 

第四册,第二十课:专利

今将竭思虑、殚日力,艰难困苦,而始创一术、成一器焉,则必于吾身偿其劳,于吾子孙食其报,此人之情也。于是有专利之制:凡著书制器,能有新发明者,得报所司,为之登记,俾专利若干年,禁他人不得仿冒。违者或禁锢,或罚锾,论如律。

原定制之意,社会得其裨助,宜有相当之酬报,一也。使世有所劝智巧聪明,咸自奋起,二也。向者有所创获,每易失传,有法律为保障,无用秘惜,流播自长,三也。常人惮思索、乐仿效,知识日薄,得此足以激励之,四也。仿效者,每不如创获之精,辗转相沿,腐败益甚,可杜其渐,五也。

然则专利之制,洵所谓意美法良者,吾国亦订专利之律,初非无见。有志者其毋自馁可也。

译文:

如果我们费尽脑力体力,艰苦奋斗,终于创制一种技术或发明一种器物,就一定希望自身能得到酬劳,子孙也能享受由此得来的好处,这是人之常情。于是国家就创立了专利制度:凡是撰写著作、创制器物,能有新的发明创造,都能到有关部门去申报,登记注册,使(发明者、撰写者)能享受专利若干年,并禁止他人仿冒。凡有违犯者,或者监禁,或者罚款,按法律处罚。

追溯制定专利法的本意,一是社会既然从(发明)中得到好处,就应当对发明者有相应的回报;二是鼓励有聪明才智的人,奋起创作;三是过去有很多发明创造,后来都因(创造者秘不示人)而失传了。如今有了法律保障,发明者不用珍惜保密,而成果自能长久传播。四是一般人都懒于思索、喜欢效仿,知识技能因而越来越浅薄。如此一来,则可以激励人们振作图强;五是只会模仿的人总不如始创者精益求精,结果是辗转模拟,每况愈下。有了专利法,就可以防范这样的情形发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8b3740100kwi2.html) - 百年前的小学国文课文四则(附译文)_侯会_新浪博客

如此说来,专利制度实在是动机好、办法高,我国也制定了这样的法律,并非没有原因。凡是有志于发明创造的人,不要泄气啊!

 

第四册,第二十七课:我国地图(一)

虞生有家藏地图一,适同学姜生亦新购地图,虞生乃借以考证。不意新旧二图,于吾国界线,颇多异点。质于师,师曰:“此有故,待吾言之。”

于是展图案上,以手指东北角曰:“此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河以东之地,已割于俄者也。故旧图在界内,新图在界外。”又以手指西北隅曰:“此为新疆,三次割让,以成今界。子以二图较之,可知俄人占地之多。”又指西南野人山一带之地曰:“此地旧属云南,一割于法,再让于英,所失疆土达二十万方里矣。”又指东南一大岛、南方一半岛曰:“此为台湾,割于日;此为澳门,割于葡,此为香港,割于英。”

言未毕,虞生愤见于色。师曰:“尚有属国,此半岛为朝鲜,此小岛为琉球,此近广西者为安南,此接云南者为缅甸,向皆屏藩,今则灭于日、属于法、受保护于英矣。”

译文:

虞生家中藏有一幅地图,刚好同学姜生新买了一幅地图。虞生于是借来姜生的地图,想对照一番。不想新旧两幅地图在我国国界的描画上有许多不同。于是向老师求问。老师说:“这是有缘故的,等我给你说说。”

于是老师把地图铺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中国的东北一角说:“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河以东的这一片土地,已经割让给俄国了。因此旧图这一块儿是在国界内,而新图是在国界外。”又用手指着西北一角说:“这是新疆,经过三次割让,就成了今天的国界。你拿两张图比比,就知道俄国人占了多少国土。”又指着西南野人山一带说:“这块地过去属于我国的云南,先割给法国,再割给英国,割掉的土地足有二十万平方里!”又指着东南方的一座大岛和南方的一座半岛说:“这里是台湾,割给了日本;这里是澳门,割给了葡萄牙。这里是香港,割给了英国。”

话未说完,虞生已是满面怒气。老师接着说:“还有附属国呢。这个半岛是朝鲜,这个小岛是琉球,这块与广西相邻的是安南,这块接壤云南的是缅甸,过去都是中国的屏障,今天或被日本所灭,或属于法国,或受保护于英国。”

 

第四册,地二十八课:我国地图(二)

虞生曰:“以上各地有收回之望乎?”师曰:“是难言也。割让地关系断绝,非若租借与人之地,限期既满,尚可索还。”

虞生曰:“吾国何地为租借与人者乎?”师曰:“甚多!”

因仍按图而索,指辽东半岛南端曰:“此为大连湾,此为旅顺口,初租与俄,继租与日者也。”又指山东滨海处曰:“此为威海卫,此为胶州湾。一租与英,一租与德者也。”更指广东雷州半岛及香港对岸曰:“此为广州湾,此为九龙。一租与法,一租与英者也。其租期或二十五年,或九十九年。能否收回,当视吾国之势力如何。此外则北京使馆、各埠商场,咫尺之间宛如异国,统治不及,交涉困难,亦无异租借地也。”

于是虞生慨然叹息,走告姜生,共矢苦志,期雪国耻!

译文:

虞生问道:“以上这些地方还有收回的希望吗?”老师说:“这不好说。割让就意味着关系断绝,不像把国土租借给他国,期限到了,还可以要回来。”

虞生说:“我国又把什么地方租借给他国呢?”老师说:“很多!”

于是又在地图上查找,指着辽东半岛的南端说:“这是大连湾,这是旅顺口。最初租借给俄国,后来又租借给日本。”又指着山东沿海一处说:“这是威海卫,这是胶州湾。一处租给英国,一处租给德国。”又指着广东雷州半岛和香港对岸说:“这是广州湾,这是九龙。一处租给法国,一处租给英国。租期或者二十五年,或者九十九年。能否收回,还要看我国的国势如何。另外,北京的各国使馆、各码头的商埠,距离虽近,却如同外国,我国的管理权限达不到,交涉也难办,跟租借没什么两样。”

虞生于是万分感慨,跑去把这些情况告诉姜生。两人共同发誓,一定要发愤图强,以洗雪国耻!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8b3740100kwi2.html) - 百年前的小学国文课文四则(附译文)_侯会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