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菩萨铜像鉴赏【目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7:19:40
传世菩萨铜像鉴赏2010-05-18 17:28

                          传世菩萨铜像鉴赏

目录

一 邀请函(兼概述)

二   佛像艺术的纵论---从哈拉伯、焦横莫大罗(农耕城市)到雅利安(游牧民族)

         迦陵频伽(鳥喙是狮嘴、口吐莲花、嘴喷音符 脸上是三卷叶空心草) 孔雀冠(代表孔雀王盛世) 趺跏坐(古埃及法老的标准像、游牧民族的骑马姿势)是印度佛像的特色

三    佛像艺术的横论----东方波斯、西方地中海、中间摩托罗

            长枪、短剑;头盔、身甲;骏马、战车是以古波斯为典型代表的东方游牧民族最能代表其集团性格的三大特征。

             双鹰、雕塑、联邦民权是以希腊承前继后西方地中海文化的最有内涵的三大优势。

         《传世菩萨铜像》是地势居中的古印度纵有哈拉帕、焦黑墨大罗,雅利安社会方方面面的潜移默化和东西方文明的夹击、撞击和强加结果的艺术品之瑰宝。

四    佛像艺术的形式论----从岩画、石刻,壁画、浮雕到石雕、铜塑、金塑、泥塑、嘛塑   与时俱进     四。五    墙里开花墙外香。  其本身根起就是东西方合成、中国成长、走向世界

五   本尊是佛教众多谜人遗事,千万件佛宝中的一件     比较 相关佛像

六   佛像艺术的教义论-----从教义的释荃 从本身本教的理解对心中佛像的理念

七    佛像艺术的时代论-----社会的需要、各阶层的需要

八     佛像艺术的中流砥柱---平等众生、神圣劳工、无产阶级

九     源出一家 中国青铜器纹饰与本佛像纹饰汇总 浅析

一 邀请函(兼概述)

              ( 缘起 ) 佛像的来历(演义故事 )    佛像的基本面貌     已使用的研究法 和已知的方法    请求项目和课题

( 缘起 ) 佛像的来历(演义故事 )

        一个研究生的委托

            1968年的秋末 中远名城 马路灯下的六人打牌游戏    猴翻和标准的前滚翻            手提印有白色飞机图案的帆布包的陌生青年显露牌艺遭到有预蓦的劫持暗算 被打翻后跃起的当地小伙回来后左举手留弹 右挺三八式抢上的刺刀    手榴弹响了     陌生青年解围了-------震惊全国的中原闹市区烈士墓前爆炸案


      

【邀请函    兼概述】【资料】【转载】

 

印度佛像溯源

王赐川

 

  佛像有雕塑像与画像(绘像)二种,一般称雕塑者为佛像,画者为图像。

  中国佛像与印度佛像有渊源关系,因此,先介绍印度佛像之源流。

  印度佛像起于何时,颇多争议。

  据《增一阿含经》卷28说,佛陀去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舍卫国波斯匿王及侨赏弥(kauambi,又作atsa,跋祗)国优填王久不见佛,忧恼成病。优填王接受群臣建议,以牛头山的旃檀香木作佛像,高五尺。波斯匿王亦以紫磨金(纯金)作五尺高像。

  但佛入灭(544)后,佛弟子并未造像供奉,就是在阿育王时(268一前232年在位)所造之佛塔上面,亦仅刻有佛座,全无佛像。1873 年在巴赫特(Bharhut)所发现的熏迦王朝于前184一前172年所建塔之残存栏循(shun, 塔的回廊),上面亦仅有法轮、空座、足迹等雕刻以象征佛陀之法。可见,在佛陀入灭后三百多年,尚无佛像出观。

  为什么没有佛像制作呢?(1)佛为大圣,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制作不好,亵渎世尊,不敢妄造;(2)释尊说法,以解脱为目的,没有偶像崇拜和祭祀仪式;(3)部派有部,已将佛教学术化,无制作佛像的要求。

  大约在公元2世纪时,犍驮罗正式出现了佛像。

  犍驮罗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置在古印度的西北部,相当于今天巴基斯坦之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前32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军队,打到了印度河西岸,希腊艺术亦随之进入犍驮罗。前3世纪,阿育王派末阐提往厕(ji)(今喀什米尔)、犍驮罗传播佛教。公元1世纪时,月氏族的贵霜王朝兴起于印度北方,吞并了犍驮罗国,至迦腻色迦王(78——123年在位)即位时,定都布鲁沙布逻(白沙瓦)。迦腻色迦王崇奉佛教,创建浮图、伽蓝,于是佛教逐渐接受希腊、波斯、罗马艺术,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犍驮罗艺术,影响及于全印、中亚、我国和日本。

  犍驮罗式的佛像多为浮雕,以希腊人为原型,波状发纹(与中印度人的螺发不同)、高额、尖鼻、薄唇,以厚重的毛织物作衣饰(在印度恒河流域,是不用厚毛织物御寒的)。至于佛塔,沿袭中印度的覆钵式,塔身高大,柱头则为罗马式,粗壮有力。

  约在公元320--470年间,印度进入笈多王朝时代,其佛像制作已印度化:(1)波状发变为珠宝帽式的卷发;(2)有白毫相及手脚缦网相,相好端正而富慈祥表情;(3)衣着由厚重变为单薄,紧贴身体,呈透明裸露状;(4)衣纹自两肩下垂自胸、腰、双腿间,成新月形褶皱,柔和而富动感。

  为什么在贵霜王朝及其以后的时期,会大量出现佛像呢?

  (1)阿育王派正法官到各地传教,新区信众有偶像崇拜风俗,传道者顺时就应,以艺术为弘法手段,因此有佛像制作,如在南印萨特那发现的立像,是仿照夜叉而造的立像,为公元前100年作品,顶上无肉髻,以狮子为座。后来逐渐演变为犍驮罗艺术。

  (2)自大乘佛教兴起后,菩萨行者多以佛像为媒体,使群众起信。大乘经典中,多以建塔、造像、写经为无上功德。将佛的一生,从诞生、修行到成佛、转法轮,直至娑罗双树入大涅槃都画出来,以解除国王忧恼。

  佛像与佛画的出现,两者相距数百年,在道理上讲不过去,既有佛画,为什么不能同时(或相距时间不太远)有佛像呢?佛像的出现,有文物作证。至于佛画,没有文物,很难证明上述记载的真实性,只有存疑。

               摘自《广东佛教》1999年第

王赐川

  王赐川,1929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四川东方文教学院历史系。后曾在南充市第六中学,建兴中学教书。1984年开始在四川省南部中学教授历史,1987年被四川省技术职称改革委员会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王赐川先生系中国近现代佛学大师王恩洋之子,自幼便深受佛学熏陶,对佛学研究颇有兴趣。任教数十年间,遍观群书,勤学经典,在历史学和佛学研究方面都很有造诣。中学退休后曾在重庆华岩佛学院和浙江慈云佛学院任教,现任教于四川省峨眉山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