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汤精要&煲汤食材属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17:43
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有一定的科学原则要遵循,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选料要得当
   这是制好鲜汤的关键所在。用于制汤的原料,通常为动物性原料,如鸡肉、鸭肉、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采购时应注意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家禽肉[1]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食品要新鲜
   新鲜并不是传统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现在所说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小时~5小时,此时鱼、畜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味道也最好。
  
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煮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溶出得越多,汤的滋味鲜醇,食品质地越酥烂。
  
火候要适当
  煨汤火候的要诀是大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可使食物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使汤鲜醇味美。只有用小火长时间慢炖,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既清澈,又浓醇。
  
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通常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一起受热,即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到组合效应,这在日本的长寿地区是很风行的长寿食品。为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用多种动物食品同煨。
  注意调味用料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通常60℃~80℃温度易引起部分维生素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故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喝汤时间有讲究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有一定的道理。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胃肠加润滑剂,中途不时喝点汤水,有助食物稀释和搅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同时,吃饭前先喝汤,让胃部分充盈,可减少主食的摄入,避免过多摄入能量。而饭后喝汤,容易引起营养过剩。
  
应该加多少水?
  这可是煲汤的关键。研究发现,原料与水分别按1∶1、1∶1.5、1∶2等不同的比例煲汤,汤的色泽、香气、味道大有不同,结果以1∶1.5时最佳。对汤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此时汤中氨态氮(该成分可代表氨基酸)的含量也最高,甚至高于用水较少时。这是因为水的加入量过少,原料不能被完全浸没,影响了汤中营养成分的浓度。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汤中氨态氮被稀释后浓度会有所下降。但是,汤中钙、铁的含量以原料与水1:1的比例时为最高。
  
煲汤时间越长越没营养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对此,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所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了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 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长时间煲汤并没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使这三种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专家提醒
  长时间加热会破坏煲类菜肴中的维生素;加热1~1.5小时,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三种煲汤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
  要使喝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在汤的制作和饮用时有一定的科学原则要遵循,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


如何炒菜才好吃?
要炒好一道菜,首先要掌握几个要领:
* 锅要先烧热,再倒油;油也须烧热,才将菜倒入;
* 入锅炒的材料,不论是切丝、切丁或切块,都要切得大小一样,才能使材料在短时间内均匀炒热;
* 把不易熟的材料先入锅中,炒至略热后,再把容易炒熟的材料下锅一起均匀炒熟后,起锅;
* 炒菜时应用大火,如此可保持菜的美味及原色。

如何煮出菜的美味?
煮菜的技巧与诀窍有:
* 要煮的材料,无论是切块、切片,都不宜切的太小,否则不美观;
* 有些材料应先用调味料来淹过后再煮;
* 有些材料要略炒过后,再加水煮熟;
* 煮的时候应先用大火煮滚,再改用小火烧到汁略浓稠即可,若材料还不够熟烂,可再加水继续煮。

如何把鱼、肉煎得均匀?
要煎得色香味俱全,必须掌握下列要领:
* 材料在煎之前,先用调味料制,可使材料入味;
* 材料入锅之前,应按秩序把锅、油先后烧热,才可放入材料、如此可避免材料粘锅;
* 应把材料的一面煎熟之后,再翻到另一面,不能随意翻来翻去煎;
* 煎鱼或肉时,先用大火煎,再用小火把内部煎熟。

如何炸出金黄色的美味菜?
炸的功夫要有下列技巧:
* 材料必须大小一致,才能使同时间炸出来的东西,色泽均匀、熟度适宜;
* 材料要在炸之前,先用调味料浸泡入味;
* 炸油要有七分满,在油熟之后,放入材料,并随时反面转动,使材料表面炸得均匀;
* 炸的油温要保持160度——190度之间,才易炸得酥脆。

如何蒸出菜的原味?
蒸出一道鲜美可口的菜,应有下列要领:
* 先在蒸器中,把水煮开冒出蒸气后,再放入材料;
* 在蒸的过程中,应避免打开锅盖,以免整齐外溅;
* 蒸的材料,若需费时较久,而要中途加水,则应将水先煮开后再加入蒸器中;
* 蒸的材料不同,用火候也要不同,如蒸海鲜类宜用大火,蒸蛋则用小火。

如何炖出一道可口的汤?
炖汤比较费时,也要有技巧:
* 肉类在入锅炖之前,应先用川烫的方法,去除血水与腥味,然后再加入调味品入汤锅炖熟;
* 材料入锅后,盖上锅盖用强火煮沸,然后打开锅盖,用汤勺去除浮在表面的泡沫,使汤色清而不混;
* 最后再盖上锅盖,改用小火炖到熟烂为止。


辅材
海鲜类:
江珧柱:益阳补肾。(清水浸一小时)
虾:补肾壮阳。
蟹:清热散血、滋阳。
海参:滋阳、补血、健脾、润燥。(滚水中放葱姜同海参滚5分钟取出备用,海参最多褒1小时)
黄鳝:补中气、通经脉。(热水浸后取出,用少许盐腌15分钟,油锅烧热放姜一片,煎微黄取起,入布袋以免汤有骨)
水蛇:对风湿、骨痛、胃气弱者有食疗功效。(切小段,入滚水10分钟,入布袋)
龟:最好为金钱龟,也可草龟。益阳补血。(为使龟尿排净,将龟放于盆内,冲入滚水,然后洗净,去内脏,去头,去脚尖)
鱼唇:滋补养颜。(预备法同海参,鱼唇最多煲半小时)
花螺:又名潺螺,滋阴润燥。(螺尾不要,少许盐搓擦,洗净,入滚水加姜一片煮10分钟取起)
响螺:滋阴。(切片,清水浸2小时,入葱姜滚水5分钟取起洗净)
章鱼:养血益气。
墨鱼:滋阳养血、益气。(清水浸1小时,入滚水5分钟取起洗净,去墨鱼骨)
鲍鱼:滋阴明目,养颜,对高血压肥胖症有食疗功效。(擦洗干净,滚水加葱姜入5分钟取出洗净)
鱼翅:补肾、强筋、壮骨。(入葱姜滚水,加酒半汤匙,煮5分钟取出)
发菜:清热消滞、化痰、清火、理场除垢。(清水浸10分钟,最多煲半小时)
海蛰皮:行瘀化积、开胃润肠。(洗去盐,清水浸20分钟,入滚水5分钟取出再洗)
昆布:清热消痰、软坚散结、降血压。
海藻:清热、清血利尿。
紫菜:去胆固醇、清热、补肾养心。

蔬菜类:
姜:去呕闷。
大蒜:祛风湿、健脾胃。
芫荽:又名香菜,发汗、消食醒胃、下气、解表生肌,清肝肺。
胡萝卜:健胃、助消化,含丰富胡萝卜素。(去皮,切块)
青萝卜:健胃消食、清热解毒、顺气利尿。(去皮,切厚件)
白萝卜:助消化、化痰。(去皮,切马蹄型厚件)
冬瓜:清热消痰、利水消肿。
黄瓜:清热、利水。
苦瓜:又名凉瓜,清热解毒、祛暑明目。(去核,切厚片,半茶匙盐腌半小时,入滚水3分钟,去苦味)
胜瓜:又名丝瓜,清暑、解渴、健脾。(去皮)
南瓜:性味甘温、补中益气。(去核切厚块)
木瓜:清肺、补脾、助消化。(去皮去核,切厚块)
葫芦瓜:又名蒲芦,性味甘寒,清热利尿、除烦止渴。(连皮切件)
冬菇:益肠胃、降血压、去胆固醇。(清水浸软,最后同煲半小时)
金针菇:安五脏、补心志、明目。(清水浸40分钟,切根,入滚水5分钟取出)
慈菇:行血,便秘者少食。(去皮)
草菇:消暑、清热、降血压。
马蹄:清热凉血、利尿通便。(去皮)
西洋菜:清肺热、润肺燥。
芹菜:健胃、利尿、降血压。
韭菜:温中行气,健胃。
韭黄:补肝肾、助阳固精、活血散瘀。
葛菜:性味甘淡、凉血解毒、清热利尿。(与生鱼配合,一清凉,一滋养,民间用以治疗肺炎、咽喉炎、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等)
菠菜:利肠胃、消积热。
白菜:清热利水。
白菜干:润肺燥、清肺胃热。(菜干用清水浸软,切短)
芥菜:宣肺豁痰、温中利气。
淡菜:补肝肾、益精血。(清水浸半小时,姜葱炒香,加浸过面之水煮滚捞起,姜葱不要)
马齿苋菜: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消肿止血。
茼蒿:和胃、利二便、化痰。
扁豆:甘温和中,调脾暖胃,除湿止泻。
黄豆:健脾、宽中,营养丰富,含植物蛋白,有增进乳汁形成的功效。(清水浸泡1小时)
青豆:和中下气、利小便。
蚕豆:健脾利湿、消水肿。
黑豆:养血补肾、祛风利水。(干锅炒至豆壳裂开)
赤小豆:又名红小豆,清热毒、健脾、利小便、除肿。
眉豆:健脾消肿、益气。(清水浸1小时)
粟米:止血、利尿、降胆固醇。
花生:养血补脾、润肺化痰、补肾和胃。(清水浸1小时)
莲藕:生食清热、凉血、散瘀;熟食健脾开胃、贫血生肌。(去皮)
红薯:健脾益气。(去皮切角)
番茄: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切块去籽)
豆腐:宽中益气、和脾胃、清热散血。
豆芽菜:利湿清热。
竹笋:益气化热、消痰、爽胃、消渴、利水道。
酸笋:醒胃、利脾、清热。
雪里蕻:除热开胃。
果/干果类:
凤眼果:温胃、杀虫。
莲子:补脾、养阴益心、固精。(清水浸1小时,去莲心,最多煲1小时)
蜜枣:清润、益气生津。
红枣:补脾胃、生津液、营养安神。(去核)
栗子:补肾气、强筋骨。(入滚水5分钟,取出浸凉水备用)
核桃仁:补肾固精、益脑。(入滚水5分钟,取出备用)
荔枝:滋润、益脾肝,功效与龙眼肉同,但血热者宜龙眼肉,血寒者宜荔枝。(去核去壳)
柿饼:润肺但涩肠,便秘者慎食。
松仁:润肺。

水果类:
咸柠檬:疏滞、健胃。(去核)
柠檬:生津止渴、祛暑。(切片去核,最后同煲10分钟)
苹果:生津除烦、开胃和脾。(切六件去核)
椰子肉:润肺滋阴。(切小块)

其他类:
燕窝:健脾开胃,养颜保健。(清水浸12小时,入滚水5分钟起,冷却,烧热锅,下一汤匙油,黄酒半汤匙,下芡煮滚,放燕窝火腿兜匀起)
鹿脚筋:壮筋、祛风湿。
花胶:补肾、滋肝。(切件,入葱姜水中,加酒、油煮滚5分钟取起)
田鸡:补肺气,解热毒,利水气,营养。(去皮去脚趾,加腌料10分钟,人滚水3分钟起)
腐竹:清润。(入滚水15分钟)
鸡蛋:滋阳润燥。
皮蛋:收敛虚热、降虚火。
咸蛋黄:滋阳、清肺除热。
牛奶: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牛奶很容易沸,用深煲,一滚立即改慢火)  
莲藕:具有多种营养素,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生食能凉血散瘀、熟食则补心益胃,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与红枣同食,则可补血养血。煨肉食可治脾胃之虚。  

药材类
玉竹:养阳润燥、生津、清热。
川贝:润心肺、清热痰。
百合:补肝肺清热益脾。(清水浸1小时)
支竹:清肺补脾、润燥化痰。(清水浸10分钟,切4CM块,最多煲半小时)
夏枯草:清肝热、降血压。(最多煲2小时)
生地:凉血解毒、利尿。
罗汉果:清肺润肠。
老苋菜梗:解毒清热、补血止血、通利小便。(中药店有卖,洗净切短)
白果:益肺气。(去壳,入滚水5分钟取起去衣,去心)
芡实:补肾固精、健脾止泻。
无花果:润肺清咽、健胃清肠。(切片)
竹蔗:润燥、和胃、清热解毒,可辟去蛇等腥味。
土茯苓:清热去湿、解毒利尿。
当归:补和血、调经止痛。
天麻:祛风、定惊。
冬虫草:补损虚、益精气、化痰。
茉莉花:提神醒脑,清虚火、去寒积。
雪蛤:滋肾、补肺、健脾。(清水浸发5小时,入葱姜水滚5分钟取起,入炖盅一个半小时)
陈皮:调中带滞、顺气消痰、宣通五脏。(要刮瓤洗净)
田七:又名三七,止血、散瘀。(洗净,桩碎)
枸杞子:又名杞子,益精明目、润肺清肝、滋肾益气。(洗净)
淮山:补脾肺、清虚热、固肠胃。
银耳:滋阴养胃、润肺生津、养颜,不含胆固醇。(清水浸1小时,撕碎)
木耳:补气血、润肺止血,对动脉硬化有疗效。(清水浸1小时,入滚水5分钟,取出过冷水)
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润肺平喘、生津开胃、润大肠。(入滚水5分钟,去衣洗净)
北杏仁:又名苦杏仁,去痰宁咳、润肠。(同南)
清补凉:清补(包括玉竹、百合、莲子、龙眼肉、薏米、淮山、芡实)
北芪:又名黄芪,补血、补脾益气、壮筋骨。
花旗参:益血补脾肺。
党参:补脾补气、生津益气。
沙参:养阳润肺、益胃生津、清热。
高丽参须:补气。
莲叶:去暑。  
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含有人参素,人参副素、钙质、镁质、皂素,可安神养心,补肺气、补五脏,健脾胃,皂素有溶血作用,可散发风湿性心脏引起的各种瘀血。
桂枝:性甘、辛、温,能增强代谢剌激粘膜充血,利关节、出汗,本经温筋、通脉去风温。
灵仙:性辛、苦、宜五脏、散风湿、利关节,疏通全身筋脉。
何首乌:性味苦、甘,微涩,所含大黄酸有明显促进肠管蠕动作用,所含卵磷脂用于神精衰弱,促进血液新生发育,有强心作用。
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温,可治风湿头晕、贫血、失眠。
乌药:性辛、香、苦、温,能剌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枢作用。
淮山:性味甘,平,含有丰富淀粉液质,可充五脏、健脾胃、补虚弱、解消渴、补脾利水之效。
熟地:性甘、温、微苦,含有糖质甘露密酵,地黄素及铁质等,可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为滋养,强壮补血剂,有壮强神经之效,适用于贫血体虚,神经衰弱、呼吸困难等。
园珠草:性热、辛,有去寒湿、壮阳、强心,助气之效。
护心藤:性苦、温、微香、邪气痛肿、破坚血、利水畅通血脉。
茯芩: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纤维素、葡萄糖、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气心下结气、治疼痛、寒热烦满、咳逆、利小便、利水湿和脾胃,为缓和剂,适于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肿、睡眠不安症。
麦芽:性甘、平,含有丰富维生素,麦芽糖和卵磷脂。可和胃消食、破冷气,去心腹满胀、消食和中,为能助消化、治伤食、停食积滞去苦厚腻,胸腔满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