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8:20:02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年9月29日—2007年7月30日),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也是公认在电影美学上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一、早年生活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出生在意大利北方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历史名城费拉拉。1935年,在波隆那大学取得经济学学位之后,他开始为费拉拉地方报纸《Il Corriere Padano》写作,成为电影记者。
  1940年安东尼奥尼搬至罗马,为杂志《电影》(Cinema)工作。该杂志是官方法西斯主义的电影刊物,由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儿子Vittorio主编。而安东尼奥尼在数月之后就被开除。之后他进入罗马电影实验中心(The Centro Sperimentale di Cinematografia)去学习电影技术。

二、第一部影片
  1942年,他与罗伯托·罗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合作写出《飞行员的归来》(Un pilota ritorna)的剧本,也在Enrico Fulchignoni的电影《I due Foscari》之中担任助理导演。1943年,安东尼奥尼去法国协助马赛尔·卡尔内拍摄《夜来恶魔》(Les Visiteurs du soir,又译为《夜间访客》或《夜间来客》)。安东尼奥尼在1940年代开始拍摄短片,《波河的人们》(Gente del Po)是说在波河贫穷渔夫的故事(安东尼奥尼自1943年到1947年在波河工作)。这些短片是新写实主义(Neorealism)的风格,有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作半纪录片的研究。
  然而,安东尼奥尼的第一部长片《爱情编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又译为《爱情纪录》、《爱情故事》、《爱的故事》、《爱情纪事录》或《某种爱的记录》,1950年)借由描写中产阶级而逃脱了新写实主义。他继续创作一系列的影片:《失败者》(I Vinti,1953年),是叙说在不同国家(法国、意大利与英国)所发生的青少年犯罪系列故事;《不戴茶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1953年)描述一个年轻的电影明星与她的堕落;以及《女朋友》(Le Amiche,1955年)叙述都灵的中产阶级妇女。《公路之王》(Il Grido,又译为《喊叫》、《流浪者》、《呐喊》,1957年 )重新回到工人阶级的故事,叙述一个工厂的工人和他的女儿。每一个故事都与社会异化(social alienation)相关。

三、国际闻名
  在电影《女朋友》(Le Amiche)之中,安东尼奥尼实验了原创的新风格:他放弃了传统的叙事手法,而以一系列表面上无关连的事件来表现,并大量运用长镜头。
  这样慢步调的风格很可能让人感到沮丧并失去往前的动力。然而安东尼奥尼在作品《情事》(L'Avventura,又译为《奇遇》或是《迷情》,1960年)之中回归到这样的风格,也使他第一次在国际上闻名。虽然这部影片在戛纳影展毁誉参半,但是这部影片在全世界的艺术电影院受到相当大的欢迎。1962年,英国的《视与听》(Sight & Sound)杂志将《情事》列为影史上十大佳片的第二名。
  安东尼奥尼接着拍了《夜》(La Notte,1961年 )与《蚀》(L'Eclisse,又译为《欲海含羞花》,1962年)。由于这三部影片风格类似,而且都是讨论关于人类在现代世界的异化,所以通常被合称为是“疏离(爱情)三部曲”。刻画现代人因缺乏有效沟通而苦闷、孤独,转而寻求爱情以寄托心灵。但往往不得慰藉,反而再度因无形的隔阂之墙而爱情挫败,陷入绝望与更深沉的孤独中。
  他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年)处理了类似的议题,所以有时候这部影片也会被当作是第四部曲。

四、英语电影
  安东尼奥尼接着与制作人卡罗·庞蒂([Carlo Ponti)签约,使未来三部电影可以以英语发音而被米高梅公司发行。首先,以英国为背景的电影《春光乍现》(Blowup,又译作《放大》,1966年),造成了空前的成功。虽然它处理“客观标准的不可能性”这样具有挑战性的题材,但这部电影却非常的成功与卖座,当然电影中明显直接的性爱画面也对票房有帮助。这部电影是由影星大卫·汉明斯(David Hemmings)与凡妮莎·蕾格烈芙主演。
  在第二部英语电影《无限春光在险峰》(Zabriskie Point,又译作《沙丘》、《扎布里斯基角》或《死亡点》,1970年)中,安东尼奥尼第一次将背景设在美国。这部电影虽然电影配乐包括了当时流行的艺人如Pink Floyd乐团(他们为了这部电影特别写了新歌)、死之华合唱团(Grateful Dead)与滚石乐队,但是却没有前作来的受欢迎。影片描述反传统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但却因新手演员单调的表演而饱受严厉批评。
  由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第三部英语电影《过客》(Professione: reporter,又译作《职业:记者》、《旅客》,1975年 )受到评论家的赞扬,但在票房的表现依然无力。这部影片许多年没有在市面上流通,但是在2005年10月在部分的戏院档期重新放映并且接着发行DVD。

五、《中国》事件
  1972年,在《无限春光在险峰》与《过客》之间,安东尼奥尼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邀请,在文革结束之后访问中国。他拍了纪录片《中国》(Chung Kuo - Cina),但是该片却被中国当局以“反华”与“反共”为理由严厉谴责。这部纪录片在中国的第一次放映是2004年11月25日在北京,由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一个纪念安东尼奥尼贡献的影展之中。

六、晚年作品
  1980年,安东尼奥尼拍了《奥伯瓦尔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这是一部在色彩电子处理上的实验:先用电视摄影机拍摄(使用625线、50图场的格式),再转成胶卷,跟一般直接用胶卷底片拍摄的手法不同。这也是首度用电视摄影机(video)拍摄一部长片,可说是数位电影的先锋。该片由时常与安东尼奥尼合作的女星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主演,改编自尚·科克托(Jean Cocteau)的故事《双头鹰之死》(L'aigle à deux têtes)(尚·科克托于1948年拍过同名电影《双头鹰之死》)。
  电影《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1982年 )在意大利拍摄,主题又再次处理三部曲系列的相同议题。
  1985年,安东尼奥尼中风,让他半身瘫痪,无法言语。然而,他继续拍片,包括与文.温德斯(Wim Wenders)合拍的《云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又译为《在云端上的情与欲》,1995年),将他的四个短篇故事改编搬上银幕。文.温德斯担任候补导演,并负责拍摄四段影片中的桥段。这部影片在威尼斯影展中与《三轮车夫》(Cyclo)同时获得影评人费比西奖(FIPRESCI Prize)。
  同年,他获得美国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他的是杰克·尼科尔森。数月之后,小金人被夜贼偷走,后来又被偿还。在这之前,他曾因《春光乍现》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与最佳剧本奖。
  安东尼奥尼最后一部电影,是在他90多岁时拍的,是一部电电视系列剧(anthology film)《爱神》(Eros,2004年)的其中一段〈欲〉(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本片制作的原始动机是向安东尼奥尼致敬,最终由三部短片构成;公开表明深受安东尼奥尼影响的导演王家卫和史蒂文·索德伯格各拍了一段,加上安东尼奥尼自己的注脚。这个短片集是由许多朦胧的构图与卡耶塔诺·维罗索(Caetano Veloso)所作曲并演唱的歌曲〈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所架构而成。
  这部影片的美国DVD发行时包含了安东尼奥尼另一部在2004年拍的短片《米开朗基罗的凝视》(Lo Sguardo di Michelangelo)。
  安东尼奥尼于2007年7月30日逝世于罗马,享年94岁,另一个伟大的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也在同一天过世。安东尼奥尼的遗体目前放置在罗马市政府,直到2007年8月2日的丧礼。市政府也在灵堂设了大萤幕呈现安东尼奥尼黑白的连续画面,包括了影片的背景与后台。

七、形式与风格
  电影历史学家弗吉尼亚·莱特·魏克斯曼(Virginia Wright Wexman)叙述安东尼奥尼对于世界的观点,是一种“后马克思主义(postreligious Marxism)与存在主义知识份子”的方式。[10] 安东尼奥尼在戛纳的一段致词说到关于《情事》(L'Avventura,1960年)。他说在这个理性与科学的现代世代,人类始终借由著“苛刻且死板的道德被认为且承担了懦弱与全然的怠惰”存活。他说电影能够洞悉矛盾-我们非常仔细的去审视那些道德看法,我们细心研究且分析他们直到筋疲力尽。我们有能力作,但我们没有能力去发现新的方式。[11]九年后他在一个访谈上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说,他蹭恨道德这个字:当人变得安于自然,当精神空间变成他真正的背景,这些字和看法(指道德)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而且我们也不再需要使用它们。
  因此,安东尼奥尼电影当中循环的主题之一,就是忍受倦怠(ennui)的主角们的生活除了声色之娱的满足或物质财富的追求之外,皆空虚且毫无目标。电影史家大卫·鲍得威尔(David Bordwell)写说,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中,假期、派对、以及艺术的消遣追求,都无法掩饰主角目标与情感的缺乏。性行为是随意的诱惑,且主角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财富。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倾向于省略情节与对话,且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徘徊特定的境景,例如在《过客》(Professione: reporter,1975年) 中十分钟的长镜头,或者在《欲海含羞花》(L'Eclisse,1962年)中莫妮卡·维蒂(Monica Vitti)好奇的瞪著电子看板,搭配着环境音与电路当啷声。弗吉尼亚·莱特·魏克斯曼(Virginia Wright Wexman)是如此解释他的风格的:
  “...摄影机放置在中景远比特写多,频繁地缓慢移动,镜头容许借由著剪接以延长连续性。如此一来每个画面会更复杂,比一般较小环境被构筑的那种风格,能够乘载更多的资讯…在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中我们必须详细的了解他的画面,他迫使我们所有的注意力借由著持续的镜头,直到镜头被剪断...”
  安东尼奥尼也被受瞩目,因其在他的电影风格中开发了色彩为重要的表现元素,特别在他的第一部彩色电影,《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年)片中。
  总的来说,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的影片包含着下列主要因素:
  1.在电影剧本中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哲学观念。
  2.复杂的、很长的、缓慢移动的摄影,很少依靠特写镜头或其他“电影”技巧。
  3.通常是缓慢的速度使观念和事件有可能在很长的银幕时间内逐渐展现出来。
  4.运用简短的、近乎电报式的对白,并常常被长时间的沉默所打断。
  5.高度抑制的表演;安东尼奥尼倾向于限制他的演员,使他们保持沉默,迫使他们用最少的外部效果来表现内部冲突和态度。
  6.不大注重电影的传统的辅助元素(如音乐或光学效果)安东尼奥尼倾向于依赖场面本身:他的许多最出色的场面都是运用优美的长镜头来表现的,只用自然音响来加强对白。

八、重要性
  大卫·鲍得威尔(David Bordwell)认为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在艺术电影有巨大的影响力:“比起其他导演,他更能鼓励电影工作者去探索简约风格且开放结局的叙事方式”。
  安东尼奥尼的简约风格与无目的的角色并不被所有的评论者所欣赏。英格玛·伯格曼曾说他欣赏一部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因为影片中不带感情且有时带有朦胧的特质。然而当他想到《春光乍现》与《夜》时,他称安东尼奥尼其他的电影很无聊,并说他不了解为什么安东尼奥尼这么受尊敬。

九、电影作品列表
  《波河的人们》(Gente del Po),1943年
  《Roma-Montevideo》,1948年
  《Oltre l'oblio》,1948年
  《Nettezza urbana》,1948年
  《Superstizione》,1949年
  《Sette canne, un vestito》,1949年
  《Ragazze in bianco》,1949年
  《Bomarzo》,1949年
  《L'Amorosa menzogna》,1949年
  《La Villa dei mostri》,1950年
  《La Funivia del faloria》,1950年
  《爱情编年史》(Cronaca di un amore,又译为《爱情纪录》、《爱情故事》、《爱的故事》、《爱情纪事录》或《某种爱的记录》),1950年
  《不戴茶花的茶花女》(La Signora senza camelie),1953年
  《失败者》(I Vinti),1953年
  《城市里的爱情》(L'Amore in città,又译为《小巷之爱》)的其中一段〈自杀的真相〉(Tentato suicido),1953年
  《女朋友》(Le Amiche),1955年
  《公路之王》(Il Grido,又译为《喊叫》、《流浪者》、《呐喊》),1957年
  《Nel segno di Roma》,1959年
  《情事》(L'Avventura,又译为《奇遇》或是《迷情》),1960年
  《夜》(La Notte),1961年
  《蚀》(L'Eclisse,又译为《欲海含羞花》),1962年
  《红色沙漠》(Il Deserto rosso),1964年
  《I Tre volti》的其中一段〈Il provino〉,1965年
  《春光乍现》(Blowup,又译作《放大》),1966年
  《无限春光在险峰》(Zabriskie Point,又译作《沙丘》、《扎布里斯基角》或《死亡点》),1970年
  《中国》(Chung Kuo - Cina),1972年
  《过客》(Professione: reporter,又译作《职业:记者》、《旅客》),1975年
  《奥伯瓦尔德的秘密》(Il Mistero di Oberwald),1980年
  《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Identificazione di una donna),1982年
  《Kumbha Mela》,1989年
  《12 registi per 12 città 》的其中一段〈Roma〉,1989年
  《Noto, Mandorli, Vulcano, Stromboli, Carnevale》,1993年
  《云上的日子》(Al di là delle nuvole,又译为《在云端上的情与欲》),1995年
  《米开朗基罗的凝视》(Lo Sguardo di Michelangelo),2004年
  《爱神》(Eros)的其中一段〈欲〉(Il filo pericoloso delle cose),2004年

十、得奖与入围
  [入围奖项]
  1961年,以《情事》入围英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1962年,以《蚀》入围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1967年,以《春光乍现》入围最佳导演与最佳剧本奖
  1968年,以《春光乍现》入围英国奥斯卡最佳英国影片奖
  1975年,以《过客》入围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1982年,以《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入围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得奖奖项]
  1955年,以《女朋友》获得威尼斯影展银狮奖
  1960年,以《情事》获得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
  1961年,以《夜》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与影评人费比西奖(FIPRESCI Prize)
  1962年,以《蚀》获得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
  1967年,以《春光乍现》获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
  1964年,以《红色沙漠》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
  1976年,以《过客》获得丹麦波迪电影奖(Bodil Awards)最佳欧洲电影奖
  1982年,以《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获得戛纳影展35年度奖
  1983年,获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
  1993年,获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
  1995年,以《云上的日子》获得威尼斯影展影评人费比西奖(FIPRESCI Prize)
  1995年,获美国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十一、相关书籍
  ◇安东尼奥尼著,《一个导演的故事》 ISBN 957-321-200-5
  ◇安东尼奥尼著,《The Architecture of Vision. Writings & interviews on Cinema》 ISBN 1-56886-061-1
  ◇安东尼奥尼著,《Unfinished Business: Screenplays, Scenarios, and Ideas》 ISBN 1-56886-051-X. (Thomas J. Harrison的书介)
  ◇大卫·汉明斯(David Hemmings)著,《Blow Up... and Other Exaggerations: The Autobiography of David Hemmings》 ISBN 1-86105-789-X.
  ◇文·温德斯(Wim Wenders)著,《My Time With Antonioni: The Diary of an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ISBN 0-571-20076-1.(这是与安东尼奥尼合作拍摄《云上的日子》时期的日记。这是小平装版。但法文、德文与意大利文的版本有大量·文·温德斯与其妻Donata拍的彩色与黑白照片集)
  ◇文·温德斯(Wim Wenders)著,《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ISBN 7-563-34860-3 (这是中文版本)
  ◇文·温德斯(Wim Wenders)著,《Avec Michelangelo Antonioni. Chronique d'un film》 ISBN 2-85181-369-2. (这是法文版本,包括文.温德斯与其妻Donata拍的彩色与黑白照片)
  ◇Seymour Chatman著,《Antonioni, or, The Surface of the World》 ISBN 0-520-05341-9.
  ◇Peter Brunette著,《The Films of Michelangelo Antonioni》 ISBN 0-521-38992-5.
  ◇Ted Perry主编,William Arrowsmith著,《Antonioni. The Poet of Images》 ISBN 0-19-509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