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教育就业软实力-(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0:35:35

永川区组织干部职工、社区居民集中收看党代会直播通讯员 赵丰 摄
昨日,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收看了市第三次党代会开幕式直播。汪洋同志的报告,引发了各界热议。
“我来发个言!”头一个代表刚刚发言完毕,多个代表就开始“抢”话筒。昨日的市第三次党代会分组讨论会场,教育、就业、软实力成为热门话题。
关键词:教育
高校要培养大师级人物
黄奇帆同志在参加代表讨论时说,我市高校科研能力非常强。
去年全国十大科技成果重庆有两个,都是在高校。高校要注重培养和引进大师级人物,一方面要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造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把高校的科研力量变成生产力。
“一圈”应先普及高中
市教科院院长万明春代表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高等教育阶段,重庆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城。而高中阶段教育成了瓶颈。报告提出要在西部地区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就必须找到突破口。要马上在全市范围内普及难以实现,可以考虑在“一圈”范围内率先普及高中教育,由此带动“两翼”,最后全市普及。
报告中一大亮点是城乡统筹。人民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丁继泉代表认为,教育要均衡发展,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也要统筹发展。教育方面如何实现城乡统筹,是摆在城市学校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应在教育改革中探索推进。
部分区县职校应收归市管
我市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重庆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明国辉代表说,必须理顺培训机制,以提高培训效果。
明国辉说,要有序组织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就需要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但是靠区县职业培训学校简单的短期培训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经常造成农民工上班后难以适应。他建议在机制上考虑把区县一至两所职业学校(主要是区县职业中学)收归市教委管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职业学校在设备、师资等方面的交流和投入,提高培训效果,进一步提升进城农民工生存能力和谋生手段。
关键词:就业
建议修建再就业场地
就业关系民生。部分代表认为,汪洋同志的报告,特别提到“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令人备受鼓舞。
渝中区两路口街道社会保障服务所余晓丽代表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如有许多用工单位故意逃避和员工签劳动合同,也不缴纳社会保险,这会影响劳动者稳定就业。
其次,现有就业岗位不足。她建议在每一个街道辖区内,在不影响城市管理和城市形象的前提下,尽可能因地制宜地提供或修建再就业场地,如夜市、服装市场、饮食街等。
第三,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如有的人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低保资格,建议制定法律约束条文。
大学生就业也应有帮扶
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建北社区孙燕代表说,目前针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就业时可享受一定优惠政策。她建议覆盖面还应更大些。如有不少大中专毕业生,读了几年书,却连工作也找不到,他们没多少优惠政策可以享受。
此外她还建议各街道社区的辖区单位,有意识地留出一些就业岗位,专门招收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对这类使用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帮助,且要落到实处。
关键词:软实力
“石龙技工”领跑劳务品牌
王鸿举同志在参加万州代表团讨论时说,我市正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但目前部分区县在劳务组织培训上乏力,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没有专业方向,出去后多是散兵游勇,没有形成劳务品牌,找工作相对较难,创造的经济价值也不大。而部分区县因树立了劳务品牌,外出务工人员走俏,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大,一些区县、乡村甚至出现了“老板村”。他希望各区县在劳务输出中也树起像“石龙技工”一样的品牌。
代表朱治平认为,近几年,我市实施“品牌重庆”战略,品牌产品数量成倍上升,涌现出了一批世界名牌、中国名牌、重庆名牌。但我市名牌总量与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相比还不够,今后还要大力发展,推动我市经济上台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