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红烛写春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42:28
山乡红烛写春秋——追记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951    更新时间:2009-4-2  ]

■余姚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因脑溢血殉职,离43岁生日只差两个月,上千群众送别
■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娟飞,我不行了”,女儿也在该校上学,他却没时间照顾
■对学生就像慈父,每晚住宿生一个不少都睡下了,他才放下心赶回自己家中
■对同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巴音朝鲁书记批示:
巴音朝鲁在批示中指出:徐立科同志在他短短42年生命历程中,21年奉献给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高尚情操,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奋进,全市各级尤其是教育系统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他扎根山区、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爱生如子、严格笃行的高尚师德;学习他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工作态度;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3月19日《宁波日报》
一生奉献老区教育事业
年仅四十二不幸殉职梁弄上千群众送别好校长“阿科”
半个月来,前去他的墓地吊唁的群众仍络绎不绝
“几天来,学校的排污工程落实了,投资上百万元的塑胶跑道也获得了政府支持。但是,这一切我们的好校长却再也不能看到了!”昨天中午,在余姚梁弄镇初级中学,副校长周健三神情凝重地追忆起原校长徐立科。就在半个月前,这位在梁弄老区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1年的校长徐立科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当地有上千群众自发为他送葬。连日来,前去他墓地吊唁的群众仍络绎不绝。
昨天上午,在徐立科的墓地前,一双双满含热泪的眼睛,一张张追忆缅怀的纸条,一束束低垂摆放的鲜花,见证了前来吊唁者的哀思。是什么让老区的群众如此怀念这位年仅42岁的校长?徐立科生前的同事、亲友和学生给出了一个共同的答案:他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关爱同事,是一位好老师、好校长。
1988年8月,徐立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了他的家乡,在余姚市让贤乡中学任教。他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并兼任物理教师和一个班的班主任。由于工作踏实认真,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教学骨干。后来,他又担任横岙中学教务主任。1995年,随着梁弄中学四所学校合并,徐立科调到了梁弄镇初级中学。由于工作能力强,为人正直,他相继担任了校总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和校长等职务。2月19日,忍受了多日病痛的徐校长,在妻子的再三劝说下,前往医院检查,途中由于脑溢血突发而昏迷,经过十天的抢救,医治无效,不幸殉职。此时,距他43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
在徐立科病重住院的10天里,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10天里,每天自发前去看望的群众均有上百人。2月28日晚上9时,徐立科因抢救无效去世。3月3日清晨,阴雨绵绵,春寒料峭。从梁弄镇甘宣村到镇上数公里的路上,挤满了近千名为徐立科送行的人。70多辆车子自发在送葬队伍后跟随,很多人为逝去的徐校长失声痛哭。
昨天,记者在徐立科的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还摆放着徐校长的四大本工作笔记,一支笔的笔帽还来不及合上。其中,一页纸上记载着他去看病前一天的工作情况:上午,对“两免一补”的账目进行核实,接待两批上级领导来访,部署开学工作检查,并听了一节课,还参加了学校的大扫除。工整的字迹显示出徐立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他的同事都习惯地叫他阿科”,梁弄镇副镇长谢东海告诉记者,“为了抓好学校的管理,阿科经常住到学校宿舍,其实他家离学校很近。妻子郑娟飞是同校的语文教师。女儿也在学校读书。但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一家三口在学校里愣是住了近两年。”
在余姚论坛里,一个名叫“革命老区”的网友这样评价徐立科:“朴实的衣着,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言语,这就是你留在师生中的印象。一生奉献山区教育事业,却被病魔无情夺去生命,梁弄人民不会忘记你,愿徐校长一路走好!”
徐立科的妻子郑娟飞对记者说:“因为工作,阿科耽误了病情。为了工作,他对家人的关爱少了一点。但是,我理解他,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我能体会他对家人默默的爱!”说到这里,这位同样扎根山区学校多年的女教师脸上露出无限的哀思。(本报记者杨绪忠 余姚日报记者徐渭明 胡瑾中)
3月23日《宁波日报》
【采访手记】徐立科,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2009年2月28日晚上9时16分,因患脑溢血,不幸英年早逝。
在徐立科留下的遗物中,有四本笔记本,记录着他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特别是生命中最后几天的工作笔记,更是浓缩了一位山区教育工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
阿科笔记:
“2月17日 两免一补 393000(元)”
这一天,校长阿科肯定很开心:宁波市里给欠发达乡镇学校划拨的“两免一补”费共计393000元已经到账。这是阿科的绝笔。
开学后,阿科经常感觉到头痛越来越厉害,原以为是颈椎的毛病,到镇里的卫生院挂了三天盐水后似乎好了一点。妻子郑娟飞坐不住了,她想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阿科就一直头痛,但一直抽不出时间去检查,于是再次提出:还是到余姚人民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吧。阿科答应了。
2月18日傍晚,孝顺的他到镇上的父母家看望老人。大家吃了饭。席间,阿科还跟父亲聊起学校里的事,说校园的塑胶跑道项目有着落了,学校很多工作安排顺了,自己的压力会小很多。
听到这些好消息,父亲很为他高兴。见阿科头痛,父亲关切地在阿科的头颈后面贴了块止痛膏。
第二天早上7点钟,阿科到学校安排好当天的工作、跟同事打好招呼后,就开车和妻子去医院。当车子开到余姚城区东外环线一个路口时,妻子感觉到车速越来越慢,看到丈夫一手抚着脑后,一手握着方向盘:“我头痛得厉害,好像撑不住了”。
最后,阿科还是坚持将车停在路边,熄了火。之后,他一下子倒在方向盘上不省人事,嘴角也流出血来。此时,他们距医院只有两个路口的距离。
阿科被120救护车送到了医院。在他昏迷的10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上百名同事、学生、领导和群众前来探望。许多人都泣不成声,不断地追问和呼唤:“我们的阿科校长是不是累坏啦?求求你了,快点醒来吧!”
但阿科没有醒来。
【采访手记】知识改变命运,从山里走出去成长的徐立科对这句话有切身的体会。走向山区教育工作岗位的他,饱含着绿叶对根的深情,尽心尽力反哺着山里的孩子们。
阿科笔记:
“2月11日 上午 始业教育”
2月11日,梁弄镇中举行开学典礼兼始业教育活动。阿科在演讲中这样为学生鼓劲:“山区的孩子,要靠知识改变命运。”他的这一番话,博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
1988年8月,阿科从宁波师院地理系毕业,回到了家乡,任教于山区深处的让贤乡中学,这一干就是5年。1993年,阿科调到横岙中学任教。
横岙中学地处山区,教学条件落后,生源质量也不好。但是,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里,学地理出身的阿科,经过钻研,硬是在物理教学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浙江传媒学院教书的赵建飞是阿科当年的学生。她回忆说,徐老师当时是一对一对她进行辅导。不久以后,她在第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三等奖、浙江赛区一等奖。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余姚市。
1995年暑假,阿科听妻子说她班上的几名学生成绩不太好,就一起商量办一个暑期培训班,免费为学生们进行《自然科学》辅导。夫妻俩借来桌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马洪波、孙海江等20多名学生得到了阿科精心的辅导。后来,这批学生中除马波考进余姚中学外,另有10多人考上普通高中。
【采访手记】在阿科当校长一年多的时间里,梁弄镇中的中考成绩在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阿科负责的学校课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指导的研究》,在宁波市级立项,这在镇中历史上绝无仅有。在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阿科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
阿科笔记:
“2月11日下午 塑胶操场、排污工程、维修”梁弄镇主管文教的副镇长谢东海至今还记得那天下午阿科来汇报工作时,坐在对面的沙发里开怀大笑的样子。
阿科的好心情是有来由的。在新学期开学安全检查时,阿科发现,由于受冰冻影响,教学楼的墙砖脱落、楼顶严重渗水,急需维修;配合镇里的四明湖排污工程改造,学校内部的改造方案也需要确定;投资上百万元的塑胶跑道已经立项,具体的设计图怎样定夺?这些繁琐的工作经过他的不懈奔波努力,短时间内都有了眉目。
其实,此刻病魔正侵入他的大脑。据上海华山医院脑外科专家事后分析:正是在这段时间,阿科发过一次轻度的脑溢血。
梁弄镇初级中学地处山区,贫困生比较多。为此,阿科积极奔走,争取社会帮助。在他的努力下,学校与民主党派宁波民建、宁波市侨办、余姚市侨办等单位结对。两年来,学校共获得社会捐资30余万元。
这两年,学校电脑房盖起来了,贫困生的爱心基金建立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浙江省示范初中”、“宁波市行为规范学校”、“余姚市先进学校”等荣誉也随之而来。
镇中的教师说,每添一块“金字招牌”,阿科都要亲眼看着老师将奖牌挂上去。每当这个时候,他的脸上笑容灿烂。
【采访手记】阿科走后,很多人感叹:阿科没有享福啊,在新家里才住了10来天!但熟悉他的人这样说:其实,阿科真正的家,是在学校!
阿科笔记:
“2月6日 余姚进屋酒”
在阿科的工作日记里,很少写私事。但在2月6日,阿科记上了这么一笔。
阿科曾对父母说,准备过些日子接奶奶去看看城里的新房。他说,他打算将梁弄的那套房子让给父母和奶奶住。
虽说阿科在余姚、梁弄有两个家,但学校是他“最大”的家。孙建春是前任镇中校长,他告诉记者,担任副校长后,阿科分管德育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学生,他动员妻子和孩子一起住到了学校宿舍里,这一住就是两个学年,尽管梁弄的家离学校不到一公里。
每天夜里,等学生都睡下了,阿科还要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再走一遍。大多数日子,他们家的宿舍基本是校园里最后一个熄灯的。
20来平方米的一间宿舍,空间局促,给三口之家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郑娟飞想回家,多次相劝,阿科不为所动。去年5月的一天,郑娟飞一气之下,直接把铺盖带回了家。
让郑娟飞没想到的是,阿科虽然回了家,但心还在学校。每天,他都是等学生宿舍熄了灯才回家。好几次,娘儿俩都睡着了,阿科才蹑手蹑脚地进来。看到郑娟飞被惊醒,阿科憨厚地笑笑:“你看,要是在宿舍里留条被子,我就不会打扰你们了。”
阿科把自己当作学校的管家,把学生当成家里的孩子,更把教职员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而这位好管家却丝毫没有生硬的家长作风。
去年上半年,上初二的汪锦聪同学经常在夜自习后偷偷翻出校门去网吧。阿科得知后没有训斥,而是循循善诱:“你再这样下去不行啊,书读不好,身体也垮了……”推心置腹的谈话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连中饭也没顾上吃。从小失去母亲的小汪被感动了,从此再也没去校外上网。阿科则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开小灶”,补功课。临近毕业,小汪的成绩排名前移了一百名。
老师们更无法忘记,在阿科刚担任校长的头一个月,为了发放教师节“开门红”奖金,在拨款还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他向做生意的妹妹借来了两万元钱,先垫付给教师们,以保证让他们过一个舒心的节日。
【采访手记】在徐立科短短42年的人生中,21年的时间从事山区梁弄的教育事业。他的人生一步一个脚印,波澜不惊。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如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耀眼而绚烂。
在阿科的骨灰盒里,有女儿徐悦飞送给父亲阿科的一支钢笔,她希望父亲在天堂中能继续教书育人,继续记他的工作笔记。在写给父亲的悼词中,她这样写道:“爸爸,你知道吗?你走的时候,我是笑着送你离开的,因为你是我的榜样,是我的英雄,是我的骄傲……”
3月3日,按当地风俗是送阿科上山的日子。当灵车从甘宣村的老屋门口起灵时,下片自然村所有在家的村民都涌到村口为阿科送行,很多人泣不成声。
随着灵车穿过镇上热闹地带,两旁的人都出来夹道相送,他们深情地凝望着灵车缓缓地通过。很多人放下手头上的事,加入到送行行列当中。在料峭春寒中,这支送葬队伍前后绵延1.5公里,人数超过了千人。
阿科的骨灰被安放在学校附近的公墓里。这是妻子郑娟飞拿的主意:“如果说阿科走了还会有什么牵挂的话,除了家人,他最关心的恐怕就是学校和学生了。所以,我替阿科做主了,就让他长眠在学校西南的山上,这样,阿科在天上时时都能看到学校里的一切,他永远与学校和师生们在一起。”(宁波日报记者 汤丹文 杨绪忠 余姚日报记者 徐渭明 胡瑾中)
3月23日《东南商报》
扎根山区21年,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老区的教育事业,却在壮年之际撒手离去。
细雨蒙蒙,青松肃立。昨天,余姚市梁弄镇的乡亲们和梁弄镇初级中学的师生们在墓园里深情缅怀他们可亲可敬的徐立科校长。2月28日,徐立科因脑溢血去世,离他43岁生日只差两个月。
一双双满含热泪的眼睛,一张张追忆缅怀的纸条,一束束低垂摆放的鲜花,见证了前来吊唁者的哀思。悲于徐立科的英年早逝,梁弄当地诗人胡忠光赋诗一首表达哀伤:
初闻消息疑非真,
何故园丁少一人?
任上耕耘花更好,
今世耗尽献青春。
他昏迷在赴医院途中
疼痛难忍:
他昏迷在赴医院途中
与徐立科相濡以沫17载的妻子郑娟飞也在梁弄镇中教书。昨天,强忍着悲痛的她向记者深情回忆丈夫徐立科的点点滴滴。
“人们都习惯地叫他‘阿科’,昏迷前的20多分钟,他还在谈学校塑胶跑道的事。”郑娟飞说,从2月10日开学以来,学校的事特别多。徐立科东奔西跑,根本没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2月15日,徐立科感到后颈处痛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才到镇上的卫生院做了一下推拿。几天后,痛得更厉害了,郑娟飞好说歹说劝丈夫到余姚人民医院去看病。
2月19日,在妻子的陪同下,被病痛折磨多日的徐立科才放下手头的工作,自己开车去余姚人民医院。
“在路上,阿科和我谈起学校塑胶跑道的事情。”郑娟飞说,梁弄镇中还没有像样的塑胶跑道,学生们搞体育测试还要跑到市区去,现在的跑道一下雨满是泥泞,学生们好长时间都不能跑步。徐立科为这事情操碎了心。
车子开到靠近余姚市区的时候,徐立科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捂着头。慢慢地,郑娟飞感到车速慢了下来,发现徐立科有点挺不住了,他把车停在路旁,坐在车上把座椅放下去。“别急,让我静一下。”徐立科安慰郑娟飞说。
过了一会,徐立科疼痛难忍,站起来使劲地用头撞车顶,对郑娟飞说:“娟飞,我不行了!”然后重重地倒在了车座椅上。
“这是他这辈子给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声音很急促。”郑娟飞眼里噙满了泪水:“阿科向来是一个乐观的人,他走得很从容。”
郑娟飞立即拨打了120,徐立科被送到医院抢救,但几天后,医生还是没能从死神手里抢回徐立科的生命。2月28日晚上9时16分,徐立科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事业、学生和亲人。
上海华山医院的主刀医生说,之前徐校长在工作时已经有过一次脑溢血了,但他仍一直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直到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
妻子:
“我能体会到他默默的爱”
“除了看书,探讨教学外,阿科几乎没有其他的爱好。但他不是一个无趣的人,相反,他非常风趣,让我们这个三口之家增添了许多快乐。”郑娟飞说,徐立科的脾气非常好,夫妻俩没有红过一次脸,更别说动一下手了。他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是一个实在的人。
由于是同行,夫妻俩的共同语言很多,聊得最多的是教学和学生。郑娟飞说,2005年,梁弄镇中推广新媒体教学,郑娟飞积极支持,在老师中第一个做了课件,拿到课堂上应用,学生反响很好。徐立科认为,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耳目一新。他身体力行,在全校推广这种教学方式。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虚心拜妻子为师,一心扑在课件的制作上,经常到晚上12点才休息。后来,他每一堂课都自己做课件,第二天拿到课堂上应用。
“因为工作,阿科耽误了病情。为了工作,他对家人的关爱少了一点。但我理解他,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我能体会他对家人默默的爱!”郑娟飞说。
女儿:
“爸爸要我做诚实的人”
徐立科15岁的女儿小徐也在梁弄镇中上学。但她并没有得到爸爸特殊照顾。在女儿的眼中,爸爸每天很早就去了学校,晚上9点住校学生睡下后才离校回家。为了工作,有两年他们一家三口就吃住在学校里。晚上做作业遇到难题不能解答时,女儿常把爸爸从床上“拽”下来,爸爸总是耐心地解答。即使考试失利,爸爸也从来没有责怪过她,只是要她下次努力一些。但现在慈祥的爸爸永远离去了!
这些天,女儿很沉默,经常暗地里哭,但听话的她一看到妈妈就马上抹去泪水。“爸爸是我的榜样,他要我做一个诚实坦率的人。”小徐说,由于爸爸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很晚才回家,对她的教育并不太多,但爸爸重在身教。在女儿的眼里,爸爸是一个忠厚的人,对每一个人都很好,对长辈也非常尊敬。
乡亲:
“听到消息大家都哭了”
1988年,徐立科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在余姚市让贤乡中学任教。1995年,随着梁弄4所学校合并,徐立科调到了梁弄镇初级中学,相继担任了校总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和校长等职务。
徐立科在医院昏迷的10天里,每天自发前去看望的群众有上百人。3月3日,在他下葬的日子里,从梁弄镇甘宣村到镇上数公里的路上,挤满了上千名为他送行的人,很多人失声痛哭。在去殡仪馆的路上,70多辆轿车自发跟随在送葬队伍后。
在徐立科的老家甘宣村,乡亲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徐立科家以前住过的老宅。“徐校长91岁的老奶奶还不知道孙子去世的消息呢!”村党总支书记吴赞华告诉记者,“乡亲们对徐校长的评价非常高,他对人尊敬,诚恳热心。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大家都哭了!”
“他的人品和爱心感动了所有人。作为校长,他常常询问学生的伙食情况,对学生的关爱就像对自己的孩子。”梁弄镇中王建波老师的一番话说出了广大师生的心声。
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指出,徐立科同志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钻研,心系学生,无私奉献,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战线同志学习的榜样。
学生:
“他像一位慈祥的父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徐立科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和他的同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饮其流者怀起源,学其成时念其师。在余姚市区经营一家餐馆的徐吉焕曾是徐立科的学生,昨天,他放下生意,来到了母校缅怀徐立科。“读书时我很调皮,有点玩世不恭,徐校长和郑老师要我住到他家里,亲自教我,一住就是半年多。这一段生活最难忘了。”徐吉焕说,师恩难忘,后来他参军了,每逢回家探亲都要来看望徐校长和郑老师。
“没有徐校长,就没有我的今天。”徐吉焕流着泪说:“他不仅仅教给了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当年的学生马洪波、孙海江等人都忘不了1995年暑假,徐校长利用休息时间,借来桌椅,免费为学生辅导物理。现在徐校长不在了,说着说着,两人哭成一团。
徐立科在医院抢救期间,学校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一直对学生“封锁”消息,直到最后徐校长去世。“我们看到‘沉痛悼念好校长徐立科’的横幅后,才知道徐校长走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初三学生张薇薇这几天哭得像个泪人一样,她哽咽着向记者回忆了和徐校长的最后一面:“虽然徐校长没有教我们班了,但对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关心,那天我回家有些晚,徐校长还在加班,他看到我还没回家,特意交待我骑车要小心点。他对我们就像慈父一样,他的女儿就在我们班!”
与徐校长接触较多的住宿生哭肿了眼,王燕飞同学说,徐校长对人很和蔼,对学生很关心。“吃饭的时候他经常来问我们饭菜好不好,合不合口味。晚上睡觉前他都会来看我们一下,问问人到齐了没有。”
同事:
“他要求教师要对得起良心”
徐立科平时对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教学工作需要爱心,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去年一天晚上,有个学生离家出走,徐立科焦急万分,立即带着该班班主任开车到梁弄镇上、余姚城里找了两天两夜。后来上虞警方打来电话说这名学生找到了,徐立科连夜带着家长开车去上虞接回学生,一直忙到深夜12时,他才放下心来。
徐立科还担任了几个班级的物理教学,他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非常吸引学生。“‘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动过手,记忆才会更加深刻。’阿科经常和我们说这些,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的实验,他要让每个学生做过后才下课。”梁弄镇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周健三说。
张薇薇向记者回忆了上初中第一堂《科学》课的情景。“那天,徐校长端来了一盆石灰水,我们都感觉很奇怪。他说了几句开场白后,把手指在水中醮了一下,又放到嘴里吮了一下。然后要同学们上来照做一遍,大家做完后都反映味道怪怪的。这时,徐校长哈哈大笑,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徐校长不慌不忙地说:他醮在水中的是食指,而吮的是另外一个指头。同学们大呼上当,但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们观察一定要仔细,这个场面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
教学上,徐立科是个有创新精神的人。他鼓励老师走出去到其他学校“取经”,开拓眼界。他抓校园网的建设,把集体备课这一制度也引入了学校。“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灵的健康。”徐立科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成立了心理辅导室。
“学校的排污工程落实了,塑胶跑道也立项了,但这一切我们的好校长却不能看到了。”周健三神情凝重地说,在徐立科的争取和奔波下,他给学校师生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心愿:塑胶跑道今年将正式动工,以后学生们不必跑到市区去进行体育测试了。
“那天阿科到我办公室里开怀大笑,像个孩子一样。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学生们的事情更重要了。”梁弄镇副镇长谢东海向记者回忆。
500米外,
他在陪着他钟爱的……
昨天,记者在徐立科的办公室看到,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他的工作笔记和听课笔记,一笔一划非常工整,显示出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斯人已逝,风范尤存。徐立科关爱学生、关爱同事,对教育工作执着、负责,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位人民教师优秀的品格。
在离校园不到500米远的一处青山坡上,是他安息的墓园——五桂村公墓。这是他的家人为他选择的墓园。这里离学校最近,这可能也最符合徐立科的心愿:他割舍不下的还是校园和他的学生们。
■新闻链接
在余姚论坛里,很多网友追思徐立科校长。
网友天堂鸟:安息吧,愿在天堂的你不要有任何牵挂……
网友微波荡漾:
一个好老师留给我美好的青春记忆,如何用有光彩的生命,去一下子照亮一种工作,一种职业,甚至照亮其他人的命运。敬挽我们的徐立科老师,一个不会让学生忘记的老师,老师您一路走好!
网友把日子过:到现在我还不愿意相信您走的事实,十几年前您和郑老师是我的恩师,让我终身难忘。
网友残阳:虽然你没有留下一句话,就这样走了!但你留下了做好校长、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的一切!(记者 薛智谊 通讯员 唐炜)
徐立科先进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3月24日《宁波日报》
本报讯(记者杨绪忠)本报在率先刊发了《梁弄上千群众送别好校长“阿科”》的消息之后,昨日又推出了长篇通讯《山乡红烛写春秋》,对徐立科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本报上作出批示,高度评价徐立科的感人事迹,要求全市各级尤其是教育系统向他学习。
巴音朝鲁在批示中指出:徐立科同志在他短短42年生命历程中,21年奉献给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高尚情操,事迹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奋进,全市各级尤其是教育系统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他扎根山区、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爱生如子、严格笃行的高尚师德;学习他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工作态度;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徐立科的先进事迹在余姚当地更是引起强烈反响。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徐立科同志毕生从事山区的教育事业,为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钻研,心系学生,无私奉献,是余姚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育战线同志学习的榜样。
梁弄山区的干部群众纷纷就报道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追忆他们心目中的好校长徐立科。在梁弄镇政府门口开打印店的龚芬华是一位普通中年妇女,她对徐立科校长有着深刻的印象:“我平时听到有关对阿科校长的议论,都是夸他的好处,这样的老师真是太难得了。看了你们的报道,我知道了更多阿科的先进事迹,希望他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
梁弄镇初级中学王建波老师的一番话说出了广大师生的心声:“有这么多人怀念徐校长,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徐校长的人格和工作作风感动了旁人。作为一位镇中校长,他能深入学生当中询问他们的伙食情况,能开着车连续两天去寻找一位出走的学生,可见他的细致作风和责任心。”
连日来,梁弄镇教铺室组织梁弄镇全体师生学习徐立科先进事迹,各班还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撰写读后感,深情缅怀他们敬爱的徐校长。
在余姚生活网的论坛上,有9000多人次浏览了有关徐立科事迹的帖子,先后有上百人跟帖,表达对徐立科的缅怀之情。
本报将对徐立科先进事迹和社会反响作进一步追踪报道。
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徐立科先进事迹座谈会
3月30日上午,宁波市教育系统学习徐立科先进事迹座谈会在联谊宾馆举行。出席座谈会的有部分市区教育局、在甬高校、直属学校教师代表共20余人,余姚市教育局局长王标及徐立科生前同事代表也参加了座谈会。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副局长徐文姬主持座谈会。
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先进事迹经各级媒体报道后,特别是3月23日宁波日报头版以《山乡红烛写春秋---追记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徐立科》为题进行报道,并经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批示后,在全市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位与会人员共同缅怀了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决心向徐立科同志学习。
座谈会开始前,余姚教育局王标局长、徐立科生前同事饱含深情地介绍了徐立科在他生命历程中,21年奉献给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忘我工作,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高尚情操。
座谈会上,万里国际学校林良富老师谈到,徐立科校长的事迹可用“执着”来诠释:他用生命诠释了对老区教育的执着,用生命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用生命诠释了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关怀,为当今教师重新认识和审视教师职业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对死者的缅怀,也是生者对自己的尊重。效实中学施丽华老师说,徐校长的事迹打动了我们每个人,他的人格魅力、工作风范、敬业精神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敬业爱岗、执著负责、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教师、好领导。我们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痛惜,更对他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心生敬意!在徐校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不凡境界。参加座谈会的其他代表也纷纷发言,表示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徐立科扎根山区、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爱生如子、严格笃行的高尚师德,学习他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作风。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在座谈会上指出,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按照宁波市委巴音朝鲁书记的批示要求,像徐立科同志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追求,努力工作,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对我市教育系统学习徐立科先进事迹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充分认识开展向徐立科同志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习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需要,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其次,要深刻把握徐立科同志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一是情系山区、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二是乐教善教、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三是爱生如子、严格笃行的大爱精神;四是心无杂念、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五是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最后,要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向徐立科同志学习活动。要学习他的献身精神,热爱教育、矢志不移;学习他的育人精神,善于学习、教学相长;学习他的大爱精神,爱生如子、师德高尚;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学习他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争创一流。要把学习活动与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来,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