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的前提是明辨是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18:06
见贤思齐的前提是明辨是非 梁煜璋 2010年07月02日16:1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见贤思齐的前提是明辨是非--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据人民网消息: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反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先进事迹的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活动时讲话指出,电影《第一书记》和图书《沈浩日记》,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进、争优秀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教材,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和阅读,充分发挥沈浩同志的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学有目标。

  “见贤思齐”一词,出自《论语·里仁》,原文是:“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意思是: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作为镜鉴、自我反省。在这段话中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见”,一个是“贤”或“不贤”,一个是“思齐”或“内自省”。下面,我们逐一加以分析:

  第一是“见”,就是看见、发现(注意到)的意思。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先进典型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能够注意到。可以说宣传先进典型,是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另一个就是自身的视角。“仲祖文”曾讲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即不妨把自己放低一点。这样才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是要虚心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总之,一个人心态好,视野才宽广,才能慧眼识英雄。

  第二是“贤”或“不贤”。这是需要加以区分甚至鉴别的,尤其是看他是否始终如一,是否表里如一。尽管社会的主流是好的,但我们也清醒地注意到,社会上还存在不少是非不明、荣辱不知、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现象。尤其是在“潜规则”下和“小圈子”中,很多人削弱甚至失掉了起码的辨别能力,“贤”或“不贤”模糊了界限甚至异化了标准,而去盲目追逐、大肆攀比,一步步身陷囹圄到难以自拔的境地。所以,提倡见贤思齐必须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并举,给人一双明眸慧眼。

  第三是“思齐”或“内自省”。就是见“贤”或“不贤”相应地该怎么做。这方面主要靠教育引导和制度规范。从实践经验看,有两种方法比较管用有效。一个是优化环境、营造氛围。我们知道环境可以塑造人,氛围可以感染人。事实上,不论是环境的优化,还是氛围的营造,都是始于风气的匡正。比如现在,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程中,我们首先就要造成一种学习的风气。另一个是靠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贤能的人不吃亏、得奖励、受重用,这样一种机制才能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导向,引人向善,驱人奋进。

  总之,见贤思齐首先要善于明辨是非,不要被“潜规则”和“小圈子”所蒙蔽,误入见不贤而思齐的错误攀比得泥潭。从这个角度上讲,见贤思齐也是一种智慧,见贤思齐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君子。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创新体制机制,为行君子之为创造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兴起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