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40:35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透视中国
江迅

结婚和离婚成了寻常事
日前在巴黎度假,虽不识法文,仍爱逛书店。大小书店几乎都是一进门就撞见“罗雅尔”和“萨尔科齐”。以她和他的照片作封面的书,都摆放在最抢眼球的书架上。这两位“新生代”法国总统候选人当时交战正酣,法国朋友说,他俩各自的私生活,也让法国人津津乐道。
巴黎真是满城空气中都洋溢着浪漫氛围,“新生代”政治家在竞选中,刻意展现自己婚恋情感,袒露私生活,而选民也乐此不疲,大都认同美女总统候选人罗雅尔所言,男女之间不需要婚姻来证明彼此相爱,难怪今日法国近半儿童是非婚生子女。
53岁的罗雅尔与社会党领袖奥朗德相伴25年,有4子女,却始终未婚,他俩为政见不同时有争执,这些年坊间多次听闻他俩分手传言。52岁的萨尔科齐20多年前以市长身份主持一场婚礼时,对新娘塞西莉雅一见钟情,多年后萨尔科齐和塞西莉雅各自离婚,牵手踏上婚姻殿堂,婚后他俩又各自多次传出绯闻。在政坛,这样的总统候选人可谓新潮了,对传统离经叛道却成了竞选资本,这新风反受选民热捧。
新兴的“离婚经济”
法国的社会风尚正在东移。在中国大陆,要问时下哪个领域是新的投资热点,或许谁都不会想到竟然是“离婚经济”。浙江省杭州有一家“离婚公司”维情婚姻咨询公司,开张才四个月,生意兴隆,开业仅5天,公司就接到30个咨询电话,情感疏导(男方有外遇)2例,另签下3起个案(其中2起为离婚)的委托合同。前者2例,一是咨询了一小时,收费200元人民币(下同);一是咨询了两小时,收费500元。后者3件委托案,各收费3000元,公司仅这5件案子就收入9700元。
光顾这类公司的大多是有身价、有地位、有影响力的高收入"三有"阶层,公司对离婚案中财产分隔数额大的,往往还会收取分割财产的1%至3%,这无疑是淘金于婚姻危机了。这家公司只是分公司,总公司在上海,成立于2004年,由于需求猛增,在各地已有28家分公司粉墨登场。
在杭州,35岁以下的夫妻近年离婚率大幅上升,每年以增加三成的速度发展。前不久,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5%的创业女性都离了婚或曾经离婚,其中80%是在创业后离婚的。记得,美国的女性运动曾经有过一句口号:要面包,也要玫瑰。中国创业女性有了“面包”,却丢失了“玫瑰”。
目前,婚姻频临破裂而走进婚姻咨询室的人群比例中,有一半是20多岁的年轻人。全国妇女联合会婚姻指导师项目督导员胡慎之教授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已经成为社会离婚高发人群。今年他已经接待20多名这类夫妻的婚姻咨询。他们大多是“闪婚”一族,认识才两三个月就“闪电式”结婚。真是结婚“闪”,离婚也“闪”。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专业办理婚姻案件的宁媛律师,今年来接到这类人群的离婚咨询特别多,每月至少20多人次,委托办理离婚的就有9件,而去年全年才2件。
最近,民主促进会北京市委提交了一份关于家庭健康的调研报告,报告披露,西方的生活态度正在东移中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在北京,每当两对新人结婚,就有一对旧人离婚;在全国范围,从2000年到2005年,离婚人数上升了67%,达200万人。
结婚和离婚成了寻常事,离婚了又再婚,这个社会多了浪漫。有名有份的夫妻,背后有无名无份的婚外秘密。离婚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吗?感情枯竭了,恋情遗失了,名份还重要吗?当代男女似乎经验都丰富了,在恋爱开始前,心里已暗地里为这段关系定下限期。盲目声称为一生一世,为天长地久,都知道根本就是不务实的。其实,不是不爱,也不是很爱,才是大部分人的感情生活,爱情并非只有两极。
有趣的是离婚可以成为一种“儿戏”。去年去辽宁丹东市采访,听说这样一件事。振安区同兴镇80多位教师在见面时改变了问候语,过去说“你吃饭了没有?”“在忙啥呢?”后来竟然改为“你离了没有?”“怎么还不抓紧离啊?”
这问候语不是互相开玩笑。当时,确实有60多名教师离了婚。事缘区教育局下达一个文件,有9个下岗名额,需考核决定淘汰谁,上岗考核中凡离异或丧偶且抚养未成年人的,可以不通过考核直接上岗。原本是人性化政策,却被教师钻了空子,绝大部分教师离婚了。民政局人员说,离婚证不能不发,他们都是自愿离婚的,符合法律要求。离婚潇洒,离婚随意,这世界变化也太快了。
江迅是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本文不代表BBC的观点,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透视中国:新生代婚恋新潮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世界第一"情结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春运-中国式劫难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好男人的标准 - 透视:好男人的标准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中国 时尚劲吹超短风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信息欺诈缘何频频出炉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一个城市的诚信细节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超越""富""而不""善""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透视:给老人家洗一次脚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冲入中国汽车市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面临巨大政治挑战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长城""竞选""新世界七大奇迹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希拉克不满英语愤然退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变化中的俄罗斯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苗条的法国人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日:破冰?融冰?如履薄冰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华人电影的外热内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美朝热络 中朝趋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分析: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从“中国威胁”到“中国责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清理煤矿“官股”未见积极回应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当局警告豪华饭店会受袭击”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中国证实首批人类禽流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