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腿脚背抽筋的一点体会 - 中医中药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1:38:06

治疗小腿脚背抽筋的一点体会

治疗小腿脚背抽筋的一点体会
(糖尿病引起阴津亏损、胃阴不足)
刊登于《反射疗法与健康》2007年第6卷第5期
一、[病情表现]
患者57岁,女。于9月13日傍晚突然左腿脚背抽筋,脚背4-5趾伸肌腱硬直,第四趾最为严重,脚趾上翘,非常疼痛,不能站立。(半年前曾发生过一次。)不是书上所述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主要痛点是在脚外踝关节下凹陷处及小腿下半部胫骨外侧缘(胃经“下巨虚穴”以下)。
处理:立即按揉小腿外侧及脚腕,点按足三里、委中、解溪、承山等穴,效果不明显。
后沿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丰隆—下巨虚—解溪”至外踝下刮痧,约5分钟后,抽筋症状即缓解,小腿外侧及脚踝部出痧,其中下巨虚上下出痧最多,足三里处也有痧,外踝下最痛。再按揉外踝下2分钟左右,患者自我感觉很舒服,抽筋症状消除。
二、[患者其他病史]
血糖偏高发现近十年,现用胰岛素(诺和锐30)控制。
约十天前左臀部中部偏下内侧长一疖子,外敷“鱼石脂软膏”,内服“牛黄消炎丸”等,基本消散但还有小硬块未痊愈。其位置在足太阳膀胱经“秩边穴”处。
三、[病因分析]
1、抽筋部位在足阳明胃经的胃下口部支脉循行线路,胃下部为下脘,“主通降”。说明胃部有疾病,“胃失通降”。(患者最近胃部不舒服。)
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脾为阴脏,喜燥恶湿。因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以致影响到胃的受纳与降。“脾主身之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下肢抽筋,表明脾功能减退,出现问题。
2、“秩边穴”长疖子。
“秩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腰骶痛、阴痛、二便不利、下肢痿痹、瘫痪、痔疮。“秩边穴”生疖,提示身体有热,脾脏燥气过盛。而这种情况主要是糖尿病造成阴津亏损,导致胃阴不足、脾燥过盛,引发疮疖和下肢痉挛。
四、[治法选择]
治疗原则:养阴清热、益气生津、健脾润燥。治糖尿病为本,治抽筋、疖子为标。
基本治法:
1、腰背部操作
取穴及部位:大椎、膈俞、胰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肩井、天宗、阳刚、意舍、八髎、长强,华佗夹脊。
主要手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振法、擦法。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 推华佗夹脊;滚法在脊柱两侧施术;用一指禅法推膀胱经,从隔俞到肾俞;指按揉以上穴位,以胰俞、肾俞为重点;指振大椎穴;用擦法直擦膀胱经第一侧线,横擦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横擦八髎,以透热为度,点按长强。
2、胁腹部操作:
取穴及部位:中脘、梁门、气海、神阙、上腹部、小腹部、胁肋部。
主要手法:按揉法、平推法、振法、擦法。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按揉中脘、梁门、气海、关元;掌振神阙;顺时针绕神阙推揉腹部;擦两胁肋部,以透热为度;空掌振击左肋部。
3、四肢部操作:
取穴及部位:曲池、内关、合谷、环跳、血海、梁丘、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悬钟、解溪、涌泉。
主要手法:滚法、指按揉法、点法、按法、擦法。
操作方法:用滚法、按揉法在大腿、小腿后部施术;指按揉法按揉曲池;点按揉其他穴位;用擦法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4、季氏手疗法:脑垂体点按81次;甲状腺、甲状旁腺捻揉3分钟;肾上腺点按81次;两肾相对按揉72次;腹腔神经丛横8字按揉64次;胰逆时针旋转72次;心脏按压60次;肝用浮摸法逆时针旋转揉动49次;脾用浮摸法顺时针旋转揉动64次;胃用顺时针按揉64次;十二指肠逆时针按揉72次;小肠离心推60次;大肠顺推64次;卵巢、子宫离心刮49次;尿道离心推47次;腿部捻揉5分钟。
5、刮痧:
背部:大椎、肺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
下肢部:足三里、丰隆、解溪、血海、阳陵泉、地机、三阴交、太溪、太冲、内庭。
6、点刺放血:
在疖子周围浅静脉点刺放血。
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及身体素质,可选择几种疗法相互配合使用,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不要超过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