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千年古代文明的丑陋之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2:38:23

中国五千年古代文明的丑陋之处

  最近,很多年轻的朋友问,中国有五千年的古代文明,有很多世界领先的科技发明,为什么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到清末却落后到被动挨打,割地赔款,直到今天还有这么多不可理喻的文明践踏者和窝里斗爱好者呢?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值得深入探讨,要论证清楚一家之言,恐怕也要写一本专著。本文拟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是事实,值得骄傲,任何人都无法抹杀。对于这一点,世界文明史上已有公论。但是,世界上对各国文明发展的评价,不是以时间长短作为标准,而是以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作为标准。

  一、封建的社会制度压抑民主,削弱法治,排斥改革

  中国的五千年,封建社会统治时间最长,从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长达两千七百一十九年。即使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计算,也有两千一百七十年。封建社会制度最压抑人性,压抑创造,压抑民主,压抑科学,压抑法治。老百姓渴望民主而不可得,就由一些作家出面,用文学作品塑造一个又一个的“君”,说他们如何选贤,如何纳谏,如何自律,如何“以史为鉴”,又如何“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种文化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为作家们的用意是借古讽今,希望后来的皇帝以古为鉴,能够多听听来自民间的意见,实施更明智的统治。但实际上,那些经过美化和人为修改的皇帝形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史实。

  中国古代老百姓渴望民主而不可得,就大肆宣扬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好像这样的盛世就是理想境界,君圣臣贤,百姓安居,其乐融融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不管是治世也好,乱世也好,皇帝独裁,专制政治是没有本质变化的。在汉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为防止经济和政治多元化而抑制豪强,酷吏王舒温在诛杀河内豪强的时候,竟至株连千余家,流血十余里,这些被诛杀的人们,自然有许多是贫苦人民。至于对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那就更是泰山压顶,格杀勿论;在唐朝的贞观年间,不要说普通百姓参与议论国家大事,就是所谓朝廷重臣、直言敢谏的魏征,因为说了些皇帝不喜欢听的话,都几次险遭杀害;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曾大兴文字狱,前后见于史书记载的约有七八十起。浙江富户莊廷鑨刊印明史,由于指斥满洲,被人告发,已死的莊廷鑨被开棺戮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杀七十二人,充军边远的有几百人。可见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压制民主,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就是封杀所有不利于封建政权传承的因素,巩固皇权。

  中国古代老百姓渴望法治而不可得,就创造了类似康熙微服私访、包公怒铡陈世美、施公案之类的故事来传播和自慰。其实,历史上哪有什么专门为老百姓的苦难微服私访的皇帝?哪有什么包公怒铡陈世美?哪有那么多施公断案为百姓?多属作家们出于理想、期盼的艺术创作和主观臆造!文学作品里的和珅、李莲英、明珠们倒是活灵活现,像那么回事,可皇帝不是那样的皇帝,包公不是那样的包公,刘罗锅也不是那样的刘罗锅……隋炀帝下江南和康熙下江南,是因为天地之间的那杆秤吗?是因为秤砣就是老百姓吗?不是!起码不完全是!泰山封禅也好,下江南也好,巡游北国也好,他们的出行更多的是为了炫耀盛世明君,是为了表明自己亲民爱民,是为了游览名山秀水,是为了把皇权传之万世的政治秀。历史上的皇帝出巡给百姓带来了无数苦难,倒是铁的事实。

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清官,不是没有改革派,但从来都不是统治阶级的主流。他们或者只是非常短暂地得到了某个皇帝的信任,略微施展一下抱负。等到那个皇帝改变了主意,或者是更换了皇帝,他们就失势下野,人亡政息了。因为皇权大于一切,只要皇帝一摇头,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措施,都不能实行下去。历史上的清官良将和改革派都是生存得十分艰难的少数派,受到皇帝和奸臣们的多重迫害,也得不到普遍支持。只要看看商鞅、王安石、辛弃疾、岳飞、海瑞、袁崇焕、林则徐、谭嗣同一类官员的下场,就知道清官良将和改革派活得是多么苦恼,要进行改革和抵御外族侵略是多么艰难。更多的是老百姓对皇帝家族一言九鼎,生杀予夺,挥霍民财,穷奢极欲的逆来顺受,实在忍受不了就揭竿而起,来一次大规模的文明毁灭。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是畸形教育,科研是民间行为

  中国古代的教育很不普及,教育是应试教育。读书是有钱人家的专利。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读书就是学会背诵四书五经,学会做文章。而那时的学校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则很少涉及,更不要说什么外语了。这样的国民教育,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大批人才吗?科举制度,就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笼络、收买、限制知识分子而精心设计的圈套。自隋朝开始,到清末为止,一千三百多年来,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就是乖乖地游走在这个圈套里而不能自拔。中国古代的科技历来不受政府支持,研究科技是极少数知识分子的个人爱好,政府根本没有组织和重视。皇帝重视的只是建设宫殿楼台、皇家花园的土木建筑技术。即使有了一些科技成果,也仅仅停留在成果阶段,根本没有人力和财力进行深入研究、普及应用和产业化。到了清朝,科技已经被统治者看作是夷人的“奇技淫巧”,不值得我天朝大国一顾。工业没有地位,到明末清初才有一些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统治者提倡的农业也是刀耕火种,广种薄收,能够让老百姓吃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

  不是说中国过去什么时候都不发达,汉唐时期,中国是当时的发达国家。但是,当时的科技只停留在创造和应用初期,比如四大发明,都是世界领先的。但哪一个发明应用得比西方好?可以说没有。你还可以说我们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勾股定理;有《九章算术》这样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科学著作;有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有华佗的麻沸散可以做剖腹手术;有祖冲之的圆周率;有孙思邈的《千金方》;有郭守敬的《授时历》……,这些都是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但是传播应用的怎么样,就不敢恭维了。越是到了近代,就越是没有拿得出手的科技成果。

  西方国家科技有些方面比我们的发展晚,但是晚不等于没有优势,后来者往往居上。十四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欧洲文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十七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后,欧洲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取得了划时代的飞速进步。看风水的罗盘,被应用到航海和航空上,开始到处探险,发现新大陆,包括海上和海外的征服和掠夺。中国发明的火药经过西方国家的改进,制成先进的洋枪洋炮,变成军事实力。他们发明了蒸汽机,发明了电,发明了使用蒸汽机的轮船和火车,发明了电报电话……他们迅速地把科技转化成了生产力和战斗力,变成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变成了扩张和征服的武器。而我们的皇帝太后和股肱大臣们仍然做着中央帝国的美梦,认为洋人的“奇技淫巧”是雕虫小技,根本比不上我们泱泱大国的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于是,人家的“坚船利炮”一打过来,帝后们就六神无主,八旗兵勇就如鸟兽散,在义和团的朱砂符咒和污秽物品抵挡不住外国人的火枪大炮后,慈禧太后只能是仓皇出逃,避难山西,国家就只有战败赔款,割地求和的份儿了。

  三、古代的宦官制度误国害民

  中国古代的“特色文明”还在于发明了宦官制度。把一些穷苦人家的孩子阉割去势,收在皇宫内做服务工作。这些宦官们没有文化,没有见识,身体残缺,心理扭曲,但做的却是在皇帝皇后妃子身边的秘书和生活服务工作。从制度上讲,他们本身没有权力。但他们能够影响皇帝,封锁皇帝,误导皇帝,利用皇帝来为自己做事。由于皇帝的纵容和倚重,明朝时期的宦党危害之巨,堪称第一。明成祖在宫内设了宦官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可以代替皇帝批阅奏章,传布政令。宦官头目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权倾一时,飞扬跋扈,操纵皇帝,陷害忠良,误国害民,拥有的财富不可胜数,为万人唾骂。晚清时期的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如何狐假虎威,弄权误国,也是相当出名。在宦官得势的时候,很多朝廷重臣、勋戚和封疆大吏纷纷拉拢讨好宦官,跟他们结党营私,给他们送上大量的金银财宝,以获取他们的支持,大家都知道的不少了,在此毋庸赘述。

          四、对封建的国学要批判地继承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主要精力不是在研究科技和政治制度,研究发达国家的国情和经验,而是在研究四书五经,研究程朱理学,研究八股文,研究官场厚黑学,研究书法绘画,研究诗词歌赋,用宋朝宰相王安石的话来说,就是“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帅上之教,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他们“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咬文嚼字,舞文弄墨,耗费了终生的聪明才智,却对政治改革、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强大没有起到多少推动作用。

  有人说,四书五经、程朱理学是我们的国学,博大精深,值得研究。是值得研究。但学习和研究,重要的不是过程,而是成果。中国人研究国学上千年,成果在哪里?难道仅有摆在书架上那些文字成果就行了吗?远远不行。国学是博大精深,但博大精深到了不能治国强国,反而积弱积贫,任人宰割,还需要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那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那就值得对这“博大精深”进行反思,它的弊端究竟出在哪里?中国的国学里面有许多应该摒弃的糟粕,至今没有被我们充分认识,还在误传。孔夫子的高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是至今还在荼毒我们的国民吗!我们的人口规模不是已经膨胀到了令人担心的地步了吗?

  有人说,书法国画是国宝,一幅中国古画或者古代书法可以拍卖几百万到上千万,外国人对我们的文物古籍可是趋之若鹜啊。不错,那也是财富,也有这样的先例。但那不过是新中国国力强大后,被中国有钱人抬起来的拍卖价格,在明清时期怎么就没有那样的价格呢?有多少中国古代书画是被西方人花高价买去呢?在清朝末年,外国人不是用高价来买,而是用武力来强夺,拿回去装点他们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更多的事实是,一架波音飞机、空中巴士卖给你中国人是多少亿美元?中国一年从国外进口汽车和机电设备花费了多少亿美元?一个微软视窗软件赚了你中国多少钱?抵得上多少幅文物古画?你没有强大的国力,就一定自身难保,那么你的古代文物书画就只能充当别人的文明装饰品,无论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木乃伊、古印度的佛像,还是中国的古代书画,概莫能外。

  又有人说,我们的唐诗宋词太辉煌灿烂了,他们外国人哪有啊?也对,人家是没有唐诗宋词。但是人家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里哀、大小仲马、拜伦、毕加索、但丁、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普希金……人家也创造了不同于也不逊于我们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恐怕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都不比我们的李白、杜甫、苏轼、吴道子、曹雪芹、八大山人的地位低。当十七世纪,西方国家全力研究科技,创造发明新的生产工具和军事武器,加速现代化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还在摇头晃脑地吟诗作画,挥毫泼墨,还在以乌纱帽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我们的人民万家墨面,水深火热,我们的白银如流水般进入人家的国库,我们的文物古籍被一批又一批地掠夺出境,我们的领土一块接一块地割让给人家……试问,我们还能够为自己的唐诗宋词、古代书法绘画骄傲得起来吗?即使是在产生了辉煌宋词的宋朝,那个书画都堪称巨匠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却在治国强国方面一筹莫展,也难逃“一代昏君”的骂名,也难免在“靖康国耻”中自身被俘,国破家亡。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向以文章好、书法好引以为傲,一向以“满腹经纶”、“经邦济世”为最大的本事,但翻遍史书,他们到底经了哪个邦,济了谁的世呢?说到底,是一向务虚不务实。他们的满腹经纶、挥毫泼墨和市场需求,和国计民生,和抵抗侵略,和增强综合国力距离太远,甚至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悲剧就出在这里。在世界列强虎视眈眈,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关头,国家没有实力,弯腰屈膝的就只能是自己。

  五、读书做官是封建文明的最大弊端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知识分子历来把读书当成做官的敲门砖,只要能够做官,其他事情都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对象。大家还记得吗?中国古代私塾启蒙读物的第一页上就印着“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学成文武艺,长得伴君王”,读书的最高目的就是拿到“黄金印”——做官,就是“伴君王”——做皇帝的陪衬,而不是做改革时弊,发展科技,振兴实业,救国救民的实事。而且一个人只要做了官,就一定要绞尽脑汁,越做越大,决不可半途而废。为此,就一定要研究官场厚黑学。

  中国古代的官员都是首长任命制,没有选举制,老百姓没有任何发言权。进退升降,荣辱得失,都操在上级乃至皇帝手里。所以,宁可不养父母,抛妻弃子,不可得罪上司和皇帝。不论是行贿送礼,攀高结贵,还是阿谀逢迎,斜肩谄媚都无所谓,都要忍得。手段可以不择,达到目的才是一切。杜甫不是讽刺当时的知识分子为了做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吗?李白不是由于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得不飘泊江湖,贫困而终吗?《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不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官场败类的形象吗?

  在古代中国,只有官做的大,才能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谷。做不大,那你就是失败者,就是没有本事。像包拯、海瑞、袁崇焕、郑燮那样,生前做官做得不如意,生活得比较清苦,死后也没有留下财产,虽有为国为民的耿耿丹心,如松如竹的一世清名,却绝对成为不了后来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们心仪的榜样。既然要做官,对上就要媚,对下就要欺。对于同僚,那就要拿出厚黑手段来,设圈下套,栽赃诬蔑,含沙射影,落井下石,诸般伎俩皆用其极。因为,你不排除异己,不打击陷害别人,你自己就没有出路。所谓官场厚黑学,不就是叫人们为了做官,“脸皮要厚,厚如城墙;内心要黑,黑如锅底”吗?这种官场文化,深刻地感染了整个社会和各个阶层,直到今天,还活灵活现地反映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官场内外、整个社会窝里斗的风气。

  自元明清以来到新中国建立的七百多年,中国总体上是逐渐落后于西方。特别是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后,中国落后的速度就越来越快。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五千年。对于我们的五千年古代文明,要实事求是,要批判继承,要实践检验,要辨别真伪。不要抱残守缺,食古不化,自吹自擂,忘乎所以。如果能够这样做,可能我们的进步还会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