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征朝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8:46:58
要谈到朝鲜,就不能不从我国东北辽东的历史追溯,而辽东这个地理名词在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含义,辽东最开始是因为这片土地是离中国九州很远的东方 ,所以被命名为辽东,这里的辽东的东部界线约在朝鲜半岛的清川江、大同江北部一带 。远古时代在辽东和现朝鲜半岛北部这一片广阔的土地上居住着非常多的原始部落,互不统属,都在这白山黑水中繁衍生息着,而这个局面到了公元前13世纪终于被打破,这片土地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有史可查的主人—箕子,史称箕子朝鲜。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一般说是哥哥,有的说是叔父。《尚书》、《史记》等详载其言行,是孔子所称的“殷末三仁 ”之一。他向纣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 。由于纣王无道,周朝于岐山起兵,灭掉了商朝。商朝灭亡之后由于箕子的贤名很大,所以周武王亲自向箕子讨教治理国家的道理。而箕子不愧贤良之名,一番回答让周武王很满意,于是就将朝鲜这个地方封赏给了箕子,让他做了这个地方的主人,是为朝鲜候 ,中华民族的前身华夏族就是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统治区域扩展到了辽东。

    历经了数百年的时光,周朝王室衰微,中国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均努力扩展自己的地盘,而且不再顾忌周王室,纷纷称起了王爵,身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也不例外,由于他的邻居是强大的齐国,没有办法向下发展,于是只好将脑筋打到了朝鲜的身上,而朝鲜当时也不好惹,依然忠于周王室的朝鲜王也想反过来攻打燕国,来表示对周王室的尊重,虽然要大动干戈的两家当时对彼此的实力有所顾忌,并没有真正的大打一场,但是双方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如同一战结束后法国的霞飞将军称凡尔赛和约不过是二十年的停战协议一样,燕国和朝鲜国的和平也不过是一种假象,两者之间战争的爆发是迟早的。朝鲜国由于偏安于东边,与中原各大诸侯国接触不算多,感受不到中原各国变法图强的压力,所以子孙安于逸乐,在国内倒行逆施,国力日渐衰落,而燕国则由于与各大强邻为伴,不得不四处征求贤才,进行变法。随着燕昭王的变法燕国越来越强盛,此消彼长之下燕国终于跟朝鲜国开始了秋后算账,燕昭王派遣名将秦开进攻朝鲜,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清川江边,朝鲜国方圆两千里的土地都被燕国占领了 ,燕国在这个基础之上以现在的医巫闾山为界将整个辽东进行了划分 ,设立了辽东郡和辽西郡,这也是第二个辽东说法的由来。燕国在新占领的土地上设置官吏,修筑要塞,燕国还将长城一直修到了今朝鲜的清川江畔,而此时的朝鲜国也已经被完全压制到了朝鲜半岛上,再也不能算是强力的诸侯国了。

   在燕国与朝鲜的战争中,秦开这位名将功不可没,他小的时候曾经在东胡那里当人质,胡人非常的信任他,他也在当人质的时候努力学习胡人的战法,回国之后便率领燕国的军队进攻强大的胡人,在知己知彼的秦开的率领之下,燕军穷追猛打,将东胡人赶了上千里远 ,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一代名将。我们现在说起这位名将秦开,估计读者们看着会很陌生,但是一提到荆轲刺秦王中的那位小配角,甚至可以说是丑角的秦舞阳恐怕很少人会不知道,这位在秦王面前吓得差点尿了裤子的秦舞阳正是秦开的孙子,回想起乃祖的风范,“不肖子孙”这四个字真是对秦舞阳最为恰当的评价了。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吃掉大半个朝鲜的燕国最终的命运也是被更强大的秦国吞并,中国迎来了封建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但是白璧微瑕,吞并了燕国的秦朝并没有派兵攻占可以称得上是最后一个诸侯国的朝鲜,于是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汉朝建国后,因为朝鲜离得远,难以防守,所以重新修复辽东郡从前的那些关塞,一直到浿水为界,属燕国管辖。后来燕王卢绾 造反,跑到了匈奴那边。燕国人卫满也流亡于外,聚集了一千多个同党之人,出走塞外,渡过浿水 ,进入了辽东,他在王险城 建都,并自封为国王,并且他还击败了朝鲜的末代王萁准,迫使他继续向朝鲜半岛的东南部逃亡,一直逃到朝鲜半岛上“三韩”民族之一的马韩族中才停下来,并且在马韩中称了王 。此时的朝鲜史称卫氏朝鲜,虽然朝鲜依然还叫朝鲜,但是此朝鲜已经非彼朝鲜了。

    卫满这个人虽说是叛逃出去的,但是却颇有自知之明,巩固了在朝鲜的地位之后他立刻向汉朝表示了臣服。他跟当时的辽东郡的太守约定做汉朝的外臣,负责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并且不让他们到汉朝的边境来骚扰抢夺,不阻拦各位蛮夷的首领到汉朝觐见汉朝天子。凭借着和汉朝的友好关系,卫满得以凭借他的兵威和财物侵略、招降他周围的小国,真番、临屯都来投降归属卫满,他的势力大幅度的扩张,统辖的地区扩大到方圆数千里。

    就这样朝鲜和汉朝平安的过了许多年,到了卫满的孙子右渠执掌朝鲜国的时候,此时汉朝的皇帝正是那位武功赫赫的武帝刘彻。朝鲜经过两代的扩张,实力已经大大的增强,加上已经过了两代人,作为孙子的右渠对于汉朝的认识已经不像他的爷爷了解的那么深刻了,渐渐地开始不将汉朝放在眼里。不但大量吸纳临近汉朝郡县的汉人,而且不但自己不来朝贡,而且阻挡附近的土著部落对汉朝的觐见。也许大家要问,为什么随意吸纳汉朝的人口也触犯到了汉朝的利益?因为古代不比现在是人口爆炸的时代,人对于古代社会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大家《三国演义》相信都看过,诸葛亮六出祁山,在进攻不力撤退的时候总是将要放弃的城市里面的人民统统带走,也是这个道理。汉朝派了使者去朝鲜劝说,右渠依旧不当一回事,我行我素。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国家的态度拿前国足教练米卢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态度决定一切”,只要藩属国称臣服软,一般来说都会不为己甚,吃点亏也没什么,要是藩属国胆敢公然叫板,那么受到中国的打击就是不可避免的。右渠这样的态度换成汉朝前面几个皇帝倒也罢了,以前主要是修生养息防御头号敌人匈奴,才没那个精力搭理这么一个边境小国。可是偏偏如今是汉武帝君临天下,此时大一统学说正是方兴未艾,这朝鲜国拿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属于秦朝统一时没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大一统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朝鲜正是撞到了枪口之上。

   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朝正式讨伐朝鲜,这次讨伐的规模是十分大的,派了楼船将军杨仆和左将军荀彘 分率海陆军两路夹攻。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对“楼船将军”这个官衔有点奇怪,这个官衔有点像现在的兵种司令,“楼船将军”就是以汉朝水军的主力战舰之一的楼船而命名的。

    中国有史可查的水战最早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吴国的战船最为有名,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 以伍子胥为谋臣治吴。在无锡欐溪城 建船场,规模大的叫“船宫”,规模小的叫“石塘”,开始发展舟师。吴国的舰队拥有“艅艎 ”、“三翼”、“突冒”、“楼舡”、“桥舡 ”等多种舰艇。艅艎又写作“余皇”,是王侯乘坐的大型战船,战时作为指挥旗舰。据古书记载,艅艎船首绘有鹢鸟 的图案,有优良的航行性能。水军的主力战舰是三翼,即大翼、中翼和小翼。其中大翼长10丈,阔1.5丈,一般载水兵91人,其中进行远程射击的战斗人员二十六人,划桨的水手五十人,操舵手三人,持长钩,矛,长斧的接舷近战人员各四人,其中包括船长和战斗指挥官,船上的武器装备都有钩、矛、斧各四把,弩三十二张,箭三千三百枝,全套盔甲三十二副。中翼宽一丈三尺五寸,长九丈六尺;小翼宽一丈二尺,长九丈 。伍子胥还把车战战法用于水战,首创了一套水战战法。吴国就是凭借这些战船先后与楚、越两国大战于汉水和太湖,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且在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吴国还进行了历史上有记载的中国舟师第一次的沿海活动 。后来勾践卧薪尝胆,也同样大力发展水军,在越国灭吴的时候战船已经发展到300艘之多,水军已有相当规 模。

    到了秦汉时代中国的船舶不断的成熟,水兵已经有了固定的名称就叫“楼船士”。超大规模的水战或水路运输已经出现,如秦朝发楼船士五十万平定百越,汉武帝在攻打朝鲜之前就曾经发楼船士二十万定南越。在武帝时代,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楼船,顾名思义,就是有楼的船,高10余丈,甲板上建楼数层。每层都有防御敌方射来的弓箭矢石的女墙(即矮墙),女墙上开有用作发射弓弩攻击敌方的窗孔。为了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楼船这个庞然大物上还遍插旗幡,刀枪林立,以壮声势。1975年,在广州发掘了一处规模巨大的古代造船工场的遗址,发现了三个大船台,可以同时建造数艘重量达五六十吨的木船。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的造船工场。如长安城西的汉朝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橹、帆、楫等。此时中国的船舶不仅仅被大规模应用于内陆的江河湖泊中,而且航海技术也已经走向成熟,秦始皇在四方巡游的时候曾经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航海,到了汉武帝这时候已经可以越渤海过黄海直攻朝鲜半岛了。

   应该说此次汉朝的攻朝作战计划制定的很不错,再加上个方面的技术优势,如果切实贯彻了战前的作战计划,拿下朝鲜应该不会花费什么力气,可是偏偏良好的作战计划却在因为人事上面的漏洞导致了这次的战争打得很艰难。

   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人的舰队从齐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出发,越过渤海和黄海直捣朝鲜的都城王险城,而左将军荀彘率主力陆军从当时汉朝的辽东郡出发,强渡清川江进攻王险城。朝鲜王右渠一看大事不妙,不过他现在后悔也迟了,因为知道和汉军野战不可能胜利,于是只好仗着朝鲜的地势,凭险拒守。

  此时左将军荀彘手下有个叫多的军官作为先头部队,率辽东郡的士兵首先进攻,可是战况却十分不利,多率领的军队被打败,他自己逃了回来,可惜军法无情,多回来以后依然被处以了极刑。此时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的七千齐地 士兵作为先头部队先一步到达了朝鲜的都城王险城下。楼船将军杨仆的水军是偏师,本来应该是配合左将军进行作战,但是却为了抢功,不顾敌我数量悬殊,擅自进行攻城,结果朝鲜守军看到杨仆兵少,出城迎击,汉军虽然背水而战,但是杨仆毕竟不是韩信,寡不敌众之下终于被击溃,杨仆本人也随败军逃入山中十余日。虽然如此,汉军整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损伤,杨仆虽然兵败,但是士卒并没有被朝鲜军队杀伤很多,在山中杨仆又将败兵收拢了起来,再加上后续主力部队的到达,楼船将军杨仆再次向王险城挺进,不过这回他不敢再次冒进,开始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进军。

    而此时左将军荀彘率大军强渡清川江,企图从西面直攻王险城。而朝鲜军死守清川江,两军就在江上大战,朝鲜守军隔岸而守,能够半渡而击,地理优势明显,汉军虽然强悍,但是一时也没办法击溃守军,朝鲜战局陷入了一种僵持的局面。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汉武帝派了使者卫山挟兵威劝朝鲜王投降,这样的行动拿到现在来说就是以武力相威胁。这样的威胁朝鲜王右渠可再也不敢等闲视之了,马上做出姿态说是要投降,还要派出太子携带大量马匹和军粮到汉朝去谢罪,说得卫山是心花怒放。可是卫满家族在朝鲜经营数代,哪里是说投降就投降的,其实之前的一切都不过是麻痹卫山用的,其实是让太子带了一万多士兵借着投降的由头想搞偷袭。卫山是文官当时没看出来,可是左将军是武将,察觉到了不对劲,投降就投降,居然个个携带兵刃,全副武装,这哪里像个投降的样子?于是他将这个怀疑跟卫山一说,卫山也觉得不对,于是令太子的随行人员不准携带兵刃,以防不测。这道合情合理的命令一下,朝鲜太子立马知道计谋败露,于是借着这个由头退回了城内。卫山最后还是没能完成劝降朝鲜的任务,因此获罪被杀。
  

  汉军在清川江与朝鲜守军相持不下,左将军见强攻并不能奏效,于是他乘着朝鲜守军注意力被吸引住的时候派军队从清川江上游渡河,击溃上游朝鲜守军,然后两路夹攻终于击溃朝鲜西路守军。左将军荀彘乃驱军急进,迭破数险,直抵王险城,围攻西北两隅。而楼船将军的部队也顺利进至王险城,围住了南边一角。
  

   此时朝鲜都城被团团围住,应该没什么戏好唱了,可是朝鲜方面偏偏还是能够玩出花样,这次的问题就出在本人上面提到的人事上面的漏洞上。此次作战汉朝派出了两个将军,可是这两个将军却是平起平坐的平级官员,皇帝没有任命谁是总指挥,俗话说“蛇无头不行”,可是这蛇要是有了两个头也是同样的麻烦。楼船将军杨仆曾经在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和伏波将军路博德讨伐过南越相吕嘉,当时杨仆率先攻至番禹城下,奋力攻城,结果敌人全部跑到没怎么攻城的伏波将军路博德那里投降了,一场大功劳平白让路博德得了去。此次楼船将军杨仆吸取了在番禹城的所谓“教训”,反其道而行之,对于左将军合力攻城的要求每每视若无睹,完全不肯配合,幻想着朝鲜人能向他投降。而朝鲜守军也看出来了杨仆的心思,假装要向杨仆投降,却将兵力全部调去防守左将军的攻城部队,导致王险城打了几个月居然都没打下来。

  左将军荀彘可不是楼船将军杨仆心里的蛔虫,杨仆心里的这个小九九他看不出来,于是本该轻松拿下的仗打成这样,心里不免开始怀疑杨仆有反叛之心。这时候由于王险城久攻不克,两员主要将领又不和,汉武帝终于有点意识到了人事安排上面的失误,就派了济南太守公孙遂担任钦差,他拥有上次作为使者的卫山不具有的独自专断的权利。公孙遂一到前线,左将军荀彘就把情况如实地和公孙遂说了,并且把他对楼船将军杨仆的怀疑也同公孙遂讲了,公孙遂也同意左将军的看法,于是用汉武帝所颁的符节召唤楼船将军到左将军的营里来议事,当场就命左将军麾下的士兵逮捕楼船将军,同时合并了他的军队。此刻两军合兵一处,军令统一,左将军荀彘遂将全城围住,四面猛扑。这一下朝鲜人没了指望,再想耍什么计谋也不行了,汉军真正横下心来攻城,朝鲜人就吃不住劲了。于是内部开始分裂内讧,朝鲜的大臣路人,韩阴,与尼溪相参,将军王唊等,共同谋划投降。可是朝鲜王右渠不从,于是路人,韩阴,王唊,开城出降。尼溪相参,号召党羽,刺杀了不肯投降的右渠,献首汉营。这时汉军正要率军进城,不意城门又闭,朝鲜将军成己,婴城拒守。荀彘使降人招谕守兵,如再抗违,一体屠戮,守兵相率惊惶,共杀成己,一齐出降,卫氏朝鲜就此灭亡。在这块地方汉武帝设立了乐浪,临屯,玄菟 ,真蕃四郡 ,朝鲜半岛此时一分为二,北面为中国所有,南面是朝鲜半岛马韩、辰韩和弁韩(也称弁辰)这三韩的活动范围,其分界线,居然与如今南北朝鲜的三八分界线相差仿佛,让人不得不感叹历史的奇妙。从此朝鲜北部一直在中国的统治之下,从两汉到西晋,历时三百余年的风雨飘摇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