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秀”古文名句(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2:48:17

汇编案:温家宝“秀”古文名句引起媒体和受众不少兴趣,值得关注。在21世纪,一个现代国家总理,在阐述治理国家理念时候,引用本民族古代语言来做表达媒介,如果与现代先进思想不相违背的话,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那些话语代表的是当时典型的主体思想的,和现代普世的民主政治先进思想水火不容的话,那就值得推敲和警惕了。——民主自由。

              温家宝“秀”古文名句的效果

2010-03-16 08:12:54

归档在 中國評論 | 浏览 130379 次 | 评论 42 条

(本文精简版刊登于上海《新闻晚报》2010年3月16日,原題是:欣闻金色殿堂吟哦楚辞宋句。作者:林泉忠)

 

 

    温家宝总理在14日的两会记者会上,妙语连珠,多次引用中国古文名句,来回答境外记者的问题,随即成为两岸三地媒体在两会系列报道中另一则瞩目的柔性新闻。

    首先,温家宝在谈到中国未来面临的挑战时,引用了《战国策.秦策五》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指出“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我们应该记住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在被问及未来三年的工作时,总理则引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示“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台湾的记者问到大陆如何看待两岸协商签署ECFA的态度,总理引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虽有小忿,不废懿亲”的典故。这句话原意是在强调,尽管兄弟之间存在分歧,但仍应以血缘关系为重,同心共御外侮,引伸出两岸人民犹如兄弟,虽有分歧,总有办法处理解决。

    近月来,中美之间时有摩擦,针对目前关系,温家宝回答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来把握两国关系”。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朝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当美国《新闻週刊》记者问到如何回应美方批评中国代表团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傲慢”表现时,总理温和以对,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訕,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其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出自《全唐文》卷六百十〈刘禹锡十二.子刘子自传〉。

    其实,温家宝并非头一次“秀”古文名句。例如在05颁发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时,就以《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来勉励曾荫权。到了07年再次任命曾荫权为第三任“特首”时,则以下半部作为共勉:“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

     除了温家宝外,另一位善于引经据典,让中外记者印象深刻的是活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前外交部副部长周南。八十年代初,中英两国就香港回归问题展开马拉松的谈判,当时香港社会的气氛比较凝重,每次会谈结束后,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谈判的进展。当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的周南,常常以轻松的口吻,引用古诗,间接透露会议的气氛,许多香港记者因此称周南为「诗人外交官」。周南的诗词造诣,从《周南口述──身在疾风骤雨中》(香港三联书店,2007年)一书中,也能领略一二。书中还谈到周南当年与赵朴初、钱钟书等诗酒唱酬,而自己也常有诗作,从新诗一直写到旧体诗。

    政治人物、外交官乃至各类名人面对记者的尖锐问题时,善用古文名句,不仅能达到缓和气氛乃至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还能留给人们博学、饱读诗书的人文气质印象。不过,这种运用在对外交流或外交场合上的 “附加价值”,并非人人适用。除非你能象温家宝和周南一样,顺手拈来,毫不造作,否则就会变成东施效颦了。

    引用古文名句,常常会难倒外国记者,不过也有例外。很多日本记者会很认真地翻查字典,找出典故、理解其意,并翻译在报道中。其实,日本人对中国古文、汉诗情有独钟。当年田中角荣第一次来华访问,毛泽东在书房会见他,并送他一套《楚辞》,一时传为佳话。

   近年来,日本的“汉字热”成为话题,下次温总理再次到访日本时,不妨考虑送一本《說文解字》给鸠山由紀夫留念。

 歡迎閲讀其它最新拙文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獲選鳳凰“十大觀察家”感言

哈佛自由學風的傳承 --- 《劍橋沙龍》創立記

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契機

馬英九的兩岸協商管道到底有幾“軌”?

港府派的是“糖”,也是透明

为什么港台观众不看春晚?

東亞共同體 日本牽制中國的第三個選擇?

(本文精简版刊登于上海《新闻晚报》2010年3月16日,原題是:欣闻金色殿堂吟哦楚辞宋句。作者:林泉忠)

==========================================================================================

 

            温总理答问七处古文引语出处及释义

2008年03月18日 15: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牟修锐编辑[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相关链接: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实录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原 话摘录:

    见面会上,凤凰卫视记者提出第一个问题:“上届政府曾经经历过两次令全球华人为之牵挂的突发危机的发 生。5年前,新任总理的您经历了‘非典’危机,人们还不知道您当时的心路历程。5年之后,突如其来的南方冻雪灾害,人们又看到您走在抗击雪灾的前线,这场 雪让您感受到了什么?未来5年您还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温家宝总理回答:“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一个领导者应该把眼睛盯住前方,把握现在,思考未来。我脑子里在盘旋四件事情……”

    出 处与释义:

    出自《明太祖宝训》卷六:

    ……诸儒至,太祖谕之曰:“自古有天下国家者,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元主中国,殆将百年。其初君臣朴厚,政事简略,与民休息,时号小康。然昧于先王之道,酣 溺胡虏之俗,制度疏阔,礼乐无闻。至其季世,嗣君荒淫,权臣跋扈,兵戈四起,民命颠危。其间虽有贤智之臣,言不见用,用不见信,天下遂至土崩。然其间君臣 行事,有善有否,贤人君子,或隐或显,其言行亦多可称者。今命尔等修纂,以备一代之史。务直述其事,毋溢美,毋隐恶,庶合公论,以垂鉴戒。”

    原 文背景是明太祖攻克元都,得到元十三朝实录,于是召集文臣和逸士,准备修《元史》。太祖分析了元朝统治的兴亡原因,提出当世人行事由后人评价的观点,并嘱 咐群臣修史要客观,不刻意贬低和赞扬,以供后人借鉴。

    温总理引用这句话,简短地回答了关于“非典”和南方雪灾的问题,将关键时刻 在第一线与群众共同抗灾的感受简单带过,建议由人民去评价,把重点放在了对未来的思考中。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原话摘录:

    经 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这就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需要勇气、决心和献身精神。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如果说前者是因的话,后者就是果。5 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 处与释义:

    出自禁烟英雄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 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 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一句,大意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 吗?这也是林则徐最喜爱和经常吟咏的诗句。2003年,温总理曾说过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 不足恤

 

    原话摘录(见上)

 

    出处与释义:

    出自《宋史·王安石 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 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同时透露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祖宗不足法”: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 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这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 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温总理引用这句话,表明对于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原话摘录: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提问:大陆方面有没有可能和台湾在经贸合作方面有进一步的往来?大陆是否会对台湾释出更多的经贸优惠政策?

    温家宝回答时这样说: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在这些问题上,我们都可以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进行协商。这样做实际上是发挥了两岸互补的优势和互利的优势。……

    出处与释义:

    宋沦陷后的许多年,大批南宋遗民沉浸在心灵创伤和悲痛中。其中一些坚决不与征服者合作的特立独行之士用他们的笔触描写了这样的心情。诗人和画家郑思肖是这些不服从、不合作者中的代表,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温总理引用这句诗,表达坚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出处与释义:

    出自鲁迅先生所作《题三义塔》一诗。全诗如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温总理引用这句诗,再次强调了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一贯态度: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原话摘录:

    新华社记者提问: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经验的时候,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放在六条经验之首,请问总理,继续解放思想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现实针对性?

    温总理回答: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中国是一个既老又新的国家,五千多年来,中国的前进是同它不断的变革维新分不开的。就是在30年前,邓小平提出来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出处与释义:

    三千年前,《诗经·大雅·文王》云: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后因以“维新”称改变旧法而推行新政,如维新派、维新运动等。

    温总理借此阐述“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出处与释义:

    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的“纤秾”中写道: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全文前面部分大量篇幅是描述水流风拂、鸟语花香、声色香味的景象,到了第三节,作者在这幅山水春光图之外道出事理,大意是说:尽量朝上述方向发展下去,愈往而愈认识到真处,这种境界,永久无尽,终古常见,却又不是陈陈相因,能与古为新,就是光景常新了。

 

    有人认为这是讲文学风格,也有人说是讲创作技巧,还有人说是讲文学原理。而温总理借用了“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句话,说明中国始终是在对文化的传承和革新上前进和发展的,中国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道路,永远都不会停止。

=======================================================================================

发表于 2010-3-14 14:04 | 只看该作者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文出处及释义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文出处及释义
    (一)记者招待会开始后,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以警示中国对于今后几年的道路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五》。
    (二)在谈到面对今后三年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语出屈原《离骚》。意思是: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 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三)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澄清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有关中国傲慢的传闻。语出唐代刘禹锡《子刘子 自传》。意思是: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
(四)在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有关两岸经济合作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分别引用古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和典故“黄公望之《富春山居图》”。前者语 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思是:兄弟间虽然有一些摩擦,但还是一脉相连的亲缘。
后者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系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 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 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五)在谈到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语出《彖传》。原文为:“艮,止 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彖传》为易传中的 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
   (六)在回答法新社记者有关中美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语出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作品原文:“飞来 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