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炼狱:代工帝国富士康沉重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49:16

如果选一家公司代表“工业制造”,除了“代工之王”富士康,恐怕没有哪家公司能胜任。不过,这轮危机让郭台铭有了变化,他不想再局限于只做“代工”了,他在构思一个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新一代王者。

全球经济渐回暖,本应是虎虎生威的一年,但在这个本命年,一向意气风发的台湾首富郭台铭似乎走入了“流年不利”的阴影。“血汗工厂”拷问风波未平,成本上升压力又招致股东们质疑,郭氏商业帝国如何转型?

与其说12连跳及加薪是富士康必须转型升级的动力,不如说是富士康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在郭台铭眼中,富士康仍有“黄金十年”。当其他代工企业对危机还未回过神时,郭台铭早已悄然布局。

年初,郭台铭在接受台湾联合晚报采访时强调,“未来十年,鸿海不只是重视量的转变,更要重视质的改变,鸿海有能力做好的公司,绝不会只是一个代工公司而己。”

危机,危机

6月8日,在台湾召开的鸿海股东大会会场,场外聚集着手举“工人监督富士康”、“不要刽子手总裁”、“不赚血腥钱”标语的劳工团体代表;场内郭台铭不时紧缩眉头、但又不改平日威严的做派,舌战中小股东,并向股东喊话,“我们挺住,我们需要你们投资者,需要你们小股东们支持,只要你对我们有信心,我们一定尽全力把股东最大的利益将来交到你们的手上。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会证明给你们看。”

一贯强硬的郭台铭几乎不敢打开电视,“因为没有一台不在骂我,包括从香港到大陆到台湾的媒体。不过,我把负面报导当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动力。”

在郭台铭遭遇的危机背后是,连续6年蝉联中国大陆“出口冠军”、连续6年增速超过30%的郭氏帝国,经历了35年来的首次衰退:鸿海2008年营收19504.81亿元新台币,较2007年增长14.2%,税后净利551.33亿元新台币,较2007年下降29.03%。

这让郭台铭深刻体会到,严重依赖出口的代工业必须转型,从外销转为重点开拓内销,从精密制造转向科技服务。为了让中小股东重拾信心,郭台铭承诺“股价不回来,我就不退休!”此时的郭台铭已经对全局有了清晰的思路,向股东明确“富士康从设计、制造、零组件开发及制造,还有通路(销售渠道)做一条龙。”

进军中西部

6月第一周,富士康两度宣布大幅加薪。并有消息称拥有10万员工的深圳观澜厂区将与龙华厂区合并,有11个事业群的龙华厂区只留下2个利润高的事业群,其余外迁。其实早在金融危机之前,有着狐狸般精明和老虎般决断的郭台铭就已开始在中西部排兵布阵,先后宣布投资10亿美元进军武汉、重庆。

20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在重庆西永微电子园东南部一角看到,这里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蔡政林,40岁,重庆潼南人,今年3月份调回重庆,此前四年他在富士康龙华厂区负责设备维护。现在他在工务部负责重庆厂房建设事务,公休日里他还客串摩的司机,拼命赚钱。

蔡政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富士康重庆厂区正在加紧建设,首期占地30万平方米,主要搭建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预计今年11月完工。

小林是重庆农校学生,今年4月底她和同学一起进入富士康实习,毕业后将成为富士康正式员工。“我们从6月份开始加薪三成,这个月我能拿到910元底薪。”小林称,加薪前,她的基本工资700元,“如果不加班,根本就挣不到钱”。

21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距离武汉市区20公里的光谷开发区,富士康新厂区略显冷清,只有货车偶尔进出,而距厂区西边一公里的一片崭新宿舍区临时面试点却热闹非凡,有数十位应聘者在排队。

一位咸宁来的男孩告诉记者,他是面试第一天就特意从老家赶来,富士康报销了路费,成功被录用后,他又叫来了家乡的朋友,这位朋友也被录用了。他们被告知录用后要先去深圳培训3-6个月,这期间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支付薪酬,回到武汉后底薪1000元,每周休息一天,加上加班、补贴,普工月收入可达2000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随着成本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劳力密集型、土地密集型企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代工的模式不会消亡,做品牌的企业对代工的的需求不会改变。”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富士康往中西部的投资,并非把深圳工厂简单搬走,而是增量投资,延伸产业链,一部分产业将在深圳就地升级,提高附加值,这对珠三角的加工贸易类企业是个借鉴。”

涉足渠道“屡败屡战”

早年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提出过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曲线左边代表研发、中间代表制造、右边代表营销,左右两边为获利高位,制造则处在获利的底端。郭台铭对此深谙于心,如果不向曲线两头转移,富士康的代工模式永远会处于利润的最底端。2001年,郭台铭入主赛博数码广场,为进军渠道埋下伏笔。

2003年赛博全中国大扩张,店数达53家,号称要开出500家门店,但由于业绩不佳产生巨幅亏损,2004年,赛博不得不大规模关店。同期,郭台铭挖角联强团队成立数码捷豹,欲在中国拷贝联强模式。2005年,成立仅一年的捷豹无预警宣布歇业。2007年,敢创国际成立,负责富士康自有品牌产品经营,目前与大润发合作,开设店中店。

2009年,郭台铭宣布了一个颇有气势的“万马奔腾”计划,欲斥资100亿元新台币(约21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开1万家3C连锁店,主要在三线以下城市落地,为富士康回乡创业的员工无偿提供数十万元启动资金,而且不要求占有股份,只要求店名必须是“万马奔腾”,销售产品只能从富士康进货。“万马奔腾”首家店于今年5月8日在深圳龙华正式开业。

在郭台铭看来,一只老虎,用网络作为它的翅膀后,将如虎添翼。为了配合“万马奔腾”计划,加之对电子商务前景看好,属虎并且爱虎的郭台铭将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命名为“飞虎乐购”,以实现网上商城+线下实体店的结合。

但是,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万马奔腾”分摊到每家门店不过20万元左右,而国美、苏宁每个门店的开店成本至少是300万元。目前专业化销售渠道已非常成熟,国美、苏宁等市场地位非常强势,留给竞争对手的机会很少。富士康没有渠道销售经验,进入时间又晚,现在想找到合适的网点布局都很难。

对于三年开1万家店的宏伟计划,威刚科技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黄俊杰质疑,“目前国内3C渠道连锁巨头国美、苏宁合起来约2000家门店,而迪信通、中复电讯这类手机专业连锁共4000家左右,总数约6000家。国美、迪信通等都是做了10年以上才达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富士康怎么可能3年内开1万家?”

刘步尘认为,“万马奔腾”更多只是一个概念,1万家店最多是个长远目标。“如果模式与国美苏宁相似,就没有开的必要了。因此,首要的是开几个样板店试水,如果适合就可以复制扩大,对郭台铭来说不缺资金,重要的是经营模式,如果冒然开很多店,风险很大。富士康在制造领域的优势并不能延伸到电子商务领域,而且在3C销售领域,电子商务未来5-10年也不会超过实体店。”

今年5月,富士康又宣布与麦德龙共同出资2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打造电子产品零售市场万得城,其中富士康占股25%。根据规划,万得城首家门店将于10月在上海开业,到2012年,万得城在上海的门店达到10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扩张。而有了百思买的例子在先,业内对万得城项目是否能成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6月14日,郭台铭二弟、泛鸿海体系正崴集团董事长郭台强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正崴也积极布局渠道事业,旗下苹果专卖店Studio A已得到苹果总部核准,将在上海和江苏做第一阶段的准备,今年预计开设10家、未来3年开店100家。

大参考创办人李易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郭台强在台湾开一间Studio A要百万美元,投资了两三年就开了24家,迅速形成连锁之势。但郭台强在大陆开店甚至连资金都不具备优势,大陆的热钱太多。“虽然郭台铭兄弟二人与苹果的高层有人脉关系,但生意毕竟是生意,这一点,从苹果中国大陆旗舰店最终没有选择进驻郭台铭旗下赛博数码广场就可见一斑。”

对第三方依赖程度非常高的代工模式让郭台铭苦于为产品找到出路,如果拿不到订单,再大的产能只能浪费,而一旦建立了渠道,对争夺客户的订单也将受益匪浅。“除非太阳不再升起,否则不能不达目标”,霸气的郭台铭每每以“独裁”的决断代替被其嗤之以鼻的民主。因此,在外界的质疑声中,郭台铭反而加快了进军渠道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