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因为》:女人想靠男人,真是春秋大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23:54

恐怖之书 

默认分类 2010-06-28 10:18:00

      前几天在当当上买了本《因为女人》,是因为连老师在MSN上竭力向我推荐,说这人写得不错,她一路从上海回来一路就哭了一路,还说此的《因为女人》《沧浪之水》,没见他炒作也没见他做啥宣传,每一本书都悄悄地买了几十万册,靠的,全是实力。

     然后,我就决定买本看看,花了两个周日看完。

      说的是个什么故事呢,说的是一个叫柳依依的财大漂亮女大学生,大学时代恋上了一名花心的师兄,研究生帅哥,把身体献于他,最后发现此人劈腿,愤然离开,这一举,让相信爱情的她半死,后来,她毕了业,在社会上混了几年,碰到了一个叫电视台的名记秦一星,于是做了他的情人,一做就是五年,这位叫秦一星的名记给钱给她读研究生,还给钱给她健身美容,后来秦做了电视台的台长,又有各种新欢,混到后面实在没办法混,秦就帮她找男朋友,最后找了一个出身贫困追了她很久的男同学,过了几年,这位男人在柳依依的帮助下,成了个小款,也开始在外面包二奶,柳依依就开始用女儿做为要挟,两个人斗争到最高潮,最恐怖的时候,是柳要跳楼,两个成年男女分别对女儿说,一个说“琴琴,你看是你妈妈是自己要跳楼的”另一个说“琴琴你长大以后记住,是你爸逼我跳楼的。”——一个五岁的女孩啊,一个嫩豆子一样的五岁女孩啊,这个做爸的这个做妈的都真够可以的。

    然后跳楼不成的女人跪倒在地,吼出的一句话是:天哪,天哪,你是不是存在,你在哪里?你出来讲一句公道话,你在哪里?……

     我看到这里,几乎读不下去,我觉得这本书是一本恐怖小说。

    连老师说看完他的《因为女人》,女人的心,就会死掉了。

     我觉得不光是死掉了,而是让自己掉进了恐怖之城,连惊骇都来不及了,只剩下恐怖。

     作者阎真是长沙人,八四年毕业于北大,做为生活在长沙的男人想必见过太多,连我这种没有在长沙呆过的人,我都见过太多这种恐怖的事,在生活的掩盖之下,无声无息,但是,还有更多的事,比这更恐怖。柳依依就是一个典型长沙女人的经历,我真佩服阎老师对女人心理的把握,这个,没有点生活基础还真不行。

      整篇小说,是非常主流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眼光,那就是老生长谈的,一个女人最重要的青春,如果不用这青春去换来财富与男人,那么就会死得很惨,就算换来了,也会死得很惨。

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刻柳依依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又能够怎么办。自由吗?自由。但自由对自己没有意义。欲望优先,这是一个世纪性的错误,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错误。男人失去了爱情,收获了欲望;女人失去了爱情,收获的是寂寞。讲欲望讲身体,女人必然是输家,因为青春不会永久。她觉得自己在时间之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四顾茫然。周围的浓黑是那么黑,又有点潮湿,自己只能摸索前行。浓黑中的潮气濡湿了衣裳,没有光亮,没有出路。
  她说服自己这是宿命,悲剧性是天然的,与生俱来。既然如此,反抗又有什么意义?在这个欲望的世界上,一个女人,如果她已经不再年轻漂亮,她又有什么理由什么权利要求男人爱她,疼她,忠于她?欲望的时代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她们在人道的旗帜下默默地承受着不人道的命运。有人说过,母系社会的解体是女性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也许,欲望化社会的出现是女性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吧!柳依依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越是怀疑就越是抑郁,越是抑郁就越是怀疑。她沉默了许多,在公司,在家里。沉默啊,沉默啊,也许,会永远沉默下去,直到时间的深处。在那里,一切都化为乌有,并获得最后的绝对公平。


     对于婚姻的出路,做为整个男性代言的剧中人秦一星有一个看法,那就是要跟男人建立亲情,建立了亲情,也许男人看在亲人的份上,搞完了就还会回来。

     阎老师的看法,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看法,几乎算得上所有男人的看法,

     看《手机》的时候沈雪问王志文,为什么于文娟这么好你还要和五月。王志文眉头一皱,“因为他是个男人。”

    这句话当时给我很深的震撼,

    这种震撼和这篇小说的到来一起,给我一种教育,也就是说,因为你是女人,所以悲剧不可避免,因为你是男人,所以外遇合理。而阎老师的主题,那就是,生为女人,一出生就是一个悲剧,这个悲剧,是注定的了。

   我觉得这句话是很现实的,也是很真实的,因为其现实,因为其真实,所以显得格外恐怖。

    因为你是女人,你就必须承受这一切。

    老实说,看完这本书的任何女人都不会好过,都沉甸甸的,恨不得一头撞死,因为也许可以重新投胎一次,变成优等性别——男性。

      这不可怕么? 社会由男人与女人构成,当一个性别的人类都如此恐惧成为自己这个性别,这是现实主义还是荒诞主义。

    老实说,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还有点高兴,因为它除了告诉你女人一出生的悲剧早就注定这种宏论以外,而且还告诉了你,女人想要靠男人,那真是春秋大梦。

     除了苦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正因为这是一部无路可走的小说,所以显得极度恐怖,阎老师在细致地爱护地怜惜地写女人困境的笔下,在那只笔的最底端,还有一种隐隐的庆幸,就好像女作家写小职员在领导面前装孙子时的感觉,女人想,啊幸亏我不是男的,而阎老师的喜悦是,啊,幸亏我不是女的。

     读完这本书是谁都不愿意做中国女人了,大家都不愿意做中国女人了,中国男人的日子就好过了么,像艾老师说的,妈的,全剩男的,让他们都去打飞机好了……

      而前路在哪里,也许没有前路,木子老师说了,我们这一代是没戏了,但我们还可以做好一件,就是做好母亲,从下一代算起,做母亲的好好教育好儿子,好好教育好女儿,社会进步只能靠自己,如果做女人是一种悲剧这种荒谬连女人都认同了,那真的就世世代代永远如此了。

    前几天,一个著名的男人在《亚洲周刊》对他的祖国母亲说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当我们把某种荒谬视为稀松平常时,那并不意味着那种荒谬就是天经地义。   

      这句话,用在这里也格外合适。

     送给所有的男人,当然,更应该,送给女人自己。

 

 

 

    在网上找到这个,很有意思,可做辅助阅读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8/2008-04-01/4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