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词二首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44:08
.style3 {color: #006699} 范仲淹词二首欣赏 洪培欣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读《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西元九八九年),两岁时,父死,母再嫁,随继父朱氏生活。少年时期即有志节操守,致力向学,昼夜不息。性格内刚外和,事母至为孝顺。一生功业彪炳,出将人相,行政作风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惠政,为民众爱戴。恩、庆二州及羌族之人,画了仲淹的像,立祠供俸,以示崇敬。仁宗皇枯四年(西元一○五二年)逝世,活了六十四岁。赠官兵部尚书,谥文正。宋史卷三一四有他的传。仲淹为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无意在词坛上争胜,偶作小词,遣兴而已。现在留下的作品,不过五六首,但每一首自有境界,且表现不同的风格。论词的人多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来品评,范词融合婉约与豪放二种长处,所选的这首《苏幕遮》,偏向于婉约。
  词牌《苏幕遮》,本为胡乐,唐时传人中国,遂演变为舞曲之一。据说“苏幕遮”为胡人妇女帽子的名称,不知如何变成了曲名,后来又名《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仄韵。词的大意:
  天空澄碧一色,地上黄叶缀遍。天地之间,一片秋的景色。这秋的景色又连上水波,波上一层带着寒意的烟雾,笼罩着翠绿的水面。夕阳映照着山巅山麓,天与水连接成一个浑然的整体。无情的芳草,隐隐约约地生长在斜阳照射不到的地方。这一片秋色,勾引起一股黯然的乡思,直逼着人心灵的深处。追忆着一向寄旅在外的种种情形,每夜每夜,都难以安眠,除非遇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好梦,才使人有意多睡一会儿。回忆往日,思潮起伏,尤其是月光皎好的夜晚,休要独自倚凭高楼。酒流进了充满愁绪的柔肠,一滴一滴,化为相思的眼泪。
  这是一首“怀旧”的词,婉丽精妙。字面极为浅显,前半一派自然景象,在大陆长江南北地区秋天的景象就是这样的。只要是留意观赏过,尽情沉醉过的人,不须解释,即能欣赏体会。奈何此时此地,许多人都失去了抬头看看天,放眼瞧瞧山水斜阳的闲情逸致。现在让这首词把我们带回大自然的怀抱。首二句推出一个开阔宁静的境界。碧云天,是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的秋日天象,特别高,特别空旷,地面缀落着深深浅浅的黄色,或黄中带橙色的叶子,有的地方堆得厚密,有的地方稀疏几片,似乎没有风,静静地。秋色伸展开去,连接着翠绿的水波,波上迷蒙着一片略带寒意的如烟似雾的水气,寒意也是描写“秋”的。山在斜阳的辉映下,呈显着青灰、墨绿、金黄、浅紫……的霞光。山的弧线映在天空,蜿蜒曲折,自然美妙,写不尽,也看不足。再往下看,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天与水交接处,也自有一条诱人的界线,而且水中更有一份相映成趣的倒影。看罢了山光水色,视线转移到连绵无尽的芳草。芳草怎会有情?又怎会无情?这儿硬说芳草无情,实际上在透露词人心情无奈的消息。他拥有那么深的情意,想念着一个即使“不思量”,也终难忘怀的人物,奈何时光的流逝,空间的阻隔,就像无情的芳草,幽幽地隐藏在夕阳的光辉照射不到的地方似的,使他见不着,也望不到。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二句承上启下,引景人情,转折自然,融合无间。情深若痴,意趣超逸,运用文笔,到这种境地,可以说登峰造极了。后半抒情:远离故乡亲友,旅途劳顿,自然疲倦,本该沉沉入睡,奈何有那么多,那么强的往日追怀。除非是寻到了那个祈求渴望的好梦,使人依恋卧榻多睡一会儿。此外大半是夜夜辗转难眠,睡不着,起来徘徊,一个人独自倚着高楼,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明月如霜,笼罩一切的秋夜,倚楼眺望,那无情的芳草,岂不也更在月光的映照之外吗?一股“情无所托”的遗憾引起的无边愁绪,令人承受不了。用一个“休”字,极为传神,表现出既想倚楼,又想避免的矛盾心情。于是,再换一种排遣的方式,来喝一些酒吧!也许是与朋友共饮,也许是自斟自酌,酒一杯杯流人愁肠,融消不了满满的愁绪,却一滴滴变成相思的泪珠。最后点出了“相思”两字,与上半“无情”两字相呼应。正因为相思的迫切,才感觉到“更在斜阳外”,望不见的“芳草无情”。遣词用语,如此委婉,乍看,迹近无理,细读,则字里行间,洋溢着令人赞叹的一往深情。
  
  年年今夜,长是人千里
  ——读《御街行》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尖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御街行》
  
  这首词的作者范仲淹,为北宋人,曾说一句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外关于他的生平还可参看前篇“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介绍)范仲淹词兼长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对后代词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为苏轼、辛弃疾一派的先导。这首《御街行》仍旧是属于婉约的佳作。
  词谱《御街行》,到宋代才开始有。御街为北宋汴都(开封)的御街道。本词,双调,七十八字,仄韵。词的大意如下:
  落叶轻轻地随风飘旋一阵儿,然后纷纷地坠落到地上,带着又清又干的香味,一堆堆的砌在那儿。夜的寂静,为带着寒意的声音所敲碎。这“寒声”可能是风声、更鼓声、飘叶落花声、夜间徘徊人的脚步声……真珠串成的帘子卷了起来,只见雕栏玉砌华美的楼台里空空荡荡的。天淡淡的,银河的清光一直撒到地面,每年每年到了这一天,月亮的光华如洗净纯白的细绢似的皎洁,而这时候经常是“伊人”千里乖隔。愁肠已断,没有什么缘由再来醉酒了,所以酒樽还未举到唇边,泪珠已在眼眶内凝转,盈盈地夺眶而出,涟涟而下。夜静更深,灯中的油已残剩无几,灯芯也将燃烧殆尽,灯芯烧久了,就会结成花蕊,愈结愈长,须时时剔剪,剔剪时灯光先暗后明,这个睡不着的人,独自斜欹着枕头,看残灯一明一灭,又一明一灭……如此尝尽了,也体味够了孤眠的滋味。
  这是一首秋日怀旧的词。我国大陆天气,到了秋天,霜降风起,树木都要落叶,杜甫的诗即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词的首句“纷纷”形容叶落既多又继续不停的样子,“香”字可以描写落叶的清香,也可以写落花的芬芳,“寒声碎”的“碎”字即敲碎,打破的意思。“夜寂静,寒声碎”一句,静中有动,如同“鸟鸣山更幽”诗句一样具有韵味。以上皆写楼外(或庭院中)的景致。回看珠帘玉楼空空荡荡,仰望天空,淡白色的天,闪闪的银河清光一直垂撒到地面,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我多么盼望那个知心的人陪伴着,共赏这良辰美景,可惜他(她)远在千里之外。这一个“长”字传达出作者恒久的期盼与一再的失望,这“人千里”的“千里”,是路途上的千山万水阻隔?还是人为的情势,虽近在咫尺,实际上有如远在天涯似的不得亲近?就要随读者的体验去理解了。词意上“玉楼空”与“人千里”是相呼应的。一年一年的期盼与失望,早已使人愁结肠断,没有什么缘由再去醉酒了,即使醉酒也没有消愁的效用。因为愁已极,肠已断,所以“酒未到,先成泪”。此句比另一首“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境更高,更深,也更锐。此情此绪,谁还能睡得着?欹枕看“残灯明灭”是自然的消受了。下句“谙尽孤眠滋味”,词意是承继上半“长是人千里”而来的,一次又一次尝尽了,领受够了“孤眠”的滋味,思潮起伏,有些事想想就可以推开了,而只有这一件事,涌上心头,挤上眉尖之后,却推不开,忘不了,也逃不掉。
  全词上半首三句写外在的景物,自“年年今夜……长是人千里”由景生情,往后则是情景交融来抒写。下半首自“愁肠已断”为起点来表现一种更高更深的愁思。“愁肠已断”已经是“愁思的顶峰”了,再要往高深处进展,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而作者自然高妙地运用了“酒未到,先成泪”数字,极为传神地展示一个生动画面,阅读至此,不论有情无情的人,难免不心酸落泪。作者用情之深,才华之高,于此可见。全词一字一句,真情流露,不加雕琢,自然明净,情思涵蕴的深致,反复吟诵,只觉回肠荡气,久久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