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异论(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01:33

平时闲来无事,喜欢看闲书,其它爱好极少。看了一些书后,有了感悟很想写些什么下来,但苦于工作忙碌,挣生存权的艰辛,一直处在生活的繁琐小事堆里,也就极少有书后感语记下。这次,这类书看上了瘾后,感悟深了,再不把所思所想记录下一些,好像生活中缺了些什么。于是就断断续续开始了记写一些东西。要写东西就得有个方向。这类书的正说,科技界的精英们已讲得很全,很深,很精辟了,许多观点只等科技的进步,去求证了,无有再去凑热闹,充能的地方了。想了很长时间,反复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另辟一说,来个异论,把科技界精英们的正论,高论中的一些不确定处,有待以后论证的东西,拿来异论一统,或许起个补漏。

科技界有光速最快一说,是常数,不变的值。后又有许多大爆炸理论,最初3秒,其速度大大的大于光速。两者相矛盾,进一步深入下去又可以发现大爆炸理论也是从相对论,光速不变理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并且数学推理越来越高深,越来越精辟。总有一种感觉,数学家们“发现”的一些数学结构,远远超过了对物理现实世界中的事件解说,高远了。

笔者认为物理是基础,而不是数学。喜欢“亚里斯多德”模型:物理现实才是世界的本源,而数学工具仅仅是一种有用的、对物理现实的近似描述。不喜欢“柏拉图”模型:纯粹的数学结构才是真正的“真实”,所有的观测者都只能对之作不完美的感知。但笔者对数学家的敬慕,还是非常非常高的。尽管笔者在大学了只学过了点普通高等数学,没法 “发现”一点点的数学结构,但对数学家们的聪明才智,所“发现”的一些高难数学结构极尽崇敬,知道这是一项极其费时,耗智,耗精力的艰难困苦的工作。

异论如能给科技界精英们一点点启示,消弭些矛盾,当也是一件快事。异论中,为了异论需要,穿插了些科技界里已认定的和共认的许多内容,笔者尽量用自己所能知道的最佳简方式摘录科技界先行者们(中间不说明是那一位的贡献,只在此谢谢了。)的叙述,其中也有假借写书把科技界精英们在这方面的科普知识扩散开来,广为宣传。不熟悉者看了可以了解,熟悉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笔者也是从看了许多科技界先行者们的大量精妙绝伦后才有感悟,获得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只不由于笔者的消化系统差了些,吸收少了点,否则收益可以更多。这方面知识已熟悉者,但有点遗忘了,不妨还可再看一点,来提个醒。这方面知识已很精通者,大可跳过免看。科普知识扩散中如有不当的地方,请君以吸收正论里的为主。

异论如有味,望君扩展。

哲学家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宏观,微观世界美妙无比,进去后会食不甘味,当心堕落哦!

中国汉字对宇宙的说法是: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翻成现代语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谈宇宙也既是谈时空。从小认知,宇宙无限大深植于脑。现就从这开始异论吧。

 

 

 

 

 

 

 

 

 

笔者

2010-4-20

目录

要点:………………………………………………… 4

 

第一章  宇宙形状

一.大爆炸宇宙模型简述…………………………………… 5

二.区域镶嵌模型……………………………………………… 9

三.简述哈勃定律,红移,秒差距等…………………………12

四.有银河系的膨胀区域………………………………………14

五.膨胀区域、收缩区域求证…………………………………19

六.简述一下嵌定参照点⊥…………………………………… 21

七.用简单的相对论推导方法印对嵌定参照点⊥方法……… 23

 

第二章  物质本源

一.光…………………………………………………………… 25

二.射线………………………………………………………… 28

三.反物质……………………………………………………… 32

四.本源………………………………………………………… 36

五.异论电子、中微子、轻子等关系………………………… 49

六.异论质子、中子、夸壳、胶子,介子等关系…………… 52

 

第三章  膨胀区域起步

一.重力在球壳层上…………………………………………… 67

二.重力与黑洞密度…………………………………………… 70

三.异论黑洞…………………………………………………… 78

四.膨胀区域从黑洞撕爆起步………………………………… 83

五.异论银河系………………………………………………… 89

六.异论太阳系………………………………………………… 98

宇宙异论

沈忆中

 

问天帝“?”。天帝说:我创造了空,又献出了射线,其余我不管了。然后真的撒手一切不管了

 

要  点

 

*宇宙无限大,可以看成是无数个区域,由一个区域联着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镶嵌在其它区域里的感觉。区域可膨胀,可收缩。区域之间一般总是膨胀区域连着收缩区域的为多,两区域之间并无明显隔开的分界面。

*正、反物质从射线起步,又结束于射线。

*射线用光速织成的球型网状壳层波包云团包裹各种微粒子。

*膨胀区域从两个旗鼓相当的超巨大的黑洞,在互被吸引、绕旋到某一位置时而引发撕爆起步。

*反物质之间是万有反引力(即:万有斥力),同时反物质不接受正物质的万有引力的吸引,也不对正物质作万有斥力的排斥。

*正物质之间是万有引力,同理正物质不接受反物质的万有斥力的排斥,也不对反物质作万有引力的吸引。

*一切无静止质量的物质如: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胶子射线以及光子、能量子、能量、能量球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万有斥力,也不接受正物质的万有引力的吸引,和反物质的万有斥力的排斥。但爱裹挟正物质微粒子、反物质微粒子一起运动,粘藏于正物质里、反物质里。

*大型行星、恒星、大黑洞等中间只有无静止质量的物质,重力在球壳层中间。

 

 

 

 

 

 

 

 

 

 

 

 

 

 

 

 

 

 

 

 

 

 

 

 

 

 

第一章:   宇宙形状

唯一的永动机,点点滴滴的暴、涨、缩,暴、涨、缩……

 

宇宙:只有存在。空间:近无限大,不存在收缩变小,也不会膨胀变大。时间:无起点,无终点然而内容丰富多样。现时想准确完整的描述宇宙,还为时过早。

 

一.        大爆炸宇宙模型简述

 

科技界许多人都熟知一种广为认可的宇宙起源、演化理论。即:属于演化模型中的一种大爆炸理论,这种理论基于两个假设:第一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能正确描述宇宙物质的引力作用的广义相对论;第二是所谓宇宙学原理,即宇宙中的观测者所看到的事物既同观测的方向无关,也同所处的位置无关。

于是这个大爆炸的整个过程被描述为,在宇宙的起步时,宇宙无限小,不到原子核大小的一个点,称为"奇点"。物质密度极高近无限,温度也极高,在100万亿亿亿度以上。奇点中含有极其多的热能量,一旦当奇点容纳不下这些热能量时,于是就发生了大爆炸。通过大爆炸,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又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能量源。于是空间和时间也开始了,直到整个宇宙体系达到了平衡。

大爆炸后,起初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爆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体云团,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用大爆炸理论,科技界中大量的认同者精英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上勾画出了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大爆炸开始于 137亿年前的某一时刻,体积极小近无限的黑洞,质量约为5.6*1048kg以上;能量密度极高,约为1098 焦耳/立方米以上;温度也极高,为1031 K起步。

大爆炸后10-43秒(普朗克时间)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后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10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大爆炸后100万年 3000℃

 大爆炸后10亿年 -170℃

 大爆炸后137亿年 -270℃

 宇宙大爆炸理论一直是现代宇宙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能较满意地解释宇宙学的一些根本问题。是一种被广为认可的宇宙演化理论。主要是由于该流派找到了一些强有力的证据去支持大爆炸理论,如

(a)红位移

从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遥远的星系都在离开我们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胀,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一个关于星系之间相互远离速度和距离的确定的关系式。能很好是说明宇宙的运动和膨胀。

(c)氢与氦的丰存度

由模型预测出氢约占75%,氦约占25%,并已经由试验证实。

(d)微量元素的丰存度

对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测的丰存度与实测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辐射

根据大爆炸学说,宇宙因膨胀而冷却,现今的宇宙中仍然应该存在当时产生的辐射余烬, 3K的背景辐射被测得。

(f)背景辐射的微量不均匀

证明宇宙最初的状态并不均匀,所以才有现在的宇宙和现在星系和星团的产生。

(g)爱因斯坦方程式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方程式E=mc2,可知能量能转化为物质,而这正符合大爆炸的“万物同源”一说。

(h)其它一些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证据。

但笔者认为有一个最大问题:爆胀速度大大大于了光速。

同样大爆炸论也并不是理解宇宙历史的唯一方式。科技界还有另外均匀模型理论、等离子宇宙理论、和稳恒态宇宙模型理论等等。它们也都有一个持续演化着的宇宙假设。但名气与理论依据都没大爆炸理论来的丰富多彩,所以现在在科技界里的名气与理论也就落下了许多。

下面笔者进行区域镶嵌模型异论。由于笔者所述与大爆炸模型较有关联,而与其它关联较少,所以其它模型也就不一一细说了。下面直接进入笔者的区域镶嵌模型异论。

 

二.区域镶嵌模型

 

宇宙无限大,笔者异论认为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区域,一个区域联着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镶嵌在其它区域里的感觉。区域可膨胀,可收缩。区域之间一般总是膨胀区域连着收缩区域为多,两区域之间并无明显隔开的分界面。样子可参见上图,来想象、理解。

上图是笔者根据宇宙中膨胀,收缩区域互相镶嵌理论,从无限宇宙中任切割一个一定厚度的层面,在这个层面上,任取出的一块来表示其意。在上图中,设:n1、n3、n5、n7……奇数为收缩区域,n0、n 2、n4……偶数为膨胀区域。如果n0处为膨胀区域里的观测点,朝右看(也可以朝任何方向看),一般可先看到n1收缩区域,收缩区域后面跟着n2膨胀区域,膨胀区域再连着收缩区域……。区域形状、大小随着膨胀区域和收缩区域的变化而变化,可大可小。各个区域形状也不雷同。膨胀区域可挤压收缩区域,反过来也可说是收缩区域吸、拉开膨胀区域。有你的区域里一些恒星、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团等天体跑到了我的区域里来,也有我的区域里一些恒星、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团等天体窜入到了你的区域里去。有时也会有两个或几个区域里的一些恒星、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团等天体跑到了一起,在某一方向的某个地方碰连成了一团。当其中有超级星系团中心大黑洞的话,那么在它强吸引力的吸引下一个新的小型收缩区域雏型就会很快诞生,如上图中的nx处。这个地方密集了一群天体好像在聚会的样子。这时在有些方位上出现少量天体蓝移现象也很能说明这些问题。

收缩区域,一般收缩的越小,其中心的黑洞吸收物质越多,变的越大。有时会有两个、几个膨胀区域包绕一个收缩区域,一些星系、星系团环绕收缩区域现象。从上图中还可看到有一些朝收缩区域中心跑的星系、星系团等天体看上去很像是膨胀区域里的星系、星系团等天体的扩散。

现今我们的银河系在科技界大量的,精确的天文观测下得到了一个正处在膨胀区域里的结论。所以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任一方向看出去,当看出去几十或上百、上千亿光年后才会看到一个收缩区域,或其它的膨胀区域。隔着收缩区域,或其它的膨胀区域又会看到膨胀区域,或其它的收缩区域,无尽的延伸下去。这就是笔者所认为的宇宙形状。

笔者异论我们银河系所处的膨胀区域形状可以为无规则的,可有巨大凹进、凸出的不定型立体形状。会有区域中的一些领跑在前面的星系、星系团等天体,伸出一个触角从某一方向跑到另一个膨胀区域里面去,抢占人家的地盘,看起来在那个小范围内有红移又有蓝移现象。同样也会有其它膨胀区域里,抢在前锋的少量星系、星系团等天体在某一方向用一个触角伸进来,造成我们银河系所处的膨胀区域局部地方有蓝移现象或红移情况异常现象。

从我们的银河系里看出去在遥远的地方有大量星系、星系团等天体在红移,同时又有少量的星系、星系团等天体在蓝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解释,见下图。笔者为了看起来方便,从上图中挖出二个区域。用来进一步说明宇宙局部区域组成,从而反推出每个区域都合理平等的镶嵌在其它区域里,共同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生气勃勃,斑斓璀璨的宇宙壮观图。并进而讲述着在宇宙中一个永不停息的有生,又有死的壮观场面。看着一群群活跃的天体们,进行着彼此间的壮烈搏杀。一个此生彼息,彼生此息,我侵占、蚕食你的地盘,你鲸吞我的入侵天体,画面真是激荡人心。

在上图中,设n0是银河系所在的膨胀区域,n1为相邻的收宿区域,箭头拖小圆点为各种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团——即各类天体,并代表着各自的运动方向。f1(有紫圈)为银河系,是从膨胀区域n0里扩撒开来的,其它f为膨胀区域的一些恒星、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团等天体。s为收缩区域n1里的一些恒星、星系、星系团、超级星系团等天体。

为了便于更好地论述笔者异论的观点,下面先简述一下科技界里的哈勃定律,红移,秒差距等知识,有了这些知识会更利于理解笔者的异论。很熟知者可免阅。

 

三.,简述哈勃定律,红移,秒差距等

 

哈勃定律发现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即距离越远,视向速度越大。

计算公式:v = H0×d   被称为哈勃定律,又称哈勃效应。

v为退行速度,d为星系距离,H0为比例常数;v以千米/秒为单位,d以百万秒差距为单位,【1秒差距(1pc)= 206,265天文单位(AU) = 3.08568×1016(m) = 3.2616 光年】

H的单位是千米/(秒·百万秒差距)。哈勃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现时科技界测量遥远星系距离的唯一最有效方法。只要测出星系谱线的红移,再换算出退行速度,便可由哈勃定律算出该星系的距离。可得到距离与速度的关系。现代精确的天文观测已证实了这种线性正比关系。

哈勃定律揭示了星系在扩撒开来,离银河系越远的星系拉开的距离越大,扩撒开来的速度也越快。根据哈勃定律,其它天体和我们银河系之间的距离每相差一个百万秒差距将引起6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

因为光速永远是常数,是宇宙间一切运动物质的最高速度,是一个被科技界一致认可的。经科技界经精确测量:真空中的光速 等于 299792458±1.2m·s-1 约等于3×10m·s-1,所以光在损失能量时就不能用减速来处理了,于是就只能用增加波长,减少频率的方法来处理,来解释,也就有了红移理论。

红移是由多普勒发现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时,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了声波,而且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科学家爱德文·哈勃用多普勒效应,得出宇宙正在膨胀的结论。他发现远离银河系的天体发射的光线频率变低,即移向光谱的红端,称为红移。天体离开银河系的速度越快,红移越大,于是也就说明了这些天体在远离银河系。反之,如果天体正移向银河系,则光线会发生蓝移。

红移可以经由单一光源的光谱进行测量。如果在光谱中有一些特征线,可以是吸收线、也可以是发射线、或是其他在光密度上有变化的线,那么原则上红移就可以测量了。这时需要一个有相似特征的光谱来做比较,例如,原子中的氢,当他发出光线时,有明确的特征谱线,一系列的特征谱线都有一定间隔的。如果有了这种特征的谱线,型态又在不同的波长上被比对出来,那么这个物体的红移就能测量了。因此,测量一个物体的红移, 只需要频率或是波长的范围。如果只是观察到一些孤立的特征,或是没有特征的光谱, 或是白噪音 (一种相当无序杂乱的波),是无法计算红移的。

看左图,我们地球接受一个天体发射来的光所显示的红移越大,也就表示该天体离我们地球的距离越远,它的退行速度也越大。红移的大小由红移值来衡量,红移值用Z表示。就是某天体发光波长a与该天体物质在实验室里的吸收波长b的差除以b。Z(a-b)/b

天体红移的量度是用红移引起的相对变化表示,称为Z。如果Z=0.1,则表示波长增加了10%,等等。只要所涉及的速率远低于光速时,Z可等于运动天体的速率除以光速。所以,0.1的红移意味着恒星近似以1/10的光速远离我们而去。Z=2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对应于宇宙学的速度是等于光速的80%。科技界已知最遥远类星体的红移稍稍大于4,对应的‘速度’刚刚超过光速的90%;经现今天文观测测定星系红移的最高记录属于一个叫做8C1435+63的天体,其红移值等于4.25。然而通过计算得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红移是1,000多了。

又现今天文观测精确测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非常精确地符合温度为 2.726±0.010K,接近黑体辐射的绝对温标2.725K。并且宇宙背景辐射具有高度各向同性,温度涨落的幅度只有大约百万分之五。温度2.726K时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波长接近于7.35cm,频率在4080兆赫左右。

笔者异论用哈勃定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红移可以很好解释两个超巨大黑洞撕爆后能量球以光速膨胀了37.6万年后,然后高频射线波在3~4千K的高温下扩散了开来。能量高、波长短、频率高的射线,经137亿年后,被膨胀的区域降温到了2.726K,能量变低了、波长转长了、频率变小了。

根据现今科技界的观察水平,用红移测得类星体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

各种各样的类星体的极大的红移使科技界认为,它们均以极大的速度(即接近光速的90%)远离地球而去;还使科技界设想,它们是宇宙中距离最遥远的天体。而笔者异论认为有一些类星体可能是一些膨胀区域的黑洞撕爆处位置,最后残存的一些天体,另有一些类星体可能是一些膨胀区域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超巨大星系级恒星。

 

四.有银河系的膨胀区域

 

哈勃定律,红移简述后,再来看上图n0区域。设:f1(有紫圈)为银河系,从f1看过去f2、f3、f4距离,画的有一个比一个远,用哈勃定律来说,一个天体发射的光所显示的红移越大,该天体的距离越远,它的退行速度也越大上图中画法,正好指证了f1f2、f3、f4的距离一个比一个大和扩撒开来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

根据科技界大量的天文实验观察测定,有从银河系任一方向看出去都是这种情况,都很符合哈勃定律的规律。于是这样构思画出的上图中,朝该方向几点f没有错了。如果先假定银河系f1的位置,就是n0膨胀区域的黑洞撕爆中心,应有各方向星系、星系团的距离越远,扩撒开来的速度也快,上图的画法没错,根据上图笔者也能有很好的解释。

但是,根据笔者异论宇宙是无数个区域由一个区域连着一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有镶嵌在其它区域里这一理论。在上图里,先假定银河系f1的位置为n0膨胀区域的黑洞撕爆中心,这样朝任意方向看,在很大距离范围里,虽能很好符合哈勃定律,也会有一旦跨过了收宿区域,将会有大量的蓝移现象出现。但围着银河系的周围还不够空旷。

如果反过来以n0处为膨胀区域的起爆位置,那么我们的银河系f1的位置就变为了跑在n0膨胀区域较前层面的星系,这时从上图里不但能看到前面所说的情况,而且能更好解说。

下面笔者来试解说一下,根据科技界大量天文实验观测有离我们银河系距离越远的星系团越活跃,最远的为活跃星系——类星体,这是人类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红移也反映了类星体的退行,而且符合哈勃定律。

笔者异论,上图中的n0处,是由两个超巨大的黑洞在撕爆后,形成了一个超巨大的能量球在不断膨胀,过程当中,能量球的前锋波阵面上的能量波不断的扩撒出去。扩撒出去的能量、物质,生成天体的早、晚次序排列:一般黑暗冷寂星系或黑暗冷寂星系团天体;——到古老级恒星组成的螺旋星系、椭圆星系、及有其所组成的古老级星系团天体;——到常态级星系团;——再到较活跃星系团;——极为活跃星系团类星体。现在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上图n0中心区域,是一群属极为活跃星系团的类星体,f4为活跃程度低一点的星系团,f3为更不活跃的星系团,f2为邻近的常态级星系团,f1为我们古老的银河系所在星系团,再前面的f该是更古老的天体——黑暗冷寂星系团了,每个类型级别的天体,以n0撕爆中心扩散出去,占有厚厚的一层球壳型形状区域空间,以f为跑的最远,所占有的球壳型形状区域空间最厚大,f1次之,f2又次之…,当然相互间并没有严格的分界面。

根据科技界大量的天文测试数据,从我们的银河系看出去其它天体都在飞离,并基本按照哈勃定律退行,各天体和银河系之间的距离每相差一个百万秒差距将有近6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其实其中有些天体是因为和我们的银河系同处在膨胀区域n0的较前锋球面弧形面的厚厚的球壳层面上,这个厚厚的球壳层面,犹如画有大量黑点的气球表面,当气球被不断吹大时各个黑点都在分离,盯住某一个后,再看其它黑点相隔越远的黑点分离的越快,银河系就是某一个黑点,如果真的能找到这个球壳层面,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圆弧曲率面。根据科技界大量的天文测试数据这个圆弧半径要将近137亿光年,许多天体就象处在一个球半径137亿年的厚实的果壳层之中。

另有一些天体从膨胀区域中心n0处的扩张飞离应是垂直于这个层面的紧跟追随,而速度呢,且是一个比一个慢。这是由于从膨胀的巨大能量球中,晚一波分离出来的能量波所生成的物质天体,落后于前一波能量波所生成的物质天体,时间上晚了,所以生成的物质天体距离看起来也就比前一波远了。同时巨大能量球中一波又一波的能量波被分离出去,使巨大的能量球能量一点一点减少,从而使巨大能量球中出来的能量波推动力小了,出现了推动能量波生成的物质天体飞离速度也一次比一次弱了,出现了飞离速度减慢。

好比一大群身体素质不同的人聚集在广场,去参加马拉松比赛。跑道有东、南、西、北四条笔直的通衢大道(也可设想有更多方向的大道)当起跑后,这一大群身体素质不同的人朝各个方向散开来,跑进东、南、西、北四条笔直的通衢大道,空中有架直升飞机专门盯着、跟着一位朝东方向跑的穿醒目红衣者。这位穿醒目红衣者身体素质中等偏上,当跑了一段时间后,空中直升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身体素质好的跑到前面去了,身体素质差的落在了后面,队伍被越拉越开,每个人的速度也越来越慢,在长长的一段路面上布满了人。前头路面上人密一点,后头路面上人稀一点,靠近广场几近没有人了,只留下几个组织这次马拉松赛的组织者。盯着、跟着穿醒目红衣者上方的直升飞机里面的观察者,带有高精密测距、测速仪器,并极精于计算,于是他马上得出,距离穿醒目红衣者的前后跑步者都在退行,相离越远的退行越快,并且每百米有一米/每秒的退行速度,跨过广场向西方向,侧测到每百米有二米/每秒的加倍退行速度,朝北,朝南的跑步者们也在越来越远的退行离开。

从膨胀区域中心n0处飞离出去的某一方向上的一群天体,就像这种情况,跑的越前越远的天体跑的越快,后面的天体一个比一个慢,后面的天体看前面的天体像在离我而去,也就是所谓的退行,并且越远的天体退行的越快。前面的天体看后面的天体也像在离我而去,也是所谓的退行,并且越远的天体退行的越快。

再另有一些天体的飞离应是垂直于这个层面朝其它收缩或膨胀区域的飞离。从上图中看,有一些天体f、s们出现在了我们的银河系f1前面了,变成了我们的银河系f1在追赶天体f、s们,而且越追相离越远,根据哈勃定律,科技界测到各天体和银河系之间的距离每相差一个百万秒差距将有近6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s们的红移速度很可能数值是不一样的,造成了哈勃定律的退行规律不固定,)在这里用上图作这样的解释也很合理,我们的银河系f1在追赶前面的天体f们,是因为从膨胀区域中心n0处飞离的天体f们比我们的银河系f1起步早,速度快,我们的银河系f1追赶不上天体f们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咯。

又与收缩区域里的天体s们的关系,这是因为天体s们和有些从膨胀区域中心n0处来的前锋天体f们都已经处在收缩区域n1里了,天体s们在进行着回缩运动,向收缩区域n1的中心奔进,越向收缩区域n1中心,奔进速度越快,我们的前锋天体f们也正好一起跟进,两种类型天体交混了,而我们观测到的表象,也能有很好符合哈勃定律的退行规律,一个百万秒差距将近有6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但到某一距离后,会需要重新测定一个百万秒差距将近有多少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找出正真是收缩区域里的天体s们的回缩运动。

上面的解释完全行的通,能符合膨胀区域、受缩区域相互镶嵌在一起共同组成宇宙的理由。

一般膨胀区域的最后结局应是大量的天体在不断的扩散中,经过几百,上千,上万亿年在太空中的漫漫漂浮,遨游。有些天体闯进到收缩区域的中心,被收缩区域的中心巨大黑洞吞噬掉了,成了人家的美餐;有些天体穿过收缩区域边缘,逃脱了被收缩区域中心处的巨大黑洞的吞噬,又去进行漫漫的太空遨游,寻找自己的归宿;再有些天体游进另一个膨胀区域,与另一个膨胀区域的一些天体们碰撞,结合,组成一个全新的收缩区域;更有些天体闯到了另一个膨胀区域的始发地,与它们留守在当地漂移了千万亿年的一群天体们组织起下一场的收缩,膨胀运动。而自己膨胀区域的中心地带附近,一些留下的天体们在游移碰撞中,也进化出了个相当规模的黑洞,它静静的等待着,准备着捕捉一切闯进来的天体物质。就像一场马拉松赛开始后的广场上的组织者们一样,在考虑着下一场的马拉松赛,怎么样再次把各式人等吸引,收聚过来。

通过上面的描述,笔者的认知,宇宙就像一部永远开动着的机器,一部真正的,唯一的永动机,大肚的允许着宇宙中的点点滴滴暴、涨、缩,暴、涨、缩。一切天体们基本上都是处于不同的运动中,源动力就是某点上的大爆炸。

 

五.膨胀区域、收缩区域求证

 

经过笔者不断的思考膨胀区域、受缩区域相互镶嵌在一起共同组成宇宙理论,还可以进一步求证,下面谈谈笔者求证思路,也希望有兴趣者一起来帮助证实完善。

A.有待进一步证明宇宙存在膨胀区域的天文观测

1.         从银河系某一方向看出去,在遥远的地方有越远越空旷;当有一较大空旷区域内只有少量年轻的活跃天体—类星体时。膨胀区域中心可能就在此处了,如再有几个活跃天体—类星体出现蓝移现象,膨胀区域中心在此更有理了。

2.         越过空旷区域到更遥远的地方,根据哈勃定律,天体和我们银河系之间的距离关系,不是每相差一个百万秒差距有6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而变成每相差一个百万秒差距约有12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成了真正的一些天体与银河系反方向的分离速度,这时如有出现超过光速的扩撒开来现象也很正常。用笔者下面讲到的嵌定参照点方法,两个天体超过光速的扩撒开来一点也不奇怪,一点也不违反光速最快,是常数。光速老大地位不需改变。

3. 在遥远的地方,近那较大空旷区域左、右两边,如能找到与银河系成近直角扩撒飞离开来的天体。

4. 用天体距离计算方法来求证宇宙生命没有确定,也无法确定。如我们首先用先进的、科学的、比较准确的鉴定方法,鉴定出一些有成长特征的星系所经历的年代,像把银河系定为120亿年左右,a星系定为100亿年左右,b星系定为80亿年左右,c星系定为60亿年左右,d星系定为40亿年左右,f星系定为20亿年左右,用这些成长时间比较准确的天体作为参考。然后利用现代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查看星空,如当观测到100亿光年远处有某天体,很像银河系一样古老,那么马上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现在年龄,即等于传来信息,用光走了100亿光年到达我们的地球,加上像银河系一样,成长了120亿年的成长史,两者相加之和220亿年,也即是100亿光年处某天体的现今年龄。如能正好找到反方向也有一天体,被观测到距离我们的地球60亿光年,天体成长年龄很接近d星系,约为40亿年,这样用传来信息的光走了60亿光年,加上d星系约为40亿年左右,得到成长期100亿年,再加上前面的220亿年等于320亿年。远远大于了用3K微波背景测出的宇宙137亿年寿命,这样两者必有一错,如用宇宙镶嵌理论来解释,容许存在另一区域,一切问题就没有了。如再补加上信息传出后两天体又反向退行的距离,那更是超出了宇宙137亿光年距离的理论。

用上面方法如能正好找到镜像对称的另一个银河系,再根据哈勃红移理论来计算出分离速度,也有可能通过计算求出我们银河系是处在大爆炸后的哪一波被分离出来的物质流。因为第一波分离出来的物质流根据牛顿的惯性原理,应是一直以近光速朝前运动的,最后留守的物质群又应在大爆炸的原地附近。中间分离出来的物质流就像哈勃红移理论所说的有一定的规律可依。

以上四点事件,今后如通过天文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真得被观测到,侧宇宙有膨胀区域,银河系处在膨胀区域近边缘也就完全成立了。

B有待进一步证明宇宙存在收缩区域的天文观测

1.从银河系某一方向看出去,在遥远的地方有不少天体有向心绕旋,或朝一个大的黑暗区域奔进现象。

2.跨过遥远的有不少作向心绕旋的天体后地方,或跨过遥远的有不少天体朝一大黑暗区域奔进现象的后面地方。不断有天体出现蓝移现象,并有点反向符合哈勃定律,收缩过来的速度越来越慢。某一段距离上的天体们和我们银河系之间的距离每相差一个百万秒差距将引起一定公里/每秒的蓝移速度。

3从银河系某一方向看出去,在遥远的地方有不少天体作向心绕旋,或遥远的地方有不少天体朝一个大的黑暗区域奔进现象,黑暗区域处的左、右两边会找到与银河系成近直角的向心运动天体。

4. 从银河系某一方向看出去,一个百万秒差距将近有60公里/每秒的红移速度。到了某一距离后,突然红移速度不是一个百万秒差距60公里/每秒,而变成另一数值,这时就可以思考是否进入了另一区域。

以上四点事件,今后如通过天文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被观测到,侧宇宙有收缩区域也完全成立了。膨胀区域、收缩区域相互镶嵌在一起共同组成宇宙的理论也大功告成了。细节就有待于以后慢慢推敲了。

 

六.简述一下嵌定参照点⊥

 

如:(图3),A、B为两宇宙中分离天体,用笔者的嵌定参照点⊥法,能求出A、B两天体的分离速度和A、B的各自绝对速度。如图中m为观察者的位置,他看到A天体向左方向, B天体向右上方向。两天体的分离速度方向通过各自向后延伸,同时对两天体飞离速度方向线,作一平面层,并平移,最后终能找到一点O位置。把O位置看成为A、B两天体的虚位分离起点,如果m观察者的位置也正好在O位置时,侧可简略了m观察者到O点的距离测算。O点在笔者的异论里,有待科技界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能够通过极先进的检测仪器对许多不同方位的天体虚位分离起点测、求到,那么这个虚位分离起点——O点,理应是膨胀区域的撕爆点了。测出A、B两天体飞离O点的各自实际速度,再连接A、B两点作连线,在该连线上可作无数个嵌定参照点⊥,作O点到A、B连线的垂直点为零点嵌定参照点⊥,以站在这个嵌定参照点⊥的位置上,侧可计算A飞离嵌定参照点⊥的速度与距离贡献, B飞离嵌定参照点⊥的速度与距离贡 献,通过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就能得到答案。于是就可得出A、B两天体共同分离速度和对距离的贡献了。假定已经测出VA离O点的速度为3/4C光速,VB离O点的速度为2/4C光速,两天体背向成角度的分离。通过计算两天体的分离速度可以大于光速,但一定得小等于2倍的光速(≤2C),因为现今科技界测到的最大速度是光速,暂时速度的老大位置是光速座着。一旦测到>2C的两天体分离速度,那时再来研究速度问题还不迟。

上面A、B两天体的分离速度图是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示意图。(图4)为A、B两天体的背向分离速度图,是分离速度值可能会有最大的一种。(图5)为A、B两天体成直角的分离速度图。(图6)为A、B两天体同向成角度的分离速度图。(图7)为A、B两天体同向的分离速度图,是分离速度值可能会有最小的一种。(图8)为A、B、C三天体成一线的分离速度图,计算A、C分离速度时只要不看B,把B忽略就行了,就如图4一样了。同样最大速度不能大于2倍的光速。

 

七.用简单的相对论推导方法印对嵌定参照点⊥方法

 

如左图:构思不尽最好,暂不管其合理程度有多大,利用勾股定理解释最简单,只要能达到了对相对论最最关键的时间因子r的出处有个解释,能说清楚就可算是笔者的愿望和目的了。

A:为光速,即为一光秒所走距离

B:为飞船速度,也为一秒钟所走距离

C:飞船上人看到光一秒所走距离

光从O点出发到O1点,受镜子反射回到O点,又受O点镜子反射回到O1点,来回运动。飞船从O1点向O2点飞去时,飞船上人看到光一秒钟所走距离被拉长了,如C走法。光来来去去走动如锯齿形运动。

取上图的图形计算:A2+B2=C2 (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C=(1-B2/C2)1/2,因为真空中光速最快,每秒走30万公里,是常数,真空中速度不会变。这样光速不会变,但是C这段距离确实要比A这段距离长。要等式有理,爱因斯坦想出了变时间。设了个时间因子r可以使时间延长, 可以使空间收缩。

r=C/A=⊿t′/⊿t=1/(1-B2/C2)1/2=1/(1-v2/c2)1/2

⊿t′运动时间间隔   ⊿t  静止时间间隔

V   物体运动速度    C  光速

利用r=1/(1-v2/c2)1/2这个时间因子,一个非常伟大的理论,结果得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几个基本公式:

1)相对速度公式:

v =|v1-v2|/ (1-v1v2/c2)1/2

两物体速度是v1,v2,它们之间速度的差是v,过去我们认为

v=|v1-v2|,现在被这个v=|v1-v2|/ (1-v1v2/c2)1/2公式决定了,没有物体可以超过光速。

2)相对长度公式:

L=Lo (1-v2/c2)1/2

Lo是物体静止时的长度,L是物体运动时的长度,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长度越压缩,当物体以光速运动时,物体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为0。

3)相对质量公式:

M=Mo/ (1-v2/c2)1/2

Mo是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是物体运动时的质量,v是物体运动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质量将为无穷大。

4)相对时间公式

t=to (1-v2/c2)1/2

to是物体静止时的时间流逝快慢,t是物体的运动时的时间流逝快慢,v是物体速度,c是光速。由此可知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时间走得越慢,当物体以光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时间就不再流逝,从而时间停止。

5)质能方程:

E=mc2

也是从公式m=m0/(1-v2/c2)1/2得到的质能公式

用简单的相对论推导方法印对嵌定参照点⊥方法,两个天体超过光速扩撒开来一点也不奇怪,一点也不违反光速最快原理。拿去了嵌定参照点⊥,站在一个天体上看另一个天体的飞离,得到飞离速度大于光速,于是说有比光速还快的运动是不对的。一旦科技界测到了大于2倍光速的运动物体,那时再来讨论速度的老大位子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