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47:05
访谈(五)
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王铁琨副司长
谈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11-10
[王铁琨]很高兴在这里跟各位网友一道交流“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前不久我被派到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刚回来,所以访谈推迟了一些天,请大家原谅。现在回答大家的问题。
[网 友]据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国家语委首次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请问,国家语委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目的、意义何在?
[王铁琨]这个问题是个关键问题。《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确是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发布的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一部。发布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语言国情的关注,积极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并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序言讲道: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用于交际、思维和文化传承的最为重要的符号体系。语言还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最为重要的记录者、传播者和标志牌。语言同民族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个民族可能使用多种语言,一种语言也可能为多个民族所使用,尽管如此,语言仍然被视为民族的象征,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软国力”的一部分。语言也会不停地向外传播,是文化的和平使者,有时也可能为文化侵略者服务。
如果把与语言相关的各种活动称为“语言生活”的话,语言的学习与教育、语言在各种场合各个领域的运用、语言研究及其成果的开发应用等,便都可归入语言生活的范畴。语言生活的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语言生活的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所以,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于引导民众关注语言生活、把握语言国情,对于语言规划(包括语言政策)的制定,乃至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的政策制定,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网 友]此项工作这么重要,为什么以前没有做?
[王铁琨]主要是受条件的限制。过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定性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多,定量的研究少,借助现代化的研究手段更少,以致于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非常有限,对语言国情的了解处于若明若暗的状态。
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启动这一课题的条件:从主观上讲,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关注语言生活、把握语言国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语言国情的了解若明若暗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客观上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语料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主要领域年度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与研究,已经成为可能。有鉴于此,教育部、国家语委自2004年6月起,陆续与有关部委和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及其各分中心,以各分中心建立的动态流通语料库为基本监测平台,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平面媒体、有声媒体、网络媒体、教育教材和海外华语的语言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立项设立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分年度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的基本状况及其热点问题。可以说,正是上述两个举措,初步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网 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的内容主要有那些?
[王铁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分上、下两编。上编的基本内容,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对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的若干方面所作的调查报告,包括领域篇、专题篇、热点篇、港澳台篇、参考篇五大部分及介绍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等内容的附录。下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2005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语言使用状况的统计数据,包括调查报告和调查数据两大部分。(详见目录)
上、下两编的内容和数据,基本能够客观反映出2005年度中国社会语言生活的实态,既可以为专家学者研究语言生活、语言规划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或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学术支持。报告(特别是数据)主要是写实的,强调实态描写,因此,公布之后相应的深度研究需要快速跟上,希望语言学者和语言学研究生们充分地利用好《报告》提供的这份素材。
[网 友]此次公布的数据与国家语委2004年底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数据有何关系?
[王铁琨]此次公布的数据完全是年度的,即2005年的,突出年度社会语言生活的动态变化。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总表,2500高频字与一级常用字比较,3500高频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比较,前7000字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比较,“用字总表”中未出现的通用字,繁体字,异体字,不合现行规范的类推简化字,旧印刷字形,旧计量单位用字,方言字,日本汉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高频词语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高频词语用字表,标点,数字,字母,其他符号,高校网络媒体BBS用语表和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等。而2004年公布的数据则相对是一个常态的数据,来源于1999—2004年国家语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务院支持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这次调查历时5年,调查的面很广,得到了大量非常珍贵的数据材料(数据资料作为《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一种,近期将由语文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个是“年度”,一个是“常态”,调查的内容、方法、手段尽管不尽相同,但我认为数据结果都是相当有价值的,完全可以互为补充,甚至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一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对语言生活面貌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尽量多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和数据,从总体上把握语言国情。
[网 友]李宇明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一部,您能介绍一下《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发布的有关情况吗?
[王铁琨]好的。我简单介绍一下。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精神,在新的时期积极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分A、B两类。A类是语言文字的“软性”规范。语言文字现象往往具有弹性,有时很难确定规范与否。语言文字规范制定难度大,并需要一个试行试用的过程。这类“软性”规范的发布,既让社会有所参照,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又留下了足够的弹性空间。有些“软性”规范通过试用完善,还可以修订后升格为正式规范。
B类是中国语言生活的状况与分析,主要发布语言生活的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研究数据,为国家语言决策提供参考,为语言文字研究者、语言文字产品研发者和社会其他人士提供服务。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发布是开放的。各年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分A、B两类连续编号,形成系列。发布的成果不仅选自国家语委的项目,也吸纳其他基金项目和社会研究者的优秀成果。《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出版也是开放的,欢迎各家出版社加入《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出版行列。《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出版内容和出版单位的选定,都遵循一定的遴选程序。
[璩永轩]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人:你好!我想求购一本今年6月贵司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不知什么地方能够买到?另外这本书是不是将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每一级常用字又重新罗列了一遍,即有没有2005年度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谢谢回复。
[王铁琨]您好!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并没有罗列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更没有所谓2005年度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只是从考察年度实际用字变化状况的需要出发,以调查范围所得“用字总表”的前2500高频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一级常用字进行了比对,以前3500高频字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一级常用字”中有357字在本“用字总表”前2500高频字中没有出现,《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398字在本“用字总表”前3500高频字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调查比对结果,既有统计学的依据,更有语言学的价值。
关于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新闻发布会召开后海内外许多朋友就来电来函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此书,现在该书已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网友和读者可自行联系邮购或到当地新华书店购买。商务印书馆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邮编:100710;电话:010-65252026,65253913;网址:www.cp.com.cn。购书过程中如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与我司联系(电话010-66096726,传真010-66096725),我们愿意协助联系,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
[刘扬涛]语料选取的问题。当下资讯非常发达,在“绿皮书”中语料的选取已经涉及到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一条同样的信息会在不同的媒体中进行报道,也会形成一种信息高频率、高分布率现象,这样的信息重复,涉及到语料数量定量统计与语料实际反映的信息度之间的关系,在语料选取中是否要进行识别、筛选,或者说是如何进行处理的,谢谢。
[王铁琨]您提的问题很专业,也很重要,先谢谢您的提醒。目前我们尚没有语料信息度的考量要求,主要调查的是媒体的用字用语情况。选择媒体,报纸综合考虑了“发行量、发行区域、发行周期、媒体价值、阅读率”等因素,广播电视综合考虑“传播媒介、媒体级别、播出时间、节目样态、文本现存”等因素,网络选择主要门户网站的新闻文本作为调查语料(网络BBS另计)。由于是在大规模海量语料中进行调查统计,目前还没有进行对具体语料的识别、筛选(包括没有剔除含有乱码、无法显示的字符的语料,也没有或无法甄别全部文本中的别字)工作。从调查项目看,有些识别、筛选工作是需要的,但眼下能不能做到,还要视各方面的条件和工作进展情况来定。
[杜晶晶]对社会生活的动态监测应该说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进步的意义,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能监测的都是一些实质性意义的社会现象,比如:三农问题、住房问题、贷款政策等等。为什么要对语言生活进行监测呢?尤其是分这么多不同的种类,网络、有声、平面、教材等不同的方面?语言本身不就是一个开放的、能产的、无限的活动体吗,对语言生活监测的意义在哪里?
[王铁琨]为什么要对语言生活进行监测研究,对语言生活进行监测研究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问监测研究的目的,后者问监测研究的意义。其实,这两个问题我在前面都概括地回答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我想补充说明的是,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它不像三农问题、住房问题、贷款政策等那么“有形”和“实在”,但它的动态变化也是我们现时生活的一个直接反映,且这种反映在不同媒体均有体现。
语言文字作为国家资源,它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语言文字应用的发展、规范、庞杂、倒流甚至混乱,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间接反映着生活目的、社会导向以及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报刊语言如果同六七十年代的报刊语言作一个对比,很明显就能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烙印和社会主流声音。
更近一些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的迅速普及,话语权的分散,都直接在语言文字应用上有所反映,当今的语言文字应用,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和热点。我们通过对语言文字现象的长期监测,特别是对这些变化和热点的跟踪考察研究,最终可以得到一个语言生活变化的总体走势,从而掌握这条走势的趋向,预测未来的走势。
所以说,对语言生活的调查和动态监测,其实就是对我们本身生活的这个社会的关注,只是关注的具体对象和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关俊红]05年的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数据来自对平面媒体(15种报纸)、有声媒体(13家电视台)、网络媒体语言的统计分析,另外只分析了两部对外汉语教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是否应加快对母语教材的分析速度?如果将教育教材以及海外华语等的语言状况进一步加到整体语料的分析中,会对整体的数据有怎样的影响?是否应注重不同载体形式的数据的独有风格的调查和分析?
[王铁琨]是的,您提得对!应该注重不同载体语言数据的调查与分析,特别是要注意教育教材(又可分为母语教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等等)语言和海外华语独有风格特点的研究分析。前三种(平面、有声、网络)都属于媒体语言,把相关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分析是必要的;教育教材语言和海外华语则情况不同,各有其鲜明的特点,宜分别进行数据归总和分析研究,一般不会同媒体语言语料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这一点务请放心!
根据8月底我司在厦门召开的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第二次工作会议决定,教育教材语言的统计分析已经加快了步伐,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需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2006年拟发布10种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统计数据;基础教育教材的统计分析工作也已在着手进行中。
教材语料采集建库是教材语言分析的基础,教材语言数据统计分析是为相关出版单位服务的公益性科研工作,希望有关的教材出版单位打消顾虑,多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分中心创造便利条件,支持他们的工作。
[网 友]在《2005年高校网络媒体BBS用语表》中有“BMW”这个词条,解释的意思是“长舌妇”,“BMW”也是汽车品牌“宝马”的英文缩写,在2006年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中为“别摸我”的拼音缩写。对于这种词语意思,随着时间不断出现新词义的情况,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王铁琨]您举的是网络BBS词语的例子,但是很典型,谢谢您的补充。网络BBS词语的词形和词义均带有不稳定性,所以我们在相应栏目中用的是“释义或提示”,而不敢贸然说“解释”。其实不止网络词语,整个语言系统中的新词新义新用法都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在重大变革面前更是如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特别关注。国家语委已经立项进行年度新词语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计划从2007年起,每年出一本编年本新词新语(包括新义)词典(2007年出2006年编年本)。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也设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攻关研究在大规模语料中如何利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新词新语,相信在今后的年度报告中会逐步有所体现。
[网 友]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2005年网络媒体的监测数据,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兴趣和关注,但监测对象主要针对的是七所高校的BBS论坛。请问今年中心的监测范围是否会扩大?涵盖更多的领域?
[王铁琨]肯定会的。无论是在监测类型还是在监测站点数量两个方面,都将有所扩展。从监测范围看,2006年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的监测范围拟涵盖新闻网站、BBS和博克(BLOG)等更多领域,其中BBS也将不仅仅限于高校。同时,在监测站点数量和获得的语料总量上也将比去年有大幅增加。可以预见,《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将会发布更加丰富的网络语言内容和更加准确的网络语言监测研究数据。
[网 友]请问可以提供汉语最常用字的前九百个吗?
[王铁琨]当然可以提供。这些数据资料是完全公开的,您可以查阅《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9月第一版)。
统计数据和计算出的汉字覆盖率显示:掌握了581个汉字,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媒体上80%的文字;掌握了934个汉字,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媒体上90%的文字;掌握了2314个汉字,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媒体上99%的文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汉语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掌握了581、934个汉字,就能读懂媒体上80%、90%的内容,因为语言理解、语言学习还涉及到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和文化背景等诸多的因素。所以,我们对汉语最常用的这581、934个汉字,也需要科学地分析和解读。
[网 友]最近在网上看到《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非常高兴,但是其目录与正文内容不一样,好像发的不是全文。请问:这是为什么?哪里能买到该报告的全文纸质版?
[王铁琨]网络上发的确实不是全文,因为文件太大。您想要得到该报告的纸质版,可以到书店看一下;如买不到,也可以向商务印书馆邮购(地址、电话见前述)。
[周美林]我想问一个关于网络语言的问题。上海市人大通过《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它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这是国内首次通过地方性法规来限制网络语汇。您是如何评论这一现象的?
[王铁琨]不止是政府公文和教科书,《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还规定:“新闻报道除需要外,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这意味着“美眉”(妹妹、美女)、“稀饭”(喜欢)、“粉丝”(英语fans的汉语读音,意指追随者)、“PK”(PlayerKill的缩略,对决、比试、较量)等网络语汇,不能进入教材和政府文件,一般也不能进入报刊。上海市作出这样规定,说明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群众呼声和工作基础,表明语言使用时需要注意领域的,网络语汇主要在网络上使用,许多网络词汇不适宜在以规范语言为载体的政府公文、教科书和新闻媒体中出现。当然,网络语汇的规范化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
[董彦彬]“争奇斗艳”的网络用语是否会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冲击?
[王铁琨]世上“纯而又纯”的语言是没有的。网络语汇对汉语的规范和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是肯定的,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即使是消极的部分,也不宜对这种影响过分高估。因为网络语言是一种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口头语言,使用人群相对有限,并借助和依赖于网络环境。一旦离开了特定的人群和网络环境,许多网络语汇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杨 艳]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形成一种热潮,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出炉,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很详尽地报道了中国大陆使用汉语的现状。但在全球范围内,还有一个更大的华语圈,世界各地对汉语的整体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差异。不知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否能把这整个的华语圈都囊括进来,我想,这对于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会有非凡的意义。更进一步说,汉语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规范呢?
[王铁琨]您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眼光!从中国大陆汉语使用的现状,谈到华语圈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汉语规范。我认为,破解这个问题,需要处理好语言规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源与流的关系。语言规范化首先是交际交流的需要,从全球华人之间顺畅交流的需要看,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肯定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规范又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规范并不是要把活生生的语言框死;在汉语主流规范的前提下,应该也必须允许不同华语地区语言差异的存在,这就是文化多元性在语言上的“多样化”反映。放眼世界,中国大陆地区始终是汉语规范的“源”,起着主导作用,其他华语地区则是汉语使用和规范的“流”,世界华人都在关注中国大陆的汉语规范化工作。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进而影响全球华语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使用状况报告(2005)》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适应全球“汉语热”的逐步升温和华语地区的上述需求。事实上,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就有“海外华语传播概况”“海外华人华侨分布”等相关内容作为参考篇,读者可参阅。
[网 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什么要设海外华语传播栏目?
[王铁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没有专设“海外华语传播”栏目,只有一篇介绍海外华语传播概况的文章,供读者参考。这是因为:
海外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情况各异,但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只要有条件,他们就会努力对下一代进行母语教育,在海外开展华文教育,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所在国的语言政策,主流社会的语言环境、经济文化状况等等。在有的国家,由于种种原因,开展华文教育困难重重。为了获得母语教育的权利,当地华人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海外华人社会的母语教育,绝大多数是靠华社自己捐资而办。这和处于母语教育大本营中出现的某些淡漠母语教育的状况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国人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的启示。另一方面,了解有关国家的语言政策和华语的生存环境,对于我们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海外华人社会母语教育还使我们重新审视世界汉语教学的对象。长时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近年来这种关注被推到了极点。按照现在一般的看法,世界上有3000万人在学习汉语,那么,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其中为数不少的汉语学习者所进行的依然是作为第一语言的本族语学习,或者是特定环境下的第二语言的本族语学习。看看那些地方的华文媒体,看看当地华人社会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华语教学的性质。事实告诉我们,用纯粹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实施对华人社会的母语教育是有失妥当的。而多样化的教材,多样化的教学大纲、多种测试方式等等的需求,则给我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海外华人社会的母语更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华语”这个概念。汉语已不再为中国所独有,“全球华语”的存在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充分认识华语规范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语言规范,处理好不同地区华语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开展语言规划,制定正确的语言政策和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 安]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高频字与“一级常用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比较,有许多高频字是这些字表中没有的,请问这些出现在权威字表以外的字主要来源于哪里?跟媒体性质有没有相关?是否显示我们有必要修订原有的一些字表、词表?
[王铁琨]这些出现在权威字表以外的字主要来源于报纸,其次来源于网络,跟媒体性质没有太直接的关系。统计数据显示,前2500高频字、前3500高频字与原有“一级常用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因为时代不同了,语言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结果为我们今后制定更加合理、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字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网 友]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公布的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中,许多的词语都很长,读起来不是很上口,这是不是和流行语的特点不符合呢?
[王铁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联合有关单位,连续五年发布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您提的这个问题是个学术问题,确实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
据我所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很重视来自各方面反馈,前不久还专门就此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听取学界的意见。我将把您的意见也转给他们研究参考。
[网 友]《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下编,对中国主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统计数据没有反映,请问国家语委有无计划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王铁琨]国家语委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调研,准备在合适的时机、与适当的高校和研究单位共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若干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并建立相应的动态流通语料库。条件具备后,即可开展相应的监测研究和数据发布工作。
[王铁琨]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暂时先到这里。感谢网友的提问,感谢大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帮助我做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各位同事。最后,我还有两点需要补充:
第一,《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是国家语委第一次发布语言生活绿皮书,由于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加上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作中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报告和数据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憾,我们已经在《后记》和总结会上做了初步归纳,并在启动2006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采取了克服和改进措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听到大家更多的意见、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质量。
第二,根据约定,这次在线访谈完全是围绕《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进行的。访谈过程中,有些网友提出了“游离”于《报告》之外的语言文字应用中的问题,包括多音字问题、方言问题、异形词整理问题、普通话推广政策与水平测试问题、《规范汉字表》研制问题、繁简字使用政策问题、姓氏生僻字问题、教育教材的改进问题,等等。有些网有还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上述问题和建议,我们准备以适当方式予以回复。
再一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