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亨:城市广场的文化观照(2005-12-08 南方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16:47
城市广场的文化观照
2005-12-08 09:11:05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谭元亨
城市广场的兴起,对中国而言,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证明了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空间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广场,成了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一个成功的广场,无疑是一部交响乐章,一首诗,充满了永久的魅力,有着无限的美之韵律。
城市是文化的产物。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势必为行政管辖的所在地。不似西方某些现代国家,三权分立,各自可是行政、司法、立法所在地,分散在一个国家好几个城市,文化中心也就脱离了行政的束缚。其实,就是在今天,我们称京派、海派、广派之际,文化中心也就无形中有了几个地方,只是海派、广派缺乏中央集权的支撑,有些人不认账罢了。其实,上海的文学奖,有的品位与档次,就不见得低于北京的国家级奖。有的甚至得了国家奖,在上海却排名在后。广州不好说,但是,换一个文化坐标,广州不一样有标杆、品牌及出类拔萃之作么?文化的多元化,同样与文化区位的不同分不开。所以,即便作为城市广场,我想,南北的差异,也会令其展示出五彩斑斓的异彩来。正如我前一篇所说的,自诩比天安门广场还大的这种比较,乃是文化上没出息、盲目性的表现,与其说狂妄,倒不如说是一种畸形的自卑之反弹罢了。
因此,在南方,各大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的广场,如何体现出珠江文化的特色,表现出所在城市的地方风味,却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今,见清一色的罗马柱及沉降式的广场,总教人匪夷所思。所以,多年前,在深圳南山的荔枝广场,那是公园前庭的一部分,也就曾由衷地发出了赞叹,说“仿佛置身于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即田园交响曲之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或精神上的享受,并祈望这永远没有终止符”……
可以说,城市广场,当有巨大的文化内涵去发掘,有更高深的艺术构想去创建,千万不可千人一面,成为已是一再雷同的城市建设的又一个痈疽。
城市广场的文化内容,艺术素材可以有很多,甚至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去吸取,如陈残云的《香飘四季》,不也可以成为城市广场的主题及构思么?而《三家巷》、《虾球传》中的人物,也同样可以成为广场雕塑的对象;甚至新时期的若干名篇,也同样如此。我们常讲,广场一般要讲究风水,要藏风、聚气、得水,或者用广东的谚语:风生水起,那么,这些文化、历史、艺术的要素,也同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气与水,同样可以叫一个城市广场风生水起人气旺。
其实,在国际上,诸如时代广场、独立广场、人权广场、巴士底广场——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及历史意蕴的,这里就不一一加以描述了,而颇具争议的新奥尔良市的意大利广场,虽然有人说它是“建筑上的玩笑”、“丑天鹅”,可它却是别具风格、让人过目不忘的。其广场是一个大圆形,中心水池有意大利地图的缩小形状,广场一边是高低错落的弧形柱廊及拱门,在采用古典材料及柱石外,还用上了不少现代材料,如不锈钢板、镜面瓷砖、霓虹灯等等。很难确定它是古典还是现代,仿佛有些随心所欲;风格上也时雅时俗,似乎无法统一。不过,从空间组合的效果而言,流水的运用与整合,倒也别出心裁。不管怎样,它体现了当地意大利人对祖居地的怀念,人文观照上自有可取之处。
因此,城市广场,是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也更应具有艺术的无限魅力,值得设计、规划者们去用心好好经营。风雨剥蚀,烈日烘烤,几千年的古广场,今天不仍让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们去圈点么?那么,我们今天,又当为几千年之后的人们留下怎样的广场与城市呢?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