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融融更芬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08:41

桃李融融更芬芳

  梗概:

   重庆市巴南区慕禹中学女教师何先芳扎根山区二十余年, 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等各级各类表彰。 2006年她跻身巴南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榜中,2008年她又被评为巴南区十佳教师。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爱是互动的,你爱学生,学生爱你。爱是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本文介绍了何先芳老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也着重渲染了她和她的学生们的融融深情。

 

    1988年秋,临近开学,巴县双河口乡中学却还“教师缺编”,黄校长几次找区教办要人,却总是难以落实。那几年,师范教育还未跟上农村普通教育的迅猛发展,乡村中学只好选用出色点的中师毕业生。

    木洞区教办张书记原在双河口乡中学工作,不用说对黄校长有了几多格外关照,他把刚分配来的师范毕业生档案,悄悄地悉数交给了黄校长,让他先人一筹,自选一名教数学的和一名教外语的新教师。

重庆教院外语系的郭彬彬是双河口人,自当首选。可那教数学的教师确始终定不下来,最后,他终于选中了从档案上看,各方面都很不错的,一位名叫何先芳的师范毕业生。

中等的身材,朴素的穿着,齐颈的短发,大方的举止,清秀的脸庞,透亮的眼神……这就是何先芳留给他的领导和同事们的最初印象。她没有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却满露出小家碧玉的温顺贤良。言谈间,从娓娓细语的几分羞涩中透出的妩媚之气,让人平添三分怜爱。“接人”这天,老校长一见就认定,这个女孩一定是个教书的可塑之才。

分配方案宣布后,何先芳很高兴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她爽朗地提起简单的行李,就和小郭老师一道跟着黄校长爬上了双河口乡中学所在的“华山之颠”。

在巴渝大地广袤的土地上,大江东去,东温泉山脉横亘南北,,从长秧坪逶迤而下到庙垭口后,一条小小的豚溪河把巍巍大山冲了个缺口,这豚溪河左岸的山地是巴南区木洞古镇所辖,那右岸傍长江的一片丘陵,就是归属现双河口镇的地界了。

    双河口背负羊鹿口大茶营群峰,面临五层山隔断江涛,活脱脱就是一个夹皮沟。这里与涪陵南川临界,昔日人称“土匪的渊薮”,由此可见其蔽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仍算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

    双河口乡中学在集市外的山上,原是个叫“华山寺”的古庙。才十几岁的先芳姑娘来到这里就接手了初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她踌躇满志,除了教舍旧、宿舍旧,其它的一切她都感到是那么的新。这“新”,增强了她对人生和事业的美好憧憬,毕竟她是生在山乡长在山乡的农村姑娘,虽说通过了“十年寒窗”的几多甘苦,但能赢得这么个工作,比起她的姐妹们,也算胜出一筹了。在阵阵莫名的兴奋中,她还没料想到这一来就是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的绚丽青春和满腔热情,都伴随着这山乡的融融桃李渐渐远去,只有那枝头的累累硕果,芬芳诱人,一茬又一茬地在圆现着她当初的梦愿。

小闹钟过了凌晨两点,何先芳才放下教案。虽说涩涩的双眼一再发出疲倦的信号,但她躺在小木床上,却久久辗转难眠。自从考入了师范学校后,对这辈子当一名教师,她心里就早有打算,然而,在这正式走上讲台的前夜,她还是难免内心的激动。

   童年、少年、今夜、明天,这一切都令她回忆、向往——难以安眠。

   何先芳出生在木洞镇庙垭口内山腰间的下贯村外坝的一家农舍。她祖上几代都是挖山种土的地道农民,父母生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循着老祖宗的生活轨迹,年复一年的打发着光阴。

下贯村到镇上二十多里。小学毕业后何先芳没法进正规中学,照例在庙垭小学进了那时特有的“戴帽”初中班。“戴帽”初中班由小学的老师兼课,设备简陋,师资勉强,学生要想在这里取得好成绩,全靠自身的天资和勤奋。先芳这个姑娘就是与众不同,每次镇里统考,她都名列前矛,老师们都说这是“鸡窝里飞出了凤凰”。

出色的学习成绩让家人对她寄予了改换门庭的希望,镇中学也注意到了这株稚嫩的好苗子。那年,镇中学破例收她插班读初三,学习环境的改善,使先芳更加勤学了,第二年中考,她终于喜孜孜地捧回了“巴县师范”的录取通知书,从此,她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这叫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这也是若不付出“爱”的最大奉献,就难以实现超越平庸人生价值的畏途。

何先芳走上了乡村教师的道路,这一走呀,就是二十多年。——斗转星移,双河口乡中学改成了镇中学,为纪念红军烈士汤慕禹将军,镇中学又改为慕禹中学。常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初在山乡执教的许多同事都远走高飞了,毕竟现代城市的绿酒红灯诱人哟!可我们的何老师没有走——1998年,一所完中的校长看中了她的教学业绩,通过区教委几次找她谈话,要她去完中充实初中师资,可何先芳总是莞尔一笑,委惋地谢绝了。

后来,姐妹们听到这事好埋怨她:“先芳啊,你好傻,完中怎么说也比乡镇中学好呀!”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何老师总是细声细气愧疚地说:“我是个中师生,要有自知之明,资格不够呀!……就在下边多历练历练吧。”而今,通过刻苦的自修,何先芳已是持有本科文凭和中教一级教师职称的优秀教师了,想要她去的大学校都有好几处,可她却仍心如止水,从不见异思迁——“……乡镇中学我教习惯了。我都是从乡下走出来的,农村娃儿求学的艰难我亲身体会,刻骨铭心。算了,这辈子就让我和这些农村娃儿一起吧,我真的心痛这些娃娃哟!”

是的,我们的何老师当年是学生的大姐姐,现在变成了学生的“好妈妈”,她要永远在这山区学校,以师德的光辉,母爱的深沉,实践自己这“山村女教师”的无悔人生。

无论是何种教育办法都离不开一个永恒的主题----师爱.在时间的推移中,在历史的考证中,在现世的实践中,师爱,作为教育的经典,作为教育的神话,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备!因为它是师德的核心,更是师生成长的源头活水, “师爱”正书写着一篇又一篇教育的华彩篇章!

1991年,何先芳教出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了。毕业典礼那天,她的案头和门内堆满了一束束五颜六色的烂漫山花,这象征着一个个学生的感激之心啊!三年的辛劳哺育,三年的谆谆教诲,不知花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今天终于换来了同学们这由衷的敬爱。

在毕业典礼的会上,几位学生拿出了专门献给老师的诗歌——

后来在区政府机关工作的林 秋首先站起来,当着兴高采烈的师生们朗诵了第一段:

我们的老师啊,她真美!

她那清泉映月般会说话的眼睛,

有着一种能透视学生心旌的灵性。

我每每一见到她的这道光束,

心中的惰气呵——

一霎时就被驱散得干干净净。

 

好象他们早有准备,班长胡 松(现宜宾电业局副局长)马上又站起来接着朗诵道;

我们的老师啊,她真美!

她象一位浇灌百花的村姑,

她用那日以继夜的辛劳,

培育出了千娇百媚的烂漫山花。

她那楚楚动人的女性的娇美,

让我们品尝到了亲姐姐般的醇香。

 

文娱委員耿小昌(现重庆树仁小学主任)天性活泼,当然也要表现表现,他特有的感染力,把同学们的情绪充分调动了起来。

我们的老师啊,她真美!

她的美,美在心灵。

她那高雅的精神和气质

感染着我们,

她那高雅的精神和气质

感化着我们,

她是我们心中的一盏灯,

这盏灯虽没有灯塔般刺目的光束,

但它润物无声——

永久地照耀着我们的人生之路。

 

下面是三人合诵: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

从充满爱心的老师的教学里,

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强大的感染力。
因为有了师爱,

我们班荣获的荣誉越来越多;

 因为有了师爱,

我们获得了求知和成长的动力,

因为有了师爱,

我们在受教育旅途中

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的幸福与温馨-------

 

掌声响起来,面对学生发自心底里的赞颂,何先芳热泪夺眶而出……还怨叹什么辛劳?还要求什么回报?学生的茁壮成长就是她心灵里最大的慰籍,学生们对她的无比敬爱便是她无私奉献的巨大收获。

孩子们就要离开,他们会从何老师这里出发,走向高远,深造成材——

   何先芳恋恋不舍地送走了这批孩子,她站在这支渡船的舷边,目送着孩子们走远,走远,最后消失在视线以外。

她知道,她这位“山乡小溪渡的船工”,从今以后将成年累月地手握桡桨,在这里指点迷津,“慈航普渡”,让一个个活灵灵的,而又带着几分迷惘的山乡学子,去追寻五彩缤纷的现代世界。

  

爱像参天大树,充满勃勃生机。只要您能进行爱的教育,就能结出爱的果实。因为爱的教育魅力在于能使学生首先感受到老师的无私、老师的真诚、老师的真情,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人民。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爱是互动的,你爱学生,学生爱你。爱是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1993年,何先芳班里的学生徐建两天没来读书,带信来说因为家里贫穷准备辍学外出打工。徐 建是班里品学皆优的学习委员,听到这个消息,先芳感到了彻骨的难受!这天放学后,她和同在一所学校工作的丈夫,拿起手电筒就走上了到徐建家的羊肠小路。二十来里,走到时太阳都下山了,徐 建这时正在地坝铡猪草,他一见两位老师来了,心头一酸,泪水就簌簌地往下淌。

何先芳握住了小徐建的手,好一番慰籍,娃娃才止住了泪水。

“娃儿想读书呀,他孝心好,看到多年卧床不起的老汉,他想早点出去打工,找点钱来补贴家屋头呀!” 徐 建妈唉声叹气地述说着。

徐母的倾诉,把个先芳老师都说得泪眼婆娑的,看到徐家的情况,再说多少大道理都将无济于事。先芳心想,对于贫穷的孩子,我平时所能做的无非只是偶尔为他们买一些作业本或者钢笔之类的小东西,这叫杯水车薪哟!忽然间,她自己读书时的情境又闪现在了脑帘,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会儿也涌上了心间。

先芳实在舍不得这根好苗子就此生岔斜长,她望了一眼心爱的丈夫,老师也好象知道妻子的心意,点着头送来了赞许的目光。

“其它我们也没啥能力,这样吧,徐 建回来读书,我就和郭老师一起,负责他的书学费。” 那时她俩人工资加起还不到400元,为了学生,先芳老师毅然作出了这个承诺。

“那朗个好意思啊!” 徐 建妈听了这话真是喜出望外“你俩真喜欢这崽儿,要不,就把他拿给你们。”当地民俗,亲生父母说把娃儿“拿给你”就是拜干爹干妈的意思。

  “要得,反正老师、老师还没得娃儿,拿去‘押长’。”一旁看热闹的邻家么嫂也在侧边打仲承。“建,两个老师对你那么好,快来给干爹干妈叩头!”

     好个乖巧的娃娃,徐建扑通一声真就跪在了先芳俩的面前,把个何老师粉嫩的脸蛋儿羞得通红。

俗语说“干儿干女酒饭客”,为了孩子,先芳俩也只好入乡随俗。郭老师扶起了徐 建,顺手模出20元钱拿给了这娃娃。这场突如其来的“拜继”仪式就算完成了,留给先芳俩的将是名份所带来的一系列责任和义务。

徐建复学了。读初三时,为了更好地学习辅导,先芳干脆把他叫到家里来吃饭住宿,就这样一直支持他到大学毕业。徐建到也没有辜负老师干爹干妈的一片苦心,经过一番拼博,他现在己是美国一家公司驻重庆分公司的主管了。

 

   何先芳扎根山区,长期从事初中数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年度考核连续8年优秀,荣获十届校级三八红旗手,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2006年她跻身巴南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行列,2008年评为区十佳教师。

面对这一系列成绩,在山乡从教二十多年的她,却总是显露出平庸,处处讲求着“温良恭俭让”。笔者在采访她时,己届不惑的她还是那样羞涩,看不出优秀教师一丁点的张扬和锋芒。问她干群关系,她说历届领导对她都好;问她同事之间,她说坚持低调做人,相互宽容共进,衷心感谢同事们对她的关心和支持;问她为啥坚守山乡,她说我夫妇俩都是在这一方水土上出身成长,人一辈子能守住根,为家乡服务也是理想。不是说乖面子话,我就是个农村妹,我懂得这些山乡子弟的内心世界,我真的喜欢这些娃娃;问她教书有啥绝招,她好象怕泄漏了什么“武林秘籍”似的,抿着嘴笑而不语,很久才若有所思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爱岗敬业呀!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做到‘爱岗敬业’。……孔子说‘学而无厌,诲人不倦’呀!”

当再问到她怎样取得这么多优秀成绩时,她望了我一眼后,深沉地说了简单的几个字:“诚心诚意,一切为了学生去做呗。” 她说“去做呗”这三个字没有感叹号的语气,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去做呗”这三个字需要多少心血和汗水去付出,还要加上何先芳那灿若桃李的美丽的青春年华。

 

我们的何先芳老师,身在山乡,心中却充满了对祖国和家乡未来的无限希望。她无愧于时代,她无愧于家乡的山山水水,无愧于家乡的父老乡亲,她无愧于家乡嗷嗷待哺的莘莘学子。

我们欣喜地看到,何先芳老师的人生是快乐的。她因充实而快乐,因奉献而快乐,因人生价值的广泛认可而无比快乐。

   

山村的夜,真是静谧。只见一弯新月周边,竟有无数的星星在不停地闪烁。这时候,我依稀听到树丛中正滴滴答答地落下粒粒露珠,是啊,这雨露正滋润着山村的苗圃,真个是桃李融融更芬芳呀!

看吧,我们的何先芳老师,肯定还会一如既往地带领那一群群天资聪颖的山村儿女,去迎接明天那又一个腾飞的黎明。

                               

(事实无虚构,除主人公外,其他人均用化名)

 

 

初稿于2010年6月28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