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得道的境界【转】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4:40:41
 虚静—得道的境界【转】 虚静—得道的境界【转】

作者: 木子菡菡   发表日期: 2007-03-05 22:58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604363.html

    得道与未得道,思想境界不同,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不同,气质不同。归根结底,是虚静与浮燥的区别。得道者无知,无欲,柔中带刚,弱中含强。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与激情,对世俗不屑一顾,对世俗的追逐者则充满了同情与怜悯。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得了大道的人,会不失时机地把大道思维方法应用于生活与工作的实际当中去。

知道大道,但对大道似懂非懂的人,有时候也能歪打正着,做出一些合乎于大道的事情来。有时候,又会在不自觉之中做出一些背离大道的事情来。

那些对于大道一无所知,但却自以为知的人,听了大道之后,会觉得所谓大道是十分荒唐好笑的。如果这种人都不耻笑大道,大道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大道是光明的,但没有悟道的人对它的感觉却是暗昧不明;修道取得了进步的人,别人却会感觉他未进反退了;大道是十分平坦的,没有悟道的人却会觉得它是崎岖不平的。

精通于大道的人,却往往被世人感觉是流于低俗;清流贤正的人,往往会被世俗的人们认为是同流合污;十全十美的人,往往会被世人感觉有所不足;创新进取的人,往往被世人认为是偷机取巧;忠贞不渝的人,往往被世人认为是背叛食言;大道好比是一个最大的方形空间,人们看不到它的四个墙角儿;大道是大的成功之术,世人们只有到了事成之后的时候才能领略它的神奇;大道好比是频率最大声音,这声音人用耳朵是听不到的;大道好比是体积最大的物质,它的形象人们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大道是无所不在,世上无人,无事不被大道所左右,而世人却不知道它的名字。

但是呢,人,只有当他们遵循着大道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做到善于开始,而又善于取得成功。

2.“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衡量一个人是否已经得道,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判断他: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客观存在,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要与客观存在相一致,不能让思想意识脱离客观实际。你能不能做得到?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在客观存在及其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决策并采取行动。致柔,做到完全遵

循着客观变化发展的规律,随其自然地做出选择。婴儿,还没有主观经验,所以他很自然就会做到无知,无欲,无为,完全随其自然地做出选择。在客观存在及其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决策并采取行动的时候,像婴儿那样,保持在无知、无欲,无为的心态,完全随其自然地遵循着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而做出选择和行动。能不能做到?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玄览,头脑中各种各样的观念,观点,意识,认识,欲望,希望,知识,经验,教训等等,这些都可能会成为遵循大道这个变化创造过程而行动的障碍或垃圾。把头脑中的上述这一类的各种主观意识杂念,清除得干干净净,绝不留下任何残渣余孽。能不能做得到?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爱护人民,治理国家的时候,无知,无欲,完全尊重客观现实,遵循客观规律。能不能做得到?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雌是柔弱自然的代表。用大脑去思考,做出选择的时候,要坚持柔弱自然的原则,能不能做得到?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在探明事理的时候,大脑保持无知、无欲的纯净状态,无知,就是不把自己的所知所识当作绝对的真理,而是以完全客观,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永远像事情刚刚,第一次遇到的情景一样去对待眼下所发生的一切事实。能不能做得到?

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社会有道,天下就会太平,连战马都只能用于耕田播种;社会无道,天下就不会太平,连怀了孕的母马都要上阵参战,以至于不得不在战场上生出小马驹。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将柔弱的策略运用得最好的时候,就效果像是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功。因为不争功,所以也就不会有失落感。

水能够平静安详,无怨无悔地处在大家都厌恶的地方,而这正是得道者才会有的境界。

居住下来的时候,善于去利用和享受所居住的环境;从事思考和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够虚怀若谷,善于接纳于接纳任何人的任何观点,接纳任何的现实状态;帮助别人的时候,善于从仁爱之心出发,施与对方真诚的关怀;说话的时候善于维护自己信用;管理政务的时候,要善于治理,做到有条不紊;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善于发挥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开始行动的时候,善于去适应时势,与时俱进。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永远不会固执己见,所以他们总是能够保持在明智的状态。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自己的主意是最好的,自己的见解是最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能穷尽客观事物的可能性。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每一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合理性,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见解是唯一正确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自以为是了。不自为是,就能参考别人的见解,把问题考虑到最周全的程度,从而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采取最明智的举措,得到最好的结果。

永远不会自以为是,所以总是能看清事实。所谓自以为是,就是用已知代替事实。

永远不会自夸,所以能成功。

永远不会倨傲自大,所以能使自己的事业长长久久地发展。

永远不与天下的人们在身外之物上争高下,所以天下的人没有人能够与他们相争。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将柔弱的策略运用得最好的时候,效果就像是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功。因为不争功,所以也就不会有失落感。

水能够平静安详,无怨无悔地处在大家都厌恶的地方,而这正是得道者才会有的境界。

居住下来的时候,善于去利用和享受所居住的环境;从事思考和进行选择的时候,能够虚怀若谷,善于接纳于接纳任何人的任何观点,接纳任何的现实状态;帮助别人的时候,善于从仁爱之心出发,施与对方真诚的关怀;说话的时候善于维护自己信用;管理政务的时候,要善于治理,做到有条不紊;处理各种事务的时候,善于发挥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开始行动的时候,善于去适应时势,与时俱进。

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永远不会固执己见,所以他们总是能够保持在明智的状态。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自己的主意是最好的,自己的见解是最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能穷尽客观事物的可能性。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每一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合理性,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见解是唯一正确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自以为是了。不自为是,就能参考别人的见解,把问题考虑到最周全的程度,从而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采取最明智的举措,得到最好的结果。

永远不会自以为是,所以总是能看清事实。所谓自以为是,就是用已知代替事实。

永远不会自夸,所以能成功。

永远不会倨傲自大,所以能使自己的事业长长久久地发展。

永远不与天下的人们在身外之物上争高下,所以天下的人没有人能够与他们相争。

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是大道。

大道意义上的成功方法,在常人看来好像并不完美,但是在实践当中这种方法却是屡用不爽的。

大道意义上的盈满,并不一定会盈满到溢出的状态,好像一口泉水井,里面的水并不一定会溢出井边,但无论你挑走多少水,井里面的水总是能保持在一定的水位上,永远也不会枯竭。

大道意义上的正直,并不一定是勇往直前,横冲直撞,把自己的原则与宗旨当作不变的教条而执着固守,相反,他们经常会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灵活变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又总是能最终实践自己人生的原则与宗旨。

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这些伟人,历史上都有过因形势的变化而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检讨,将自己明明做得正确的事实,说成是自己的错误。其实多数人都有过这一类的经历。正因为这种能屈能伸,灵活善变的智慧,才使他们最终能够实践自己心中的原则与做人的宗旨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道要求人的观念与客观实际要统一。所以,对于合乎于大道的观念的语言描述不一定是华美的;华美的语言描述出来的观念,也不一定就合乎于大道;

得道者明白,对同一种客观实际,可以有无数种完全不同的合理解释。所以得道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同,就去与人争辩;喜欢去与人争辩的人,是没有得道的人。他们之所以与人争辩,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对客观实际的解释才是唯一合理的解释,如果别人的解释与他的解释不同,别人的解释就是不合理的。

行大道最忌一个“知”字。这里的“知”,是指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有限的认识当作客观世界的全部,不接受任何与自己头脑中的解释相反或相异的观点。这种人不可能立体地看到客观世界的多面性,只能看到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这就叫因“知”而不博。

而博者,则能够立体地全面的看世界,所以他们能够从同一个客观现实当中看到多种可能性和必然性,这种看世界的方式,我们就称其为博,他们绝不会固执于己见,而是非常乐于倾听别人的见解,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这就叫因博而不“知”。
虚静—得道的境界【转】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紫禁城的"暖气"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普及三月三知识!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战国丝绸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转载 三脉七轮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湖湘学宗 张栻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佛说施灯功德经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祖师 陆九渊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大清儒宗 黄宗羲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文化巨人 唐君毅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大师 王守仁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祖师 陆九渊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普及三月三知识!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西山先生 真德秀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理学殿军 刘宗周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蒙古人与酒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颜筋柳骨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原创)《滥竽充数的十大弟子》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李煜的爱与痛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过生日的习俗 来自佛教诞辰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古人对蟹多样的描绘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趣谈古人的消暑工具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