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9:36:26

脂肪肝的危害
        要正确认识脂肪肝的危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脂肪肝的危害如下:早期脂肪肝如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但若任其发展,随着组织学病理进程,肝细胞在脂质的长期浸润下会逐渐变性、坏死,早期轻度脂肪肝会逐步转化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脏正常代谢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此时即使积极治疗也难使肝脏病理学改变恢复正常。因此,脂肪肝的危险性不仅仅在于其后期对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更在于其前期无症状的隐蔽性。近年来,随着中国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多的显现。一项针对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显示,约1/4的脂肪肝患者已经并存肝纤维化,1.5%—8.0%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目前脂肪肝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其他各组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引起疾病进展,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脂肪肝除本身肝脏疾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外,因其常伴随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远期可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多并造成患者死亡。因此,脂肪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
肥胖人为何多伴有脂肪肝
        许多肥胖人经过B超及肝穿刺检查常常发现肝脏发生了脂肪性变,肝组织检查表明:约50%的肥胖人合并脂肪肝,特别是腹部肥胖的人发生脂肪肝的机会更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正常肝脏只含有少量的脂肪,约占4%-7%,其中一半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胆固醇,肝脏是中性脂肪合成和利用的主要器官,不是贮存脂肪的场所。肝脏不断将进入肝内的脂肪酸含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很快以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VrpL)的形式释放入血液循环,当肝内甘油三酯的合成与运转平衡失调,以中性脂肪在肝内大量积聚时就可形成脂肪肝。
        腹部肥胖的人之所以易发生脂肪肝,是因为腹部周围的脂肪细胞对刺激较敏感,以致由腹部脂肪细胞输送至肝的脂肪酸增加。肝内脂肪酸的去路除部分合成磷脂与胆固醇外,主要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再与肝细胞姐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载脂蛋白结合,形成VLDI=-一甘油三酯释放入血,当肝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超过了肝脏将甘油三酯转运出肝脏的能力,或形成VLDL输出发生障碍,就可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此外,肥胖人多合并有糖谢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感受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性),肌肉摄取葡萄糖的功能亦下降,以致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葡萄糖不断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肝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以葡萄糖和脂肪酸为原料合成大量的甘油三酯,继而发生内源性高脂血症和脂肪肝。
        由此看来,肥胖病人应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并服用降血脂药物,而最简单的家庭降脂方法是用泽泻、荷叶、山核、茶叶适量,开水冲泡当茶饮,这一定能对防治脂肪肝有所帮助,您不妨试试吧!
“老来福”可能就是“脂肪肝”
        步入中老年,特别是退休前后,不少人因逐步退出昔日激烈的竞争行列,人生已进入另一个境界而日渐心宽体胖,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发福,尤其是“肚腩”,开始长出来了,三围中原来最小的一围不断增长,乃至后来居上。多数人对这种“啤酒桶”状的体形并不引以为意,认为不过是老来“发福”而已,殊不知,“大肚腩”骤起可能隐含了一些内在机能的危机,如肝硬化、腹水之类,如果不及时就诊将会丧失良好的治疗时机。
        今年64岁的陈姨患上糖尿病已十多年了,虽然一直有口服降糖药并坚持控制饮食,但因为受疾病折磨的关系,体形一直非常清瘦。半年前从北京旅游回来后,觉得“肚腩”开始疯长起来,原来的裤子很多都不合穿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也不自觉地用手托着沉甸甸的“赘肉”,同时,陈姨还觉得经常失眠、疲劳,腹胀不适,不思茶饭。开始时,陈姨以为是自己长胖了,身体不适可能是降糖药的副作用,因而没有留意,后来症状逐渐加重了,不能自行缓解,陈姨这才紧张起来,连忙到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专科诊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经过内分泌和肝病专科的几位专家的仔细检查,在陈姨的腹部听到了移动性浊音,再配合B超和CT检查,确诊陈姨骤然“发福”的原因是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腹水。
        陈姨的主管医生卢眆医师介绍说,入院时,估计陈姨的腹水在1000毫升以上,相当于三罐易拉罐装可乐!难怪原来的裤腰带都系不上了。临床上因脂肪肝而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十分多见,但像陈姨这样严重的腹水则较为罕见,陈姨的“肚腩”增长得如此迅速,都是因为糖尿病血糖代谢障碍惹的祸,由于体内激素代谢紊乱,以致肝内脂肪堆积,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腹水。在住院期间,考虑到陈姨的肝功能异常,服用的西药也较多,医生们决定用纯中药治疗陈姨的腹水,经过一周的“疏肝行气,健脾化湿”的中药调治,陈姨的腹水竟然奇迹般消失了。“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突起的肚腩一下子就回去了!现在感觉整个人也轻松了,胃口也开了,闻到香味就想吃东西。
        老来“发福”不容忽视,需要警惕是发生其他病变的信号。一旦感觉“大腹便便”,神疲纳减,不要拖延,应迅速到医院诊治。医生提醒,脂肪肝是导致腹部肥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不少人认为脂肪肝不是什么大病,没必要大惊小怪,但如果听之任之,后果将会相当严重,轻度脂肪肝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中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隐痛、容易疲劳等;如果病情进一步严重,将会出现蜘蛛痔、腹水,严重的还可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脂肪肝多发于40至60岁人到中年重在养肝
        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双重压力,身体也到了多事之秋。不少人查不出什么大毛病,但却常有如下困扰:越来越经常地感觉疲惫不堪,甚至一觉醒来还是全身倦怠;有时好像是肠胃不适,腹胀腹疼;酒是喝不动了,面对山珍海味也食欲欠佳;累了或气候变化,肝区隐隐作痛等。这时候,就应考虑肝脏是不是出问题了。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代谢和解毒器官。肝脏不仅将日常食物代谢组合成人体所需的营养,同时将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分解转化掉。人到中年,系统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肝脏也到了容易出毛病的时候。但中年时逢事业当头,疲劳过度,应酬频繁,吃喝无度,大腹便便,肝脏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从临床上看,脂肪肝多发于40至60岁的中年人,常为隐匿性发病,对中年健康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尤其是营养过剩导致的中年肥胖性脂肪肝,近些年发病率大幅上升,令人警醒。目前的饮食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但保健意识严重滞后。吃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和碳水化合物,让许多人肥胖起来,但直到健康普查时,才突然得知患上了脂肪肝。
        所谓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内异常堆积。过多的脂肪堆积肝脏,使肝内血氧供应和代谢障碍,造成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炎症浸润,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有资料显示,人群中约25%可因肥胖、酗酒、糖尿病、药物肝损害和急慢性肝炎等引发脂肪肝。
       中年健康尤需保养肝脏,而保肝的重点正是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专家告诫,一旦发现轻度脂肪肝,首先要分析病因并予以根除,例如开阔心胸、平衡膳食、运动、戒酒、慎用药、少接触化学毒物等等。如确诊为脂肪肝,专家建议选择服用无毒副作用的多肽类生物制品。多肽是一种“小型蛋白质”,具有极高的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可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促进脂肪代谢运转,恢复肝脏的活力。
多少脂肪肝会变肝癌
        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脂肪肝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关系密切。无论慢性脂肪肝的病因如何,部分患者最终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首先造成脂肪肝;如仍继续饮酒,则可由酒精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大量饮酒引起脂肪肝的最低年限一般约5年,引起肝硬化的最低时限约10——15年;但小于上述时限也有些会发生酒精性脂肪肝或肝硬化。与酒精性脂肪肝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机会较低,进程相对缓慢。非酒精性脂肪肝必须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才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即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阶段。既往认为,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是一种良性疾病,发展缓慢,极少或不发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但最近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在重度肥胖症所致的脂肪肝中,约1/4的患者同时合并肝纤维化,1.5%-8%的患者发生肝硬化。同时也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患者在体重减轻后病变可以逆转,但若不及时治疗最终有部分病人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肝癌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在上升,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胃癌和食管癌,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该病。肝癌高发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嗜酒、肝硬变、丙型肝炎病毒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在西方国家,酒精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因素,慢性嗜酒者中2%-3%将由肝硬化发展成为肝癌。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本身与肝癌并无直接关系,但脂肪肝的病因之一酒精所致的肝硬化与肝癌有一定的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也可并发肝细胞癌。
孕期患脂肪肝凶多吉少
        孕期患脂肪肝凶多吉少 孕期患脂肪肝凶多吉少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脂肪占肝脏总重量的5%,当脂肪量超过肝脏总重量的5%~25%时,即为脂肪肝。脂肪肝发生的原因有:1.营养性脂肪肝,由营养过剩或缺乏所致。2.酒精中毒。3.肝炎。4.药物中毒。5.内分泌性紊乱。6.妊娠性脂肪肝,多见于妊娠36~40周。
        一位24岁的女性农民在妊娠9个月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纳差,三天后因上腹部不适,伴巩膜、皮肤黄染和体重迅速增加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脂肪肝,尽管经过积极抢救,但终因发生消化道出血和昏迷而死亡。
        妊娠脂肪肝的死亡率高达80%,因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而预后极差。有关病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初步的研究表明,在妊娠后期,由于激素异常增多,肝脂肪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及其他组织器官迅速堆积,结果使肝细胞肿胀并发生脂肪变性,肾、胰、脑、骨髓也可出现脂肪变性。孕妇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胎儿则多因胎盘纤维性病变和多灶性梗塞,致胎盘功能不足而死亡。
        在危及母亲与胎儿生命的情况下,及早诊断和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婴存活率的关键。如果能在孕妇肝外并发症及凝血功能异常发生之前尽快终止妊娠,可以使母婴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6%及69%。同时,还应对孕妇予以支持疗法、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和白蛋白等。
         令人有所安慰的是,凡存活的妊娠脂肪肝母子通常不留有后遗症。
妊娠急性脂肪肝及临床特点
        妊娠急性脂肪肝在临床上罕见,病因尚不明确。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多见于初产妇及妊高症患者。前驱症状为剧烈呕吐,上腹疼痛。本病的临床特点为病情急骤发展,迅速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如病情恶化,可并发肝、肾功能衰竭及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母婴死亡率极高。(另外,本病起时无发热症状,肝昏迷程度、肝脏缩小程度、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黄疸升高程度均较重型肝炎轻,并且有时尿液中的胆红素检查为阴性。这几点可以区别于重型肝炎)辅助检查中B超提示为脂肪肝的典型表现,病理学检查可见肝小叶结构清晰,但肝细胞出现急性脂肪变性。
脂肪肝是不是肝炎
        脂肪肝仅仅是肝内脂肪含量过多、脂肪细胞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化。它并不是由于病毒作用引起的,而只是甘油三酯堆积所致的代谢性肝功能异常,故为可逆性的,一旦肝脏内蓄积的过多脂肪消除后,肝功能大多可以恢复正常,也不留下任何后遗症。
       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只是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因为二者均不同程度地减低了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使肝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出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症状。然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们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肝脏疾病。所以说:脂肪肝决不是肝炎。
         此外,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但脂肪肝却不是由于感染了肝炎病毒而引起的,而是肝内脂肪堆积所致,自然亦无任何传染性可言。
脂肪肝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要点
一、诊断要点
        脂肪肝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别是B超声波和CT检查作出诊断。可概括如下要点:
        1.病史 有暴吃酗酒,缺乏运动等行为习惯异常史,或慢性肝病、或服用肝毒药物史。近期体重超重(即超过标准体重10%)或患肥胖病(超过标准体重20%)者,或腹部脂肪积蓄,或高脂血症史。
         2.临床表现 可无症状,或有疲乏无力,肝区不适,胀满,甚或疼痛,腹胀,胃纳差,颜面痤疮等。
         3.肝脏B超声波或CT和MR检查 可见脂肪肝图像。
         4.实验室检查 血脂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肝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酒精脂肪肝多有血中乙醇和尿酸浓度增高,血清中IgA常明显增高,并有乙醇透明小体。肝炎后脂肪肝多有HBsAg、HBeAg阳性。中毒性脂肪肝有血药浓度异常。糖尿病性脂肪肝有血糖、尿糖、血浆胰岛素异常。甲亢性脂肪肝和T3和T4升高。
        在临床上,脂肪肝以病史,肝脏B超及血脂及肝功能等情况,即可作出诊断,结合病理活检可确诊。
二、脂肪肝程度的分级
         脂肪肝的病理分级是以脂肪占有肝湿重多少来判定。当肝内脂肪含量达到肝湿重10%时,称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25%者,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者,为重度脂肪肝。临床上明确病理分级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参照梁扩寰主编的《肝脏病学》对脂肪肝的分类办法,以肝脏B超检查为主,结合临床症状,作为分级依据。
脂肪肝的病人饮食事项
         脂肪肝是指由于人体的脂类代谢障碍,使脂肪在肝细胞中的含量超过了肝脏重量的5%以上。
         脂肪肝除了与一些疾病如内分泌障碍、糖尿病、甲亢、长期贫血等原因相关外,还与人的饮食、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不节导致肥胖者,多有脂肪肝存在,据报道,可有50%的肥胖者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因此饮食控制在本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脂肪肝患者饮食需高蛋白,适量脂肪和糖类,如果摄入不含脂肪的食物,脂肪酸可以从糖类及氨基酸的一些前身物质合成,而摄入过多的糖类,又可增加胰岛素分泌,使糖转化为脂肪。
         对于肥胖、超重病人,应从节食入手,以减轻体重。如一个身高174cm,体重92kg的男性,如果在5个月内减少25kg体重,就可使脂肪肝消失。
        慢性肝炎的病人宜摄入正常量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而脂肪应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
病毒性肝炎与脂肪肝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病程中,有些可合并脂肪肝。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肝炎病人进食热量过多,超过身体代谢的需要而转化为脂肪积存于全身,其中肝中积存则表现为脂肪肝。
         肝脏所含脂肪,正常人占肝重的3%。5%,超过5%即形成脂肪肝,甚至可达50%。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脂肪肝,与肝脏利用脂肪的能力低下有关,同时驱脂因素缺乏而使脂肪外移减少。在此基础上,加上治疗肝炎时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采用高热量高糖饮食及过分限制体力活动,终至并发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并发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数为原有的肝炎症状加重,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有的病人因肝体积增大,肝包膜伸张而肝区疼痛加重,患者往往易被误认为是肝炎本身恶化,因而更加限制活动,增加营养;由于体重增加,脂肪肝加重,肝区疼痛反而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超声波和抽血检查有助于发现肝炎合并脂肪肝。一般情况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抽血检查可发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溴磺酞钠潴留增加,血中甘油三脂偏高。B型超声波检查可表现为肝实质反射波呈前部增强而底部减弱。
脂肪肝“瞄准”都市上班族
       
脂肪肝产生的原因
       脂肪肝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其中大多数是因为营养过盛、高血脂或是饮酒过多,详细说来,引发脂肪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肥胖型脂肪肝 这是最常见的病因。由于摄食过多的高糖饮食和过量脂类,导致营养过剩,致使周围脂肪组织过多。肝对脂肪的消化、氧化、转化、排泌出现障碍,导致脂肪在肝内堆积。一般来说,体重越重肝内脂肪堆积越多。50%的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重度肥胖者绝大多数都有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这是引发脂肪肝的第二位常见病因。75%到95%的嗜酒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酒精本身就对肝脏有着直接的损害,如果长期饮酒而不正常进食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这样就很容易发生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约有半数II型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脂蛋白合成也出现障碍,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最终使脂肪在肝内存积下来,引发脂肪肝。
      ●营养缺乏性脂肪肝 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缺乏营养。常常动用组织中的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正常转化脂肪。
      ●药物性及毒物性脂肪肝 使用某些药物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某些抗肿瘤药、四氯化碳、苯、砷、铝等,可发生脂肪肝。
      ●妊娠 多发生于妊娠36周到40周,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消化道出血。
少吃多运动防治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疗光靠药物未必理想,患者尤其要注意控制饮食。治疗脂肪肝最好的办法是控制饮食,不仅要控制脂肪饮食,还要控制饮食的总量,包括米饭也要少吃些。因为这些糖类食物进入体内后,摄入过多,也会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
       ○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低脂低糖低盐饮食,选用脱脂牛奶,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肥肉、鱼子、脑髓等含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煎、炸食物和甜食,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
       ○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虾、瘦肉、海米等;多吃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要加餐;多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脂肪肝的自我防治,主要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除了做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脂肪肝患者几乎体重都超标,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对预防脂肪肝都是有益的。因此,抽时间参加运动是十分重要的。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甚至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随着饮食控制、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游泳、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因为运动后,能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
轻症酒精性肝病临床表现
一、症状
        症状轻微,甚至部分病人无症状,仅在实验室检查时发现异常,症状也属于非特异性,而属一般腹胀、乏力、肝区不适、厌食等常见症状。中日友好医院经肝活检证实之41例轻症酒精性肝病中,17%无症状,腹胀占61%,乏力占56%,肝区疼占26%,少数人有手脚麻木、腹泻、性功能减退等。

二、体征

        营养状况大多良好,可有肥胖,少数病人可有肝大,可自肋缘下1-2cm。偶尔可见蜘蛛痣和肝红掌,但黄疸在本型极少见。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改变轻微,甚至各项检查完全正常,或仅有1-2项有轻微改变。中日友好医院41例中检查资料完整的34例,各项检查正常者18例,占53%。41例中血三酰甘油增高占33.3%,血胆红素增高占22.2%,ALT增高者占18.4%。

酒精性肝炎的并发症
    (1)肝衰竭:发病后病情急剧恶化,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相象。常并发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而死亡。
    (2)肝内胆汁淤积:黄疸程度重,肝脏明显肿大,腹痛,发热,胆红素和AKP明显增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异常。

    (3)Zieve综合征:本病的三大特点为黄疸、高脂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可视为酒精性肝炎的一种亚型,停饮酒后,症状可消失。

    (4)乙醇性低糖症:进食量少的病人,在大量饮酒后,可出现血糖过低现象,伴有心悸出汗,神志丧失和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静脉注射葡萄糖后有良好效果。

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轻度脂肪肝多无症状,中、重度脂肪肝可呈现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如轻度全身不适、倦怠、易疲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等,少数病人有低热、腹泻、四肢麻木、手颤、性功能减退、男性有阳痿等。

二、体征

        营养状态大多良好,可有肥胖,部分病人有肝肿大,脾脏多不大。AFL(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极少合并严重胆汁淤积。美国一项ALD大规模协作研究显示,仅19%的AFL患者有组织学胆汁淤积表现,而黄疸的发生率却高达31%,且组织学胆汁淤积与AFL是否发生肝硬化无关。

        中日友好医院15例中乏力、腹胀、肝区疼各占67%;四肢麻木、性功能减退各占47%;阳痿占40%,肝肿大3例站20%,其中1例中度脂肪肝肝大4cm,另1例重度脂肪肝肝大9cm

三、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异常,视脂肪侵润的程度、范围而定。轻度脂肪肝的实验室可无明显异常,中、重度的脂肪肝可出现ALT、AST、GGT、血胆红质(BiL)和三酰甘油(TG)的轻至中度增高。在未戒酒的病人中TG增高明显。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它是各种肝损伤共同的终末阶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后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而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进行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引起肝的原因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和遗传性疾病、肝脏瘀血、胆汁淤积、循环障碍、肠道感染、营养不良、药物或化学毒物等。我国主要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其次为血吸虫病,但酒精性肝硬化有增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