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惊现和氏璧!!!!!欢迎转帖!!!不断增加新内容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00:14
央视国际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探寻和氏璧》及评论
作者:王春云博士
来源:广州国英科技翻译中心
发布日期: 2008-02-02  阅读次数:1378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栏目于2008年2月2日20:00-20:30播出《探寻和氏璧》的电视专题片。

    该片为南阳市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合作拍摄,根据南阳市的一些学者、特别是独山玉文化研究会一些人士的不成文的看法,基本认为南阳市郊独山出产的南阳石(或称独山石)就是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宝和氏璧,尽管电视片本身对此一观点仍然有所保留。

    然而,我必须要说的是,央视国际“走遍中国”栏目于2008年2月2日20:00-20:30播出《探寻和氏璧》的电视专题片虽然只是意在科普和宣传,但其所传播的单一的学术观点却是违背了基本的学术准则,因为,早在五年以前,我就在“和氏璧材质研究述评”一文中严肃地批评了该种学术观点。

    王春云,2003,和氏璧材质研究述评。珠宝科技,Vol. 15, No.3 (Serial No. 50), pp.47-52. Wang, Chunyun, 2003, A review about the study of the material for Bian Hes Jade. Jewell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15, No.3 (Serial No. 50), pp.47-52.

    摘要:本文通过评述上个世纪以来有关和氏璧材质研究的各种观点,指出传统大众媒介在报道和氏璧材质研究方面的误区,同时得出结论认为,和氏璧既不是寓言,也不是传说,而和氏璧的材质既不可能是拉长石、月光石、绿松石、南阳石或者冰洲石(方解石),也不可能是软玉(不管是所谓石包玉还是猫眼软玉),更不可能是三峡奇石。

    6.南阳石说

    栾秉璈(1989)提到了有学者认为和氏璧材质为优质“南阳玉”,只是参考文献不详。霍有光(1989)主张:“据现代地质资料,蓝田和南阳同处秦岭褶皱带,具相同的构造、地层背景。多期岩浆穿插的古老的复杂变质地层中,赋存有碳酸盐岩、超基性岩变质后形成的凸镜状玉矿体。”这里可能暗示了和氏璧可能是南阳石推断。这里笔者需要指出,南阳石或者独山石是黝帘石化的斜长岩,尽管具备一些广义玉石的属性,但却并不具备“玉德”,尤其不能发出“玉德”之中具有指纹特征意义的“玉声”特征,因此自古以来都没有被视为真玉。再者,南阳石的价值绝对不可以与和氏璧价值同日而语。所以,这一说法并没有坚实的论辩的基础。

    从学术的基本原则来说,央视国际的电视宣传片不应该回避前人学者在和氏璧材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即使以笔者观点并非定论、电视片鼓励学术争鸣为理由,也需要正视和采集学术界的不同意见,以交予观众来评审。这样至少不至于误导大众。

    这里重申笔者的声明:央视国际的电视宣传片不应该单一地推广一种观点,因为学术界总有机会翻出王春云博士五年以前即以成立的学术观点来驳斥电视片中这种单一、片面、实际上就是完全错误的南阳石就是和氏璧的观点来。央视国际的电视宣传片这种宣传单一、片面和错误学术观点的做法,实际上是给自己丢脸,因为这种无视学术规范来进行科普的方式是不大可能给中央电视台带来正面的效果的。再者,人们一般不会指责该片的协拍方 - 南阳市委宣传部,而只会批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原因是南阳市委宣传部作为一个行政级别较低的办事机构不是一个学术单位,几乎没有能力进行任何比较复杂的学术研究,而中央电视台有人、有钱、有资源,但却没有能力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学术、什么是真正的学者、什么是正确的学术观点和什么是正确的科普方针来,委实让人遗憾。

    笔者认为:央视国际该电视宣传片宣传单一、片面、过时且已经被证明错误的南阳石就是和氏璧的观点构成了对于前人学术成就的不尊重,对于有限科研资源的乱费,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国内科普领域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术混乱、学术低能和学术腐败。



中文题录:王春云,2008,央视国际台走遍中国栏目播出《探寻和氏璧》及评论。国英科技网,URL: < http://www.guoying.com.cn/xinwen.jsp?id=271 >, Release date: 2008-02-02.



《走遍中国•走进南阳》背景介绍:

浏阳河,2008,《探寻和氏璧》春节期间央视首播。玉神新闻部转载,URL: < http://www.yushen.cn/shownews.asp?id=1029 >, Release date: 2008-1-28.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将在2008年1月30日至2月5日期间播放《走遍中国•走进南阳》系列专题片7集。其中一集是以南阳玉文化为主题的《探寻和氏璧》。“完璧归赵”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一块被称为“和氏璧”的绝世奇玉牵动着当时两个重要国家的神经,“价值连城”的成语也由此而来。那么,和氏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玉?今天我们还能有幸一睹它的神采吗?专题片《探寻和氏璧》以和氏璧有可能是南阳独山玉为主脉,在2007年10月份深入玉乡镇平进行了大量考察、论证、采访、录制工作。先后拍摄了镇平石佛寺玉雕湾市场、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南阳独山玉矿等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文化,采访了南阳独山玉研究学者江富建、王建中、刘晓强等人。相信这次《探寻和氏璧》的播放对推动独山玉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播出时间:央视四套1月30日至2月5日20∶00《走遍中国》。

浏阳河,2007,央视《走遍中国》走进玉乡,深入探寻神秘和氏璧。百度知道转载,URL: < http://hi.baidu.com/%D3%F1_%D2%D ... da52a74623e894.html >, Release date: 2007-10-23 08:57.

    《走遍中国》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文化专题节目,每集时长30分钟,每天面向海内外观众播出。栏目自2002年9月开播以来,始终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在海内外影响十分广泛,是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之一。此次由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专题部派出4个摄制组10余名业务骨干,将围绕《诸葛亮与南阳》、《古衙奇案》、《楚墓探秘》、《恐龙蛋之谜》、《探寻和氏璧》、《商埠传奇》等6个专题拍摄7集《走遍中国》南阳文化系列节目。经后期制作后,在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面向海内外播出。此次镇平之行是围绕“和氏璧”展开拍摄,以玉乡悠久的玉雕历史和精美绝伦的现代玉雕工艺为拍摄重点,先后拍摄了石佛寺玉雕市场、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知名企业玉雕精品等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景观;实地考察了赵河上游的朱沙滩;实景再现了古代制玉的场面,全面探寻镇平玉雕的根源,为独山玉和“和氏璧”的关系寻找有力的依托。

百度知道,2007,中央电视台《探寻和氏壁》在镇平拍摄完毕。百度知道转载,URL: < http://tieba.baidu.com/f?kz=286570493 >,   Release date: 2007-11-13.

    “完璧归赵”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一块被称为“和氏璧”的绝世奇玉,不但使它的发现者卞和的命运跌宕起伏,也牵动着当时两个重要国家的神经,秦国不惜割让城池来交换,而赵国也把它视为国家荣誉和尊严象征。“价值连城”的成语由此而来,那么,和氏璧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玉?它产自哪里?今天我们还能有幸一睹它的神采吗?

  《探寻和氏壁》在镇平拍摄完毕

        10月18日,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的《探寻和氏壁》在中国玉雕之乡 —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封镜,预计12月份将与观众见面。

        关于“和氏璧”的产地归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论。历来,人们都说“和氏壁”是和田玉。1988年,南阳师范学院玉文化研究中心的江富建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和氏璧可能是南阳的独玉,卞和极有可能是南阳镇平人!他认为:

    一、和氏璧的外形与独玉相似。独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外表极易风化为“璞”,当时楚王命“玉人”辨认,按说“玉人”都是识玉之人,他们之所以认为和氏璧是石头而不是玉,就是因为外面包的“璞”在作怪,所以从外形上看,和氏璧极似独玉。

    二、和氏璧的色泽与独玉相符。据史书记载,和氏璧为白玉,而独玉就有白色品种,而且是最上等的玉料;其次,独玉以色带产出,即一块独玉正面看是一层白玉,而侧面看则可出现带状分布的白玉、绿玉、紫玉等,这正符合史书“侧碧、正白”的记载。

    三、楚时有开采玉石记载的只有南阳。独山玉的开采历史至少有六千年,独山旁的黄山遗址出土有六千年前的玉簪、玉铲,以及用来加工玉的石钻、砺石,汉画像中的玉璧图案甚至与北京奥运的图案非常相似。卞和能识得和氏璧,一定是经常与玉打交道的识玉之人,而楚时开采玉石记载的只有南阳。

    四、和氏璧不可能是和田白玉。新疆的和田玉虽为白玉,但是在玉卞和生活的时代,国土纷争,疆界森严,他不可能万里迢迢来到新疆得到和田白玉;楚国的始都位于现在的南阳市淅川县,加之在楚之前独玉就已开采,宛城(现南阳市)为楚国重镇,卞和又是楚国人,且为平民,有地利之便,得独山璞玉可能性最大。

    五、卞和极有可能是南阳镇平人。发现和氏璧的卞和可能是镇平县人,其论据有四:其一,南阳是楚国重镇,镇平当时为楚邑,卞和又为楚人,有居镇平之可能;其二,卞和是识玉之人,而镇平自古以来就是加工销售玉器之地,卞和可能就是经常与玉打交道的镇平人;其三,产玉的独山不但位于楚国,且与镇平相邻,仅相距20公里,镇平人卞和到独山采玉非常近便;其四,卞和姓卞,得宝玉被命名为和氏璧,在镇平县城附近仍有卞(边)庄、和(贺)营两个自然村,卞氏、和氏的村民们可能与卞和有亲缘关系。至今,这两个村的村民们仍在从事着玉器的加工。

     为拍此片,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走访了专家和大量的村庄、群众,立足中国玉雕第一镇 — 镇平县石佛寺镇,先后两次进入南阳独山玉矿山洞内拍摄现代采玉镜头,并到古人淘“红砂”磨玉的赵河源头、伏牛山角下拍摄“朱砂滩”。再次展现古人琢玉的场面。

浏阳河,2007,“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 写在电视记录片《探寻和氏璧》拍摄之际。玉神新闻部转载, URL: < http://www.yushen.cn/shownews.asp?id=951 >, Release date: 2007-10-16。  

    绝世奇玉“和氏璧”一直是一个谜,并且极富传奇色彩。在厚重的中国历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它的记载和传说,也有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吟咏。人们一直在关注和探寻着这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天下共传之宝。“和氏璧”到底是那种玉料?现今又下落何处?史学界、宝玉石界、考古学界均有不同的观点。早在1988年,南阳师范学院教授、宝玉石专家江富建就认为: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这让众多关心和氏璧命运的人感到耳目一新,最近他的这一观点再次引起了业内人士、新闻媒体和广大玉文化爱好者的热切关注和讨论。

    “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

    江富建教授的阐述观点如下:(1)和氏璧是玉石而不是玉器。璧有两种含意,一是指玉,二是指古代呈扁平状中空外圆的玉器。卞和所发现的“和氏璧”不是指加工形成的圆形璧,而是指和氏发现的璞玉原石。其缘由是:卞和是卑微之人,不可能将加工了的玉器用其名字命名;由一般玉器常识可知,玉器璧是不可能再改制为玉玺的。(2)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一是卞和将发现的玉献给楚王两次未被“玉人”(识玉之人)认出,说明和氏璧外表有“璞”在作怪。独山玉主要矿物是斜长石,极易风化成高岭石而成“璞”;二是前辈所言和氏璧“正而视之色碧,侧面视之色白”,在独山玉也有表现。独山玉往往有色带产出,正面看(纵面)若是绿色,侧面看(横面)则可能出现绿色、白色等,且绿、白色是独山玉中之上品玉质,“正绿、侧白”问题则迎刃而解;三是当时疆界森严,卞和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到楚国寻宝。目前所知,当时楚国的疆域除了独山玉之外,尚无知名的玉石被开发利用。(3)发现和氏璧的卞和可能是南阳(镇平)人。其缘由是:卞和是楚人,所寻宝物和氏璧当在楚国,独山玉早在七千年前就已被先民们开发利用了,卞和发现独山玉之和氏璧当在情理之中;卞和一定是识玉高手,说明他是一个经常与玉打交道的采玉或琢玉之人,而南阳市特别是镇平县自古以来就是加工玉器的中心之一,卞和识玉也就理所当然了,现今在南阳独山附近及镇平城郊有卞庄、和营村落,卞和可能与这里的村民们有血缘关系。所以说,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

    社会各界热切关注

    江教授的这一观点,虽提出较早,但引发社会关注是近几年的事。2003年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巨资筹建了“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玉界泰斗杨伯达先生任名誉馆长,该馆的“玉史长廊”展板刊登了“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卞和可能是镇平人”这篇文章,在业界激起了千层浪,更是在玉乡引起了人们探奇兴趣,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陆续挖掘整理。2004年镇平县曲剧团组织强大阵容,编排大型历史剧《和氏璧》,以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跌宕起伏的命运为主脉,故事曲折动人,公演后引起强烈轰动,后一举夺得南阳市“五个一”工程精品奖。2007年8月份,中国宝玉石界核心期刊《中国宝玉石》(总第66期)刊登了江富建的《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一文引发新一轮探寻和氏璧的热情。紧接着,10月11日,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派出10余人组成的大型摄制组赶赴南阳,拍摄一组以南阳古老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七集记录片,共六个主题,其中一集为《探寻和氏璧》专题,剧组将深入玉乡民间,走访专业人士,寻找那已远去的记忆,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相信这部记录片的播出必将再掀和氏璧讨论的高峰。

    探寻产生的深远意义

    “南阳产独玉,镇平精雕琢”这一特有的现象一直推动着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享有盛名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自古以来就有加工玉的历史,他们依托独山玉资源,凭借聪明和智慧、勤劳和勇敢,创造了兴旺发达的、独具特色的玉产业现象。全县从业人员15万余人,年实现产值15亿元。玉富了镇平人。“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卞和可能是镇平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丰富独山玉厚重的文化,更能够宣传镇平玉产业形象、扩大整个南阳的知名度。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栏目组编导刘定晟说:“我们以和氏璧的故事为切入点,其用意就是反映独山玉文化,展示镇平玉产业的新形象,加速南阳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镇平县玉雕局局长王林认为:“镇平玉雕业发展到现在这一繁荣地步,应该有文化来支撑,镇平若与和氏璧、卞和产生密切联系,将会使我们挖掘镇平玉雕文化历史有了很好的切入点。”独山玉文化专家、南阳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刘晓强也谈到:“在镇平至今流传着古人去赵河上游朱沙摊淘玉沙的神秘故事,说明古代镇平就有琢玉的必备条件和镇平人的识玉、琢玉历史之悠久。和氏璧是不是独山玉,卞和是不是镇平人并不重要,我们应抓住探寻和氏璧这一很好的契机,利用好大媒体的宣传阵地,探寻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其过程将是对镇平玉产业知名度的远播、文化内涵的提升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

  参考文献:
  江富建,1988,试论中原古玉业的产生与发展。南都学坛,第1期。

栾秉璈,1989,中国宝石和玉石。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

霍有光,1989,和氏璧改琢传国玺质疑。宝玉石信息,Serial No.6。

王春云,2003,和氏璧材质研究述评。珠宝科技,Vol. 15, No.3 (Serial No. 50), pp.47-52.

江富建,2007,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中国宝玉石》第4期(总第66期),2007年8月。
   

   

--------------------------------------------------------------------------------

  相关文章:
  王春云,2007,再驳和氏璧子虚乌有说。国英科技网,URL: < http://www.guoying.com.cn/xinwen.jsp?id=262 >, Release date: 2007-12-15.

王春云,2007,关于和氏璧材质被等同于软玉的国际笑话。国英科技网,URL: < http://www.guoying.com.cn/xinwen.jsp?id=251 >, Release date: 2007-08-19.

王春云,2008,驳和氏璧材质蛋白石说。中国宝玉石,2008年第1期(总第69期), pp.124-125;国英科技网转载,URL: < http://www.guoying.com.cn/xinwen.jsp?id=266 >, Release date: 2007-12-20.

王春云,2007,中山大学地科系Seminar:中国古代珠宝研究。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2007年6月6日2:30-5:00PM Seminar;国英科技网,URL: < http://www.guoying.com.cn/xinwen.jsp?id=238 >, Release date: 2007-06-08.
   

   
  
台湾惊现和氏璧!!!!!欢迎转帖!!!不断增加新内容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金代齐国王墓男尸头饰----鹅形玉纳言(续考古结果)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2010年5月28日瑪麗及莊智博鼻煙壺珍藏拍賣:首場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玉器鉴赏[雅博艺术网论坛] 人性经典,,,,,,,,共阅54句。。。。。。。 - 雅昌茶舍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美国富人赚钱的十大“秘诀------ - 雅昌茶舍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留住我们的根--海外博物馆藏中国古董之 玉器篇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 雅园新品——自在观音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牛毛纹是怎样形成的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乾隆帝“太上皇帝”玺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转帖)长眼有诀巧吗?长眼靠什么?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 文物归还的“原罪”难题 转帖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 和田玉玉质分析,不看后悔!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Disc... 北京历史的开端-远古的北京 - 嘉木年华·第二届雅昌木版网友会 - 雅昌艺术论坛 - Po... 极品软件 不断增加 天灾人祸不断增加 新的"游戏规则"攻克古玩交易顽症 - 雅昌茶舍 - 雅昌艺术论坛 - Powered by... [追根溯源]一周一个成语故事(内容不断添加中) 孝感槐荫论坛---文化知识 土豆治病用途多 - 养生与健康 - 朱雀风水形象艺术 风水形象设计.生活艺术论坛 - Po... 台湾故宫玉器-2 台湾故宫玉器-1 台湾故宫玉器 玉器雕琢艺术 北京网通新推6款宽带套餐 价格持平内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