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原”们的困境(中国青年报 2005-12-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47:17
首页->>中国青年报->>经济
经济时评
“王雪原”们的困境
2005年12月06日
刘以宾
作为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患者翁文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相对于那些对内情有更多了解却三缄其口的专家,王雪原有勇气面对媒体,还是令人尊敬。同时,王雪原也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所处的职业困境、道德困境乃至生存环境,出乎很多人的想像。也许研究一下“王雪原”们的困境,更有意义。“王雪原”们究竟处在一种怎样的困境之中?还是用新华社采访到的新闻事实说话———
首先,在“领导干部帝王化,普通医护人员奴隶化”的背景下,他们的前途、命运全掌握在领导手中。也就是说,假如你想维持职业生存或有所发展,就必须屈从于“潜规则”。
其次,由于当前医疗信誉水平极其低下,他们被“一锅煮”,承受着广大患者的怀疑、指责,处在“压力、痛苦、矛盾、屈辱”之中,当然这也不能怪患者。
复次,即使他们想做一个体制的反叛者,也无法独立地维护个人的声誉。由于医嘱与收费脱节,王雪原无法知道病人的实际费用;科室主任可以让其他医生冒用其名字下医嘱;病人治疗的原始记录也可能在个别领导操纵下被任意修改、伪造。
再者,王雪原大概尚处在“初出茅庐”的职业阶段。如果再过十年八年,身上承载的“指标”很重,手中的权力较大,他还能像今天这样选择吗?
最后,即使坚守了正直和良心,他们的职业贡献也并未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甚至“连我们也看不起病”……
鉴于现实的体制环境和职业环境,“王雪原”们又该怎样做呢?仍以王雪原个人为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看来是待不下去了,而如今所有公立医院几乎都处在与该医院类似的状况中,况且95%的医疗资源处在公立医院垄断之下,又有哪一家大医院愿意引进这样一个惹是生非的“家伙”?当然,王雪原也可选择改行,例如去做一个房地产商或者开个肉店什么的,但如此一来,不仅意味着人才资源浪费,是不是也意味着另一种悲哀?“王雪原”们的困境其实也是当今广大患者所面对的医疗服务困境。
由此不禁突发奇想:假设王雪原“另立山头”,坚守职业道德,开一家大型私立医院,能否赢得足够的民间投资暂且不论,想必求医者众。假如这样的医院多了,医疗市场的竞争逐步变得充分了,管理混乱、乱“宰”病人的公立医院将更难生存,其出路只有一条: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种设想显然是严重不切实际的:在现行医疗体制下,民营医院不仅处在严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下(如税收政策)甚至根本就做不了综合性医院。关于医改的方向问题,曾引起过一轮又一轮的争论,无法辨别各方争论者是出于公心、科学精神还是别的什么目的。
以下两种推测哪一种更接近客观实际似乎越来越清晰:一种是,政府医改的价值取向的确在于公众利益,但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总觉得还是自己的“亲儿子”更能为大众服务;另一种,医改方案的确定名义上考虑广大患者利益,实际上是考虑庞大的公立医院体系的自身生存。
有人说,天价医药费事件不啻于“孙志刚事件”。假如真是这样,这将是广大患者看到的第一缕曙光。因为一种事情坏到极点,便会向好的方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