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印象纳西歌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56:56
点击播放',1)">打跳歌
',2)">纳西酒歌
',3)">好梦在丽江
',4)">嫁给丽江
',5)">古城之恋
',6)">童年
云南省纳西族居住在丽江、中甸、宁范、永胜、剑川、兰坪、维西、贡山、德钦等地。主要聚居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在云南省西北部,境内玉龙雪山巍巍、金沙江水滔滔,是个美丽富饶、古老神奇的地方。
纳西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采。有原始古歌、叙事长歌和歌谣。从民歌的内容看、分为情歌、儿歌、仪式歌、劳动歌、时政和母亲之歌六大类。还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等。明清以后,丽江地区的纳西族接受了京剧和滇戏,有了民间剧团和专门的戏台。赶庙会、祭龙王和春节等吉庆节日都演戏。
纳西族民间流行的曲调有在山上或田野自由抒情的独唱“古气”;有二人对唱集体相和的“久磋圭”、有结婚时老人合唱的“四喂喂”;有男女青年低声吟唱的“时本”;还有边歌边舞的曲调“哦忍仁”、“窝默达”、“呀哈哩”等。纳西族还有著名的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
白沙细乐相传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由八个独立的乐章组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丽江古乐约在明代随佛教、道教同时传入,几百年来,经纳西族人民加工改编形成为纳西族民间广为流传的洞经音乐。这部古乐已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的音乐相溶合的独特风格。
纳西族舞蹈有悠久的历史,纳西东巴文书写的东巴舞蹈经典《神寿岁与东巴舞谱》和《舞蹈的来历》等专著有近千年历史。元·李京《云南志略》载:“末些蛮在大理北,……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极严洁,男女动百数,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明代纳西族诗人木公写道:“官家春会与民同,土酿鹅竿节节通,一匝芦笙吹未断,踏歌起舞明月中。”这些描绘,可以看出纳西族民间自古有喜歌善舞的习俗。
纳西族舞蹈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歌舞
载歌载舞,歌、舞、诗三位一体。在纳西族舞蹈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其中主要有“哦忍仁”、“窝默达”、“阿丽哩”、“夕拨仁”、“呀哈哩”、“阿卡巴拉”、“三思吉”等。
(三)表演性舞蹈
这类舞蹈有“寿星拜祝”、“彩云南现”、“花马报春”、“鹿鹤同春”、“龙凤呈样”、“狮子滚绣球”等。
(四)乐舞
“乐舞”多为笙、笛伴奏的“打跳”,有“打腊利”(芦笙舞、打跳舞)、古乐舞(崩石细丽舞)等。
(五)东巴舞
据传东巴舞有三百多套,现收集到有名目的近二百套,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丁巴什罗舞、女性灯花舞、坐骑舞、护法优麻舞、大神舞。
(六)宗教舞蹈
巴踔
“巴踔”是喇嘛庙里跳神的舞蹈。早在唐代便有印度佛教阿阇黎派僧侣来丽江传播佛教。从宋、元至明、清间、藏传佛教直接进入丽江。
(七)革命歌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编创了《阿丽哩》外,还从外地学来一些歌舞,如“满三娘”、“朱大嫂送鸡蛋”、“迎客舞”、“团结就是力量”、“当我们同在一起”等。除“满三娘”、“朱大嫂送鸡蛋”外,都是用纳西族语进行演唱与表演,很受纳西族群众欢迎,在当时的青年男女中流行很广,起到了团结群众,拥军爱民的宣传作用。现在的节日活动有时也表演这些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