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广外”遇到44岁校长--中国校媒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10:32
访谈

45岁“广外”遇到44岁校长

解析“60后”治校现象

撰文:首席记者 梅志清 记者 张胜波 通讯员 孔晓明 摄影:记者 高笑 南方日报 2010-06-24 08:43:57

  对话广东最年轻大学校长,解析广外“60后”治校现象 45岁“广外”遇到44岁校长

仲伟合

  大学之大非大楼,而在大师,广外目前就缺大师。

  我心中的大师起码要符合这样的标准:不仅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是某个学科的带头人。其次,科研成果要丰硕,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第三,大师要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科后备军,大师不能孤芳自赏。

  仲伟合,江苏人,1966年2月出生,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足英汉口笔译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为省内外大型国际会议担任首席同声传译员数百次,曾为多位国家和省市领导人担任口译工作,是国内知名的口译研究专家,被媒体誉为“华南同传第一人”。2010年4月起,担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老仲与“合粉”

  有人叫他仲校长,有人叫他仲老师,还有学生叫他老仲、仲仲,而一些仰慕他的学生都自称“合粉”。

  他是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简称“广外”)校长,“华南同传第一人”仲伟合教授。

  听闻44岁的仲伟合教授当选为广外校长一职时(正厅级),正是英国产生了44岁首相的时候。

  同为44岁,一个有趣的现象,而且,这位目前广东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正是在英国拿到硕士学位,是首位去西敏斯特大学学习同声传译的中国内地学生。

  44岁,人生的黄金岁月。年富力强,却懂得谦恭;雄才伟略,又注重内敛。面对媒体,仲伟合是平和的,但言谈中,他并没回避自己作为广外行政“头马”的重任。

  成立于1965年的广外,此次人事重新布局,两位“60后”的组合让人瞩目:党委书记隋广军49岁,而他2008年出任广外校长一职时也才47岁。

  这是广外两位著名的“帅哥”,两位著名的学者,一位强于财经学科,一位强于外语学科,而这两个学科,正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名所寄予的两个发展方向。

  49岁与44岁,让人对45岁广外的未来充满想象。

  人年轻,有些牌就自然不按常规出。最近,他们专程请来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来给全校所有中层以上干部谈治校心得,而且一位外校校长的讲座新闻赫然在校报头版头条位置突出处理,这多少给当下的广东高校吹来一丝与众不同的清风。

  这仅仅是“60后”的一次理所当然的处理,他们觉得这没有什么特别,大学之间就应这样,开放、包容、认同、合作。

  记者问他,你这么年轻,仕途又如此顺畅,把很多人一辈子想完成的事都完成了,接下来怎么办?

  仲伟合又是哈哈一笑,他说,将来无所谓,哪天从校长位置退下来,就好好做学问、带学生。不经意的言谈中,流露出的是自信和淡然。

  44岁怎么当上大学校长?有一定运气,但没“越级提拔”

  南方日报:44岁当上重点大学校长,成为广东重点高校甚至是全省本科大学里最年轻的校长,人们评价你“仕途”很顺畅。

  仲伟合:其实我很普通,从1995年开始从教研室副主任做起,到教研室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副校长,再到校长,学校里的行政级别,我一级都没有落下,一步步这样走过来,没有“越级提拔”。

  这次出任校长,我觉得有一定运气。相关部门考虑校长这个人选时可能充分考虑了广外未来的发展———选一位来自外语学科的人当校长,体现广外特色。另外,大家可能还希望这个人年轻、有闯劲。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走上了校长这个位置。

  南方日报:作为一校之长,你觉得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仲伟合:作为大学“双肩挑”的领导,首先是要教学科研突出,师生认可,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很多人对我的评价是开拓能力比较强,只要给一块地方,我总能想方设法去发展。

  2005年,学校筹建高级翻译学院,这也是华南地区以培养职业翻译为目标的翻译学院,当时我放弃了做得顺风顺水的英文学院院长一职,主动去应聘。我记得非常清楚,4月29日任命下来,那时我只是一个光杆司令,没有教师、行政人员,没有副职,连办公场所也没有,只有一间大教室。但是短短4个月后,第一批研修生就顺利入学了,行政队伍、教师队伍也全部配齐了。当时学校办公经费很紧张,只给了我们2万元的启动经费。我向学校借了5万元,用做广告宣传,招收第一批研修生。半年后,学院就已经向学校上交近百万元。那年我39岁。

  2006年高翻学院申报了本科专业,2007年申报翻译学硕士点、博士点。3年里,一所学院必需的平台全部拿到了,所以我认为开拓能力可能是任何一级干部的首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