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4:04:48

 

        这个世界很简单,复杂的只是人心而已。人心其实也不复杂,只要别构思过度就行。简单才是真实,平淡才能恒久。就像朋友,能静静地听完你的倾诉,不露痕迹地安慰你,像冬天里的大衣,只要在身边,就能感觉到温暖。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想那么多,想那么远,更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不停运转的机器。我们只需要静下心来,让思维跟生活变得有条理、有顺序,简单与惬意的生活就会自主向我们走来。

 

        倾听也是一种关怀,那是一种默默地支持与力量,倾听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需要一些耐心,一些爱心,足够让你不会对唠叨厌烦,不会对啜泣反感。如果你能够保持着慈悲之心去倾听他人,而且你的表现是值得认可的,那么,只要很短的时间,你就有可能使对方的心灵得到安慰,从而使他摆脱痛苦。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倾听者,不妨让自己先去倾听,倾听别人心中的声音,分担别人的痛苦。怀着感恩和爱心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倾听的力量是如此之大,所以倾听是一种品德。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有了贪心,就对贪心放不下……这种种放不下,使得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活得又辛苦又压抑。其实,正确的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现。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只要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

        我们之所以有怨,之所以有恨,全部是由于我们有分别心。我们执着于虚幻的“心”和虚幻的坚固是“执着”所产生,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让我们久久沉陷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怨恨的虚幻,而此时“宽容”的本质也于是浮现。

        人生的路上,做事需要坚持,但前提是必须可行。如果付出多多,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我们应该想想,这条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路在哪里,然后,及时反省,重新审视,调整方向。对于旁人来说,对别人的努力不要一味地鼓励,如果发现努力的方向不对,那么泼冷水的提醒或许更有益!

 

        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随着肩上责任和压力的加重,我们早已不再拥有孩子般天真无邪的心,甚至已经忘掉了该如何无拘无束地放声大笑。于是,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来,我们的心灵被搞得愁云密布。即使在美好的生活中,也感觉不出日子的幸福。这个时候,我们是否都需要找一个释放心情的地方呢?然后,像孩子一样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场。我非常钦佩那位老者的生活态度,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够把心笑成一朵花,也应该是一种莫大的智慧和幸福吧!

 

        有钱有福报,懂得如何善用金钱才是智慧。人们不应对金钱抱着“有”的心态,而应持着“无”的逆向思考模式,因为“有”将让你的金钱有所限量,但是“无”的心量却能让你的金钱能力无限、无量,无止境地扩张。

 

        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只有懂得放弃,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充实、饱满、旺盛。人生其实也就是选择,而放弃正是一门选择的艺术,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没有果敢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放弃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慧根的显现,一如放鸟返林、放鱼入水。学会放弃,才会有所收获。当一切尘埃落定,当一切归于平静,我们才会真正懂得放弃其实也是另一种美丽的收获。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豁达是生存的艺术。能够百折不挠,重新奋起是豁达,不畏讥讽、打击、陷害,义无反顾走自己的路,是豁达;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和调整自己的短处,是豁达。

 

        佛教的精髓之一就是无常,无常即改变,变得更好或更坏。若你不了解无常,你就会痛苦。如果乞丐了解无常,就会知道,不会每天都有人给你一百美金。这样,在没有一百美金的日子里他也能安之若素。佛教并不要求你不去接受一百美金,而是在没有的时候你也不会沮丧。你要让自己没有标准。

 

        生活处处充满修行行善的机会,就像一座矿山,等着我们去发掘。几乎所有的问题后面都是机会。坚硬的石头后面不就是价值连城的矿产吗?要挖出来需要眼力,勇气。勇敢的菩萨行者就是婆娑世界的开矿者。希望你能做矿老板。

 

        我们生活之中的很多担忧都是多余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点庸人自扰。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无端的担忧、烦恼不过大多是自寻的罢了。而这些自找的担忧和烦恼却偷走了我们的时间、精力、欢乐与宁静。我们需要思考,思考确实能帮助人成长、发现生活中新的一面。但莫名其妙的思考、多余的思考还是尽量少一些的好。把握一个思考的度,我们的生活就会清静、自在、快乐许多。

 

        心灵的安全感不能来自于金钱、权利和其他无常的东西。应来自你和世界所建立的良性互动机制,佛教叫善缘。这种机制有时不一定会体现在我们外在的拥有,而就表现为内心的一种安定感,我们叫它心安。它会跟随我们,滚动放大。这才是生命真正的财富!懂得这个真理的人,总是在为别人奉献,或者说把人生的价值寄托在奉献。而这个世界也从来不会亏待他!或者说更不会亏待他!

 

        生活中固然有不少烦恼与痛苦,只要善于扩展心胸,把以前认为特别严重的事情看淡,把过去无法放下的困扰连渐解脱,我们的境便会出现奇妙的改变。当心量拓展到了相当宽广的时候,我们就会摆脱烦恼、忧愁的的生命状态,转变为幸福、喜乐的无悔人生。

 

        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之人要学会微笑,出门一笑,海阔天空。要肯定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追求完美的同时,容纳自己的不足与毛病。一个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心累了,请把心里的事放下。说到底,再累也不要让自己心累,轻装上阵,人生会更美好,身体会更健康。

 

        人类在一切众生的万物中,意识上多自由活动的力量,富于创造性,多闻博学,知识深刻。对于古人遗流下来的。一切文化道德等等,不但能完全接受过来,同时还能于中有思考力,起一种是否确实的拣择真理的作用。人类虽为许多众生中之一类,而高过其他的众生,能以知识研究一切事物,并能以多人的知识来作种种交换互助,在交换互助中完成创造的进步。佛就是观察到人类众生有如此特殊的力量。所以在人类中现身说法度人了。 

                                                       

       如果我们能够通达无我的真理,就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生命,不再盲目地执著身内或身外之物为“我”,不再被世间的无常变化所困扰。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念,对每种想法的产生,都能清清楚楚;对每种情绪的出现,都能明明白白,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奴隶。

                                                                                                          

 

         修习随喜对我们心灵成长是最方便、最有利的修行之一,而且不受金钱、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想修,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长期的修持可以清净我们染污的心灵,正是如此的简单方便却能达到很重要的修持才凸现此修法确实是殊胜无比的。

                                                                                                             

 

       感情的发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事,感情如果造成伤害总是遗憾的事。有句话说:“情不重,不生娑婆。”佛教里称人为“有情众生”,那么我们的感情应该放在哪里呢?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感情就是爱,爱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学习把对一个人的爱延伸到对家庭的爱,由对家庭的爱推及为对社会的爱,由对社会的爱扩大为对全人类的爱。将爱扩而大之,从小我升华为大我,就是一种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