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相亲节目鼓励出位表演 应停止低俗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6:32:44
 

人民日报:相亲节目鼓励出位表演 应停止低俗化

2010年06月22日07:23人民日报 

2010年5月22日,江苏卫视婚恋交友 节目《非诚勿扰》录制现场。

人民日报文化版报道相亲节目乱相。(电子报截图)

“惟收视率”诱导逐利乱象

相亲节目低俗化,当止!

6月4日,人民日报以《相亲节目,谁在玩“火”》为题,重点关注了时下一些电视相亲交友类 节目开办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当日“编后”中,我们提出,要警惕一些相亲交友类 节目正在“成为个性张扬、搏位出名的平台,成了各种价值观甚至‘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这种低俗价值观放大的公共空间”。近日,本报记者就这类 节目的影响程度、社会成因、时代特点等,展开更进一步的采访调查,本版与人民网联手推出“相亲类电视 节目(网民)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些调查,为读者的正确判断与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对社会转型期间媒体如何肩负社会责任、公共权利如何捍卫、道德底线如何坚守等争议话题,提出我们的观点。

近来,一股“相亲”热浪在荧屏上劲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百里挑一》……一时间,电视上的红男绿女,大谈拜金、享乐,一批“个性十足”的男女 嘉宾迅速蹿红网络,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随之也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着手治理整顿相亲类 节目泛滥、造假、混淆正确价值取向等不良现象。电视相亲 节目从引“火”上身,到跳进“火坑”,前后不到半年时间。

节目

鼓励出位表演

“我们也没想到 节目能火成这样。”《非诚勿扰》栏目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节目最初的策划是在2009年的5、6月份,例行提交第二年的 节目形式策划案,结果有1/3的策划案指向了“剩男剩女”话题。

《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这样的传统婚恋交友 节目形式并没有成为《非诚勿扰》栏目组的选择,“经过跟社会学者沟通以及观摩国外的此类 节目之后,最终确立了 ‘天涯社区’式的内容组织方式。”

在1月15日的第一期 节目中,随着“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的口号,24位女 嘉宾、5位男 嘉宾在华丽的灯光和漂亮的音效中亮相,《非诚勿扰》正式与观众见面。

“到位”的思路让这个亚黄金时段的 节目来了个开门红,第一期的收视率达到1%以上,媲美该频道主打栏目《人间》。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3月下旬,《非诚勿扰》的收视率已经超过了稳坐了10年“综艺大哥”位置的《快乐大本营》,坐上了娱乐 节目老大的交椅。

“在早期 节目中,他们比较注重 嘉宾的特殊性,并且希望 嘉宾在舞台上要有表现力,上 节目放得开。”一位长期关注 节目的知情人告诉记者,“那些 嘉宾平时也都是特别能说,但有时候就是放得太开了。”记者从一份《非诚勿扰》选择 嘉宾标准中也寻到这样的痕迹:有特殊经历、情感故事者可优先考虑;职业类型比较特殊者可优先考虑;特别愿意表达自己,个性特殊,表现力超强者可优先考虑。

小雪(化名)参加《非诚勿扰》的经历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整个面试过程中,编导最关注的还是她的性格特点,并希望帮她贴一个标签,比如泼辣型,温柔型,并要求她把这个特点无限放大,呈现一定的 节目效果。“他们希望能讲、敢表达的。”小雪透露了当时面试中的一个细节。

“如果你遇到一个带小孩有离异经历的男 嘉宾,你会讲什么?”小雪当时被编导问过一个这样的问题。

“我们不太合适,但是希望你继续努力,总会遇到一个好女人的。”小雪鼓励型的回答却得到了编导的否定。“如果这样,我们就不需要你上台了,能这样讲话的人有的是。”小雪在编导的提示下又继续回答“那你还配不上我”,直到这句话出来,编导才感到满意。此外,编导还举了马诺等几个比较敢表达的女 嘉宾的例子对小雪进行启发。

广告

价格水涨船高

靠着马诺、朱真芳、刘云超等一批“敢说话的人”起家,《非诚勿扰》一路高歌猛进,首复播的收视率都节节攀升, 广告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某 广告代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 广告销售非常火爆,想在《非诚勿扰》上投放 广告,详情要咨询客户经理。

记者随即致电该客户经理,对方表示,现在首播时段的插播 广告“肯定要等几个月”,而且按照新的刊例价,“完全没有折扣”。重播时段的插播 广告8月比较有希望,是在目前首播刊例价的基础上打四折。

她告诉记者,因为 节目收视率暴涨, 广告刊例价也已上调了4次,不但首播的 广告投放商没有了四折的优惠,复播的刊例价也上调至跟首播一致。即使这样,排队商家也不在少数,“就算是上重播的 广告,也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另外,该客户经理还告诉记者,《非诚勿扰》中的软 广告价位会更高,“一年的栏目冠名要1个多亿,一个季度的口播要1000多万。”

“其实 广告收入还不是栏目经营性收入的全部,根据惯例,利用高收视率来说明自己的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由此一些商业性活动的收入也会提高。”某 广告从业人员告诉记者。

嘉宾

一夜成名“捷径”

“马诺已经赚足了人气,出场价也高出了好几倍,接近二线艺人吧,我现在要帮她转型,出唱片、排话剧,而且现在有几家公司想签她。”自称是其经纪人的张烁对马诺的迅速蹿红也很意外。

而3个月前,马诺不过是北京一个不出名的平面模特。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她在《非诚勿扰》里对公众价值底线的挑战:“宁愿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微笑”让她成为话题人物,也给她牢牢地贴上了“拜金女”的标签。

《非诚勿扰》之后,负面消息不断的马诺反而成了一些卫视的“香饽饽”,受邀上了《越跳越开心》、《周日我最大》等几档栏目。这几个栏目也借着马诺的人气,当期 节目的收视效果颇为可观。

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新人从出道到成名,最快也要6到10年的时间。”橙天娱乐副总裁伊简梅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新人的推广是件耗时、费力的事情,有一个漫长的再培养和创作过程。

在张烁看来,马诺的蹿红省去了在网站发帖制造话题的第一个环节。张烁也并不讳言,事情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些策划,“有参与、有放大、必要的时候也会主动放些新闻点出来。”

“红人不能缺少话题,说白了,我们与媒体之间也是互相利用。”张烁说马诺红起来之后,先是接到不少电视台上 节目的邀请,同时商演和 广告也纷至沓来,现在是按照接近二线艺人的标准。再接着就有演艺公司想来签她。张烁最近还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变马诺在公众前的形象,帮她撕去“拜金女”这个标签。

“一个靠非正常方式出名的新人,要想在娱乐圈里有发展,最终都会走‘漂白’这条路。”某娱乐圈人士告诉记者。(记者 尹晓宇)

 

七成网友认为:相亲类节目该“刹车”了(图)

2010年06月23日06:12人民网-人民日报王舒怀

[导读]相亲类节目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1.6%的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对社会道德和风气”有害,更有 74.5%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节目给青少年带来了有害影响。

网友调查

2010年的中国荧屏,相亲节目之“火”,显然是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

对待充斥荧屏的相亲节目,公众和网友的态度如何?近日,本版与人民网联手推出了“相亲类电视节目(网民)问卷调查”,试图用数字解读网友眼中的“非诚勿扰”们。

大多数认为形象不佳

此次调查自6月12日推出,统计截至6月15日22时,剔除重复投票后,共919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受调查者中,76%为男性,24%为女性。近八成(79.44%)受调查者拥有本(专)科以上学历。

919名受调查者中,90%以上收看过近期的真人秀相亲节目。其中44.4%的受调查者“偶尔收看”,32.32%的受调查者“经常收看”,12.19%的受调查者“每期必看。显示出相亲类节目的巨大影响力。

调查显示,超过四成(44.6%)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约三成受调查者(28.5%)认为是“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但尚可接受;24.04%的受调查者较为中立,“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亦有19.36%和15.7%的受调查者认为这类节目“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总体看来,相亲节目在大多数受调查者眼中形象不佳,负面倾向明显。

七成网友支持整顿规范

相亲类节目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1.6%的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对社会道德和风气”有害,更有 74.5%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节目给青少年带来了有害影响。

网友对待相亲类节目的基本态度如何?在我们这次调查中,近半数(45.59%)受调查者认为“有待规范,需要调整”,也有约29%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害身心,应当取缔”,二者合计达到了总人数的3/4。认为应当“自由发展”或者“应当鼓励”的合计约为23%。这显示了绝大多数受调查者整治此类节目的愿望。

与此相应,对于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整改相亲类节目的举措,高达71.27%的受调查者表示赞同。由此看来,火遍大江南北的相亲类节目,确实到“踩刹车”的时候了。

(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