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资讯 - 王莽:大善大伪终篡国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33:59
王莽:大善大伪终篡国 2010-03-02       文汇读书周报    点击: 446

 

 

 

西汉末年,刘氏皇族人丁不旺,后继无人,导致外戚专权现象十分严重。而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长寿,独揽大权,王家一门五侯,把天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王家子弟作威作福,只有王莽一人“独善其身”,扮演着“道德楷模”的角色。

 

    到了哀帝即位,哀帝是藩王出身,有自己的外戚集团,王莽极力维护王家的地位,这就得罪了哀帝,被遣返封地。这对王莽来说是沉重的打击。然而,这个所谓“圣人”不甘没落,制造出一系列话题,迫哀帝召其回京。接下来,被蒙蔽多年的人,将看到怎样一出王莽夺权的闹剧呢?

 

卖烧饼的“飞来横福”

 

    西汉末年,长安城里有个卖烧饼的叫王盛,长得高大魁梧,为人老实,他没有梦想过自己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可是忽然有一天,来了一群官兵,对着王盛又是磕头又是作揖,然后硬把他架上一辆车,直往皇城而去。发生什么事?

 

    这是一出滑稽闹剧。原来这一年,就是王莽居摄三年,十一月,有一个叫哀章的读书人,献了两个铜盒。铜盒里有两道“符命”,说天老爷跟刘汉皇权的代表人都下了旨意了,就让摄皇帝王莽(代理皇帝)做真皇帝。

 

    天命详细,不仅是说王莽该做皇帝了,还给他安排了身边的大臣。“符命”上写了十一个人,八个是朝廷大臣,包括王家人、刘家人。另三人来路不明,其中一个是哀章。原来哀章头脑机灵,他看到摄皇帝权势太大,马上就要做真皇帝了,所以造这两条“符命”来迎合上意,给自己弄个高官当当。

 

    问题是哀章要把自己写上去,光写自己一个,太显了。所以他另外得再写两个人。他随手就拟了两个名字王兴、王盛,纯粹为讨个口彩。王莽就派人去找,先找了王兴,身份有点低,是管长安城门的一个小吏,就凑合上吧。王盛不好找,选半天,觉得这卖烧饼的王盛个子高大,就决定选王盛。这是天老爷给的命令,官职不能低,让王盛做前将军,爵位是“崇新公”,公爵。

 

    简直是神话。历史奇妙起来是人想不出来的。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符命”是假的。

 

    元旦,王莽就开始做皇帝了,安排一个禅让仪式,他就登基了。王莽即帝,朝代为新,可以从史料想象那个场面:王莽个子矮小,他平时喜欢穿厚底鞋,戴高冠。夹衣里塞上较硬的毛,把身体给膨胀开来,显得又高又大。还有一个资料说,王莽头发白得早,他是染头发的。中国古代关于染发的最早记载就是王莽。

 

王莽的来历

 

    王莽其实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在元帝、成帝掌握朝政的时候,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军政大权,王莽是这个外戚集团当中的一员。不过,他跟其他外戚成员不同。他谦和自律,生活特别俭朴低调,跟王家人显得很不一样。

 

    任用外戚是西汉几代王朝的一个惯例,外戚就是皇帝老婆那一支和妈妈那一支。任用外戚比任用宗室而言,争夺皇权的危险要小一点。元成时代的王家,一门五侯,真是把天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种感觉。那些王氏子弟,个个作威作福,可是王莽显然是另类。王莽父亲叫王曼,是王政君的异母兄,关系稍微隔了一点,王曼又死得早,这一门就相对比较冷落。

 

    王莽的低调,表现出来像是很高的道德修养,能引起别人的注意。王莽还特别孝敬。有个故事,王莽有几个叔父,一门五侯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大将军王凤,他生病时,他自己的儿子都不来,耽于玩乐。但是王莽有心,他经常过来看望叔叔,后来很长时间伺候在榻前,有药来了他先尝,到王凤病重时,王莽一个多月没脱衣服,蓬头垢面,犹如囚犯。王凤实在感动,临终前特意向皇帝交代,请他们“关照王莽”。

 

    当时的汉成帝,就答应下来了,给他封了一个黄门郎。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接下来,朝中大臣都纷纷上书,说王莽这个人不得了,德才兼优,一定要好好重用他。

 

    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推荐他呢?王家势力太大,朝政都掌握在王家手里。王家那些子弟都嚣张跋扈,与其让那些嚣张跋扈的人来主政,不如让王莽,看上去比较善良平和谦让,比较尊重人。所以拼命地举荐。

 

    成帝一看,就觉得不错,有大将军的遗托,重臣的推举,就又升他的官,做光禄大夫,封了新都侯。这一下子,王家的子弟都比不上他了,他就是当时王家这一辈人中官爵最高的了。

 

    据说王莽升迁到此,依然非常谦恭,甚至比以前尤甚。他广交朋友,还喜欢拿出钱财来资助他的友人或是名士,结交了很多的有权有势有才能的宾客朋友。

 

    王莽自奉甚简,对自己很刻薄,非常勤俭,对人很厚道。

 

    王莽的善,究竟是真善,还是伪善?从当时的形势,从他获取权力的过程来看,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崇高的道德形象是他一步一步往上走的阶梯。实际上大善跟大伪有时是相为表里的,一个觊觎最高权力的人往往会非常小心,善于打扮成一个谦谦君子。而一旦到大权在握的时候就会杀戒大开。看上去高尚得不近人情的人,高尚得很奇怪的人,常常内心里藏着更深的东西。

 

    对王莽来说,还仅仅是开始。

 

制造话题大王

 

    他不断地给人造话题,他经常以一些举动制造话题,所以口碑相传。

 

    据说当时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王莽这个人德行不得了。在舆论环境中,他算得上是一个“道德明星”。因为他处于这样崇高的声音中,又有很有利的背景,而最终达到一个高位。这一年三十八岁,王莽就登上了大司马的宝座,这也就是王家子弟担任的最高官职,实际上就是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统领军权了。

 

    这时,他更进一步注重自己的道德形象。有个故事很好玩,有一次王莽妈妈病了,朝中公卿、大臣都去探望,有个女人出来迎接,粗布衣服,短短的,大家以为是他家的仆妇,可觉得怎么王家派个仆妇出来迎接这些王公贵族啊?一打听,不得了,王莽夫人。

 

    王莽总是让你吃惊,在道德方面做到面面俱到,细致入微。他已经是大司马了,他接下来还怎么去发展自己?

 

    世事不能总一帆风顺。接下来就有一个挫折。王政君之子成帝去世了。成帝没有孩子,要另外找一个宗室的诸侯王来入继大统,就是哀帝。哀帝入继大统后,他有他自己的外戚系统,那些人都等着呢。

 

    重心已经偏离,怎么办?这时就发生很多冲突。王莽极力要维持王政君的外戚系统,他强调哀帝是入继成帝的。继承成帝的皇位,就应该尊重成帝的外戚系统。问题是,哀帝入继时已经成年,他就给王莽加了一个不敬的罪名,遣到封地新都去了。这对王莽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面对失败,王莽并没有放弃继续作秀。

 

    这时出现了一件悲惨的事。王莽在新都时,经常跟京城的朝臣联系。他儿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婢,对那种地位的人,杀一个奴婢,也可以很清淡地处理掉,不动声色就让它过去。

 

    那王莽怎么做?跟别人不一样。他让他儿子自杀了。王莽可能有两个想法。一,当时他已经因为不敬而被遣出,很多罪名可大可小。有人要抓住这个把柄,再打他一下,他受不了。二,他自己出来,用超乎寻常的严峻态度来处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继续在自己的道德形象上又抹上浓浓的一笔:大义灭亲。

 

    这件事他选择这样做,还是从他的当时的处境,以及从获得的利益来考虑。想让自己在政治上再扭转局势,同时也是给别人一个新鲜话题,那么公正,那么自律,那么对国家负责任。

 

    就有朝臣给哀帝上书,像王莽这样的人,把他放逐到他的封地去,对朝廷来说,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大家都爱戴他,尊重他。哀帝也没办法,受到两个压力,太皇太后在那儿,朝臣又在发话,就召他回来。但是也没有给他重任。

 

    离开京城三年以后,王莽回来了。一时也没有机会。不过这人运气特别好,哀帝三年后驾崩了,王莽翻身的机会又来了。

 

    哀帝一死,又是没孩子。谁能作主?皇家辈分最高的就是太皇太后王政君了,太皇太后就入宫,把皇帝符玺给收起来,然后直接任命王莽还任大司马。

 

    这时必须要再选一个皇帝,他们看中的就是九岁的中山王刘衎,也就是后来的汉平帝,西汉最后一个皇帝。选一个九岁的皇帝,恐怕王莽也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哀帝成年了,什么都作主,弄不好还把他给撵走了。这个九岁的孩子就没有多少花样了。所以就变成王莽实际操持政权。

 

    平帝的元年恰是公元1年。现在皇帝也有了,王莽也回来摄政。王莽读书多,有文化。一下子给自己找到一个好榜样——周公。说成王年幼,周公扶政。周公是儒家传说里伟大的圣贤,他处处都往周公靠拢。

 

    圣贤执政,必有祥瑞出现,表明老天爷的鼓励。听说周公时,远方一个越裳氏部落,抓到一个白色的野鸡,当做祥瑞献到京城去了。王莽也要找一只白色的野鸡,野鸡找到了,可以炒作话题了。既然王莽像周公一样伟大,就该给他一个更崇高的称号“安汉公”。同时,应该给他增加大量的封地和赏赐。王莽名利双收。

 

    但是王莽在炒作上一个话题的时候,又留下了下一个话题——他只接受名号,退了封地和赏赐。

 

    王莽真是一个话题大王,他非常懂得人们的心理。其实这些都是在他暗示下、安排下做的。

 

    接下来,他不但自己不要好处,他要大量地给别人好处。

 

    这方面史书记载,一,王莽“自高祖以来,功臣及诸侯王的后代,凡以各种原因失去爵位的,都加以恢复”。二,“官吏年老退休后,发给原俸禄的三分之一”,把那些老干部都安抚好了。三,“鳏夫寡妇、孤苦老人,都由朝廷给予救济”。

 

    从上到下,社会的各个阶层他都想照顾到,试图得到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拥戴。到最后,天下人都知道王莽,而不知道皇帝。

 

    到了平帝十二岁的时候,准备要讨论结婚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就涌向宫廷的大门,请愿,坚决要求皇帝必须娶王莽女儿,以王莽之女为国母。王莽女儿后来被选为皇后。当然王莽自己就是国丈了,外戚关系更名正言顺了。

 

    接下来,先是又给他加了一个新的尊称,叫“宰衡”。这是从古书里找来的,他现在超过周公了,要两个圣贤加在一起,才跟他等同。然后,又有一群大臣上书。请求皇上给他加“九锡”。“九锡”就是只有皇帝才能有的九样东西。一般来说凡是后世以禅让的形式来夺取皇权的,都有这一步。离皇帝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他现在有这样的声望,同时他又有那么大的权力,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跟他后来失败有关的一个问题。王莽也许有他的政治上的想法。他也设想了一套似乎很不错的政治措施。从古代儒家传说里,找出一套套复古的东西。但实际上国家根本没有财力去支持。到处是灾害,到处是饥民。

 

    但是,要往皇帝路上走啊,没有舆情也不顺理成章。人民还是重要的,但是人民的言论是可以造出来的。怎么造法?就派了官员到下面去收集那些民间歌谣,据说收集了几万字的民间歌谣,都是歌颂他的。这反而证明,他的政治出问题了。

 

    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按照历史的记载,平帝十四岁时被王莽下毒毒死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没有马上当皇帝,又选择一个比平帝还要小的小孩,是早年汉宣帝的玄孙叫刘婴。在可选的皇室子弟中,他年龄最小,才两岁。找一个最不管用的来。他做周公也不够了。那么他就给自己谋了另外一个职务,代理皇帝。

 

    王莽是一个给自己一步步设计非常严密的人,不断地有“符命”出来,不断地有人民拥护,大臣劝进,上天的意志,整个全国就炒作了一大片了。他“迫不得已”举行了禅让仪式。

 

    他的姑妈王政君这时才明白王莽的篡权野心。王莽派人去要玉玺,禅让仪式上玉玺要交接,据说就是著名的和氏璧所刻的皇帝玉玺。老太太急了。想来想去,没有办法,狠狠地举起玉玺就往墙角一扔。据说这个传国玉玺从此就摔了一个角,后代皇帝用的玺就是缺一个角的。

 

    王莽后来拿着玉玺当了十五年皇帝。天下大乱。赤眉、绿林入了长安,把他给杀了。

 

    后代诗文当中对王莽的一生发感慨的很多。不少人都以他为例,说明人心难测。白居易有一首诗《放言》中就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意思是说,历史的有些真相其实是人弄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