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何以沦为“下流社会”骨干(漫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44:12
都市青年何以沦为“下流社会”骨干(漫画)
http://news.tom.com  2006年11月28日 09时13分来源:红网
  “下流社会”是相对于“上流社会”的一个特定概念,来源于2005年轰动日本的畅销书《下流社会》,意指大量年轻人在空前严酷的竞争压力下,逃避做事业和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在工作、婚恋、学习中自我放弃,最终导致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与腾讯新闻中心联合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4130人参加)——“你对人生缺乏热情吗”,结果显示,71.0%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焦虑,55.0%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对人生缺乏热情”被认为是“下流社会”的最大特点。55.0%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那么也就意味着有半数以上的青年沦为下流社会。我不认同有的评论者所说的: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地落入“下流社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比上一代人的收入低,更在于他们的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
从中青报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工作生活的压力太大,是受访者认为年轻人“下滑”的主要原因。调查中,57.6%的人认为这种状态是年轻人“对空前压力的反抗”,另有39.2%的人认为“是社会留给年轻人的空间太小了”。
“不是我们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生活压力太大了,尤其对家境不富裕的年轻人来说。不管怎么努力,好像目标总是越来越远。刚毕业的时候,30万元可以买个郊区小房子,现在呢,只够买个厨房了吧?”一位被调查者如是说。
但即使如此,生活压力大不是都市青年才有的问题,而是所有的都市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难道有着较高学历和较高收入的都市青年比他们的父辈和普通都市人压力更大吗?
想当年,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比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青年人为什么比现在的青年更加有朝气更加热血沸腾更加意气风发呢?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靠的是青年人,如同毛泽东说的那样,你们青年人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即使后来人为的折腾使国家走了许多弯路;即使那时的青年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但他们大多是没有自甘沦为下流社会的。不说政治军事科技界,单说文化艺术界,那时的青年成长为艺术中坚的又有多少?张艺谋、陈凯歌、姜文、谭盾、崔健、余华、苏童、王朔……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难道那时的青年的条件比现在的青年要好吗?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
我认为,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他们由天子骄子逐渐成为“被排斥”群体,是当代都市青年甘心沦为下流社会的重要原因。从他们自己的言语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咳,什么学历都是没用的,到了社会上,讲的是人脉,讲的是实力。”“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一个锤子,把你的理想坛子一个个击碎!”
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社会排斥理论,他在《国富论》中说,贫困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缺少生活必需品,更可怕的是因此导致的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这一思想在近年来经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发展已趋于完整。该理论认为,经济学应该关注作为人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社会归宿感的需要。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只要有社会的支撑,即使很贫困,他也会接受社会的约束。但如果他被社会所排斥,贫困的处境则完全可能使他回归文明之前的动物本能而漠视社会的规则。
阿玛蒂亚•森认为,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国家,只要不存在社会排斥,这个国家不仅是公平的,而且其人民可以认为是不贫困的;相反,即使是一个人均收入很高的国家,如果存在较为普遍的社会排斥,这个国家不仅不公平而且肯定同时存在大规模的贫困现象。因为贫困本身是一种“社会病”,而非收入低。
工作生活压力太大的原因是提供给都市青年的机会太少,而机会太少的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到今年1季度竟然高达48%。而这种依附型经济必然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即使就业但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外资手中,他们从事的工种也大多是技术含量相对较小的,故他们上升空间不大,他们的收入增长较慢。而差不多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的住房、医疗及教育犹如三座大山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许多大龄青年之所以不敢结婚不就因为不能满足住房需要吗?
这种压力折射出的是内需不足,而内需不足表现出来的是严重的两极分化。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属于世界上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在10月17日发布了《2006全球财富报告》,以美元计算,中国共有25万户百万富翁家庭,排名全球第六。报告指出,在中国0.4%的家庭占有了70%的国民财富,而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国家50%的财富。上述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在这方面早就已经“超越”西方国家了。(见11月25日《光明观察》《大学生就业难:是谁造成了内需不足?》)
另据世界银行最近的分析,中国家庭中最贫困的10%人口(约1.3亿人)2003年的平均收入比2001年降低了2.5%。这表明,富裕人群变得更加富裕是以最贫困的人群为代价的。
而两极分化使得“社会留给年轻人的空间太小了”。不要说都市青年沦为下流社会。更可怕的是由于看不见前途而为之忧郁而导致自杀的人数上升。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高校今年因自杀身亡的学生已有9名。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19名,2005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找工作面临了巨大的社会压力。(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都市青年沦为下流社会骨干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好消息。它事实上反映出来的是重大的社会隐患。当社会的财富以极快的速度向少数人聚集,当社会的少数人事实上已经对多数人开始排斥时,我们这个社会很难达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也只有尽快改变这种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排斥过程,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回归于正常。
[责编:王军]